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奸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守仁!
那一瞬间,徐勋只觉得脑袋被雷劈过了似的,本能地四下观婴找人。也不怪他如此,明朝的名人数不胜数,但纵观历史五千年,却只有一个王阳明。顺着众人的目光,他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正主儿,不是起头那个问他预备怎么练兵的美髯公还有谁?见人应声就出门去了,他不想耽搁,匆匆和刘必思告辞之后就立时出门,正好看见王守仁消失在了前头的院门外。
只不过,他跟在人背后出了自己最初进来时那扇左边的门,却发现王守仁径直往里头去了,想来是去见刚刚传话的刘尚书。于是,站在原地想了一想,他就索性出了门去,和今日跟自己出门的兴安伯府家丁会合了之后,就这么站在坐骑边上等人。足足等了一刻钟功夫,他才见那美髯公不慌不忙从衙门旁边一扇侧门出来,手里还牵着一匹马。
如今去开国已远,文官虽然也有人会骑马,但大多数人不是马车骡车就是轿子,骑马的几乎凤毛麟角,因而,徐勋见状立时牵着马迎上前去,自来熟地笑着叫了一声王主政。
王守仁抬起头来,认出是刚刚见过的兴安伯世子,就微微颔首道:“原来是世子。不巧我正要去定国公府,请问你还有什么事?”
“无事,只我和定长孙有些交情,既然知道定国公去世,也想赶去定国公府吊祭。”徐勋清楚,如今三十出头的王守仁还不是那个被人推崇得无以复加的阳明先生,甚至连阳明子这个号都还未曾出世,但他前世里就看过王守仁的不少书和后人写的传记,深知这一位被人称作是文武全才,而且年轻的时候就打下了深厚的底子,因而既然碰见了,哪有不设法拉拉交情的道理,因此说完这话就说道“既然正好顺路,我也想请教王主政一些事。”
早朝所奏之事原本就是安排好的,因而徐勋挑唆太子的事会流传开来,完全是之前在左右掖门等着进去列班朝会时,一众官员窃窃私语的结果。王守仁向来不是道听途说的性子,对某些御史打算风闻奏事的举动也不以为然,此时听徐勋这么说,想起前任兴安伯的丧事还是定长孙徐光祚帮忙操办的,徐勋去定国公府也很正常,他也就点了点头。
见王守仁利落地翻身上了马背,徐勋暗自庆幸那次刺杀过后,他好歹和老爹苦练了骑术,总算用不着在这位货真价实的文官面前出洋相。从兵部衙门前头那条巷子出去,又沿着东江米巷一路西行,拐到细瓦厂南门,随即奇怪八绕穿过了好些胡同,三骑人这才上了宣武门内大街。一路上徐勋并没有贸贸然拉交情,而是说起了自己这些天突击了解的府军前卫情形。
王守仁虽对徐勋没有太多偏见,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被皇帝点了指挥使,这实在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要不是先头内阁发出的旨意上写明不过管带五百人,他都要好奇兵部尚书刘大夏那样古板的人,怎会轻易奉诌。此时听徐勋说起永乐年间为皇太孙建幼军,而太孙妃的兄长也曾经在府军前卫任过指挥使的那段过往,他情知徐勋是做过些功课的,言语间就试探起兵法和编练来。
要说兵法,徐勋也就记得个孙子十三篇,而且还是残缺不全。不过,好歹他还记得现代人选编经典战役的某些例证,尽管没有那文诌诌的言辞,但举例实证倒效果更好。这会儿说到散地而无战,他便信口提起当年韩信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往援的例子。
“兵书上都说,那时候已经有人建言说汉军深入齐境,必定勇敢,齐楚之兵在家门口作战,眷恋家室反而容易溃散,不能主动出击,而应坚守待汉军力竭而退。要不是龙且自骄而不听,也许那会儿项楚不会败得那么快。但按照常理,被人打到了家门口,若有闪失家宅沦陷,难道齐楚之兵就不会人人奋战?有道是兵无常势,因敌而制胜,若真的设身处地,有些纸上谈兵的话未免就站不住脚了。”
“没想到世子还真读到了孙子十三篇的精髓。”王守仁这一回是真的生出了几分兴趣来,原本就已经很缓慢的马速又放慢了几分“那不知道世子觉得,用兵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纪律和赏罚,也就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八个字是最要紧的。”徐勋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吐出了这句话,见王守仁仿佛在沉吟,他就笑道“这各朝名将,于这一点上头都有自己的心得,但我以为,所谓将兵同甘共苦也好,所谓教以锐勇也好,所谓以厚禄养其身令其效死也好,如果没了纪律,队伍散得极快。没有赏罚,将士不能拼死用命。我曾经在一家书铺翻到过一本古书,说的是上古有一个国家遭外敌入侵,国中贵族屡战屡败,却偏偏有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拉起了一批农夫,号称赤军。他们招募的都是乡... -->>
王守仁!
那一瞬间,徐勋只觉得脑袋被雷劈过了似的,本能地四下观婴找人。也不怪他如此,明朝的名人数不胜数,但纵观历史五千年,却只有一个王阳明。顺着众人的目光,他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正主儿,不是起头那个问他预备怎么练兵的美髯公还有谁?见人应声就出门去了,他不想耽搁,匆匆和刘必思告辞之后就立时出门,正好看见王守仁消失在了前头的院门外。
只不过,他跟在人背后出了自己最初进来时那扇左边的门,却发现王守仁径直往里头去了,想来是去见刚刚传话的刘尚书。于是,站在原地想了一想,他就索性出了门去,和今日跟自己出门的兴安伯府家丁会合了之后,就这么站在坐骑边上等人。足足等了一刻钟功夫,他才见那美髯公不慌不忙从衙门旁边一扇侧门出来,手里还牵着一匹马。
如今去开国已远,文官虽然也有人会骑马,但大多数人不是马车骡车就是轿子,骑马的几乎凤毛麟角,因而,徐勋见状立时牵着马迎上前去,自来熟地笑着叫了一声王主政。
王守仁抬起头来,认出是刚刚见过的兴安伯世子,就微微颔首道:“原来是世子。不巧我正要去定国公府,请问你还有什么事?”
“无事,只我和定长孙有些交情,既然知道定国公去世,也想赶去定国公府吊祭。”徐勋清楚,如今三十出头的王守仁还不是那个被人推崇得无以复加的阳明先生,甚至连阳明子这个号都还未曾出世,但他前世里就看过王守仁的不少书和后人写的传记,深知这一位被人称作是文武全才,而且年轻的时候就打下了深厚的底子,因而既然碰见了,哪有不设法拉拉交情的道理,因此说完这话就说道“既然正好顺路,我也想请教王主政一些事。”
早朝所奏之事原本就是安排好的,因而徐勋挑唆太子的事会流传开来,完全是之前在左右掖门等着进去列班朝会时,一众官员窃窃私语的结果。王守仁向来不是道听途说的性子,对某些御史打算风闻奏事的举动也不以为然,此时听徐勋这么说,想起前任兴安伯的丧事还是定长孙徐光祚帮忙操办的,徐勋去定国公府也很正常,他也就点了点头。
见王守仁利落地翻身上了马背,徐勋暗自庆幸那次刺杀过后,他好歹和老爹苦练了骑术,总算用不着在这位货真价实的文官面前出洋相。从兵部衙门前头那条巷子出去,又沿着东江米巷一路西行,拐到细瓦厂南门,随即奇怪八绕穿过了好些胡同,三骑人这才上了宣武门内大街。一路上徐勋并没有贸贸然拉交情,而是说起了自己这些天突击了解的府军前卫情形。
王守仁虽对徐勋没有太多偏见,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被皇帝点了指挥使,这实在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要不是先头内阁发出的旨意上写明不过管带五百人,他都要好奇兵部尚书刘大夏那样古板的人,怎会轻易奉诌。此时听徐勋说起永乐年间为皇太孙建幼军,而太孙妃的兄长也曾经在府军前卫任过指挥使的那段过往,他情知徐勋是做过些功课的,言语间就试探起兵法和编练来。
要说兵法,徐勋也就记得个孙子十三篇,而且还是残缺不全。不过,好歹他还记得现代人选编经典战役的某些例证,尽管没有那文诌诌的言辞,但举例实证倒效果更好。这会儿说到散地而无战,他便信口提起当年韩信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往援的例子。
“兵书上都说,那时候已经有人建言说汉军深入齐境,必定勇敢,齐楚之兵在家门口作战,眷恋家室反而容易溃散,不能主动出击,而应坚守待汉军力竭而退。要不是龙且自骄而不听,也许那会儿项楚不会败得那么快。但按照常理,被人打到了家门口,若有闪失家宅沦陷,难道齐楚之兵就不会人人奋战?有道是兵无常势,因敌而制胜,若真的设身处地,有些纸上谈兵的话未免就站不住脚了。”
“没想到世子还真读到了孙子十三篇的精髓。”王守仁这一回是真的生出了几分兴趣来,原本就已经很缓慢的马速又放慢了几分“那不知道世子觉得,用兵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纪律和赏罚,也就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八个字是最要紧的。”徐勋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吐出了这句话,见王守仁仿佛在沉吟,他就笑道“这各朝名将,于这一点上头都有自己的心得,但我以为,所谓将兵同甘共苦也好,所谓教以锐勇也好,所谓以厚禄养其身令其效死也好,如果没了纪律,队伍散得极快。没有赏罚,将士不能拼死用命。我曾经在一家书铺翻到过一本古书,说的是上古有一个国家遭外敌入侵,国中贵族屡战屡败,却偏偏有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拉起了一批农夫,号称赤军。他们招募的都是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