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盛唐金手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玄宗对安禄山可能叛乱视而不见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没有提防安禄山隐藏的威胁呢?
世人皆以为谜!
如果说安禄山在叛乱的道路上有巨石阻拦的话,那这块巨石就是唐玄宗本人。巨石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反而让安禄山获得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庇护。
在历史上,唐玄宗是少数几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之一,又是奢侈享乐导致国家破亡的皇帝之一。与他的名字有关的两个重要的历史名词,一个是“开元盛世”,另一个是“天宝之乱”。正负对应,天地悬殊,但他的政绩却不能用数学上的正负相抵等于零来判断,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同样给后世留下难以磨灭的后果。
能否阻止或者避免安禄山发动叛变,最关键的人物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直到安禄山起兵,玄宗一直掌握着朝廷大权,李林甫专权也好,杨国忠专权也好,谁也取代不了他的地位。他虽然年事已高,他不点头,任何事情都不能推进。对于安禄山的叛变,不是他没有能力阻止,实际上是他一直不相信安禄山会反。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处置得当,许多事情本来可以化险为夷。即便当时危机四伏,按下葫芦浮起瓢,东方不亮西方亮,****必然发生,但也可能在别的方面出现裂缝,而不是发生在范阳。
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的发生,不可能没有任何迹象可循。一件惊动天下的事件,可以瞒得住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却不可能瞒住所有的天下人。
关于安禄山谋反的动向,早就有人察觉,也有人明里暗里告诉过唐玄宗,但唐玄宗不肯相信。安禄山的叛乱阴谋并不是都掩盖得非常成功,而且至少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下拥有强兵,存在着发动叛乱的严重危险,怎么就始终不能引起玄宗的警惕呢?
安禄山拍马屁的水平并不算高明,他说的话极其肤浅,其中的虚情假意都是极容易被看穿的。可是玄宗怎么就深信不疑呢?
李林甫活着时,安禄山觉得自己没有李林甫狡猾,所以佩服、害怕李林甫,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悄悄地做点儿准备,雄武城贮存点儿兵器,已经被王忠嗣看破玄机,王忠嗣不止一次地给安禄山上眼药,唐玄宗不介意。及至杨国忠为相,安禄山瞧不起他,经过长期的准备,安禄山叛变的条件已经成熟,更不把杨国忠看在眼里,因此将相间产生了嫌隙。
杨国忠一再说安禄山可能谋反,玄宗都不听,当然这里面有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和的私心作祟。
太子李亨也察觉到安禄山反叛的迹象,告诉唐玄宗,唐玄宗也不相信。
发展到后来,许多人告诫唐玄宗,安禄山有反叛的可能,但都动摇不了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唐玄宗甚至把告发安禄山的人绑送给安禄山处理,对安禄山的信任,几乎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这样认为,玄宗对安禄山叛变始终不加戒备,除了安禄山故作憨愚给唐玄宗造成了假象外,应该从唐朝建国以来的政治斗争了解唐玄宗的心理。
一百多年来,唐王朝政治上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宫廷政变上。唐太宗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下台;武则天把亲生儿子杀的杀,放的放,终于篡位夺权,再诛杀李氏宗室。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后让位,拥立中宗复辟;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率兵众杀入内宫,以失败告终;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即位,韦皇后临朝称制;太平公主、李隆基联手诛武韦集团,扶持睿宗上台。中宗次子李重福阴谋在东都洛阳叛乱,自立为帝,被洛州长史崔日知平定;太平公主策划废黜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却收拾了太平公主,继位为帝。
一直以来,唐朝政治上的斗争,或最高权力的争夺主要在皇室内部,一场又一场流血的、不流血的政变令人触目惊心。唐玄宗年轻时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政变,这对他的心理影响非常深刻。
因此可... -->>
唐玄宗对安禄山可能叛乱视而不见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没有提防安禄山隐藏的威胁呢?
世人皆以为谜!
如果说安禄山在叛乱的道路上有巨石阻拦的话,那这块巨石就是唐玄宗本人。巨石没有起到阻拦的作用,反而让安禄山获得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庇护。
在历史上,唐玄宗是少数几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之一,又是奢侈享乐导致国家破亡的皇帝之一。与他的名字有关的两个重要的历史名词,一个是“开元盛世”,另一个是“天宝之乱”。正负对应,天地悬殊,但他的政绩却不能用数学上的正负相抵等于零来判断,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同样给后世留下难以磨灭的后果。
能否阻止或者避免安禄山发动叛变,最关键的人物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直到安禄山起兵,玄宗一直掌握着朝廷大权,李林甫专权也好,杨国忠专权也好,谁也取代不了他的地位。他虽然年事已高,他不点头,任何事情都不能推进。对于安禄山的叛变,不是他没有能力阻止,实际上是他一直不相信安禄山会反。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但并不是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处置得当,许多事情本来可以化险为夷。即便当时危机四伏,按下葫芦浮起瓢,东方不亮西方亮,****必然发生,但也可能在别的方面出现裂缝,而不是发生在范阳。
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的发生,不可能没有任何迹象可循。一件惊动天下的事件,可以瞒得住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却不可能瞒住所有的天下人。
关于安禄山谋反的动向,早就有人察觉,也有人明里暗里告诉过唐玄宗,但唐玄宗不肯相信。安禄山的叛乱阴谋并不是都掩盖得非常成功,而且至少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下拥有强兵,存在着发动叛乱的严重危险,怎么就始终不能引起玄宗的警惕呢?
安禄山拍马屁的水平并不算高明,他说的话极其肤浅,其中的虚情假意都是极容易被看穿的。可是玄宗怎么就深信不疑呢?
李林甫活着时,安禄山觉得自己没有李林甫狡猾,所以佩服、害怕李林甫,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悄悄地做点儿准备,雄武城贮存点儿兵器,已经被王忠嗣看破玄机,王忠嗣不止一次地给安禄山上眼药,唐玄宗不介意。及至杨国忠为相,安禄山瞧不起他,经过长期的准备,安禄山叛变的条件已经成熟,更不把杨国忠看在眼里,因此将相间产生了嫌隙。
杨国忠一再说安禄山可能谋反,玄宗都不听,当然这里面有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和的私心作祟。
太子李亨也察觉到安禄山反叛的迹象,告诉唐玄宗,唐玄宗也不相信。
发展到后来,许多人告诫唐玄宗,安禄山有反叛的可能,但都动摇不了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唐玄宗甚至把告发安禄山的人绑送给安禄山处理,对安禄山的信任,几乎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这样认为,玄宗对安禄山叛变始终不加戒备,除了安禄山故作憨愚给唐玄宗造成了假象外,应该从唐朝建国以来的政治斗争了解唐玄宗的心理。
一百多年来,唐王朝政治上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宫廷政变上。唐太宗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下台;武则天把亲生儿子杀的杀,放的放,终于篡位夺权,再诛杀李氏宗室。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武后让位,拥立中宗复辟;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武三思,率兵众杀入内宫,以失败告终;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十六岁的太子李重茂即位,韦皇后临朝称制;太平公主、李隆基联手诛武韦集团,扶持睿宗上台。中宗次子李重福阴谋在东都洛阳叛乱,自立为帝,被洛州长史崔日知平定;太平公主策划废黜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却收拾了太平公主,继位为帝。
一直以来,唐朝政治上的斗争,或最高权力的争夺主要在皇室内部,一场又一场流血的、不流血的政变令人触目惊心。唐玄宗年轻时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政变,这对他的心理影响非常深刻。
因此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