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乡试结束 (1/2)
美女中文网 byxs.net,一品侯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乡试的第一场,就是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四本书,考试要求《论语》题一文、《中庸》题和《大学》题选一道做文、加上《孟子》题一文,一共三道四书题。另外需要做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二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也就是说乡试第一场一共要写三篇四书题,四道经义题,加上一首五言八韵诗,可以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四书题是必考题,程文都已经泛滥,大部分考生,只要是真心实意来考试的,多多少少都背了十几篇左右的程文,只要考试的时候默写其中比较优秀新颖的部分就算完成任务了。
所以,第一场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这四道经义题。这四道题,全部截于经书上的原句,要求考生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句意,并且按照严格的格式限制写四篇议论文。
当然,说是让考生自己分析题意,其实所有的题意老朱都已经分析过了,所有考生的中心思想都不能和程朱注解有所出入,这是死规矩,一旦有想推陈出新的考生,考官看都不看,直接让你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考试开始之后,监考官就会来给每位考生发一个写有考生名字的卷袋,袋子里用最好的宣纸印制有题目,并且为每一道题提供四张白纸用以作答。
最规范的卷子,应该是用漂亮,典雅,标准的馆阁体,在立意允许的范围内,用所有能想到的史学和文学知识,以严格的八股格式,写一篇文风华丽,对仗工整,流畅清晰,一气呵成的骈文。用通俗的话来说,要读起来像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般朗朗上口,并且要注意不得出现任何违禁的字眼,包括大明各代先帝的名讳和庙号都不允许使用。如果不得不用的地方,也要用意思相近的其他字眼代替。
李沐拿到卷袋,先是小心的抽出了第一道经义题,反正四书题大家都差不多,还是先从较为困难的经义题下手吧。
科举考试这么多年,只考四书五经这几本书,早就把能翻的句子都翻烂了,所以出现了很多割裂经义,断章取义的截搭题,种类还分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这估计考生都要哭了)、隔章搭。很多搭配连考官的范文都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当然也让参加考试的考生欲哭无泪。
所以李沐之前还一直担心这种没法叙述的截搭题,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虽然截搭题是科举考试的潜规则,朝廷也默认了这种无奈之下的折中办法,但是在乡试,会试这样的大考之中,是不允许使用截搭题的。
所以抽出卷子李沐看到题目之后,还是深深的松了一口气,考卷上写着“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原句出自《论语》,为了防止考生混淆,试卷上还把《论语·泰伯》整段摘抄了下来,让人对试卷的严谨性无话可说。
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人民找不出词来形容对他的赞美,所以这就是纯粹论述仁政的必要性,几乎都是老生常谈,李沐对于这样的破题文章,写了都快有一百篇了,自然是心下大定,很快就有了底。
想到这里,李沐就开始缓缓地研墨,研墨的时候,还特意把砚台拿的远一些,因为乡试的试卷是绝对不能污损的。只要卷面上有任何污损的痕迹,就会按照卷面不洁被誊录官标出来,直接就会被取消成绩。
李沐一边研墨,一边构思文章,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很多号房内传来了考生吃晚饭的声音,这些生员士子,大部分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找到吃的就算不错了,只有极个别家境不佳的考生看上去是会些烹饪技艺的,支起了小炭炉,在慢悠悠的做些简单的热食,为晚上的作文补充精力。
蜡烛贡院是发的,不过一人只发三根。杭州东南除了南京外最富庶的城市,发的也是质量上乘的桂香蜡,这种蜡烛的制作,参加了熬制的桂花香精,烧起来沁香怡人,同时也算是蜡烛中的香奈儿,价值不菲。
李沐倒是没有急着找吃的,毕竟蜡烛有限,等于限制了晚间的答题时间,趁着日头还没有完全下山,赶紧抓紧时间写完第一道经义题,反正做饭这种事情,也不用太大的亮光,借着月光的亮度也凑合可以弄点吃的出来。
好容易写完了第一题,李沐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字和犯讳的字眼,才把墨迹吹干,把卷子小心翼翼的放进一个自己带进来的牛皮卷袋里,然后伸手把考箱打开,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晚餐选项。
考箱里的吃食大多是熟食,毕竟来贡院主要是参加考试,野炊并不是主要目的,所以大多数食物还是以补充能量,保持充沛的精力为主。光听潮居的猪肉脯,舒菡就给他准备了好大一罐,李沐看着那个大的夸张的罐子,就算其他吃的都没带,这一大罐肉干也足够这三天的能量了。
烤箱内还有好多小瓷瓶装着各种甜香的蔬菜水果汁,一看就是朝鲜郡主李妍儿的手艺。朝鲜土地资源贫瘠,肉类产量极低,就连王宫大内吃肉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李妍儿从小就学会了调制各种甜美可口的蔬菜汁,一方面香甜喜人,一方面健康养生,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由于带入贡院,不让在瓶子上贴任何标签,李妍儿就用彩色水粉画了各色的图案在瓶身上。你别说,这常年设计衣裳款式的设计... -->>
乡试的第一场,就是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四本书,考试要求《论语》题一文、《中庸》题和《大学》题选一道做文、加上《孟子》题一文,一共三道四书题。另外需要做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二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也就是说乡试第一场一共要写三篇四书题,四道经义题,加上一首五言八韵诗,可以说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四书题是必考题,程文都已经泛滥,大部分考生,只要是真心实意来考试的,多多少少都背了十几篇左右的程文,只要考试的时候默写其中比较优秀新颖的部分就算完成任务了。
所以,第一场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这四道经义题。这四道题,全部截于经书上的原句,要求考生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句意,并且按照严格的格式限制写四篇议论文。
当然,说是让考生自己分析题意,其实所有的题意老朱都已经分析过了,所有考生的中心思想都不能和程朱注解有所出入,这是死规矩,一旦有想推陈出新的考生,考官看都不看,直接让你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考试开始之后,监考官就会来给每位考生发一个写有考生名字的卷袋,袋子里用最好的宣纸印制有题目,并且为每一道题提供四张白纸用以作答。
最规范的卷子,应该是用漂亮,典雅,标准的馆阁体,在立意允许的范围内,用所有能想到的史学和文学知识,以严格的八股格式,写一篇文风华丽,对仗工整,流畅清晰,一气呵成的骈文。用通俗的话来说,要读起来像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般朗朗上口,并且要注意不得出现任何违禁的字眼,包括大明各代先帝的名讳和庙号都不允许使用。如果不得不用的地方,也要用意思相近的其他字眼代替。
李沐拿到卷袋,先是小心的抽出了第一道经义题,反正四书题大家都差不多,还是先从较为困难的经义题下手吧。
科举考试这么多年,只考四书五经这几本书,早就把能翻的句子都翻烂了,所以出现了很多割裂经义,断章取义的截搭题,种类还分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这估计考生都要哭了)、隔章搭。很多搭配连考官的范文都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当然也让参加考试的考生欲哭无泪。
所以李沐之前还一直担心这种没法叙述的截搭题,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虽然截搭题是科举考试的潜规则,朝廷也默认了这种无奈之下的折中办法,但是在乡试,会试这样的大考之中,是不允许使用截搭题的。
所以抽出卷子李沐看到题目之后,还是深深的松了一口气,考卷上写着“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原句出自《论语》,为了防止考生混淆,试卷上还把《论语·泰伯》整段摘抄了下来,让人对试卷的严谨性无话可说。
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人民找不出词来形容对他的赞美,所以这就是纯粹论述仁政的必要性,几乎都是老生常谈,李沐对于这样的破题文章,写了都快有一百篇了,自然是心下大定,很快就有了底。
想到这里,李沐就开始缓缓地研墨,研墨的时候,还特意把砚台拿的远一些,因为乡试的试卷是绝对不能污损的。只要卷面上有任何污损的痕迹,就会按照卷面不洁被誊录官标出来,直接就会被取消成绩。
李沐一边研墨,一边构思文章,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很多号房内传来了考生吃晚饭的声音,这些生员士子,大部分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找到吃的就算不错了,只有极个别家境不佳的考生看上去是会些烹饪技艺的,支起了小炭炉,在慢悠悠的做些简单的热食,为晚上的作文补充精力。
蜡烛贡院是发的,不过一人只发三根。杭州东南除了南京外最富庶的城市,发的也是质量上乘的桂香蜡,这种蜡烛的制作,参加了熬制的桂花香精,烧起来沁香怡人,同时也算是蜡烛中的香奈儿,价值不菲。
李沐倒是没有急着找吃的,毕竟蜡烛有限,等于限制了晚间的答题时间,趁着日头还没有完全下山,赶紧抓紧时间写完第一道经义题,反正做饭这种事情,也不用太大的亮光,借着月光的亮度也凑合可以弄点吃的出来。
好容易写完了第一题,李沐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错字和犯讳的字眼,才把墨迹吹干,把卷子小心翼翼的放进一个自己带进来的牛皮卷袋里,然后伸手把考箱打开,开始仔细观察自己的晚餐选项。
考箱里的吃食大多是熟食,毕竟来贡院主要是参加考试,野炊并不是主要目的,所以大多数食物还是以补充能量,保持充沛的精力为主。光听潮居的猪肉脯,舒菡就给他准备了好大一罐,李沐看着那个大的夸张的罐子,就算其他吃的都没带,这一大罐肉干也足够这三天的能量了。
烤箱内还有好多小瓷瓶装着各种甜香的蔬菜水果汁,一看就是朝鲜郡主李妍儿的手艺。朝鲜土地资源贫瘠,肉类产量极低,就连王宫大内吃肉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李妍儿从小就学会了调制各种甜美可口的蔬菜汁,一方面香甜喜人,一方面健康养生,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由于带入贡院,不让在瓶子上贴任何标签,李妍儿就用彩色水粉画了各色的图案在瓶身上。你别说,这常年设计衣裳款式的设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