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耕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戈见兵士回报时表情很急的样子,当下加快脚步,穿过了大院,不一会来到户部大堂。胡戈走上台阶,只见大门紧闭,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欢愉的笑声,听声音好像不止戴胄与段纶二位,胡戈整理了一下衣衫,方才敲门,只听里面传出戴胄的声音:“瞧瞧,来了!呵呵,归唐进来吧!”
胡戈推开门进去,见大厅里面坐了三位身着紫袍的朝廷大员,都是满面春风的样子,见胡戈进来,也没人收敛笑容故做威严,只是都面色和蔼地望向他,胡戈一瞧座中诸公都不陌生,正是他两位现任上官,和一位前任上官。
现任的两位自然是工部尚书段纶和太子左庶子戴胄,而那位前任上官却是在青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只见他坐在首位,看上去已年过五旬,长髯捶胸,目光如炬,此人正是前不久才从尚书省调到秘书省为官的魏征魏玄成。
魏征在尚书省任尚书右丞时,正好协助尚书右仆射处理兵、刑、工三部政务(就如现世国务院中专职协助第一副总理的常务副秘书长),那时胡戈才进了工部当差,只是两人还没怎么打照面,这位名垂千古的“人镜”便升官了,调到秘书省担当一把手,不过胡戈要是脸皮够厚,上去套关系叫人家一声“老领导”也不算无的放矢。
既然是前领导,又是一位千百年间叫妇孺皆知的正面人物,胡戈自然不会在他面前失了礼数,尽管他在心中纳闷,这魏征自升官了很少回尚书省故地重游,为何今天会出现在户部,还和戴胄、段纶谈笑风生。
魏征的新工作单位秘书省监掌经籍图书之事,下面领着一个著作局,平时政务不忙,比较清闲,不过李世民给他特别加个了头衔,叫做“参豫朝政”,这四个字可就厉害了,这就相当于给如今一个冷僻部委的领导加了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头衔,其实应该说叫政治局候补常委确切些,只是现在没有这么个叫法,总之魏征算是成功挤入了贞观初期的政治核心集团里去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个从三品的职事官坐在首座,而两位正三品的尚书大人在他下首陪坐的原因。
这次他来户部是找戴胄有事,发现段纶也在这里,大家客套一番后,听两位尚书说起土窑一事,他来了兴趣,便留下听二人谈论起来。土窑的事情一开始因为只是试行,所以没有上政事堂讨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讨论国事的会议,乃唐初最高议政会议),只是在李世民的点头下,尚书省和雍州府一合计,便埋头搞了起来。等现在声势渐渐大了起来,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因为是候补宰相,所以他要闻之土窑之事名正言顺,所以戴胄和段纶议事也不瞒他,魏征渐渐听得兴起,反倒不提来意了,只是边听边和,说到后来听两位尚书大人异口同声的说起胡戈的好来,慢慢对这个人留了心。
三人话到中途只见卫卒来报,太子司议郎胡戈有要事求见,戴胄便笑道:“正主儿到了,且听听他怎么说!”不到一会儿,便听有人敲门,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在胡戈给三位重臣见了礼后,戴胄请他坐了,待胡戈坐定,戴胄才问道:“归唐,东宫那边有何事?可是进不来,才报了东宫的名号?”他知道胡戈这几天下县里去了,不可能一回来就找自己汇报东宫的事情。
胡戈拱手道:“下官刚从京畿各县巡视归来,想找段大人汇报一下其间情形,可是在部里左等右等没等到段大人回衙,后来听说到尚书大人在戴大人此处,我便特地寻来了!”
段纶呵呵一笑,对胡戈道:“归唐,你可算回来了,你要再不回来,我明天要躲到陛下的太极殿里不出来了!”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只听戴胄笑道:“段大人你可躲不得,总不能陛下跟前,也派你工部的兵守着拦人吧!明天归唐再要找你,得报什么字号?呵呵……”
戴胄是极少开玩笑,现在听他这么说,户部大堂内的气氛更加轻松,段纶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面带笑意的用手虚点了点他,待大家笑了一会,段纶低头喝了口茶,才道:“归唐,有什么事情就在这儿说吧,魏大人对土窑的事情也很上心!”
胡戈听段纶的话里特意提了魏征,便起身对着魏征行了个礼,没办法,级别隔得太远而你和领导又不熟的话,为不失礼,就算别人只是提了一下他的名字,你也不能无动于衷,得再次站起来行礼,表示尊重。
魏征面露微笑,左手抚着长髯,右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胡戈坐下,刚才他一直观察着胡戈,见现场有一个户部尚书和一位工部尚书,两人可以说性格决然不同,一个刚直坚毅,一个圆滑世故,可他们话里行间透出的细节,却都显出他们对这个年轻人的看重,魏征自不免在心中暗暗称奇。这胡戈最近一段时间里也算是朝中的热门人物了,对他的一些事情魏征也有所耳闻。其间既有尚书省的大人们夸他人才难得,也有东宫里的老君子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在误导太子,很是看不过眼。总之这些截然相反的说法,反叫魏征对胡戈留起心来。他不是人云亦云之人,凡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胡戈掏出了昨晚写就的公文,双手递给本部段大人,段纶笑着点了点头,却没有去接,只道:“归唐,既然魏大人在此,先送于他过目吧!”
胡戈点点头,将公文交到魏征手上,只听魏征道了声:“你且坐吧!”便细细察看起来。魏征察看公文的时候厅中无人说话,而剩下三人又手上都没具体事做,胡戈心中便微感有些尴尬,他便偷眼观察着自己得两位上官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形的,只见段纶面带微笑,目光飘忽,什么都没做,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而他再看戴胄,却见他双目微闭,神色肃穆,一副威严不可冒犯的仪容,望着这两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将,胡戈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是严正似戴胄,还是世故如段纶?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不到一会儿,魏征看完了胡戈递上的公文,却没发一言,只是将它交给身边的戴胄,戴胄“哦”了一声,低头看了起来,首先映入戴胄眼帘的便是胡戈的书法,他感觉这字要比一个月前在东宫第一次看到胡戈写奏章时要强了许多,心想他这段时间定是下了苦工的。
其实方才魏征乍一看到这公文,目光也在胡戈的书法上停留了一下,这字看上去也还周正,只是在他这样的行家里手面前,那新习不久的架势就露出马脚,不过魏征也不在意,他知道胡戈出身江湖,虽遇名师指教,却从小没拿过毛笔写字,当下也不纠缠书法好坏,只是就着内容往下仔细看去,等他越看到后来,越是动容,心中生出一种惊讶,只觉得此人的年龄和他心中的丘壑完全无法对等。
所以他看完之后一言不发的将公文交予戴胄,双眼朝胡戈的所在看了过来,胡戈见魏征朝自己望来,端正了身子,他早已习惯了被人如此注视,所以此时他已经不再紧张。他内心里那比古人多出千百年的阅历,被加在自己这个年轻的身体里,他知道这种不对称总会引起别人的惊奇。
戴胄看了一会也合上公文,把它递给本该最先观看的正主段纶,段纶笑着接了,低头观看。趁这空当,戴胄起身开门,招呼部里书吏给胡戈上茶,见胡戈站起相谢,又叫他坐了,不一会书吏泡茶进来,递与胡戈,胡戈点头回礼。
最后等段纶看完了,将公文放下,魏征才发话道:“胡司议,根我们说说,你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从目前京畿地区的试营状况来看,下官认为土窑在全国铺开的时机已经成熟,各位大人已经看到了,市场上已经完全对这种新式砖头认可了。新砖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很快便取代了青砖目前在京畿市场的位置,既有京畿的例子,那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以新砖取代青砖的想法是可行的。我们之前一直担心的问题也在试营中得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经过下官这些天的走访调查发现,或者在新砖进入市场前还会有人因此物触犯了他们原有的利益进而抵制,但是在现在市场这么火爆的情况下,等他们发现那些先行一步的商家因为贩卖这种新鲜事物所得的利润比他们从前自己烧窑还要丰厚时,他们是一定坐不住的,从这两天户部和工部门前说情人数只多不少便可见一斑。至于旧有砖匠,我们现在要考虑得不是他们人数过多,而是担心其总数不够而影响我们新式土窑在全国范围内的施展大计,因我们将作监的匠人原本都有自己职事,可以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他们是迟早要回原位的,将来全国土窑,还是要靠这些旧窑匠人来支撑!”胡... -->>
胡戈见兵士回报时表情很急的样子,当下加快脚步,穿过了大院,不一会来到户部大堂。胡戈走上台阶,只见大门紧闭,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欢愉的笑声,听声音好像不止戴胄与段纶二位,胡戈整理了一下衣衫,方才敲门,只听里面传出戴胄的声音:“瞧瞧,来了!呵呵,归唐进来吧!”
胡戈推开门进去,见大厅里面坐了三位身着紫袍的朝廷大员,都是满面春风的样子,见胡戈进来,也没人收敛笑容故做威严,只是都面色和蔼地望向他,胡戈一瞧座中诸公都不陌生,正是他两位现任上官,和一位前任上官。
现任的两位自然是工部尚书段纶和太子左庶子戴胄,而那位前任上官却是在青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只见他坐在首位,看上去已年过五旬,长髯捶胸,目光如炬,此人正是前不久才从尚书省调到秘书省为官的魏征魏玄成。
魏征在尚书省任尚书右丞时,正好协助尚书右仆射处理兵、刑、工三部政务(就如现世国务院中专职协助第一副总理的常务副秘书长),那时胡戈才进了工部当差,只是两人还没怎么打照面,这位名垂千古的“人镜”便升官了,调到秘书省担当一把手,不过胡戈要是脸皮够厚,上去套关系叫人家一声“老领导”也不算无的放矢。
既然是前领导,又是一位千百年间叫妇孺皆知的正面人物,胡戈自然不会在他面前失了礼数,尽管他在心中纳闷,这魏征自升官了很少回尚书省故地重游,为何今天会出现在户部,还和戴胄、段纶谈笑风生。
魏征的新工作单位秘书省监掌经籍图书之事,下面领着一个著作局,平时政务不忙,比较清闲,不过李世民给他特别加个了头衔,叫做“参豫朝政”,这四个字可就厉害了,这就相当于给如今一个冷僻部委的领导加了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头衔,其实应该说叫政治局候补常委确切些,只是现在没有这么个叫法,总之魏征算是成功挤入了贞观初期的政治核心集团里去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个从三品的职事官坐在首座,而两位正三品的尚书大人在他下首陪坐的原因。
这次他来户部是找戴胄有事,发现段纶也在这里,大家客套一番后,听两位尚书说起土窑一事,他来了兴趣,便留下听二人谈论起来。土窑的事情一开始因为只是试行,所以没有上政事堂讨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讨论国事的会议,乃唐初最高议政会议),只是在李世民的点头下,尚书省和雍州府一合计,便埋头搞了起来。等现在声势渐渐大了起来,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因为是候补宰相,所以他要闻之土窑之事名正言顺,所以戴胄和段纶议事也不瞒他,魏征渐渐听得兴起,反倒不提来意了,只是边听边和,说到后来听两位尚书大人异口同声的说起胡戈的好来,慢慢对这个人留了心。
三人话到中途只见卫卒来报,太子司议郎胡戈有要事求见,戴胄便笑道:“正主儿到了,且听听他怎么说!”不到一会儿,便听有人敲门,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在胡戈给三位重臣见了礼后,戴胄请他坐了,待胡戈坐定,戴胄才问道:“归唐,东宫那边有何事?可是进不来,才报了东宫的名号?”他知道胡戈这几天下县里去了,不可能一回来就找自己汇报东宫的事情。
胡戈拱手道:“下官刚从京畿各县巡视归来,想找段大人汇报一下其间情形,可是在部里左等右等没等到段大人回衙,后来听说到尚书大人在戴大人此处,我便特地寻来了!”
段纶呵呵一笑,对胡戈道:“归唐,你可算回来了,你要再不回来,我明天要躲到陛下的太极殿里不出来了!”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只听戴胄笑道:“段大人你可躲不得,总不能陛下跟前,也派你工部的兵守着拦人吧!明天归唐再要找你,得报什么字号?呵呵……”
戴胄是极少开玩笑,现在听他这么说,户部大堂内的气氛更加轻松,段纶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面带笑意的用手虚点了点他,待大家笑了一会,段纶低头喝了口茶,才道:“归唐,有什么事情就在这儿说吧,魏大人对土窑的事情也很上心!”
胡戈听段纶的话里特意提了魏征,便起身对着魏征行了个礼,没办法,级别隔得太远而你和领导又不熟的话,为不失礼,就算别人只是提了一下他的名字,你也不能无动于衷,得再次站起来行礼,表示尊重。
魏征面露微笑,左手抚着长髯,右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胡戈坐下,刚才他一直观察着胡戈,见现场有一个户部尚书和一位工部尚书,两人可以说性格决然不同,一个刚直坚毅,一个圆滑世故,可他们话里行间透出的细节,却都显出他们对这个年轻人的看重,魏征自不免在心中暗暗称奇。这胡戈最近一段时间里也算是朝中的热门人物了,对他的一些事情魏征也有所耳闻。其间既有尚书省的大人们夸他人才难得,也有东宫里的老君子对他颇有微词,认为他在误导太子,很是看不过眼。总之这些截然相反的说法,反叫魏征对胡戈留起心来。他不是人云亦云之人,凡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胡戈掏出了昨晚写就的公文,双手递给本部段大人,段纶笑着点了点头,却没有去接,只道:“归唐,既然魏大人在此,先送于他过目吧!”
胡戈点点头,将公文交到魏征手上,只听魏征道了声:“你且坐吧!”便细细察看起来。魏征察看公文的时候厅中无人说话,而剩下三人又手上都没具体事做,胡戈心中便微感有些尴尬,他便偷眼观察着自己得两位上官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形的,只见段纶面带微笑,目光飘忽,什么都没做,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而他再看戴胄,却见他双目微闭,神色肃穆,一副威严不可冒犯的仪容,望着这两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将,胡戈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是严正似戴胄,还是世故如段纶?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不到一会儿,魏征看完了胡戈递上的公文,却没发一言,只是将它交给身边的戴胄,戴胄“哦”了一声,低头看了起来,首先映入戴胄眼帘的便是胡戈的书法,他感觉这字要比一个月前在东宫第一次看到胡戈写奏章时要强了许多,心想他这段时间定是下了苦工的。
其实方才魏征乍一看到这公文,目光也在胡戈的书法上停留了一下,这字看上去也还周正,只是在他这样的行家里手面前,那新习不久的架势就露出马脚,不过魏征也不在意,他知道胡戈出身江湖,虽遇名师指教,却从小没拿过毛笔写字,当下也不纠缠书法好坏,只是就着内容往下仔细看去,等他越看到后来,越是动容,心中生出一种惊讶,只觉得此人的年龄和他心中的丘壑完全无法对等。
所以他看完之后一言不发的将公文交予戴胄,双眼朝胡戈的所在看了过来,胡戈见魏征朝自己望来,端正了身子,他早已习惯了被人如此注视,所以此时他已经不再紧张。他内心里那比古人多出千百年的阅历,被加在自己这个年轻的身体里,他知道这种不对称总会引起别人的惊奇。
戴胄看了一会也合上公文,把它递给本该最先观看的正主段纶,段纶笑着接了,低头观看。趁这空当,戴胄起身开门,招呼部里书吏给胡戈上茶,见胡戈站起相谢,又叫他坐了,不一会书吏泡茶进来,递与胡戈,胡戈点头回礼。
最后等段纶看完了,将公文放下,魏征才发话道:“胡司议,根我们说说,你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从目前京畿地区的试营状况来看,下官认为土窑在全国铺开的时机已经成熟,各位大人已经看到了,市场上已经完全对这种新式砖头认可了。新砖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很快便取代了青砖目前在京畿市场的位置,既有京畿的例子,那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以新砖取代青砖的想法是可行的。我们之前一直担心的问题也在试营中得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经过下官这些天的走访调查发现,或者在新砖进入市场前还会有人因此物触犯了他们原有的利益进而抵制,但是在现在市场这么火爆的情况下,等他们发现那些先行一步的商家因为贩卖这种新鲜事物所得的利润比他们从前自己烧窑还要丰厚时,他们是一定坐不住的,从这两天户部和工部门前说情人数只多不少便可见一斑。至于旧有砖匠,我们现在要考虑得不是他们人数过多,而是担心其总数不够而影响我们新式土窑在全国范围内的施展大计,因我们将作监的匠人原本都有自己职事,可以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他们是迟早要回原位的,将来全国土窑,还是要靠这些旧窑匠人来支撑!”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