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混在抗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蒋是一个执拗的人。
当初他认定共产党对他的威胁最大,于是,他宁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侵吞了东三省,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军队派到了京津,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一步步地蚕食华北,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军队被赶出淞沪,也依然坚决地要先把共产党消灭干净,即便那个时候的共产党已经被他赶到陕北,怎么看都是一副苟延残喘的模样。那个时候的他,如果按日后***的诗句,当真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日后解放战争,共产党不愿意放他在长江南岸休养生息,恐怕也有那么一两分是在向他这个“榜样”“学习”!
当然,不管是老蒋死追着当初的红军不放,还是日后解放军死追着他蒋某人不舍,原因肯定是极其错综复杂,不只那么一两条。但老蒋这个人的脾性由此可见一般。
而老蒋除了执拗之外,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跟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军阀都是相同的:不注重老百姓,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
或许有人会表示疑问,领袖怎么会不关心自己国家老百姓的生死呢?就算老蒋是反动派,你也不能这么胡说八道啊。要知道,老蒋连当初跟他做对的许多军阀头子都放过了,这些人中,最狠的都差点儿把他从国家领袖的位子上掀下来过。这些人都给放了,还给予高位供养起来,又怎么会不关心老百姓?虽然老蒋手下的贪官污吏确实多,可那是有历史原因的。毕竟,国民党从同盟会时代起,就没几个真正的好人,老蒋继承了这样一笔政治遗产,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所以,做人要厚道,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老蒋一个人的身上。
可事实是,老蒋真的不是一个厚道人。
河南大饥荒,从一开始就被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严密封锁了消息。结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向中央申报河南灾情,就因为是河南省政府没有如实申报,他的申报反而受到了训斥。而据当时河南的地政部长李敬斋后来在《春秋》杂志上回忆,蒋鼎文曾号召自己的士兵每天节余食物二两,为期三个月,要求用这些粮食去救济灾民。而不只是蒋鼎文,当时在河南的各部军队也希望政府迅速从外地调拨粮食。36集团军的司令李家钰也汇报了河南的灾情,可是也被何应钦打了回来,因为灾情不能随便报,地方政府没有报,军队报告就是无效的。后来,事实实在瞒不住了,到了1942年10月份,中央政府派张继和张厉生两位大员来河南视察灾情的时候,在密县召开了一个灾情报告会,省政要员及各县都要派代表参加。可没想到,时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在赴会途中派人传话给各地代表,叫他们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有参与者回忆说:“开会时各县代表痛陈灾情惨重,官吏对此竟熟视无睹,饿死的人触目皆是。张厉生在会上说:‘在我们未到河南时,只知河南有灾,而不知灾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到后来才知河南灾情如此严重,李主席你不能辞其咎!’” 之后,在河南军方宴请的筵席上,张厉生曾当面质问李培基为何不报灾。李培基说:“起初看到二麦麦苗秀丰,不会不下雨,谁知道皇天这王八蛋刮来一阵黄风,一夜之间把麦苗全刮干了。”张厉生又问:“有了这样情形,为何还不报灾?”李培基说:“我见早秋长得还好,谁知皇天这王八蛋又来个捋脖旱!”(当地方言,掐脖子之意)。据金汉鼎回忆,在中央派张溥泉和张厉生前往河南调查时,“李培基主席率领有关人员在赴会途中,告知专员李杏村向代表们说:‘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主席自有办法。’”
可是,李培基不上报,甚至压制下级官员不许上报,就能瞒得过老蒋?他手下的特务多如牛毛,军统数十万,中统也有将近十万,还有各级将佐……就没有一个有点儿良心,有点儿大局观的?老百姓饿死几百万了,他还不知情?后来,河南的事情捂不住了,河南省赈济会推选代表到重庆,请求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粮数额,可老蒋不但不见他们,还不让这些代表在重庆公开活动。再后来,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也对河南的灾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要求采取措施,老蒋依旧不理。而在此之前,他派往河南进行视察的张继和张厉生两位大员回到重庆,也告诉了他河南的灾情,希望他能采取措施,尽快救灾,他同样也毫无表示。多方的呼吁,似乎就根本引不起蒋介石对河南灾情的一丁点儿重视。他在此期间唯一做过的,就是在得知消息之后,召开了紧急的“前方军粮会议”,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减少河南的征粮数额,另一方面把西安方面的储粮运往河南以备军队之用。可这些非常措施只是为了解决河南军队的粮食问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至于减免的征粮数额,那位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富人才得把赋税全部交纳。对于穷人,我们所征收的,绝不超过土地上所能出产的东西……”
就这样到了1943年,灾区气候依然干旱,灾情进一步恶化。而这时,灾区的情况在层层封锁之下也终于开始外传,2月初,重庆版《大公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从河南灾区发回的关于大饥荒的报道,却遭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勒令停刊三天的严厉处罚。
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深入灾区,发现路旁、... -->>
老蒋是一个执拗的人。
当初他认定共产党对他的威胁最大,于是,他宁可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侵吞了东三省,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军队派到了京津,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一步步地蚕食华北,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军队被赶出淞沪,也依然坚决地要先把共产党消灭干净,即便那个时候的共产党已经被他赶到陕北,怎么看都是一副苟延残喘的模样。那个时候的他,如果按日后***的诗句,当真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日后解放战争,共产党不愿意放他在长江南岸休养生息,恐怕也有那么一两分是在向他这个“榜样”“学习”!
当然,不管是老蒋死追着当初的红军不放,还是日后解放军死追着他蒋某人不舍,原因肯定是极其错综复杂,不只那么一两条。但老蒋这个人的脾性由此可见一般。
而老蒋除了执拗之外,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跟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军阀都是相同的:不注重老百姓,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
或许有人会表示疑问,领袖怎么会不关心自己国家老百姓的生死呢?就算老蒋是反动派,你也不能这么胡说八道啊。要知道,老蒋连当初跟他做对的许多军阀头子都放过了,这些人中,最狠的都差点儿把他从国家领袖的位子上掀下来过。这些人都给放了,还给予高位供养起来,又怎么会不关心老百姓?虽然老蒋手下的贪官污吏确实多,可那是有历史原因的。毕竟,国民党从同盟会时代起,就没几个真正的好人,老蒋继承了这样一笔政治遗产,自然也要承担后果。所以,做人要厚道,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到老蒋一个人的身上。
可事实是,老蒋真的不是一个厚道人。
河南大饥荒,从一开始就被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严密封锁了消息。结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向中央申报河南灾情,就因为是河南省政府没有如实申报,他的申报反而受到了训斥。而据当时河南的地政部长李敬斋后来在《春秋》杂志上回忆,蒋鼎文曾号召自己的士兵每天节余食物二两,为期三个月,要求用这些粮食去救济灾民。而不只是蒋鼎文,当时在河南的各部军队也希望政府迅速从外地调拨粮食。36集团军的司令李家钰也汇报了河南的灾情,可是也被何应钦打了回来,因为灾情不能随便报,地方政府没有报,军队报告就是无效的。后来,事实实在瞒不住了,到了1942年10月份,中央政府派张继和张厉生两位大员来河南视察灾情的时候,在密县召开了一个灾情报告会,省政要员及各县都要派代表参加。可没想到,时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在赴会途中派人传话给各地代表,叫他们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有参与者回忆说:“开会时各县代表痛陈灾情惨重,官吏对此竟熟视无睹,饿死的人触目皆是。张厉生在会上说:‘在我们未到河南时,只知河南有灾,而不知灾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到后来才知河南灾情如此严重,李主席你不能辞其咎!’” 之后,在河南军方宴请的筵席上,张厉生曾当面质问李培基为何不报灾。李培基说:“起初看到二麦麦苗秀丰,不会不下雨,谁知道皇天这王八蛋刮来一阵黄风,一夜之间把麦苗全刮干了。”张厉生又问:“有了这样情形,为何还不报灾?”李培基说:“我见早秋长得还好,谁知皇天这王八蛋又来个捋脖旱!”(当地方言,掐脖子之意)。据金汉鼎回忆,在中央派张溥泉和张厉生前往河南调查时,“李培基主席率领有关人员在赴会途中,告知专员李杏村向代表们说:‘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主席自有办法。’”
可是,李培基不上报,甚至压制下级官员不许上报,就能瞒得过老蒋?他手下的特务多如牛毛,军统数十万,中统也有将近十万,还有各级将佐……就没有一个有点儿良心,有点儿大局观的?老百姓饿死几百万了,他还不知情?后来,河南的事情捂不住了,河南省赈济会推选代表到重庆,请求国民党中央免除灾区征粮数额,可老蒋不但不见他们,还不让这些代表在重庆公开活动。再后来,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也对河南的灾民的遭遇表示同情,并要求采取措施,老蒋依旧不理。而在此之前,他派往河南进行视察的张继和张厉生两位大员回到重庆,也告诉了他河南的灾情,希望他能采取措施,尽快救灾,他同样也毫无表示。多方的呼吁,似乎就根本引不起蒋介石对河南灾情的一丁点儿重视。他在此期间唯一做过的,就是在得知消息之后,召开了紧急的“前方军粮会议”,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减少河南的征粮数额,另一方面把西安方面的储粮运往河南以备军队之用。可这些非常措施只是为了解决河南军队的粮食问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救灾措施,至于减免的征粮数额,那位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富人才得把赋税全部交纳。对于穷人,我们所征收的,绝不超过土地上所能出产的东西……”
就这样到了1943年,灾区气候依然干旱,灾情进一步恶化。而这时,灾区的情况在层层封锁之下也终于开始外传,2月初,重庆版《大公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从河南灾区发回的关于大饥荒的报道,却遭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即勒令停刊三天的严厉处罚。
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深入灾区,发现路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