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古代农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看到最后一句时,李一同差点出声叫起“好”来。
八股诗除要求对仗工稳外,最难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辞要有出处,或是历史典故,或为前人用过的辞句。
而杜锦宁这首诗对仗工整自不必说,他在在这首诗里的用典,比如“百啭”用了唐朝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里的“百啭流鹰绕建章”这一句,“双襟”则出自佛经《法苑珠林》的“衲謱别双襟同缺”,“风翦翦”用了韩径的诗句“侧侧轻寒翦翦风”……这让李一同十分心惊。
杜锦宁才多大?十二岁而已。即便他打六岁起念书,也不过才六年而已。这六年,除了识字启蒙那两年,余下的四年里,他能读上多少本书?如果不是读了大量的书,且把这些知识记在脑海里,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熟练地把这些诗句典故运用到诗里,且整首诗在意境营造与韵律上浑然天成,丝毫不见牵强与雕琢痕迹?
不说十二岁的孩子,即便李一同读了三十多年书,跟在周东平身边辗转全国各地,又是个嗜书之人,听到哪里有藏书就会厚着脸皮借书看,这三十多年看过的书不计其数,他都不敢说自己能在写八股诗中用出这样的典来。
如果这首诗真是他做的,那眼前这孩子,真真是太厉害了。
李一同倒十分想怀疑这诗不是杜锦宁做的,但题目是周东平半个时辰前,他亲眼看着写出来的。王维的这首诗虽不偏僻,但往前数百年那么多的诗人写了那么多的诗,从里面随意挑一句出来做题目,还能让杜锦宁碰上,而且这句诗还正好紧扣他师长写过的八股诗,这话说出来谁都不会信。
天底下就没有那么凑巧的事。如果有,那只能说,这孩子是老天爷的私子生。
感慨唏嘘之余,李一同转脸去看周东平的脸色,便见他这位东家满脸的目瞪口呆,似乎完全不敢相信眼前这诗是这孩子写出来的。
他莫名的就想笑。
周东平出这样的题,想来难免没有为难杜锦宁的意思。如果杜锦宁写不出这样的八股诗,而是写一首其他诗。周东平虽不敢不让他过府试,但案首的名头绝对不会给他。
他大概是没想到杜锦宁会写出一首八股诗来吧?而且还如此精彩,精彩得连周东平自己都得望其项背。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想到这里,李一同莫名地感觉暗爽。他望着杜锦宁,希望杜锦宁当着他们的面把下一首诗给写出来。
他能如此轻松自如地、在这么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首精彩的诗来,想来下一首也不在话下。
诗是早在下笔之前就想好的,此时不过是写出来,而且是写在草稿上,不必紧张,因此杜锦宁在写诗之余,还有精力去注意周东平脸上的表情。
此时看到他先是目瞪口呆,而后又涨得通红,继而红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冷笑,杜锦宁就知道自己猜中了他的心思。
她心中一哂,换了一张纸,写起另一题的试帖诗来。
“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看到最后一句时,李一同差点出声叫起“好”来。
八股诗除要求对仗工稳外,最难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辞要有出处,或是历史典故,或为前人用过的辞句。
而杜锦宁这首诗对仗工整自不必说,他在在这首诗里的用典,比如“百啭”用了唐朝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里的“百啭流鹰绕建章”这一句,“双襟”则出自佛经《法苑珠林》的“衲謱别双襟同缺”,“风翦翦”用了韩径的诗句“侧侧轻寒翦翦风”……这让李一同十分心惊。
杜锦宁才多大?十二岁而已。即便他打六岁起念书,也不过才六年而已。这六年,除了识字启蒙那两年,余下的四年里,他能读上多少本书?如果不是读了大量的书,且把这些知识记在脑海里,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熟练地把这些诗句典故运用到诗里,且整首诗在意境营造与韵律上浑然天成,丝毫不见牵强与雕琢痕迹?
不说十二岁的孩子,即便李一同读了三十多年书,跟在周东平身边辗转全国各地,又是个嗜书之人,听到哪里有藏书就会厚着脸皮借书看,这三十多年看过的书不计其数,他都不敢说自己能在写八股诗中用出这样的典来。
如果这首诗真是他做的,那眼前这孩子,真真是太厉害了。
李一同倒十分想怀疑这诗不是杜锦宁做的,但题目是周东平半个时辰前,他亲眼看着写出来的。王维的这首诗虽不偏僻,但往前数百年那么多的诗人写了那么多的诗,从里面随意挑一句出来做题目,还能让杜锦宁碰上,而且这句诗还正好紧扣他师长写过的八股诗,这话说出来谁都不会信。
天底下就没有那么凑巧的事。如果有,那只能说,这孩子是老天爷的私子生。
感慨唏嘘之余,李一同转脸去看周东平的脸色,便见他这位东家满脸的目瞪口呆,似乎完全不敢相信眼前这诗是这孩子写出来的。
他莫名的就想笑。
周东平出这样的题,想来难免没有为难杜锦宁的意思。如果杜锦宁写不出这样的八股诗,而是写一首其他诗。周东平虽不敢不让他过府试,但案首的名头绝对不会给他。
他大概是没想到杜锦宁会写出一首八股诗来吧?而且还如此精彩,精彩得连周东平自己都得望其项背。
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想到这里,李一同莫名地感觉暗爽。他望着杜锦宁,希望杜锦宁当着他们的面把下一首诗给写出来。
他能如此轻松自如地、在这么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首精彩的诗来,想来下一首也不在话下。
诗是早在下笔之前就想好的,此时不过是写出来,而且是写在草稿上,不必紧张,因此杜锦宁在写诗之余,还有精力去注意周东平脸上的表情。
此时看到他先是目瞪口呆,而后又涨得通红,继而红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冷笑,杜锦宁就知道自己猜中了他的心思。
她心中一哂,换了一张纸,写起另一题的试帖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