第五节海空军 (2/2)
美女中文网 byxs.net,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这个结果彰示了中国即将投身欧战的决心。
上海将成为海军航空兵司令部的所在地,海航的编制问题纳入了海军的一揽子方案中。
相比于空军的大发展,海军在建国后特别是山东战役后的发展的缓慢的。共和国海军力量就是满清留下的那点薄弱的老底子,无论是舰艇还是人才,相比东面那个恶邻都不值一提。建国后成立了海军总部,委任龙谦的老参谋长方时俊为海军总司令,开始了对海军力量的整顿。方时俊根据龙谦的指示,首先请出了严复、萨镇冰等海军名宿,甚至将满清贵胄载泽也启用了。像李准等早已“投靠”蒙山军的满清海军将领更不在话下。方时俊用很长时间调研了海军的实力,对海军不同于陆军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认为就国家现有情况,在短时间内大力发展海军使其能够与日本相抗衡是不现实的。于是确定了积蓄力量长期发展的方针,计划用20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可以匹敌于日本的海上力量。
方时俊以及他组建的海军班子将日本海军视为了假想敌。彰示了海军的勃勃雄心。提出这个战略性的目标在海军内部是有争议的,即使如因建国后日新月异而对海军发展充满信心的萨镇冰副总司令,也认为将日本作为赶超对象有些狂妄了。但方时俊为首的蒙山军派却坚持必须将日本视为海军的大敌,只有赶上并超越日本海军,中国海军方能在全球局势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龙谦数次对方时俊说,海军的发展必须抛弃日本海军发展的路子。研究日本海军的发展是必须的。但绝不可单纯地走追赶之路。由于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以战列舰为决胜力量的现状将彻底改变,追求拥有超大口径火炮大吨位军舰的看法将注定是笑话。龙谦提出了航空致胜论,认为可以起飞飞机的特种军舰以及潜艇将是战胜日本海军的法宝。
这个观点只有极少数人知晓。那些留学英美自认对海军战力有着充分认识的海军耆宿们不以为然,潜艇能干掉巡洋舰战列舰?飞机?那种只能投掷几公斤重炸弹的飞机能炸沉敌人的巡洋舰战列舰?怕是连1000吨的驱逐舰也办不到吧?
先搁置对海军发展走那条路的争议,在更多的方面大家还是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先夯实基础。方时俊否决载泽筹资买舰迅速扩充舰队的提议,坚持必须走自己造舰的路子。这样,从建国以来,海军经费主要投向人才培养、舰船(含海军兵器)研究及造船能力建设三个方面。
从1910年起。海军逐年增加派往美国的海军留学人员。根据共和国主要领导出访美国签署的海军秘密协定。一方面派遣大学生留学美国学习舰船专业,另一方面派遣海军现役官兵加入美国海军实习,全面学习美国海军。其三就是在船舶制造上与美国深度合作,购买美国的设备和技术。在广州及上海建立船厂。其四成立了合资的中美太平洋航运公司。同时。兵工总署成立了海军兵器研究院。开始了海军兵器的仿制研发工作。
美国处于制约日本的目的,对中国海军建设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美国分析评估了中国的海军现状,认为中国绝不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所以放心大胆地出售、转让海军技术,“热心”为中国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海军建设蓝图添砖加瓦。
当然,海军还是买了一些舰只的。数年来陆续向美英购买了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及4艘运输舰。淘汰了一批老旧的炮艇,编组了东海及南海两支舰队,为了避免与日本海军发生冲突,海军重点建设了以海南榆林港和福建马尾港为基地南海舰队,加强了海上训练。与满清时期海军的出海训练相比是大幅度提升了,这得益于海军经费的逐年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大力发展潜艇。这方面的合作对象不是美国而是德国。中国先后向德国购买了20艘最新的潜艇及全套的潜艇技术,在上海建造了潜艇工厂,开始试制自己的潜艇。使得在山东战役爆发前海军拥有了两个潜艇支队并在战争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绩。
山东战役海军水面舰艇未参战,也未遭到损失。但全力投入战争的20余艘潜艇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自身损失也极大。战沉7艘,因故障损失2艘,加上因各种故障返回基地不能出战的舰只,几乎将潜艇部队全部损失掉了。
战后,海军总结了战争中的经验教训,统一了思想,认为潜艇已经展示了其战略遏制的能力,假如中国海军拥有一支远超日本的潜艇部队,将构成对日本海军的重大威胁。于是将发展潜艇置于了最优先地位,提出了海军发展的十年规划,准备打造一支拥有50艘远洋潜艇的强大部队,并具备建造驱逐舰、大型运输舰(3000吨级别)的造舰能力。
这份规划几经修改,在1916年春的三军编制研讨会上抛出,得到了原则通过。会议决定海军将建设海军航空兵及潜艇为发展重点,适当建造并购买一批水面舰艇,使得十年后(1925)海军水面舰只总吨位达到24万吨的水平。建设北海、东海及南海三支水面舰队,其中北海舰队基地设于青岛,东海舰队基地设于舟山,南海舰队分置马尾及榆林。
涉及的海军拨款也确定了,按照每年递增10%的速度,至1925年,海军经费将超过3.5亿华元。
但海军将不参与欧战的决策也确定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这次主题为陆军编制的会议扩大至陆海空三军编制的确定,会议的最后一项议题是关于中国是否应当加入欧战并选择阵线。这是确定召开本次会议时龙谦给总参谋长司徒均上将布置的。在三军编制问题基本确定后,会议转入了困扰军队多时的欧战问题。参加会议的人数也增加了,邀请了政府及议会的主要首脑共同研究。
山东之战带来的后果开始显示了,那就是对列强的蔑视。不仅军队开始显示一种超乎自身实力的自信,而且政府方面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发展经济的呼声也减弱了。令一直抱着和平发展主旨不放的政府总理方声远愈发感到孤立。会议对中国应当主动加入欧战取得了相当一致的意见,但对加入何方,如何加入却争吵不休。如果不解决与谁结盟的问题,如何加入实际也就谈不到了。军方内部的声音也不一致,陆军主张与德国结盟,海军则解决反对,认为即使德国打败法国也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空军则左右摇摆,一部分人支持陆军,另一部分人支持海军。龙谦看过分组讨论的意见汇总后在3月10日召集了一次秘密会议,谈了他对欧战的基本判断后批评了军队流露的轻敌思想,提醒军方诸将欧战的激烈程度远超中日山东战争,绝不能有任何的自大。龙谦说,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积极的态度,但不做最后的站队选择。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尽快完成这次三军的编制调整、部队换防和军官配备,兵工总署及相关部门抓紧武器及军用物资的生产,至于如何打,跟谁结盟,需要再花几个月时间(龙谦判断为三个月)来观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将部队整编完成,特别是陆军部队的整编调整必须完成。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将空军及海航的飞机补充到位,那不要紧,即使参加欧战,靠得主要是陆军。
不过,高级将领们从最高统帅的发言里听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不看好在战争中明显占优的德奥一方,总统的这个判断令海军感到鼓舞,而令陆军气沮。
会议一直延期至3月11日结束。会后,龙谦留方声远主持中枢政务,自己则带着水利、铁道、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官员开始了新一轮的巡视。这样的巡视每年都要进行,这次巡视的重点是交通及水利。
p; 这个结果彰示了中国即将投身欧战的决心。
上海将成为海军航空兵司令部的所在地,海航的编制问题纳入了海军的一揽子方案中。
相比于空军的大发展,海军在建国后特别是山东战役后的发展的缓慢的。共和国海军力量就是满清留下的那点薄弱的老底子,无论是舰艇还是人才,相比东面那个恶邻都不值一提。建国后成立了海军总部,委任龙谦的老参谋长方时俊为海军总司令,开始了对海军力量的整顿。方时俊根据龙谦的指示,首先请出了严复、萨镇冰等海军名宿,甚至将满清贵胄载泽也启用了。像李准等早已“投靠”蒙山军的满清海军将领更不在话下。方时俊用很长时间调研了海军的实力,对海军不同于陆军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认为就国家现有情况,在短时间内大力发展海军使其能够与日本相抗衡是不现实的。于是确定了积蓄力量长期发展的方针,计划用20年的时间打造一支可以匹敌于日本的海上力量。
方时俊以及他组建的海军班子将日本海军视为了假想敌。彰示了海军的勃勃雄心。提出这个战略性的目标在海军内部是有争议的,即使如因建国后日新月异而对海军发展充满信心的萨镇冰副总司令,也认为将日本作为赶超对象有些狂妄了。但方时俊为首的蒙山军派却坚持必须将日本视为海军的大敌,只有赶上并超越日本海军,中国海军方能在全球局势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龙谦数次对方时俊说,海军的发展必须抛弃日本海军发展的路子。研究日本海军的发展是必须的。但绝不可单纯地走追赶之路。由于飞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以战列舰为决胜力量的现状将彻底改变,追求拥有超大口径火炮大吨位军舰的看法将注定是笑话。龙谦提出了航空致胜论,认为可以起飞飞机的特种军舰以及潜艇将是战胜日本海军的法宝。
这个观点只有极少数人知晓。那些留学英美自认对海军战力有着充分认识的海军耆宿们不以为然,潜艇能干掉巡洋舰战列舰?飞机?那种只能投掷几公斤重炸弹的飞机能炸沉敌人的巡洋舰战列舰?怕是连1000吨的驱逐舰也办不到吧?
先搁置对海军发展走那条路的争议,在更多的方面大家还是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先夯实基础。方时俊否决载泽筹资买舰迅速扩充舰队的提议,坚持必须走自己造舰的路子。这样,从建国以来,海军经费主要投向人才培养、舰船(含海军兵器)研究及造船能力建设三个方面。
从1910年起。海军逐年增加派往美国的海军留学人员。根据共和国主要领导出访美国签署的海军秘密协定。一方面派遣大学生留学美国学习舰船专业,另一方面派遣海军现役官兵加入美国海军实习,全面学习美国海军。其三就是在船舶制造上与美国深度合作,购买美国的设备和技术。在广州及上海建立船厂。其四成立了合资的中美太平洋航运公司。同时。兵工总署成立了海军兵器研究院。开始了海军兵器的仿制研发工作。
美国处于制约日本的目的,对中国海军建设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美国分析评估了中国的海军现状,认为中国绝不会构成对美国的威胁。所以放心大胆地出售、转让海军技术,“热心”为中国几乎是一张白纸的海军建设蓝图添砖加瓦。
当然,海军还是买了一些舰只的。数年来陆续向美英购买了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及4艘运输舰。淘汰了一批老旧的炮艇,编组了东海及南海两支舰队,为了避免与日本海军发生冲突,海军重点建设了以海南榆林港和福建马尾港为基地南海舰队,加强了海上训练。与满清时期海军的出海训练相比是大幅度提升了,这得益于海军经费的逐年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大力发展潜艇。这方面的合作对象不是美国而是德国。中国先后向德国购买了20艘最新的潜艇及全套的潜艇技术,在上海建造了潜艇工厂,开始试制自己的潜艇。使得在山东战役爆发前海军拥有了两个潜艇支队并在战争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绩。
山东战役海军水面舰艇未参战,也未遭到损失。但全力投入战争的20余艘潜艇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自身损失也极大。战沉7艘,因故障损失2艘,加上因各种故障返回基地不能出战的舰只,几乎将潜艇部队全部损失掉了。
战后,海军总结了战争中的经验教训,统一了思想,认为潜艇已经展示了其战略遏制的能力,假如中国海军拥有一支远超日本的潜艇部队,将构成对日本海军的重大威胁。于是将发展潜艇置于了最优先地位,提出了海军发展的十年规划,准备打造一支拥有50艘远洋潜艇的强大部队,并具备建造驱逐舰、大型运输舰(3000吨级别)的造舰能力。
这份规划几经修改,在1916年春的三军编制研讨会上抛出,得到了原则通过。会议决定海军将建设海军航空兵及潜艇为发展重点,适当建造并购买一批水面舰艇,使得十年后(1925)海军水面舰只总吨位达到24万吨的水平。建设北海、东海及南海三支水面舰队,其中北海舰队基地设于青岛,东海舰队基地设于舟山,南海舰队分置马尾及榆林。
涉及的海军拨款也确定了,按照每年递增10%的速度,至1925年,海军经费将超过3.5亿华元。
但海军将不参与欧战的决策也确定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这次主题为陆军编制的会议扩大至陆海空三军编制的确定,会议的最后一项议题是关于中国是否应当加入欧战并选择阵线。这是确定召开本次会议时龙谦给总参谋长司徒均上将布置的。在三军编制问题基本确定后,会议转入了困扰军队多时的欧战问题。参加会议的人数也增加了,邀请了政府及议会的主要首脑共同研究。
山东之战带来的后果开始显示了,那就是对列强的蔑视。不仅军队开始显示一种超乎自身实力的自信,而且政府方面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发展经济的呼声也减弱了。令一直抱着和平发展主旨不放的政府总理方声远愈发感到孤立。会议对中国应当主动加入欧战取得了相当一致的意见,但对加入何方,如何加入却争吵不休。如果不解决与谁结盟的问题,如何加入实际也就谈不到了。军方内部的声音也不一致,陆军主张与德国结盟,海军则解决反对,认为即使德国打败法国也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空军则左右摇摆,一部分人支持陆军,另一部分人支持海军。龙谦看过分组讨论的意见汇总后在3月10日召集了一次秘密会议,谈了他对欧战的基本判断后批评了军队流露的轻敌思想,提醒军方诸将欧战的激烈程度远超中日山东战争,绝不能有任何的自大。龙谦说,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积极的态度,但不做最后的站队选择。总参谋部和国防部尽快完成这次三军的编制调整、部队换防和军官配备,兵工总署及相关部门抓紧武器及军用物资的生产,至于如何打,跟谁结盟,需要再花几个月时间(龙谦判断为三个月)来观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将部队整编完成,特别是陆军部队的整编调整必须完成。三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将空军及海航的飞机补充到位,那不要紧,即使参加欧战,靠得主要是陆军。
不过,高级将领们从最高统帅的发言里听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不看好在战争中明显占优的德奥一方,总统的这个判断令海军感到鼓舞,而令陆军气沮。
会议一直延期至3月11日结束。会后,龙谦留方声远主持中枢政务,自己则带着水利、铁道、民政、交通等部门的官员开始了新一轮的巡视。这样的巡视每年都要进行,这次巡视的重点是交通及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