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着粮食,粮食是重中之重。”
宝鼎对农耕的重视大出昌平君的预料,他犹豫良久,问道,“是为了攻打赵国吗?”
宝鼎摇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何患?”
“天灾。”宝鼎说道,“如果明年再来一场大灾,不要说攻打赵国,我们或许连中原都保不住。”
公子扶苏大为吃惊,“叔父精通占卜之术?”
昌平君心里也是暗自惊凛,他倒不认为这是武烈侯的危言耸听,而是想到假若明年再来一场大灾难,扶苏把中原丢了,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昌平君顿时重视起来,对武烈侯的忧患意识也是大为钦佩。武烈侯显然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日子。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他与咸阳的矛盾已经激烈化了,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之局,有这种防范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我会一边全力发展农耕,一边做好攻赵的准备。”昌平君说道。
“不,全力发展农耕。”宝鼎断然挥手,“秋收之后,中原的军队除少量人马镇戍边境外,其余军队全部投入垦荒,以增加可耕中种土地,增产粮食。”
昌平君眉头紧皱,“咸阳已经决定明年打赵国,中原当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咸阳对形势过于乐观了。”宝鼎摇头道,“明年我们有代北战场和西南战场,如果再打赵国,那就是同时开辟三个战场,可能吗?秦国哪来的粮食和物资?其次,齐国对中原虎视眈眈,对赵国更有吞并之心,恐怕我们还没有开始攻赵,齐国的军队就已经逼近邯郸了。其三,开辟西南战场必然与楚国再次交恶,双方一旦翻脸成仇,中原后方不稳,如何北上攻赵?”
昌平君想了片刻,叹道,“秦国只看到赵国的孱弱,却忽略了齐国也有觊觎(ji/欲)赵国之心。怪不得齐国急于议和,原来它想打赵国,以便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
“我已上奏咸阳,建议咸阳暂缓攻击赵国,先行恢复中原的元气,蓄积实力。”宝鼎说道,“等到齐国和赵国打起来了,我们也坐山观虎斗。只待双方两败俱伤,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齐国不是积极合纵吗?”昌平君疑惑地问道,“临淄难道改变策略了?”
“临淄现在左右为难、进退失据。”宝鼎笑道,“如果坚持合纵之策,它现在就要单独与秦国作战,它的损失太大;反之,它如果坚持连横之策,反倒有机会乘着赵国奄奄一息拿下河北。两相权衡,当然以连横为上策。目前我大秦在西南和代北作战,暂时无力攻赵,正是齐国杀进河北的最好机会。”
昌平君已经心领神会,笑着问道,“是不是在关键时刻帮赵国一把?”
宝鼎点头,“我与赵国的郭氏已经建立联系。我走了之后,你们与郭氏继续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暗中支援赵国,利用赵国来消耗齐国。时机成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重创齐国,轻而易举地拿下河北。所以,未来一年你们不要想着打赵国,而是全力稳定中原,发展农耕,囤积粮食,蓄积实力,将来只要毕其功于一役,战绩必定显赫。”
昌平君认同了宝鼎的建议。接下来宝鼎把中原巨贾和中原工商业的情况做了介绍。目前中原的工商业正在进行公私合营的尝试,同时官府还在引导商贾们把钱财和人力逐渐投向土地,这也是大力发展农耕,提高赋税的措施之一。
“中原能否稳定,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庶民之心,所以要重视农耕,严禁加赋增税,更不能肆无忌惮地征发徭役;其次是商贾之心,所以要保护工商业,保护商贾们的私利,但考虑到粮食的重要性,将来的国策肯定是重农抑商,为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尽快引导商贾重返土地;其三就是士人之心,而能否得到中原士人之心,直接关系到公子未来的发展。”
公子扶苏抬头望着宝鼎,用心聆听。这一刻,他对这位年轻的叔父只有崇拜,心里的畏惧早已不翼而飞。
“你牢记一句话。”宝鼎说道,“得士人之心者,得天下。”
“叔父是要我善待从齐国而来的士人吗?”
“不是善待。”宝鼎说道,“你要尊重他们,敬仰他们,利用他们的学识和影响力把中原大学府建设好,而中原大学府将会帮助你获得士人之心。”
“叔父,我记住了。”扶苏恭敬说道。
“齐国有位大贤叫淳于越。”宝鼎继续说道,“他的祖上就是名震天下的淳于髡(kun)。这位淳于先生现为齐国太子之师,是稷下学宫的泰斗。我利用这次机会把他请到了中原,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奏请你父王,拜淳于越为师傅。”
扶苏一口答应。
“接下来的谈判会比较艰难。”宝鼎说道,“我所要的两百七十二人可以说是齐国最宝贵的财富,齐国当然知道失去他们的后果,所以齐国肯定要设法拖延。”
“中原若想迅速稳定,中原大学府若想迅速展现它的影响力,这两百七十二人是关键,尤其那些稷下学宫的大贤,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在谈判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让步。只要把这两百二十七人尽快请到中原,接下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
昌平君笑着点点头,“武烈侯请放心,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年底之前把这两百七十二人全部请到中原。”接着他话题一转,“武烈侯,你到江南打长沙,撕毁了秦楚盟约,楚国肯定会找上门来。请问可有应对之策?”
宝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认识公子负刍吗?”
昌平君摇摇头,“不认识。”
“你很快就认识他了。”宝鼎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是楚国的大王。”
昌平君目露惊讶之色,“愿闻其详。”
宝鼎也不隐瞒,把自己的一系列谋划和盘托出。这个谋划他曾以书信详告秦王政,但秦王政考虑到机密,并没有告诉中枢大臣。
昌平君越听越是心惊,对武烈侯的手段更是暗自惊怖。
“我带着百万灾民南下打长沙,撕毁盟约,表面上看对阳文君和公子负刍不利,但实际上它在混乱了楚国局势的同时,也把阳文君和公子负刍逼得走投无路。”宝鼎说道,“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李太后和楚王乘机打下去,一是联手操控政局,置李太后和楚王于死地。”
“弑君篡位?”昌平君失声惊呼。
“楚国大乱,迫切需要秦国的盟约。”宝鼎笑道,“公子和昌平君只要处置得当,不但可以扶植公子负刍上位,还能为秦国赢得一个忠实盟友,这对未来的统一大业非常有帮助。”
昌平君沉默无语。公子扶苏却是大感兴趣,连连询问,宝鼎则不厌其烦地教授他如何巧妙利用楚国政局的变化,在重建盟约的过程中谋取最大利益。
“我要从中原调两位裨将南下。”宝鼎说道,“一位是章邯,一位是麃(biao)浚。昌平君可有意见?”
章邯是昌平君的女婿,麃浚是麃公的儿子,如果留在中原当然对昌平君有帮助。昌平君迟疑良久,面露苦色,“你一定要章邯吗?”
“希望昌平君能体谅我的难处。”
昌平君苦笑。你为何不能体谅一下我的难处?
=
=
=
着粮食,粮食是重中之重。”
宝鼎对农耕的重视大出昌平君的预料,他犹豫良久,问道,“是为了攻打赵国吗?”
宝鼎摇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何患?”
“天灾。”宝鼎说道,“如果明年再来一场大灾,不要说攻打赵国,我们或许连中原都保不住。”
公子扶苏大为吃惊,“叔父精通占卜之术?”
昌平君心里也是暗自惊凛,他倒不认为这是武烈侯的危言耸听,而是想到假若明年再来一场大灾难,扶苏把中原丢了,其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昌平君顿时重视起来,对武烈侯的忧患意识也是大为钦佩。武烈侯显然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日子。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他与咸阳的矛盾已经激烈化了,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之局,有这种防范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我会一边全力发展农耕,一边做好攻赵的准备。”昌平君说道。
“不,全力发展农耕。”宝鼎断然挥手,“秋收之后,中原的军队除少量人马镇戍边境外,其余军队全部投入垦荒,以增加可耕中种土地,增产粮食。”
昌平君眉头紧皱,“咸阳已经决定明年打赵国,中原当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咸阳对形势过于乐观了。”宝鼎摇头道,“明年我们有代北战场和西南战场,如果再打赵国,那就是同时开辟三个战场,可能吗?秦国哪来的粮食和物资?其次,齐国对中原虎视眈眈,对赵国更有吞并之心,恐怕我们还没有开始攻赵,齐国的军队就已经逼近邯郸了。其三,开辟西南战场必然与楚国再次交恶,双方一旦翻脸成仇,中原后方不稳,如何北上攻赵?”
昌平君想了片刻,叹道,“秦国只看到赵国的孱弱,却忽略了齐国也有觊觎(ji/欲)赵国之心。怪不得齐国急于议和,原来它想打赵国,以便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
“我已上奏咸阳,建议咸阳暂缓攻击赵国,先行恢复中原的元气,蓄积实力。”宝鼎说道,“等到齐国和赵国打起来了,我们也坐山观虎斗。只待双方两败俱伤,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齐国不是积极合纵吗?”昌平君疑惑地问道,“临淄难道改变策略了?”
“临淄现在左右为难、进退失据。”宝鼎笑道,“如果坚持合纵之策,它现在就要单独与秦国作战,它的损失太大;反之,它如果坚持连横之策,反倒有机会乘着赵国奄奄一息拿下河北。两相权衡,当然以连横为上策。目前我大秦在西南和代北作战,暂时无力攻赵,正是齐国杀进河北的最好机会。”
昌平君已经心领神会,笑着问道,“是不是在关键时刻帮赵国一把?”
宝鼎点头,“我与赵国的郭氏已经建立联系。我走了之后,你们与郭氏继续保持联系,必要的时候暗中支援赵国,利用赵国来消耗齐国。时机成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重创齐国,轻而易举地拿下河北。所以,未来一年你们不要想着打赵国,而是全力稳定中原,发展农耕,囤积粮食,蓄积实力,将来只要毕其功于一役,战绩必定显赫。”
昌平君认同了宝鼎的建议。接下来宝鼎把中原巨贾和中原工商业的情况做了介绍。目前中原的工商业正在进行公私合营的尝试,同时官府还在引导商贾们把钱财和人力逐渐投向土地,这也是大力发展农耕,提高赋税的措施之一。
“中原能否稳定,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庶民之心,所以要重视农耕,严禁加赋增税,更不能肆无忌惮地征发徭役;其次是商贾之心,所以要保护工商业,保护商贾们的私利,但考虑到粮食的重要性,将来的国策肯定是重农抑商,为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尽快引导商贾重返土地;其三就是士人之心,而能否得到中原士人之心,直接关系到公子未来的发展。”
公子扶苏抬头望着宝鼎,用心聆听。这一刻,他对这位年轻的叔父只有崇拜,心里的畏惧早已不翼而飞。
“你牢记一句话。”宝鼎说道,“得士人之心者,得天下。”
“叔父是要我善待从齐国而来的士人吗?”
“不是善待。”宝鼎说道,“你要尊重他们,敬仰他们,利用他们的学识和影响力把中原大学府建设好,而中原大学府将会帮助你获得士人之心。”
“叔父,我记住了。”扶苏恭敬说道。
“齐国有位大贤叫淳于越。”宝鼎继续说道,“他的祖上就是名震天下的淳于髡(kun)。这位淳于先生现为齐国太子之师,是稷下学宫的泰斗。我利用这次机会把他请到了中原,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奏请你父王,拜淳于越为师傅。”
扶苏一口答应。
“接下来的谈判会比较艰难。”宝鼎说道,“我所要的两百七十二人可以说是齐国最宝贵的财富,齐国当然知道失去他们的后果,所以齐国肯定要设法拖延。”
“中原若想迅速稳定,中原大学府若想迅速展现它的影响力,这两百七十二人是关键,尤其那些稷下学宫的大贤,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在谈判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让步。只要把这两百二十七人尽快请到中原,接下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上。”
昌平君笑着点点头,“武烈侯请放心,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年底之前把这两百七十二人全部请到中原。”接着他话题一转,“武烈侯,你到江南打长沙,撕毁了秦楚盟约,楚国肯定会找上门来。请问可有应对之策?”
宝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认识公子负刍吗?”
昌平君摇摇头,“不认识。”
“你很快就认识他了。”宝鼎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是楚国的大王。”
昌平君目露惊讶之色,“愿闻其详。”
宝鼎也不隐瞒,把自己的一系列谋划和盘托出。这个谋划他曾以书信详告秦王政,但秦王政考虑到机密,并没有告诉中枢大臣。
昌平君越听越是心惊,对武烈侯的手段更是暗自惊怖。
“我带着百万灾民南下打长沙,撕毁盟约,表面上看对阳文君和公子负刍不利,但实际上它在混乱了楚国局势的同时,也把阳文君和公子负刍逼得走投无路。”宝鼎说道,“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李太后和楚王乘机打下去,一是联手操控政局,置李太后和楚王于死地。”
“弑君篡位?”昌平君失声惊呼。
“楚国大乱,迫切需要秦国的盟约。”宝鼎笑道,“公子和昌平君只要处置得当,不但可以扶植公子负刍上位,还能为秦国赢得一个忠实盟友,这对未来的统一大业非常有帮助。”
昌平君沉默无语。公子扶苏却是大感兴趣,连连询问,宝鼎则不厌其烦地教授他如何巧妙利用楚国政局的变化,在重建盟约的过程中谋取最大利益。
“我要从中原调两位裨将南下。”宝鼎说道,“一位是章邯,一位是麃(biao)浚。昌平君可有意见?”
章邯是昌平君的女婿,麃浚是麃公的儿子,如果留在中原当然对昌平君有帮助。昌平君迟疑良久,面露苦色,“你一定要章邯吗?”
“希望昌平君能体谅我的难处。”
昌平君苦笑。你为何不能体谅一下我的难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