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大年初一,弘毅恭祝各位新春快乐、马年一马平川、万马奔腾、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虽是积极响应君上号召,但如此直截了当巴结皇帝,还是引起众人的侧目!
何朝何代,君主都是需要那些所谓有眼力价儿、会顺儿杆爬的臣子的。其实,明君有几个不知道臣子孰优孰劣的?但往往关键时刻,溜须拍马之人所起的润滑剂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这位及时接上福临话茬的人,就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这种作用!
“好,郭科,朕心甚悦!”福临笑着鼓励了一下这位叫做郭科的满臣。
弘毅急忙辨识,只见此人年纪也是三十出头的样子,虽是满臣,却生的十分“圆滑”——面庞白净、举止得当,二目机敏、眼珠乱转,也是仪表堂堂,但总让弘毅回忆起当年在“老虎苍蝇一起抓”的轰轰烈烈之中纷纷落马的贪腐大员与小吏们!
原来他就是“以工部左侍郎署本部尚书”的郭科。用后世的话来解释,其实就是“以第一副部长的身份主持本部工作,签发本部文件,实际履行部长职责”。如此说来,这溜须拍马的工作交给他来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六部尚书之中,只有他这位履行工部满尚书职责的人不是坐实位、居实职的。别人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他是正二品。别人都身世显赫、资历厚重,他出身白身、年轻历浅……果然是人尽其用!
“奴才惭愧,还需皇上提点,实在该死!”
郭科拿这么一句回应皇帝的肯定之辞,让弘毅又一次有想吐的赶脚!
清初之时。满人上下崇尚务实,全然不似后世清的宫影视剧里那样,动辄就说自己“奴才该死”,充其量也就是“奴才知错”、“奴才有罪”、“奴才甘愿受罚”之类的了。汉臣偶尔会延续“汉明”的语言,来一句“臣万死!”这还有情可原:你是臣。你若羞愤到真的想死的地步了,皇帝还真是不能命令你“不许死”!但作为满洲的“奴才”,你连身体性命都是主子的,死与活自己说的压根儿就不算,还怎么敢说“该死、要死”的呢?
“罢了罢了,你倒是给朕说说。工部所辖诸事,是否涉及朝鲜行商一事吧!”闻听此话,弘毅实在忍不住,好奇的回头观察福临的表情。果然,皇帝此时的面容还算和蔼,可眼神里流露出的“无奈无语”之色却是不能掩饰得住的!
“嗻!奴才所暂领之工部。涉及军需物品的,诚如图海大人所言,确是虞衡清吏司之军器科、军需库、硝磺库、铅子库、炮子库,以及工部所辖之钱法堂及宝源局。图海大人了然于胸,下官实在是钦佩之至!”重复一句没有用的之后,郭科还不忘再顺便巴结图海一番。这一下,不仅图海。连一旁尤善此道的诸多汉臣更为之侧目了。
“郭尚书言过其实,图海惭愧。”
没想到,人家图海气淡神定,水来土屯一般,客客气气给“郭尚书”敬了回来。对君子待之以礼是习惯,对小人“荣辱不惊”那就是素质了!【所以有人骂笔者是满遗走狗、数典忘祖的时候,俺依旧待之以礼,依旧就事论事,依旧“荣辱不惊”……大过年的,厚颜无耻的自我表扬一二。看官海涵!】
“呵呵,郭科受教。”被图海火线突击提拔为“郭尚书”的,讨了个没趣,只好自顾自继续说下去:
“钱法堂及宝源局,虽由满汉两位右侍郎监管。满汉监督各一人掌管,但奴才知其事大,故而时常督察,确保监收铜钱及铸钱等事万无一失!”
“嗯!”福临只此一句。
“宝源局每年收缴各省岁解京铜、白铅之数,奴才也是笔笔过目,断不敢疏忽。”
“嗯!”
“宝源局鼓铸之钱,按卯报工部,奴才都是按数移交节慎库验收,以备发给各工之用……”
“朕知道了。卫周祚,你来说说看!”福临的忍耐终于到了限度,突然打算了郭科的啰啰嗦嗦,直接点了别人的将!
“嗻!”那位叫做卫周祚的工部汉尚书,不得不出班回奏。虽然有些勉强,毕竟正在汇报的是自己的“实际一把手”,但皇命更不可违逆。于是,说话之前,卫周祚先冲着张口结舌的郭科施了一个躬礼。
“卫大人请替我奏明皇上,告知各位大人!”油头滑脑的郭科此时还是不跌身价,交代一句之后,体面下台。
“回皇上的话,这军需库,掌管收发旗纛[dào]、账房等物;硝磺库,掌收发硝磺;铅子库,掌收发枪炮铅子;炮子库,掌收储废铁炮子……”卫周祚开口回奏,却在弘毅耳中和那位郭科老兄的流水账一样空洞。
弘毅忍不住仔细观察这位工部汉尚书,长得同样仪表堂堂,也是眉清目秀,难不成和郭科师出一门?刚要放弃,弘毅却盯着这位尚书大人走了神一般!
原来,弘毅发现他官袍底下的朝靴,脚面上居然打着补丁!一位从一品的高管,到皇帝的寝宫来汇报工作、议论朝政,居然穿着一双打了补丁的靴子?!
要知道,这时候是十七世纪,而不是二十一世纪。那时候很多达官显贵都已经学会了公众面前清正廉洁,黑暗角落男盗女娼!可在清初,体面的朝服行头可是为官之人的行业定规!你再穷,朝廷按例每年换发新的朝服朝靴,不至于如此窘困吧。而且仪表不整,那就是罪过。况且,为数不少的年俸、赏银和本部属员的各种孝敬可都是应有之义,加吧起来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故意寒酸”吧!否则监察御史是可以参劾你“为官不仪”的!敢于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而“露穷”,那就有可能是真穷。
由此判断,这位卫周祚,也许会有“廉声”!于是。弘毅还是集中精神听他往下说。
“……臣虽然没有去过朝鲜,但却知道朝鲜... -->>
PS:大年初一,弘毅恭祝各位新春快乐、马年一马平川、万马奔腾、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虽是积极响应君上号召,但如此直截了当巴结皇帝,还是引起众人的侧目!
何朝何代,君主都是需要那些所谓有眼力价儿、会顺儿杆爬的臣子的。其实,明君有几个不知道臣子孰优孰劣的?但往往关键时刻,溜须拍马之人所起的润滑剂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这位及时接上福临话茬的人,就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这种作用!
“好,郭科,朕心甚悦!”福临笑着鼓励了一下这位叫做郭科的满臣。
弘毅急忙辨识,只见此人年纪也是三十出头的样子,虽是满臣,却生的十分“圆滑”——面庞白净、举止得当,二目机敏、眼珠乱转,也是仪表堂堂,但总让弘毅回忆起当年在“老虎苍蝇一起抓”的轰轰烈烈之中纷纷落马的贪腐大员与小吏们!
原来他就是“以工部左侍郎署本部尚书”的郭科。用后世的话来解释,其实就是“以第一副部长的身份主持本部工作,签发本部文件,实际履行部长职责”。如此说来,这溜须拍马的工作交给他来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六部尚书之中,只有他这位履行工部满尚书职责的人不是坐实位、居实职的。别人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他是正二品。别人都身世显赫、资历厚重,他出身白身、年轻历浅……果然是人尽其用!
“奴才惭愧,还需皇上提点,实在该死!”
郭科拿这么一句回应皇帝的肯定之辞,让弘毅又一次有想吐的赶脚!
清初之时。满人上下崇尚务实,全然不似后世清的宫影视剧里那样,动辄就说自己“奴才该死”,充其量也就是“奴才知错”、“奴才有罪”、“奴才甘愿受罚”之类的了。汉臣偶尔会延续“汉明”的语言,来一句“臣万死!”这还有情可原:你是臣。你若羞愤到真的想死的地步了,皇帝还真是不能命令你“不许死”!但作为满洲的“奴才”,你连身体性命都是主子的,死与活自己说的压根儿就不算,还怎么敢说“该死、要死”的呢?
“罢了罢了,你倒是给朕说说。工部所辖诸事,是否涉及朝鲜行商一事吧!”闻听此话,弘毅实在忍不住,好奇的回头观察福临的表情。果然,皇帝此时的面容还算和蔼,可眼神里流露出的“无奈无语”之色却是不能掩饰得住的!
“嗻!奴才所暂领之工部。涉及军需物品的,诚如图海大人所言,确是虞衡清吏司之军器科、军需库、硝磺库、铅子库、炮子库,以及工部所辖之钱法堂及宝源局。图海大人了然于胸,下官实在是钦佩之至!”重复一句没有用的之后,郭科还不忘再顺便巴结图海一番。这一下,不仅图海。连一旁尤善此道的诸多汉臣更为之侧目了。
“郭尚书言过其实,图海惭愧。”
没想到,人家图海气淡神定,水来土屯一般,客客气气给“郭尚书”敬了回来。对君子待之以礼是习惯,对小人“荣辱不惊”那就是素质了!【所以有人骂笔者是满遗走狗、数典忘祖的时候,俺依旧待之以礼,依旧就事论事,依旧“荣辱不惊”……大过年的,厚颜无耻的自我表扬一二。看官海涵!】
“呵呵,郭科受教。”被图海火线突击提拔为“郭尚书”的,讨了个没趣,只好自顾自继续说下去:
“钱法堂及宝源局,虽由满汉两位右侍郎监管。满汉监督各一人掌管,但奴才知其事大,故而时常督察,确保监收铜钱及铸钱等事万无一失!”
“嗯!”福临只此一句。
“宝源局每年收缴各省岁解京铜、白铅之数,奴才也是笔笔过目,断不敢疏忽。”
“嗯!”
“宝源局鼓铸之钱,按卯报工部,奴才都是按数移交节慎库验收,以备发给各工之用……”
“朕知道了。卫周祚,你来说说看!”福临的忍耐终于到了限度,突然打算了郭科的啰啰嗦嗦,直接点了别人的将!
“嗻!”那位叫做卫周祚的工部汉尚书,不得不出班回奏。虽然有些勉强,毕竟正在汇报的是自己的“实际一把手”,但皇命更不可违逆。于是,说话之前,卫周祚先冲着张口结舌的郭科施了一个躬礼。
“卫大人请替我奏明皇上,告知各位大人!”油头滑脑的郭科此时还是不跌身价,交代一句之后,体面下台。
“回皇上的话,这军需库,掌管收发旗纛[dào]、账房等物;硝磺库,掌收发硝磺;铅子库,掌收发枪炮铅子;炮子库,掌收储废铁炮子……”卫周祚开口回奏,却在弘毅耳中和那位郭科老兄的流水账一样空洞。
弘毅忍不住仔细观察这位工部汉尚书,长得同样仪表堂堂,也是眉清目秀,难不成和郭科师出一门?刚要放弃,弘毅却盯着这位尚书大人走了神一般!
原来,弘毅发现他官袍底下的朝靴,脚面上居然打着补丁!一位从一品的高管,到皇帝的寝宫来汇报工作、议论朝政,居然穿着一双打了补丁的靴子?!
要知道,这时候是十七世纪,而不是二十一世纪。那时候很多达官显贵都已经学会了公众面前清正廉洁,黑暗角落男盗女娼!可在清初,体面的朝服行头可是为官之人的行业定规!你再穷,朝廷按例每年换发新的朝服朝靴,不至于如此窘困吧。而且仪表不整,那就是罪过。况且,为数不少的年俸、赏银和本部属员的各种孝敬可都是应有之义,加吧起来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故意寒酸”吧!否则监察御史是可以参劾你“为官不仪”的!敢于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而“露穷”,那就有可能是真穷。
由此判断,这位卫周祚,也许会有“廉声”!于是。弘毅还是集中精神听他往下说。
“……臣虽然没有去过朝鲜,但却知道朝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