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费了老大的力气、担着泼天的风险,太子好不容易才从京城的乱军之中保存下来,本想南下之后可以继承大统再造河山,不想太子的堂伯父——福王已经称帝,改朝弘光。
这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经过这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判断,大伙儿都知道这已经是即成的事实,就算无法接受也要接受。
接受弘光朝,那置太子正统于何地?
大伙的前途和希望都系在太子身上,和南京的弘光朝可没有半点相干。
于公于私,大伙都希望太子能够继承大统正位。
然而局面已经成了今日这般模样,调门儿唱的再高,也需要实力来说话。
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众学官一直在琢磨如何摆正太子的位置这个问题。和弘光小朝廷公然撕破脸皮显然是不智之举,比较稳妥的做法还是树立大明储君的旗号,在大义上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实力作为后盾。
黄得功本就是太子少保,六年前和太子见过面的,最主要的是这位黄少保和福王系人马不大和睦,或许可以真的试着接触一下。
黄部近十万人马确实不是赴死军可以与之匹敌的,但赴死军真正面对的黄部军马根本就没有多少,绝大部分都在滁州一带准备内讧呢。
南明小朝廷建立之初。分封四镇。可四位统兵地大将都想占据肥美膏地。问题也就来了。
徐州地高杰想要得到扬州这块肥肉。根本就不理会小朝廷直接带兵攻打扬州。
诸位看官莫要惊奇。第一次扬州大战并不是和满清。而是南明小朝廷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这还不算滑稽地话。那后来事态地进展能笑破人地肚皮。
高杰地徐州军团七八万大军。硬攻扬州文官手下地几千人马。打了十几天楞是没有打下来。扬州督师史可法名义上可以节制徐州军。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庐州地黄得功说话了:高杰你小子不仗义。这是造反叛逆。于是带着大兵准备北上。
黄得功地口号喊地震天响。现在想起来他未尝没有占据扬州地意思。
还没有等黄得功动手,徐州军先下手了。
双方的损伤虽然不大,可局面却紧张的不行。黄德国的庐州军和高杰的徐州军是四镇中最强大的,其他两镇都是隔岸观火的准备看好戏。
总之就是一句话:满清的人马还远在山陕,小朝廷自己就准备火并了。
好在史可法周旋期间,终于没有爆发军团规模的内讧,但是四镇之间已是水火不容。
这样的小朝廷,不灭亡都没有天理了。
以赴死军现在的实力,硬攻一个小小的县城,胜算极大,关键是能不能在舒城站稳脚跟。
打下来容易,要是黄得功急了眼,带着大队人马过来,大伙也只要灰溜溜的跑会深山之中。
“占据舒城与否并不重要,此一战的意义就在于让江南知道大明正统依然。”
在东宫众人看来,这一仗很有打的必要,最好是大打特打,当然他们看重的是政治意义。
李四看重的则是战略意义,无论如何都要为赴死军打开一条出山的道路。只要赴死军有了舒城这个桥头堡,进可以直逼长江水系,退可以从容入山。<... -->>
费了老大的力气、担着泼天的风险,太子好不容易才从京城的乱军之中保存下来,本想南下之后可以继承大统再造河山,不想太子的堂伯父——福王已经称帝,改朝弘光。
这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经过这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判断,大伙儿都知道这已经是即成的事实,就算无法接受也要接受。
接受弘光朝,那置太子正统于何地?
大伙的前途和希望都系在太子身上,和南京的弘光朝可没有半点相干。
于公于私,大伙都希望太子能够继承大统正位。
然而局面已经成了今日这般模样,调门儿唱的再高,也需要实力来说话。
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众学官一直在琢磨如何摆正太子的位置这个问题。和弘光小朝廷公然撕破脸皮显然是不智之举,比较稳妥的做法还是树立大明储君的旗号,在大义上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实力作为后盾。
黄得功本就是太子少保,六年前和太子见过面的,最主要的是这位黄少保和福王系人马不大和睦,或许可以真的试着接触一下。
黄部近十万人马确实不是赴死军可以与之匹敌的,但赴死军真正面对的黄部军马根本就没有多少,绝大部分都在滁州一带准备内讧呢。
南明小朝廷建立之初。分封四镇。可四位统兵地大将都想占据肥美膏地。问题也就来了。
徐州地高杰想要得到扬州这块肥肉。根本就不理会小朝廷直接带兵攻打扬州。
诸位看官莫要惊奇。第一次扬州大战并不是和满清。而是南明小朝廷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这还不算滑稽地话。那后来事态地进展能笑破人地肚皮。
高杰地徐州军团七八万大军。硬攻扬州文官手下地几千人马。打了十几天楞是没有打下来。扬州督师史可法名义上可以节制徐州军。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庐州地黄得功说话了:高杰你小子不仗义。这是造反叛逆。于是带着大兵准备北上。
黄得功地口号喊地震天响。现在想起来他未尝没有占据扬州地意思。
还没有等黄得功动手,徐州军先下手了。
双方的损伤虽然不大,可局面却紧张的不行。黄德国的庐州军和高杰的徐州军是四镇中最强大的,其他两镇都是隔岸观火的准备看好戏。
总之就是一句话:满清的人马还远在山陕,小朝廷自己就准备火并了。
好在史可法周旋期间,终于没有爆发军团规模的内讧,但是四镇之间已是水火不容。
这样的小朝廷,不灭亡都没有天理了。
以赴死军现在的实力,硬攻一个小小的县城,胜算极大,关键是能不能在舒城站稳脚跟。
打下来容易,要是黄得功急了眼,带着大队人马过来,大伙也只要灰溜溜的跑会深山之中。
“占据舒城与否并不重要,此一战的意义就在于让江南知道大明正统依然。”
在东宫众人看来,这一仗很有打的必要,最好是大打特打,当然他们看重的是政治意义。
李四看重的则是战略意义,无论如何都要为赴死军打开一条出山的道路。只要赴死军有了舒城这个桥头堡,进可以直逼长江水系,退可以从容入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