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两汉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践证明,每逢打仗,刘邦就容易犯病,并且他的这个毛病,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动静大。
前两次,刘邦做的还是比较隐晦、比较照顾萧何的面子,但黥布造反所引发的这次犯病,刘邦搞的就比较明显、比较直白、也比较不给人面子。这一次,萧何同志被逼得差点抓狂。
汉十二年秋,黥布起兵造反,刘邦在京城打一阵连环拳,难为一把太子刘盈后,亲率大军前去讨伐。
好了,至此开始,萧何的好日子到头了。
刘邦走后,萧何一如既往,踏实的做人,卖力的干活,办出来的事情有板有眼,无可挑剔。但不巧的是,他的行为没赢得老大的赞扬,反而引发了怀疑,这真是难能可贵。
刘邦这一路过去,不光关注黥布的动向,还很关心萧何的生活。可以说,刘邦这次出差,算是把心给cāo碎了。
刘邦离开京城的第二天,就打发使者返回了长安。使者板着脸跑到萧何家里,大吼一声“圣谕!”慌的萧何全家跑出来磕头。
萧何本以为刘邦有什么重要安排,却听使者憋了半天问了这么一句:“相国何为?”
我靠,这有些无厘头了。你说他一个相国待在家里能干些什么啊?此地无银三百两,刘邦的这句问话明显是在怀疑自己。
萧何很紧张,他知道刘邦犯病了。因此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哭笑不得地交代了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只差点记录下一天吃几碗饭、去几趟厕所这种琐碎事情。
不过还好,听他说完后,使者换了个面孔,笑着向萧何行礼,表达皇上对他的关心,然后拍拍屁股走路了。
刚把使者打发走,抹了一把汗,屁股还没挨到板凳上,第二个使者来了。这个人进门后,毫无创愿意地把上边的剧情重复了一遍。
要说刘邦这种搞法,弄个一两次,敲敲精钟,吓唬吓唬萧何就行了,没必要三番五次地搞。
然而,刘邦不满足这些,他要天天搞,他干脆组织了个慰问团,有秩序、分批次的轮番轰炸,几乎弄成了一天一问。
这一阵最忙活的可能就是这个慰问团了,来来回回在那条路上跑了好几遭,翻来覆去就问这一句话。到后来,弄的萧何把日常起居背的滚瓜烂熟,逢人就想来两句。
刘邦的这种举动,傻子都能看明白他在想些什么。
萧何当然也明白,他现在几乎干不成啥正经事,一天到晚在背台词。按理说,背的多了,心里应该踏实了,可萧何没有踏实。当然,任谁都踏实不了,亏得萧何心里没鬼,要不然早就蹦出来了。
此时萧何的状态,可用一个词来形容——抓狂。他现在挠墙的心都有。
要说这也怨不得刘邦,他此次的行为是有一些理论依据的。
萧何经营关中多年,声望很高,民心所向。按理说这是好事,对萧何本人来说他是有这个资格的。但不幸的是,这个好事却给萧何带来了天大的危险。
事实上这很好理解,刘邦很重视自己坐的那张板凳,最怕有人来抢。当然那些打家劫舍、偷鸡摸狗之徒对他的这张板凳是无缘消受的,而那些民心所向、声望极高的人却容易染手,因此他对那些想尽办法搜罗人心的家伙,通常是不会手软的。不管这些家伙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让刘邦察觉到危险,就会毫不客气地要了他的命。幸运的是,萧何同志中奖了,他很符合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在“易储”事件中,萧何的表现差强人意。按理说,皇帝想干成点事,如果遭到反对,那丞相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要学会替领导被黑锅,帮助老大实现梦想。然而,萧何没有背锅精神,不但没站出来帮忙,还带头和自己搞对峙,完全是在帮倒忙,这使刘邦很... -->>
实践证明,每逢打仗,刘邦就容易犯病,并且他的这个毛病,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动静大。
前两次,刘邦做的还是比较隐晦、比较照顾萧何的面子,但黥布造反所引发的这次犯病,刘邦搞的就比较明显、比较直白、也比较不给人面子。这一次,萧何同志被逼得差点抓狂。
汉十二年秋,黥布起兵造反,刘邦在京城打一阵连环拳,难为一把太子刘盈后,亲率大军前去讨伐。
好了,至此开始,萧何的好日子到头了。
刘邦走后,萧何一如既往,踏实的做人,卖力的干活,办出来的事情有板有眼,无可挑剔。但不巧的是,他的行为没赢得老大的赞扬,反而引发了怀疑,这真是难能可贵。
刘邦这一路过去,不光关注黥布的动向,还很关心萧何的生活。可以说,刘邦这次出差,算是把心给cāo碎了。
刘邦离开京城的第二天,就打发使者返回了长安。使者板着脸跑到萧何家里,大吼一声“圣谕!”慌的萧何全家跑出来磕头。
萧何本以为刘邦有什么重要安排,却听使者憋了半天问了这么一句:“相国何为?”
我靠,这有些无厘头了。你说他一个相国待在家里能干些什么啊?此地无银三百两,刘邦的这句问话明显是在怀疑自己。
萧何很紧张,他知道刘邦犯病了。因此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哭笑不得地交代了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只差点记录下一天吃几碗饭、去几趟厕所这种琐碎事情。
不过还好,听他说完后,使者换了个面孔,笑着向萧何行礼,表达皇上对他的关心,然后拍拍屁股走路了。
刚把使者打发走,抹了一把汗,屁股还没挨到板凳上,第二个使者来了。这个人进门后,毫无创愿意地把上边的剧情重复了一遍。
要说刘邦这种搞法,弄个一两次,敲敲精钟,吓唬吓唬萧何就行了,没必要三番五次地搞。
然而,刘邦不满足这些,他要天天搞,他干脆组织了个慰问团,有秩序、分批次的轮番轰炸,几乎弄成了一天一问。
这一阵最忙活的可能就是这个慰问团了,来来回回在那条路上跑了好几遭,翻来覆去就问这一句话。到后来,弄的萧何把日常起居背的滚瓜烂熟,逢人就想来两句。
刘邦的这种举动,傻子都能看明白他在想些什么。
萧何当然也明白,他现在几乎干不成啥正经事,一天到晚在背台词。按理说,背的多了,心里应该踏实了,可萧何没有踏实。当然,任谁都踏实不了,亏得萧何心里没鬼,要不然早就蹦出来了。
此时萧何的状态,可用一个词来形容——抓狂。他现在挠墙的心都有。
要说这也怨不得刘邦,他此次的行为是有一些理论依据的。
萧何经营关中多年,声望很高,民心所向。按理说这是好事,对萧何本人来说他是有这个资格的。但不幸的是,这个好事却给萧何带来了天大的危险。
事实上这很好理解,刘邦很重视自己坐的那张板凳,最怕有人来抢。当然那些打家劫舍、偷鸡摸狗之徒对他的这张板凳是无缘消受的,而那些民心所向、声望极高的人却容易染手,因此他对那些想尽办法搜罗人心的家伙,通常是不会手软的。不管这些家伙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让刘邦察觉到危险,就会毫不客气地要了他的命。幸运的是,萧何同志中奖了,他很符合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在“易储”事件中,萧何的表现差强人意。按理说,皇帝想干成点事,如果遭到反对,那丞相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要学会替领导被黑锅,帮助老大实现梦想。然而,萧何没有背锅精神,不但没站出来帮忙,还带头和自己搞对峙,完全是在帮倒忙,这使刘邦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