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甲午战争前,已有**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的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觉,似乎中国也在前进、发展,似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也能救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一切都破灭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一点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
这真正是创深痛巨,刻骨铭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遭到这样严重的灾难,从来没有经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覆灭,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早期富强努力的失败。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在军事上、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在人们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国进步的象征、强大的象征、希望的象征。甲午战争的失败,无情地证明了这种象征的虚假性。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特别是败在日本手里,日本是个小国,在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号称同文同种,它的近代化也刚刚起步不久。败在日本手里,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而日本侵略中国更加凶狠,割地赔款,毫不留情,可说是心黑手辣,彻底戳穿了清朝这只纸老虎,同时,给中国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的伤害极为严重,可说史无前例。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全民族造成重大的冲击,使得人们从封建主义的沉沉大梦中觉醒,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重新评估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重新选择应该走的道路。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全国震动,一片沸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议论、争执、探寻、追求。**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历史总是迂回曲折地前进的。一个有生命力的、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既有挫折,也有胜利;既有苦难,也有欢乐,它不会永远胜利,笔直地上升、前进,也不会永远失败,直线下跌,一败涂地。历史总会给人们以机会,胜利和失败相间隔、相交叉。历史上的胜利往往随之而来会有失败和倒退,而历史上的挫折也会增长人们的智慧,锻炼人们的力量,而得到未来胜利的补偿。中日甲午战争的情形就是这样。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一个误国、辱国、卖国的清政府倒台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是这一历史链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证明了中华民族经得住严重的挫折和失败,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能够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
甲午战争的意义非常重要。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但能吸取教训,发奋努力。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刺激日本扩张野心
甲午战争在日本史上同样影响深远,是日本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
19世纪本来是欧洲人的时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加上美国,列强主宰世界,国际上战略局面比较简单,其他国家都是殖民地附属国,任人**,任人宰割。当时,最有希望赶上去的是东方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
中日近代化的步伐,除了欧美列强之外,算是比较早的。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起步,中日两国既是近邻,又是竞争对手。此前日本也闭关锁国,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与中国不同,并未因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1853年,美、俄舰队先后到日本,次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虽然美国施以军事威胁,但却并未真正动武。1864年9月,英、美、荷、法四国舰队炮击日本下关,但联军登陆后,当地长州藩迅即求和,战争规模很小。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英美两国都感到扶植日本来牵制沙俄是合算的。历史的机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日本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开展“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
甲午战争是中日这两个东亚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结果,中国失败了。当然,中国的失败有其自身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但由于中国的失败,日本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东亚一霸。
甲午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日本经甲午一战,实力大大增强,这进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夺的野心。不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逼使它冷静下来,清醒地估算出前途的障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对外军事扩张的不归路。
导致列强分化组合
甲午战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主要有四:中、日、俄、英。此外,法、德、美、朝等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甲午战争造成东亚力量此消彼长,导致列强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最关心甲午战争进程的,除了中日双方之外,要数力图向远东扩张势力的沙皇俄国。1895年2月和4月,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沙皇政府召开了两次大臣特别会议,准备和日本公开对抗,其方针是不能让日本赢得太多。但当时沙俄在远东没有强大的海军,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也尚未竣工,真打起来没有把握,于是联合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甲午战后,沙俄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另一方面也为了对付英日同盟,俄国于1902年与法国结盟,以保护“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
英国当时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最多,势力范围最大,它千方百计要维护既得利益,保持优势地位,于是主张“维持现状”。当时英、俄矛盾是全球性的矛盾,两国在争夺伊朗、土耳其和朝鲜等战略要地的斗争中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于是,扶植日本抵制俄国扩张,就成为英国的重要政策。
英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支持日本,同时也不希望清政府受到过分削弱而垮台。甲午战前,英国把中国当成它与沙俄之间的缓冲来对待,一度还考虑过缔结“英中同盟”。但清政府暴露出的腐朽无能和不堪一击使得英国舆论和政府政策发生了转向。因此,当战争后期清政府主动提出缔结中英同盟时,英国政府未加理睬。在选择东亚的同盟者时,英国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日本。英日同盟终于在几年后变成现实。
甲午战争前后,法、德、美等国也力图在东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以后清廷被迫签订《中法新约》、《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长驱直入滇桂。甲午战争后,德法两国通过参与“干涉还辽”,分别“租借”了胶州湾和广州湾;法国还在滇越边境勘界中捞到了好处。美国则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借助《马关条约》的规定,从1894年到1900年几乎将其对华出口贸易额增加了5倍。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宣布:“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于美国政府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次年,美国独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反对列强的血盆大口把中国撕裂得一干二净。
朝鲜是甲午战争前后东亚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日本在朝鲜疯狂地推行“大陆政策”,视之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桥梁,急迫地要在这个进出日本海的锁钥上建成入侵亚洲大陆的桥头堡。此时沙俄也把扩张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期,沙皇曾力图把朝鲜变成保护国。英国则从维护优势地位出发,希望朝鲜成为缓冲地区,终于在1885年借口俄国军舰在海参崴集结,强占了朝鲜的巨文岛。甲午战后,朝鲜一步步沦为日本殖民地,李氏王朝转而向沙俄寻求庇护。1904年,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发生战争,次年日本战胜,独霸朝鲜,朝鲜人民则开展了蓬勃的反日斗争。
改写东亚历史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对20世纪世界历史最深刻的影响是:日本脱颖而出,进而打败俄国,从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继续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中俄两国先后失败,国内又都推翻了专制的王朝体制,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甲午战争中,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战争并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幸福和欢乐。日本统治者对外选择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对内必然加紧剥削和压迫人民。甲午战争取得胜利,统治者大发战争财,野心无限膨胀,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1904年,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大打出手,日本战胜,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此后,占领东北,以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也把日本整个国家拖向毁灭的边缘,日本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毒害。
而中国与俄国在失败以后,经历了不同的曲折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如果不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或者中国的失败不那样惨重,日本也就难以崛起,俄国也就不至于失败,那么,20世纪初的历史将会大不一样。我们主张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是就宏观历史而言,资本主义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必然规律。但我们并不是宿命论者,在总的必然性范围之内,历史发展会有多种可能和多样选择,客观历史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既定的、绝对的、唯一的过程,其中存在许多偶然性,历史的具体进程和各种情节不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而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创造的。历史给人们提供种种机会,允许人们选择,要求人们创造,等待人们开辟。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命中注定的,中日双方的主观努力是决定胜负的重大因素。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了,失去了赶上历史潮流的机会;日本则崭露头角,崛起于东方,大大影响了20世纪初世界力量的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塑造了20世纪国际新格局。(作者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
C
bsp;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甲午战争前,已有**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的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觉,似乎中国也在前进、发展,似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也能救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一切都破灭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一点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
这真正是创深痛巨,刻骨铭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遭到这样严重的灾难,从来没有经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覆灭,不仅是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宣告了早期富强努力的失败。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在军事上、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在人们心目中,它的存在是中国进步的象征、强大的象征、希望的象征。甲午战争的失败,无情地证明了这种象征的虚假性。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特别是败在日本手里,日本是个小国,在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号称同文同种,它的近代化也刚刚起步不久。败在日本手里,太不光彩、太不甘心了。而日本侵略中国更加凶狠,割地赔款,毫不留情,可说是心黑手辣,彻底戳穿了清朝这只纸老虎,同时,给中国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的伤害极为严重,可说史无前例。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全民族造成重大的冲击,使得人们从封建主义的沉沉大梦中觉醒,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重新评估自己的地位和能力,重新选择应该走的道路。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全国震动,一片沸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前所未有的议论、争执、探寻、追求。**战争、英法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以后从来没有过这种景象,民族危机带来了新的转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历史总是迂回曲折地前进的。一个有生命力的、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既有挫折,也有胜利;既有苦难,也有欢乐,它不会永远胜利,笔直地上升、前进,也不会永远失败,直线下跌,一败涂地。历史总会给人们以机会,胜利和失败相间隔、相交叉。历史上的胜利往往随之而来会有失败和倒退,而历史上的挫折也会增长人们的智慧,锻炼人们的力量,而得到未来胜利的补偿。中日甲午战争的情形就是这样。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一个误国、辱国、卖国的清政府倒台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是这一历史链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证明了中华民族经得住严重的挫折和失败,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能够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
甲午战争的意义非常重要。中国受到了重大挫折,但能吸取教训,发奋努力。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刺激日本扩张野心
甲午战争在日本史上同样影响深远,是日本向殖民强国过渡的转折点。
19世纪本来是欧洲人的时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加上美国,列强主宰世界,国际上战略局面比较简单,其他国家都是殖民地附属国,任人**,任人宰割。当时,最有希望赶上去的是东方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
中日近代化的步伐,除了欧美列强之外,算是比较早的。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起步,中日两国既是近邻,又是竞争对手。此前日本也闭关锁国,也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威胁,但与中国不同,并未因此发生大规模的战争。1853年,美、俄舰队先后到日本,次年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虽然美国施以军事威胁,但却并未真正动武。1864年9月,英、美、荷、法四国舰队炮击日本下关,但联军登陆后,当地长州藩迅即求和,战争规模很小。
当时列强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英美两国都感到扶植日本来牵制沙俄是合算的。历史的机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日本也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开展“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之路。
甲午战争是中日这两个东亚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结果,中国失败了。当然,中国的失败有其自身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但由于中国的失败,日本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东亚一霸。
甲午获胜,日本掠夺的利益之大,连它自己也始料未及,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狂热之中。日本经甲午一战,实力大大增强,这进一步刺激起它向外掠夺的野心。不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逼使它冷静下来,清醒地估算出前途的障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由此赶上了欧美列强,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对外军事扩张的不归路。
导致列强分化组合
甲午战前,在东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主要有四:中、日、俄、英。此外,法、德、美、朝等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甲午战争造成东亚力量此消彼长,导致列强分化组合,直接影响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最关心甲午战争进程的,除了中日双方之外,要数力图向远东扩张势力的沙皇俄国。1895年2月和4月,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沙皇政府召开了两次大臣特别会议,准备和日本公开对抗,其方针是不能让日本赢得太多。但当时沙俄在远东没有强大的海军,横贯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也尚未竣工,真打起来没有把握,于是联合了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甲午战后,沙俄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另一方面也为了对付英日同盟,俄国于1902年与法国结盟,以保护“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
英国当时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最多,势力范围最大,它千方百计要维护既得利益,保持优势地位,于是主张“维持现状”。当时英、俄矛盾是全球性的矛盾,两国在争夺伊朗、土耳其和朝鲜等战略要地的斗争中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于是,扶植日本抵制俄国扩张,就成为英国的重要政策。
英国虽然在甲午战争中支持日本,同时也不希望清政府受到过分削弱而垮台。甲午战前,英国把中国当成它与沙俄之间的缓冲来对待,一度还考虑过缔结“英中同盟”。但清政府暴露出的腐朽无能和不堪一击使得英国舆论和政府政策发生了转向。因此,当战争后期清政府主动提出缔结中英同盟时,英国政府未加理睬。在选择东亚的同盟者时,英国把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日本。英日同盟终于在几年后变成现实。
甲午战争前后,法、德、美等国也力图在东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法战争中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以后清廷被迫签订《中法新约》、《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长驱直入滇桂。甲午战争后,德法两国通过参与“干涉还辽”,分别“租借”了胶州湾和广州湾;法国还在滇越边境勘界中捞到了好处。美国则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借助《马关条约》的规定,从1894年到1900年几乎将其对华出口贸易额增加了5倍。1898年12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宣布:“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于美国政府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次年,美国独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反对列强的血盆大口把中国撕裂得一干二净。
朝鲜是甲午战争前后东亚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日本在朝鲜疯狂地推行“大陆政策”,视之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桥梁,急迫地要在这个进出日本海的锁钥上建成入侵亚洲大陆的桥头堡。此时沙俄也把扩张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期,沙皇曾力图把朝鲜变成保护国。英国则从维护优势地位出发,希望朝鲜成为缓冲地区,终于在1885年借口俄国军舰在海参崴集结,强占了朝鲜的巨文岛。甲午战后,朝鲜一步步沦为日本殖民地,李氏王朝转而向沙俄寻求庇护。1904年,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发生战争,次年日本战胜,独霸朝鲜,朝鲜人民则开展了蓬勃的反日斗争。
改写东亚历史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对20世纪世界历史最深刻的影响是:日本脱颖而出,进而打败俄国,从而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继续一步步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中俄两国先后失败,国内又都推翻了专制的王朝体制,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甲午战争中,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战争并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幸福和欢乐。日本统治者对外选择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对内必然加紧剥削和压迫人民。甲午战争取得胜利,统治者大发战争财,野心无限膨胀,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1904年,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大打出手,日本战胜,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此后,占领东北,以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也把日本整个国家拖向毁灭的边缘,日本人民深受侵略战争的毒害。
而中国与俄国在失败以后,经历了不同的曲折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如果不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或者中国的失败不那样惨重,日本也就难以崛起,俄国也就不至于失败,那么,20世纪初的历史将会大不一样。我们主张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是就宏观历史而言,资本主义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必然规律。但我们并不是宿命论者,在总的必然性范围之内,历史发展会有多种可能和多样选择,客观历史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既定的、绝对的、唯一的过程,其中存在许多偶然性,历史的具体进程和各种情节不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而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创造的。历史给人们提供种种机会,允许人们选择,要求人们创造,等待人们开辟。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不是命中注定的,中日双方的主观努力是决定胜负的重大因素。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了,失去了赶上历史潮流的机会;日本则崭露头角,崛起于东方,大大影响了20世纪初世界力量的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塑造了20世纪国际新格局。(作者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