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大秦帝国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系就是“渔翁”。
秦王政和宝鼎的矛盾一旦激化,两虎相争不下的时侯,秦王政必然求助于楚系外戚。如此一来,楚系外戚在外部宝鼎的施压和内部秦王政的妥协下,顺利控制王统,就此大局已定,楚系外戚再度复出。
楚系外戚的利益在未来,在未来的秦国大王身上。楚系外戚不会相信秦王政的承诺,因此楚系复出后,势必要维持两虎相争的局面,在秦王政和宝鼎的争斗中获取利益,为未来东山再起全面控制大秦权柄做准备。
老太后的布局偏离了本利益集团的整体布局,按照老太后的思路走下去,宝鼎根本没办法控制未来局势的走向。老太后或许被秦王政的表现欺骗了,她并不真正了解秦王政,但宝鼎了解,宝鼎知道秦王政一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确立了王统,赢得了楚系外戚的支持,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以雷霆手段斩杀自己,彻底铲除其实施集权的阻碍。
宝鼎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他必须自始至终控制局势的发展,所以他一定要配合秦王政打击楚系外戚,把老太后的布局完全摧毁,然后在自己的控制下重新打造一个新楚系,把楚系的力量全部拉到蓼园,这样他的实力就更为庞大,足以操控政局了。
不过如此一来,隗氏和巴蜀人在整体布局中的力量就薄弱了,这随即成为一个变数,假如隗氏和巴蜀人由此生怨,整体倒向秦王政,那对蓼园的打击就大了。虽然现在琴氏和陇西李已经被蓼园整体利益所牵制,但隗氏如果在宝鼎尚未完成布局的时侯倒戈一击,秦王政肯定有办法拉拢琴氏和陇西李,接下来的局面就会迅速失控。
宝鼎正是因为对隗氏的担心,所以才特别关注隗氏的动静。在他的谋划中,假如隗氏真的要倒戈,那对不起,他就要先下手为强。杀死一个右丞相隗状对他而言轻而易举,但失去这么一个丞相公,对他的整体布局影响太大。
赵信看到宝鼎笑而不语,心里未免忐忑,毕竟这句话说得不合时宜,这种大事还轮不到他来做出有倾向性的判断。
“那么你有什么打算?”宝鼎问道。
赵信犹豫了片刻,一狠心,壮着胆子做了个斩杀的手势。
宝鼎还是微笑,“理由呢?”
“怀疑就是理由。”
“莫须有。”宝鼎笑了起来,“这个理由不好。”
“武烈侯的意思呢?”
“刺杀政敌是下下之策。”宝鼎笑道,“一般来说,政敌遭遇刺杀,即使不是对手杀的,别人也会认定是对手干的,所以击败政敌的最佳手段不是用阴谋刺杀,而是用阳谋光明正大地置其于死地。再说,我现在的敌人也不是隗氏,而是另有其人。”
赵信神色微凝,等待宝鼎继续说下去,谁知宝鼎转移了话题,“赵高还好吗?”
一提到赵高,赵信的眼里立即掠过一丝忧色。宝鼎敏锐地察觉到了赵信眼神的变化,立即预感到赵高出问题了。
“他还好。”赵信叹了口气,“但他辜负了武烈侯的信任,至今没有赢得大王的重视。虽然这段时间他也陆续给我传递了一些机密,但这些机密……”赵信摇摇头,一脸失望,显然这些机密的价值太低,没什么作用。
宝鼎想了一下,说道,“我现在帮不上忙。我这时候伸手的话,他可能会被直接赶出王宫。”
“他倒是希望被赶出王宫。”赵信再度叹气,“中车府令虽然算是大王的近侍,但这样一个位置,即便赢得了大王的信任,又有多大机会一展抱负,为大王所赏识?没有机会展露才学,也就没有机会立功升迁,如果十年二十年后,他还是一个中车府令,他还能帮助武烈侯做什么?”
宝鼎霍然心惊,蓦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自己竟然忽略了赵高的雄心壮志,或者说隐藏在赵高身体里的野心。历史上的赵高一辈子待在秦王政的身边,官职小,地位低,距离中枢遥不可及,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始皇帝死后,翻云覆雨,瞬间颠覆了帝国,由此足以证明赵高的野心和他的才华一样惊世骇俗。
让这么一个人物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待在秦王政身边做“卧底”,显然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自己从出塞开始到现在,屡见功勋,跟在自己后面的人全部升官加爵了,但赵高呢?赵高还是中车府令,这对一个才华出众且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打击,而追随自己建功立业对他而言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宝鼎苦笑,摇摇头,也叹了口气。自己被历史套牢了,孰不知历史正在自己的推动下一步步改变,赵高的命运迟早都要随之而变,他不会有机会重演沙丘之谋了,再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秦王政身边纯粹就是一种浪费。
“这是我的失误。”宝鼎说道,“我马上叫赵高来,到我身边来,给我做长史,你看如何?”
赵信狂喜,心花怒放。他一直为赵高的事焦虑不安。赵高在王宫待得很不快活,非常忧郁。王宫是什么地方?王宫里的官吏都是些什么人物?他一个隐宫出身的极度落魄的外国王族后裔在王宫里的处境可想而知,不得志也就罢了,关键是受到歧视,那才是对人最大的折磨。赵高的忧郁让赵信心痛,他曾暗示赵高,可以找武烈侯想想办法,但赵高一口拒绝了。武烈侯对他有恩,予以重托,但他没有完成,无颜以对,无法开口说去追随武烈侯。
“谢谢,谢谢武烈侯。”赵信激动地语无伦次,翻身跪下大礼拜谢。
宝鼎急忙把他拉了起来,“这件事我考虑欠妥。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
“我,我实在没脸说啊。”赵信羞愧不已。
“你是公主的叔父,这层关系虽然见不得光,但事实存在,我们终究是一家人。”宝鼎拍拍赵信的胳膊,安慰道,“以后要是有事,你不好对我开口,可以委托公主。你不好说,公主还不好说吗?”
赵信连连点头答应,感激涕零。武烈侯的长史,那可是武烈侯的绝对亲信。
武烈侯的身边至今没有长史,相府、护军府都没有设长史,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武烈侯目前找不到一个既有才华又值得信任而身份又非常合适进出内外府的亲信。武烈侯的内府有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赵仪,而赵高正好是赵仪的堂兄,仅此一点,赵高就合适做武烈侯的长史,参与蓼园的所有决策。
宝鼎想到自己即将与赵高共谋天下,不禁感叹万分。赵高,一个摧毁帝国,一个被历史所唾弃的人,将如何创造新的历史?
=
熊庸也回到了大梁。
熊庸在咸阳待了一个多月,觐见了老太后,拜见了大王,又在右丞相熊启府上与一些重要的熊氏宗族见面,算是正式被熊氏核心所接纳,成为熊氏下一代的中坚人物。
在老太后的亲自过问下,熊庸与南阳杨氏联姻。杨氏是熊氏的忠实盟友,在南阳、南郡都有相当实力,而杨端和更是楚系在军方的最高级别统率。这场联姻看上去很普通,不过是楚系内部的政治需要,但深知其中内幕的人却一眼看出来,这是老太后打算保住杨端和,保住楚系在军中的力量。原因无他,熊庸是武烈侯亲自挑选的楚系盟友,楚系若想在老太后归天后,继续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必须赢得武烈侯的首肯。
中原要建十万常备军,这事一度在咸阳引起了各方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大家形成了共识,各方若想在未来赢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最便捷的也是代价最小的方式就是开疆拓土,在统一战场上取得更大的战果。
这个观点武烈侯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做过精彩阐述,这次总算为咸阳所接受,而原因就是武烈侯在攻占中原后,毫不客气地向咸阳索要权力和财富,武烈侯的实力骤然暴涨。这对咸阳的刺激太大了,从秦王政到中央府署官员们都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当年穰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就是这么干的,现在轮到武烈侯公子宝鼎了,其他人如果再不积极谋划未来利益,那等到武烈侯拿下所有的东方诸侯国,一切都太迟了,只有仰望武烈侯任其宰割了。
观点统一了,十万常备军的建设也就通过了,但为了争取在十万常备军中占据一席之地,以便在未来的统一战场上建立功勋,各方势力随即展开了一番激烈争抢。
熊庸与南阳杨氏联姻,不过是老太后加强军中力量的一个小小举措而已。
=
=
=
系就是“渔翁”。
秦王政和宝鼎的矛盾一旦激化,两虎相争不下的时侯,秦王政必然求助于楚系外戚。如此一来,楚系外戚在外部宝鼎的施压和内部秦王政的妥协下,顺利控制王统,就此大局已定,楚系外戚再度复出。
楚系外戚的利益在未来,在未来的秦国大王身上。楚系外戚不会相信秦王政的承诺,因此楚系复出后,势必要维持两虎相争的局面,在秦王政和宝鼎的争斗中获取利益,为未来东山再起全面控制大秦权柄做准备。
老太后的布局偏离了本利益集团的整体布局,按照老太后的思路走下去,宝鼎根本没办法控制未来局势的走向。老太后或许被秦王政的表现欺骗了,她并不真正了解秦王政,但宝鼎了解,宝鼎知道秦王政一旦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确立了王统,赢得了楚系外戚的支持,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以雷霆手段斩杀自己,彻底铲除其实施集权的阻碍。
宝鼎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他必须自始至终控制局势的发展,所以他一定要配合秦王政打击楚系外戚,把老太后的布局完全摧毁,然后在自己的控制下重新打造一个新楚系,把楚系的力量全部拉到蓼园,这样他的实力就更为庞大,足以操控政局了。
不过如此一来,隗氏和巴蜀人在整体布局中的力量就薄弱了,这随即成为一个变数,假如隗氏和巴蜀人由此生怨,整体倒向秦王政,那对蓼园的打击就大了。虽然现在琴氏和陇西李已经被蓼园整体利益所牵制,但隗氏如果在宝鼎尚未完成布局的时侯倒戈一击,秦王政肯定有办法拉拢琴氏和陇西李,接下来的局面就会迅速失控。
宝鼎正是因为对隗氏的担心,所以才特别关注隗氏的动静。在他的谋划中,假如隗氏真的要倒戈,那对不起,他就要先下手为强。杀死一个右丞相隗状对他而言轻而易举,但失去这么一个丞相公,对他的整体布局影响太大。
赵信看到宝鼎笑而不语,心里未免忐忑,毕竟这句话说得不合时宜,这种大事还轮不到他来做出有倾向性的判断。
“那么你有什么打算?”宝鼎问道。
赵信犹豫了片刻,一狠心,壮着胆子做了个斩杀的手势。
宝鼎还是微笑,“理由呢?”
“怀疑就是理由。”
“莫须有。”宝鼎笑了起来,“这个理由不好。”
“武烈侯的意思呢?”
“刺杀政敌是下下之策。”宝鼎笑道,“一般来说,政敌遭遇刺杀,即使不是对手杀的,别人也会认定是对手干的,所以击败政敌的最佳手段不是用阴谋刺杀,而是用阳谋光明正大地置其于死地。再说,我现在的敌人也不是隗氏,而是另有其人。”
赵信神色微凝,等待宝鼎继续说下去,谁知宝鼎转移了话题,“赵高还好吗?”
一提到赵高,赵信的眼里立即掠过一丝忧色。宝鼎敏锐地察觉到了赵信眼神的变化,立即预感到赵高出问题了。
“他还好。”赵信叹了口气,“但他辜负了武烈侯的信任,至今没有赢得大王的重视。虽然这段时间他也陆续给我传递了一些机密,但这些机密……”赵信摇摇头,一脸失望,显然这些机密的价值太低,没什么作用。
宝鼎想了一下,说道,“我现在帮不上忙。我这时候伸手的话,他可能会被直接赶出王宫。”
“他倒是希望被赶出王宫。”赵信再度叹气,“中车府令虽然算是大王的近侍,但这样一个位置,即便赢得了大王的信任,又有多大机会一展抱负,为大王所赏识?没有机会展露才学,也就没有机会立功升迁,如果十年二十年后,他还是一个中车府令,他还能帮助武烈侯做什么?”
宝鼎霍然心惊,蓦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自己竟然忽略了赵高的雄心壮志,或者说隐藏在赵高身体里的野心。历史上的赵高一辈子待在秦王政的身边,官职小,地位低,距离中枢遥不可及,但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始皇帝死后,翻云覆雨,瞬间颠覆了帝国,由此足以证明赵高的野心和他的才华一样惊世骇俗。
让这么一个人物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待在秦王政身边做“卧底”,显然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自己从出塞开始到现在,屡见功勋,跟在自己后面的人全部升官加爵了,但赵高呢?赵高还是中车府令,这对一个才华出众且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一个打击,而追随自己建功立业对他而言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宝鼎苦笑,摇摇头,也叹了口气。自己被历史套牢了,孰不知历史正在自己的推动下一步步改变,赵高的命运迟早都要随之而变,他不会有机会重演沙丘之谋了,再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秦王政身边纯粹就是一种浪费。
“这是我的失误。”宝鼎说道,“我马上叫赵高来,到我身边来,给我做长史,你看如何?”
赵信狂喜,心花怒放。他一直为赵高的事焦虑不安。赵高在王宫待得很不快活,非常忧郁。王宫是什么地方?王宫里的官吏都是些什么人物?他一个隐宫出身的极度落魄的外国王族后裔在王宫里的处境可想而知,不得志也就罢了,关键是受到歧视,那才是对人最大的折磨。赵高的忧郁让赵信心痛,他曾暗示赵高,可以找武烈侯想想办法,但赵高一口拒绝了。武烈侯对他有恩,予以重托,但他没有完成,无颜以对,无法开口说去追随武烈侯。
“谢谢,谢谢武烈侯。”赵信激动地语无伦次,翻身跪下大礼拜谢。
宝鼎急忙把他拉了起来,“这件事我考虑欠妥。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
“我,我实在没脸说啊。”赵信羞愧不已。
“你是公主的叔父,这层关系虽然见不得光,但事实存在,我们终究是一家人。”宝鼎拍拍赵信的胳膊,安慰道,“以后要是有事,你不好对我开口,可以委托公主。你不好说,公主还不好说吗?”
赵信连连点头答应,感激涕零。武烈侯的长史,那可是武烈侯的绝对亲信。
武烈侯的身边至今没有长史,相府、护军府都没有设长史,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武烈侯目前找不到一个既有才华又值得信任而身份又非常合适进出内外府的亲信。武烈侯的内府有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赵仪,而赵高正好是赵仪的堂兄,仅此一点,赵高就合适做武烈侯的长史,参与蓼园的所有决策。
宝鼎想到自己即将与赵高共谋天下,不禁感叹万分。赵高,一个摧毁帝国,一个被历史所唾弃的人,将如何创造新的历史?
=
熊庸也回到了大梁。
熊庸在咸阳待了一个多月,觐见了老太后,拜见了大王,又在右丞相熊启府上与一些重要的熊氏宗族见面,算是正式被熊氏核心所接纳,成为熊氏下一代的中坚人物。
在老太后的亲自过问下,熊庸与南阳杨氏联姻。杨氏是熊氏的忠实盟友,在南阳、南郡都有相当实力,而杨端和更是楚系在军方的最高级别统率。这场联姻看上去很普通,不过是楚系内部的政治需要,但深知其中内幕的人却一眼看出来,这是老太后打算保住杨端和,保住楚系在军中的力量。原因无他,熊庸是武烈侯亲自挑选的楚系盟友,楚系若想在老太后归天后,继续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必须赢得武烈侯的首肯。
中原要建十万常备军,这事一度在咸阳引起了各方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大家形成了共识,各方若想在未来赢得更多的权力和财富,最便捷的也是代价最小的方式就是开疆拓土,在统一战场上取得更大的战果。
这个观点武烈侯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做过精彩阐述,这次总算为咸阳所接受,而原因就是武烈侯在攻占中原后,毫不客气地向咸阳索要权力和财富,武烈侯的实力骤然暴涨。这对咸阳的刺激太大了,从秦王政到中央府署官员们都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当年穰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就是这么干的,现在轮到武烈侯公子宝鼎了,其他人如果再不积极谋划未来利益,那等到武烈侯拿下所有的东方诸侯国,一切都太迟了,只有仰望武烈侯任其宰割了。
观点统一了,十万常备军的建设也就通过了,但为了争取在十万常备军中占据一席之地,以便在未来的统一战场上建立功勋,各方势力随即展开了一番激烈争抢。
熊庸与南阳杨氏联姻,不过是老太后加强军中力量的一个小小举措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