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大明狼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古尔泰因洪太剥夺其牛录的怨气,有心给洪太扎剌,也不会勒令正黄旗的图赉退兵了。
此战,真应了祖大寿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话。此后,大勇方才崭露头脚,成为大明在关外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紧随其后的大凌河会战、锦州之战更让大勇得以面君,平台诏对一句“朕的膘骑大将军”足令大勇声振宇内,就是洪太对其也不敢小瞧。若不是南下登州平叛的一连串腌臜事,此时的大勇如何还只是个小小的锦州参将,恐怕当日所图的辽东总兵早就花落他身了。
莽古尔泰的救命之恩大勇可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恐怕还要讥笑莽古尔泰愚蠢,莽古尔泰更是不知道他和施大勇还有这么一段“香火之情”。主客寒暄之后,大勇当仁不让的走在前头入了城,对此,莽古尔泰也只是稍稍愣了下,但很快摆正了心态,从容的跟随在后面。
入城之后,首要就是签署《鞍山条约》,莽古尔泰对签约很是重视,一字一句的读过条约后,这才满意的点头表示认可准备签字盖章。他原是准备印上自己大金国议政大贝勒的大印,可那大印已经被洪太收缴了,临时现刻又找不到合适的章料,不得已便只好印上他那镶蓝旗主大印。盖完之后还是一脸落寞,想来是对他那枚大贝勒大印念念不忘。图鲁什看在眼里,低声说了几句什么,顿时莽古尔泰一扫愁容重又变得精神起来。
相对莽古尔泰的郑重,大勇却是随意的得很,看也不看锦州参将大印随手就给盖上了,这让莽古尔泰很是不舒服,委婉的询问此次明军出征乃是朝中哪位督堂挂帅,言外之意这条约关系甚大,是不是再由明国一位督堂加印以显郑重,也更具效力呢。另外,却怕是对自己堂堂镶蓝旗主竟明国一个参将平起平坐感到万分郁闷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莽古尔泰想要知道此次明军出征到底是何人指挥,依明军惯例,施大勇这个参将只能是来打前阵的,那真正的统帅此刻多半坐镇后方运筹帷幄,估摸八成就在金州或复州。依图鲁什和额必伦这几天对明军的打探,再结合明军渡海登陆以来凶猛的攻势,莽古尔泰保守估计此次辽南的明军不会低于五万人,这么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自然不会是一个参将所能指挥的,即便是如挂前锋将军印的祖大寿也不曾指挥过如此众多的兵马,故明军统帅肯定另有其人,此人身份也定然是显赫至极,若不是早知道孙承宗告老还乡,莽古尔泰绝对就会认定这明军统帅除了孙老儿外再无旁人。
此番投明事关重大,也关系日后能不能东山再起,因此能和明国重臣直接搭上关系,对莽古尔泰日后的谋划可就是起事半功倍之效。不管金人也好,还是汉人也好,朝中有人好说话的道理可是相通的,因此莽古尔泰存了想要直接和明国重臣搭上关系以为日后方便的心思倒无可厚非。只不过,他这心思大勇却是万万不能满足他的。
这几日,额必伦和图鲁什不断向吴赫寅旁敲侧击打探虚实,但都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在大勇眼里,这莽古尔泰的作用也就局限在辽阳城和沈阳城,一旦他拿下沈阳城,莽古尔泰就是金人的大汗,他也会毫不犹豫一刀杀了。
所谓利用莽古尔泰分化八旗,让他为大明充当征金打手一说,大勇是想都没想过。他可是一直相信死了的满人才是好人,正如前世他坚定的认为死了的绿绿才是好穆斯林一样,或许天堂里也有七十二个充气娃娃等着他们通古斯人吧。
拿下沈阳城,莽古尔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拿不下沈阳城嘛,莽古尔泰倒是变得有价值起来,不过这价值也是体现在莽古尔泰的尸体上,而不是一个大活人。从知道莽古尔泰要在条约里将自己定为归明而不是降明那刻起,大勇欲杀莽古尔泰之心就更加浓了。对朝廷而言,或许活着的莽古尔泰更有意义,但对他施大勇而言,死了的莽古尔泰才更有意义。
不过现在莽古尔泰当面问起,大勇也不好推塘,毕竟还得指着他带路杀奔沈阳呢,要是让对方存了疑心,又或是起了别样心思,虽是不怕他敢翻脸,但也怕生出一些意外之事,他可不想在磨刀霍霍万事俱备攻打沈阳之时却突然面对一些让他棘手的事来。
江一鹤和谢一清这两个人的身份在大明足以让每一个武将忌惮,但在这关外却是拿不出手的,想来是唬不住莽古尔泰。思来想去,大勇决定实话实说,他告诉莽古尔泰其实此次他锦州军渡海登陆乃是天子绕开内阁、兵部直接指挥,所以领军之人就是他施大勇。
这个说法显然让莽古尔泰不能接受,也不能相信,何时明人的皇帝能够绕开大臣们直接指挥兵马行动了?
要说这事还真有,洪武、永乐、正德等帝都这么干过,但是打这几位以后,大明的军事行动可绕不开内阁了,更别提当今皇帝才是个刚登基几年的年轻天子。
一个年轻天子能有这么大的威望和权力直接调动兵马?结合跟明国打了二十年仗的经验,莽古尔泰除非脑子进水,否则他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
眼看莽古尔泰的脸沉到了底,大勇不慌不忙的将囚禁在双岛的御前太监赵全给搬了出来。
太监?
莽古尔泰和边上的图鲁什、额必伦对视一眼后,没有任何犹豫就相信了施大勇的说辞,此趟明军渡海真是明国那年轻天子心血来潮的举动。
为何莽古尔泰相信的这么快,因为从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员口中他们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明国的皇帝其实是并不信任大臣的,他们信任得更多的是他们的家奴——宫里的太监。
古尔泰因洪太剥夺其牛录的怨气,有心给洪太扎剌,也不会勒令正黄旗的图赉退兵了。
此战,真应了祖大寿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话。此后,大勇方才崭露头脚,成为大明在关外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紧随其后的大凌河会战、锦州之战更让大勇得以面君,平台诏对一句“朕的膘骑大将军”足令大勇声振宇内,就是洪太对其也不敢小瞧。若不是南下登州平叛的一连串腌臜事,此时的大勇如何还只是个小小的锦州参将,恐怕当日所图的辽东总兵早就花落他身了。
莽古尔泰的救命之恩大勇可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在意,恐怕还要讥笑莽古尔泰愚蠢,莽古尔泰更是不知道他和施大勇还有这么一段“香火之情”。主客寒暄之后,大勇当仁不让的走在前头入了城,对此,莽古尔泰也只是稍稍愣了下,但很快摆正了心态,从容的跟随在后面。
入城之后,首要就是签署《鞍山条约》,莽古尔泰对签约很是重视,一字一句的读过条约后,这才满意的点头表示认可准备签字盖章。他原是准备印上自己大金国议政大贝勒的大印,可那大印已经被洪太收缴了,临时现刻又找不到合适的章料,不得已便只好印上他那镶蓝旗主大印。盖完之后还是一脸落寞,想来是对他那枚大贝勒大印念念不忘。图鲁什看在眼里,低声说了几句什么,顿时莽古尔泰一扫愁容重又变得精神起来。
相对莽古尔泰的郑重,大勇却是随意的得很,看也不看锦州参将大印随手就给盖上了,这让莽古尔泰很是不舒服,委婉的询问此次明军出征乃是朝中哪位督堂挂帅,言外之意这条约关系甚大,是不是再由明国一位督堂加印以显郑重,也更具效力呢。另外,却怕是对自己堂堂镶蓝旗主竟明国一个参将平起平坐感到万分郁闷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莽古尔泰想要知道此次明军出征到底是何人指挥,依明军惯例,施大勇这个参将只能是来打前阵的,那真正的统帅此刻多半坐镇后方运筹帷幄,估摸八成就在金州或复州。依图鲁什和额必伦这几天对明军的打探,再结合明军渡海登陆以来凶猛的攻势,莽古尔泰保守估计此次辽南的明军不会低于五万人,这么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自然不会是一个参将所能指挥的,即便是如挂前锋将军印的祖大寿也不曾指挥过如此众多的兵马,故明军统帅肯定另有其人,此人身份也定然是显赫至极,若不是早知道孙承宗告老还乡,莽古尔泰绝对就会认定这明军统帅除了孙老儿外再无旁人。
此番投明事关重大,也关系日后能不能东山再起,因此能和明国重臣直接搭上关系,对莽古尔泰日后的谋划可就是起事半功倍之效。不管金人也好,还是汉人也好,朝中有人好说话的道理可是相通的,因此莽古尔泰存了想要直接和明国重臣搭上关系以为日后方便的心思倒无可厚非。只不过,他这心思大勇却是万万不能满足他的。
这几日,额必伦和图鲁什不断向吴赫寅旁敲侧击打探虚实,但都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在大勇眼里,这莽古尔泰的作用也就局限在辽阳城和沈阳城,一旦他拿下沈阳城,莽古尔泰就是金人的大汗,他也会毫不犹豫一刀杀了。
所谓利用莽古尔泰分化八旗,让他为大明充当征金打手一说,大勇是想都没想过。他可是一直相信死了的满人才是好人,正如前世他坚定的认为死了的绿绿才是好穆斯林一样,或许天堂里也有七十二个充气娃娃等着他们通古斯人吧。
拿下沈阳城,莽古尔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拿不下沈阳城嘛,莽古尔泰倒是变得有价值起来,不过这价值也是体现在莽古尔泰的尸体上,而不是一个大活人。从知道莽古尔泰要在条约里将自己定为归明而不是降明那刻起,大勇欲杀莽古尔泰之心就更加浓了。对朝廷而言,或许活着的莽古尔泰更有意义,但对他施大勇而言,死了的莽古尔泰才更有意义。
不过现在莽古尔泰当面问起,大勇也不好推塘,毕竟还得指着他带路杀奔沈阳呢,要是让对方存了疑心,又或是起了别样心思,虽是不怕他敢翻脸,但也怕生出一些意外之事,他可不想在磨刀霍霍万事俱备攻打沈阳之时却突然面对一些让他棘手的事来。
江一鹤和谢一清这两个人的身份在大明足以让每一个武将忌惮,但在这关外却是拿不出手的,想来是唬不住莽古尔泰。思来想去,大勇决定实话实说,他告诉莽古尔泰其实此次他锦州军渡海登陆乃是天子绕开内阁、兵部直接指挥,所以领军之人就是他施大勇。
这个说法显然让莽古尔泰不能接受,也不能相信,何时明人的皇帝能够绕开大臣们直接指挥兵马行动了?
要说这事还真有,洪武、永乐、正德等帝都这么干过,但是打这几位以后,大明的军事行动可绕不开内阁了,更别提当今皇帝才是个刚登基几年的年轻天子。
一个年轻天子能有这么大的威望和权力直接调动兵马?结合跟明国打了二十年仗的经验,莽古尔泰除非脑子进水,否则他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
眼看莽古尔泰的脸沉到了底,大勇不慌不忙的将囚禁在双岛的御前太监赵全给搬了出来。
太监?
莽古尔泰和边上的图鲁什、额必伦对视一眼后,没有任何犹豫就相信了施大勇的说辞,此趟明军渡海真是明国那年轻天子心血来潮的举动。
为何莽古尔泰相信的这么快,因为从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员口中他们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明国的皇帝其实是并不信任大臣的,他们信任得更多的是他们的家奴——宫里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