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寒门称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母亲因病去世,他们一家驾车载着母亲的遗骸与同行的官员失散,逃到章武郡时,被王弥的士兵追上,为了掩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他被砍成重伤,后来苏醒过来,已经是再也寻不到同僚,车马也被牵走,还是当地一个老者好心收留了了他们一家。
当时他上天无敌,入地无门,颍川荀氏也早已南渡,无奈下,只好把母亲下葬在了这里。
而古时双亲去世,要守孝三年,荀崧眼见国事如此,心中更暗恨自己,认为老母亲是因为和自己奔波逃亡,照顾不周才会病死。
当年永嘉之乱之初,颍川荀氏大多南渡,他这一支因为他固守洛阳才没有搬迁。如今却狼狈逃亡,只剩下他和妻子、儿女四人。
一世为官,却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颐养老母,荀崧却是心灰意冷。
遭受了这样的刺激,荀崧的性格也自然变得有些乖张,那一颗精忠报国的心虽然不曾改变,但却又会时常怀疑自己的所为,怕再因为自己而贻害家人。
之后,荀崧和家人一直在这里隐居,这一隐居就是两年,却没想如今被王烈认出。
(关于荀崧这一段,荀崧自母亲死后与百官失散后,隐居守灵、后来再次出山这几年的史书上并无记载,却是一段空白,实为小飞个人推断、书写,望周知)
而王烈开始并没有认出这荀崧,却是因为在历史上,荀崧除了有德行纯粹的盛名和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在政治上并无太大建树(小飞认为政治建树不是官职高低,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因此王烈对他印象并不深,加之荀崧从隐居、守灵到再次出山为襄阳刺史,之间的空白史书上并无记载,所以对荀崧有些陌生也并不意外。
反而是荀崧的小女儿,也就是那少女荀灌,王烈却是闻名已久,只是刚刚一时没有想起。
而刚刚一见荀灌剑砍西瓜,枪刺徐虎的英姿飒爽的模样,这才醒悟过来。
既然荀灌在此,那么这个被他称为爹爹的老者就只能是荀崧了。
说起这荀灌,却是晋史之上一个大名鼎鼎的少年英雄。
那却是荀崧为母守孝结束后,再次出山,被朝廷任命为襄阳太守。
因为荀崧性格太过孤傲,言语激烈的原因,部下杜曾对荀崧一直心怀不满。
后来,杜曾叛乱,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荀崧全家。
荀崧自然不敢束手就擒,双方对峙日久,襄阳城里粮草不多,守城的士兵也损失惨重。
那时候各地混战,多不服管理,更不会主动来帮助同济。
而大晋朝廷就算想管这件事情,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眼看城破在即,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不是我荀崧的性格,如今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当日我在洛阳为官,与他交好,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
可是,在叛军的重重包围下,襄阳城被围的水泄不通,而且贼兵势大,加之荀崧实在不是一个擅长笼络军心的领导,手下因畏惧城外敌兵,两日之后,也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出重围,去搬救兵。
无奈之下,荀崧决定自己亲自带兵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他去冒险。
这时,当时刚满十三岁的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是一城之太守,此时正应当在城中带领百姓军卒抵抗贼兵,你若离开,则城内军心必乱。所以,还是让女儿代替你突围求援吧。”
荀崧知道荀灌自小就从文习武,不但通晓文墨,骑射、武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不过是一个豆蔻年纪的女孩子,怎么可能冲破敌人的千军万马?
于是荀崧断然拒绝,还是要自己带兵出城。
见父亲拒绝,荀灌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这些叔叔、伯伯不肯出城,怕是因为家中有父母、儿女要照顾,父亲也一样要照顾着全城军民,不能轻易赴难。
但灌儿不一样,我即为父亲**,就该为父承担难处,我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灌此话一出,一干将领和军卒都面露愧色,暗道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孩慨然无畏。
荀崧知道荀灌自小聪慧,便问她:“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为求速战速决,这几日日夜攻城,但久攻不下、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叛军百日攻城劳累,一到夜间,便偃旗息鼓,全军休息,所谓强弩之末正是如此。
因此,女儿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定能成功”
众将已将荀灌如此说,更感念她刚刚那番话,于是纷纷请缨,要随荀灌一起突袭敌军。
荀崧一见自己女儿一番话顺利激起众将士士气,心下激动,答应了荀灌的请求,并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
当夜,荀灌手执刀枪,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
果然,因为这日日攻城激烈,劳累不堪,叛军此刻都在睡梦之中。
等叛军的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带兵马迅速冲出包围。
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石览的驻地。
石览一见荀灌,十分惊讶,问明情况后,便说:“阿灌,你们先吃饭休息,我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
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石叔父,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
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但他固守自保,恐不肯发兵相助……”
荀灌说:“那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看他怎样。”
荀灌文武双全,很快就代石览写出一封文辞诚恳的信笺,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气焰将更加嚣张,唇亡齿寒,叛军必倾巢而犯近邻,将军首当其冲,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
石览看完信后,赞不绝口,即刻派人送往周访处。
周访被来信说服,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汇合到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里外夹击,大败杜曾。
自此,荀灌少年巾帼英雄之名名满天下。
此刻,王烈见猎心喜,眼见这荀灌刚刚十岁,就已经初现英雄本色,更敢出面挑战强权,实在难得。
心下,却是决定,在离开沧县前,一定要努力把荀氏父女收服。
此刻,荀崧见王烈认出自己,却不肯受自己见礼,自然不知道王烈是准备放长线,吊大鱼。
他却是悠悠道:“自石勒、王弥两贼攻破洛阳,老朽就为母守灵在此,已经赋闲两年,现在你是官我是民,不可乱了礼法?”
王烈却是笑道:“什么叫礼法?天下社稷,君轻民贵,更何况荀大人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我岂能不敬之!”
荀崧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骄傲,却笑道:“话是这么说,可真做到的没几个……好了,老汉我还要去看瓜田,省得我那一田好瓜人偷走,灌儿,我们走了……”
见父亲召唤,荀灌依依不舍的和程翯告别。
王烈却忙道:“既然荀大人自称为民,还留在这里种瓜,就不怕那些恶霸报复么?”
荀崧不屑道:“我颍川荀氏虽然已久无贵胄,但乃名门旺族,我看谁敢轻辱我,难道他们还不懂尊卑礼节么?”
王烈摇摇头,荀崧这样的人性格、才学、品德那都是上等的,可是就是这点自傲的名门之后的脾气不好。
现在是乱世,五胡并起,尤其是在北地,人人几乎都是在为生存而挣扎,你就算是上古名门荀子后裔,若一无权势,二无能力,怕也无人肯多尊重你多少。
更何况老人家你如今隐居在此,名声不显,一无护身之兵马,二无避祸之权势,人家割据称霸一方的豪强,真把你害死,再悄悄掩埋处理,看谁能知道?
以他这种性格分裂,傲气却不敢再承担的脾气,将来早晚是祸事。
这也在他后来一味自傲,后来惹恼杜曾,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上得到了验证。
而王烈这种性格,虽谈不上心怀天下,救济苍生,但却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荀崧这样方正君子去寻死,尤其是因为自己的介入而被奸人所害。
至少,今日如果没自己这些人来这里,那么徐虎他们也不会得到消息准备来敲诈勒索,而王烈他们也不会奋起杀人,更不会有少女荀灌见义勇为,从而间接得罪了这些豪强。
现在徐虎一死,身为他长兄的徐清又焉有不报复的道理?
王烈一行可以离开这里回平舒,但荀崧一家老小却是不好远走。
所以,王烈一定要规劝荀崧,至少要尽力在他心底留下一个印象,等从沧县返回平舒时,也好顺便带上他。
荀崧的两子一女,荀蕤、荀羡、荀灌,哪一个都是文武双全的精英,王烈就算为了他们也要将荀崧留在自己帐中。A
,母亲因病去世,他们一家驾车载着母亲的遗骸与同行的官员失散,逃到章武郡时,被王弥的士兵追上,为了掩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他被砍成重伤,后来苏醒过来,已经是再也寻不到同僚,车马也被牵走,还是当地一个老者好心收留了了他们一家。
当时他上天无敌,入地无门,颍川荀氏也早已南渡,无奈下,只好把母亲下葬在了这里。
而古时双亲去世,要守孝三年,荀崧眼见国事如此,心中更暗恨自己,认为老母亲是因为和自己奔波逃亡,照顾不周才会病死。
当年永嘉之乱之初,颍川荀氏大多南渡,他这一支因为他固守洛阳才没有搬迁。如今却狼狈逃亡,只剩下他和妻子、儿女四人。
一世为官,却上不能匡扶社稷,下不能颐养老母,荀崧却是心灰意冷。
遭受了这样的刺激,荀崧的性格也自然变得有些乖张,那一颗精忠报国的心虽然不曾改变,但却又会时常怀疑自己的所为,怕再因为自己而贻害家人。
之后,荀崧和家人一直在这里隐居,这一隐居就是两年,却没想如今被王烈认出。
(关于荀崧这一段,荀崧自母亲死后与百官失散后,隐居守灵、后来再次出山这几年的史书上并无记载,却是一段空白,实为小飞个人推断、书写,望周知)
而王烈开始并没有认出这荀崧,却是因为在历史上,荀崧除了有德行纯粹的盛名和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外,在政治上并无太大建树(小飞认为政治建树不是官职高低,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因此王烈对他印象并不深,加之荀崧从隐居、守灵到再次出山为襄阳刺史,之间的空白史书上并无记载,所以对荀崧有些陌生也并不意外。
反而是荀崧的小女儿,也就是那少女荀灌,王烈却是闻名已久,只是刚刚一时没有想起。
而刚刚一见荀灌剑砍西瓜,枪刺徐虎的英姿飒爽的模样,这才醒悟过来。
既然荀灌在此,那么这个被他称为爹爹的老者就只能是荀崧了。
说起这荀灌,却是晋史之上一个大名鼎鼎的少年英雄。
那却是荀崧为母守孝结束后,再次出山,被朝廷任命为襄阳太守。
因为荀崧性格太过孤傲,言语激烈的原因,部下杜曾对荀崧一直心怀不满。
后来,杜曾叛乱,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荀崧全家。
荀崧自然不敢束手就擒,双方对峙日久,襄阳城里粮草不多,守城的士兵也损失惨重。
那时候各地混战,多不服管理,更不会主动来帮助同济。
而大晋朝廷就算想管这件事情,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眼看城破在即,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不是我荀崧的性格,如今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当日我在洛阳为官,与他交好,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
可是,在叛军的重重包围下,襄阳城被围的水泄不通,而且贼兵势大,加之荀崧实在不是一个擅长笼络军心的领导,手下因畏惧城外敌兵,两日之后,也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出重围,去搬救兵。
无奈之下,荀崧决定自己亲自带兵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他去冒险。
这时,当时刚满十三岁的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是一城之太守,此时正应当在城中带领百姓军卒抵抗贼兵,你若离开,则城内军心必乱。所以,还是让女儿代替你突围求援吧。”
荀崧知道荀灌自小就从文习武,不但通晓文墨,骑射、武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不过是一个豆蔻年纪的女孩子,怎么可能冲破敌人的千军万马?
于是荀崧断然拒绝,还是要自己带兵出城。
见父亲拒绝,荀灌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这些叔叔、伯伯不肯出城,怕是因为家中有父母、儿女要照顾,父亲也一样要照顾着全城军民,不能轻易赴难。
但灌儿不一样,我即为父亲**,就该为父承担难处,我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灌此话一出,一干将领和军卒都面露愧色,暗道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女孩慨然无畏。
荀崧知道荀灌自小聪慧,便问她:“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为求速战速决,这几日日夜攻城,但久攻不下、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叛军百日攻城劳累,一到夜间,便偃旗息鼓,全军休息,所谓强弩之末正是如此。
因此,女儿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定能成功”
众将已将荀灌如此说,更感念她刚刚那番话,于是纷纷请缨,要随荀灌一起突袭敌军。
荀崧一见自己女儿一番话顺利激起众将士士气,心下激动,答应了荀灌的请求,并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
当夜,荀灌手执刀枪,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
果然,因为这日日攻城激烈,劳累不堪,叛军此刻都在睡梦之中。
等叛军的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带兵马迅速冲出包围。
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石览的驻地。
石览一见荀灌,十分惊讶,问明情况后,便说:“阿灌,你们先吃饭休息,我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
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石叔父,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
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但他固守自保,恐不肯发兵相助……”
荀灌说:“那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看他怎样。”
荀灌文武双全,很快就代石览写出一封文辞诚恳的信笺,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气焰将更加嚣张,唇亡齿寒,叛军必倾巢而犯近邻,将军首当其冲,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
石览看完信后,赞不绝口,即刻派人送往周访处。
周访被来信说服,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汇合到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里外夹击,大败杜曾。
自此,荀灌少年巾帼英雄之名名满天下。
此刻,王烈见猎心喜,眼见这荀灌刚刚十岁,就已经初现英雄本色,更敢出面挑战强权,实在难得。
心下,却是决定,在离开沧县前,一定要努力把荀氏父女收服。
此刻,荀崧见王烈认出自己,却不肯受自己见礼,自然不知道王烈是准备放长线,吊大鱼。
他却是悠悠道:“自石勒、王弥两贼攻破洛阳,老朽就为母守灵在此,已经赋闲两年,现在你是官我是民,不可乱了礼法?”
王烈却是笑道:“什么叫礼法?天下社稷,君轻民贵,更何况荀大人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我岂能不敬之!”
荀崧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骄傲,却笑道:“话是这么说,可真做到的没几个……好了,老汉我还要去看瓜田,省得我那一田好瓜人偷走,灌儿,我们走了……”
见父亲召唤,荀灌依依不舍的和程翯告别。
王烈却忙道:“既然荀大人自称为民,还留在这里种瓜,就不怕那些恶霸报复么?”
荀崧不屑道:“我颍川荀氏虽然已久无贵胄,但乃名门旺族,我看谁敢轻辱我,难道他们还不懂尊卑礼节么?”
王烈摇摇头,荀崧这样的人性格、才学、品德那都是上等的,可是就是这点自傲的名门之后的脾气不好。
现在是乱世,五胡并起,尤其是在北地,人人几乎都是在为生存而挣扎,你就算是上古名门荀子后裔,若一无权势,二无能力,怕也无人肯多尊重你多少。
更何况老人家你如今隐居在此,名声不显,一无护身之兵马,二无避祸之权势,人家割据称霸一方的豪强,真把你害死,再悄悄掩埋处理,看谁能知道?
以他这种性格分裂,傲气却不敢再承担的脾气,将来早晚是祸事。
这也在他后来一味自傲,后来惹恼杜曾,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上得到了验证。
而王烈这种性格,虽谈不上心怀天下,救济苍生,但却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荀崧这样方正君子去寻死,尤其是因为自己的介入而被奸人所害。
至少,今日如果没自己这些人来这里,那么徐虎他们也不会得到消息准备来敲诈勒索,而王烈他们也不会奋起杀人,更不会有少女荀灌见义勇为,从而间接得罪了这些豪强。
现在徐虎一死,身为他长兄的徐清又焉有不报复的道理?
王烈一行可以离开这里回平舒,但荀崧一家老小却是不好远走。
所以,王烈一定要规劝荀崧,至少要尽力在他心底留下一个印象,等从沧县返回平舒时,也好顺便带上他。
荀崧的两子一女,荀蕤、荀羡、荀灌,哪一个都是文武双全的精英,王烈就算为了他们也要将荀崧留在自己帐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