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凉州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般。
眼见日头渐渐西沉,这场由李延昭临时起意所提议的野餐,也渐趋尾声。与小娘子攀谈已久的李延昭,却渐渐生出依依不舍之感,而转头四望,另一旁的苏玄与宋庆,也是相谈甚欢,此时两人,也仿佛生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见场中众人仍有意犹未尽之感,苏小娘子索性起身,又向李延昭求得先前伴奏那只号鼓,款款行至众人中间空地之上,早有士卒取过一张几案置于地上,以便苏小娘子放置号鼓。
苏小娘子放下鼓,随即站定,向着周遭众人福了一福,而后朗声道:“今日垦荒诸事已毕,得李将军相邀,我等军民共聚一处,把酒言欢。婢子且为诸君献上一曲,以酬诸君戮力相助。”
苏小娘子话音方落,围坐着的军民已是一片喝彩之声。伴随着苏小娘子敲打出的鼓点,场中渐渐安静下来,不管是上首相谈甚欢的苏玄、宋庆,还是独自枯坐的刘季武,以及下首围坐着的数百士卒百姓,俱是注视着苏小娘子的一举一动。
苏小娘子的纤手轻轻握着鼓槌,有节奏地击打着鼓面,悠扬苍茫的鼓声很快便传遍场中,使得众人的眼神,颇有一丝迷醉之意。
苏小娘子朱唇微启,一首《大田》已是娓娓道来: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描述的正是田地间耕耘之事,唱在此时也颇为应景。起章叙述春耕之事,选择良种,修缮农具。次章追叙夏耘,描述了除杂草与去虫害的必要性,指出只有除去稂莠,粮食才能有一个好的长势。
而第三章前四句则写出了风调雨顺对于农业的利害关系。农人们的祈愿也是如此质朴,先灌溉好主人家公田,然后再把我们农人家的私田浇。后五句写秋收的喜悦,此处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
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
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
此诗本就应景,加之苏小娘子的美妙鼓声伴奏和清越的歌喉,将这一幅春耕夏耘,秋丰收的画卷,展现在众人心头,使得下方百姓人户们,人人都是一副憧憬神色。
就这样,随着苏小娘子的歌声,此次偶发而行的军民同欢,便算是落下帷幕。李延昭与苏玄及苏小娘子作别,令各部集结带回,还依稀看到不少军卒和百姓,亦是在依依不舍地握手作别。
长期的一起劳作,使得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倒也是李延昭希望看到的结果。想到后世之中的那支军队,他深知,能扎根在人民之中,得到百姓支持的军队,才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强大战斗力。
般。
眼见日头渐渐西沉,这场由李延昭临时起意所提议的野餐,也渐趋尾声。与小娘子攀谈已久的李延昭,却渐渐生出依依不舍之感,而转头四望,另一旁的苏玄与宋庆,也是相谈甚欢,此时两人,也仿佛生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见场中众人仍有意犹未尽之感,苏小娘子索性起身,又向李延昭求得先前伴奏那只号鼓,款款行至众人中间空地之上,早有士卒取过一张几案置于地上,以便苏小娘子放置号鼓。
苏小娘子放下鼓,随即站定,向着周遭众人福了一福,而后朗声道:“今日垦荒诸事已毕,得李将军相邀,我等军民共聚一处,把酒言欢。婢子且为诸君献上一曲,以酬诸君戮力相助。”
苏小娘子话音方落,围坐着的军民已是一片喝彩之声。伴随着苏小娘子敲打出的鼓点,场中渐渐安静下来,不管是上首相谈甚欢的苏玄、宋庆,还是独自枯坐的刘季武,以及下首围坐着的数百士卒百姓,俱是注视着苏小娘子的一举一动。
苏小娘子的纤手轻轻握着鼓槌,有节奏地击打着鼓面,悠扬苍茫的鼓声很快便传遍场中,使得众人的眼神,颇有一丝迷醉之意。
苏小娘子朱唇微启,一首《大田》已是娓娓道来: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描述的正是田地间耕耘之事,唱在此时也颇为应景。起章叙述春耕之事,选择良种,修缮农具。次章追叙夏耘,描述了除杂草与去虫害的必要性,指出只有除去稂莠,粮食才能有一个好的长势。
而第三章前四句则写出了风调雨顺对于农业的利害关系。农人们的祈愿也是如此质朴,先灌溉好主人家公田,然后再把我们农人家的私田浇。后五句写秋收的喜悦,此处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
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
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
此诗本就应景,加之苏小娘子的美妙鼓声伴奏和清越的歌喉,将这一幅春耕夏耘,秋丰收的画卷,展现在众人心头,使得下方百姓人户们,人人都是一副憧憬神色。
就这样,随着苏小娘子的歌声,此次偶发而行的军民同欢,便算是落下帷幕。李延昭与苏玄及苏小娘子作别,令各部集结带回,还依稀看到不少军卒和百姓,亦是在依依不舍地握手作别。
长期的一起劳作,使得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倒也是李延昭希望看到的结果。想到后世之中的那支军队,他深知,能扎根在人民之中,得到百姓支持的军队,才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强大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