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盛世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事干完了,管家又在重庆召开总部大会,地点选在巴渝城中心的重庆总公司大楼的顶层,仍由老祖宗管上学主持,各省汇报了上次总部会议后的建树,结果各自都大获全胜,银行进账都在一千万到三千万之间。
管世敦:“由此看来,就经济层面,大治局面已基本建成,但教化问题,、民风问题、百姓道德水准问题都滞后了,现在是怎样来加强教化,以正民风,以正道德,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刘芳:“大家都读《三字经》先贤早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不受教化就会变成坏人,变成危害社会、危害善良百姓的人,天下大治的局面就会因这些人而葬送。因此不能认为与我们无关,比如说,一旦社会混乱了,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保不保得住?”
众人:“保不住!”
管上学:“因此我希望各省总公司的开发银行拿些钱出来办教育、兴教化,这也是种投资,收获的虽然不是银两,而且比银两更重要的平安。我们是经历过天下大乱,草菅人命的情况的,我们最懂得天下太平的份量和价值,我们管家一定要做促进教化的先锋!”
刘芳:“老祖宗句句珠玑,没有教化,就没有太平盛世,没有教化,就没有我们平平安安兴业的条件,没有教化,我们的财富会得而复失,所以我们要大力兴教化,要出力出钱兴教化。”
芙蓉:“兴教化、办教育。让社会以礼仪为先,以先贤为榜样,也是一种投资,一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我决定先投入五百万两资助我们所在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的府州县学。以提高教习的束修,以及对优秀生员的奖励。”
金莲:“婆婆爷爷,我们山东已出现一种义学,由绅粮富户出资办学,让全部儿童都能进入读几年书,做到知书识礼,我决定拿出一百万两支持山东各地办义学。”
正权:“我想在缙云山和龙隐镇附近各办个书院,迎聘有学问的人当山长,培养真正有学问的人作教习。为官私之学提供教习。”
管世敦:“你们说的都很好,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
正 玺:“我除了整修原有的金陵书院之外,还想办个印书坊,专印府州县学和蒙童的启蒙书籍,以向贫困生员提供书本。”
正瑜:“我大清全国在唐宋元明兴办了不少书院,有的非常著名,通常所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东林书院,我们管家应关注一下这些书院,如有破败的应振兴起来。”
明月:“我国历朝历代涌现了不少学者、大儒,我们应关心他们故居、遗址。我们可出资将其整修起来,供人们瞻仰,我们的游览之业应开辟专门的线路。”
东方:“爹、妈,我觉得还有一些内容,比如历朝历代的清官、好官的遗存也应关注,比如包拯、海瑞、岳飞,我们也应出资加修缮。”
管世敦作了总结:“综合大家所说,在振兴文教方面我们有一下几件要作。第一,兴办或出资振兴儒学教育。从私塾、义学、府州县学。书院几个方面入手;第二,修缮古圣先贤遗址。供人们瞻仰,并开通相关游览,第三。对清官、廉吏和古代于国有益的历史名臣的遗址进行修缮,以供人瞻仰。第四,印行、赠予正宗儒学的古籍,以及其它有益教化的书籍,资助、奖励贫困学子。因此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银两。我讲完了,我们立即就此事给皇帝上个折子,皇上同意后立即执行。”
十多天后,这封奏折已放在康熙帝的龙案上,康熙帝仔细看了,并用朱笔圈点了重点,从总理衙门请来了傅联璧大人和礼部尚书纳兰大人让他们看了这本奏折。
康熙帝:“管世敦夫妇这份奏折从他们私家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准备振兴教化,宣传圣教,为实现天下大治上进行大力投入,你们怎么看?”
傅大人:“振兴教化、宣扬圣教,实现大治这是官府应尽之责,是各级官吏起码的职责和考绩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官吏都在这样做的,朝廷现在应从实现大治的角度,从建立太平盛世的高度强调这方面的问题,着令地方官吏和管家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从速办理,并合理分配使用管家提供的资金。”
纳兰大人:“皇上,加强教化,实现大治是要有一定投入的,臣建议户部也应准备一定银两下拨,加上管家的捐助就行了。我完全赞同傅总理说的,首先应让官府积极动起来,像修驰道,直道一样,我们礼部自己就要全部动起来,派到各省,甚至下到府、州,不把这件事办好就不要回来。”
傅大人:“纳兰大人,如果你人手不够,从其它部再抽些人,大家都是从正途出来的,都了解情况。”
康熙帝:“二位爱卿说的和建议的都很好,首先要弄清关系,这是各级官府的一件根本大事,自己要抓好,如果弄成管家为主,官府袖手旁观那就大错特错了。管家出资出力振兴教化,提倡儒学,这表明管家对朕创建盛世大业的耿耿忠心和积极态度,难能可贵。因此我赞同傅大人说的应两家合作,凡官府该做的、能做的皆要主动去做,凡只能让管家出面的如各种游览业,官家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帮助解决困难。管家提供的经费一定要管好用好,最后要向管家报个帐,决不能挪作它用,贪污者必定严惩。这件事傅大人要亲自过问,纳兰大人直接负责,户部拿出一千万两。
傅大人:“皇上,臣建议,吏部趁此对各省掌教化的官员来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撤的撤。让一批年轻有为、能干敢干的人来执掌。”
康熙帝:“准奏。明天早朝我又要在朝堂大讲这件事,对各部提出要求。”
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兴教化、学习儒学的全国性活动开始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义学在全国推广开来。上学读书的人大为增加,能粗通文墨的人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私塾更加普遍,广大农村里和城内厢坊都办起了私塾;第二,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得到修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家支助的生童奖银的发放,提高了生员、学司的积极性,加之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私塾、义学的普及率提高。生员入学人数普遍增加;第三,各地书院的普遍增加,加上原有书院大量恢复、修缮,以及官府对书院的支持力度加大,书院越办越有名气,原以研读学问为主,也逐渐面向科举为主,中举率也提高了。
就管家而论,大量资金投到古圣先贤遗存、名人胜迹,以及忠臣烈士祠庙方面的修复、开放。
芙蓉与正仕闻风而动。总部会议去后,两人作了研究,第一批山西整修晋祠,这是武王之子唐叔为纪念其母武王后而修的历史建筑,历代传承下来,已形成了一处大的园林建筑,明清之际的战乱虽未遭兵火毁灭,但年久失修颇显破败之像,因园林太大。太原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这次户部拨的钱只够用于修整府学。
芙蓉为此专门找了太原府知府柳一清大人。
芙蓉:“柳大人,我爹给总督的信函想必已经知悉。近日圣上又严旨振兴教化,宏扬儒学,不知柳大人有什么打算?”
柳一清:“谢谢郁大人的关心。目前我正集中精力整修府学。扩大规模,以便能收更多生员,如还有剩余,则整修一下文庙,至于武庙可能目前顾不上它了。”
芙蓉:“柳大人,我捐资五万两,把文庙、考棚、及太原武庙好好维修一下,我想对晋祠也重新装修过,对解州的关圣故里和关帝武庙这两处也想出些力,这可是一位颇具教化意义的人物,只是有一事想请柳大人帮个忙。”
柳大人:“郁大人请讲?”
芙蓉:“就是能否借明版《太原府志》一观,了解《晋祠》和太原武庙的具体情况,以便施工。”
柳大人:“我手中正好有两部,就送郁大人一部。”说着进后衙拿来,芙蓉也拿出五万两递给柳大人,柳大人写了收条。
接着芙蓉乘自己坐舰下解州,因开发解盐与知州连大人已是老熟人了,芙蓉直去大堂,连大人正与僚属们研究如何振兴解州文教之事,见郁大人这个大财主到了,连忙把他请到上座,参加讨论,还是同样的原因修了州学就修不了文庙,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提都没提。
芙蓉:“连大人,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忠义的象征关圣人怎么被大家忽略了,某种意义上讲,武圣人的故乡,武庙比文庙重要得多。”
连大人:“郁大人,我也知道这点,无奈我囊中羞涩,顾了文圣顾不了武圣,只要有钱,我保证修得巴巴适适,反正郁大人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了。”
芙蓉:“差多少钱,连大人?”
连大人:“要修得郁大人组织来的观览者竖大拇指,非十万两不可。”
芙蓉:“这有何难!”当即掏出十二万两,递给连大人。说道:“我相信连大人所说的,这十二万两我只想在武庙开个武学,今后夺个武状元。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的整修亦烦连大人一同处理,我要集中精力修晋祠和太原武庙。”
连大人:“我与柳一清是同年同科,我跟他说说,郁大人出了钱就不能让郁大人出力,这两处完全该他们自己完成。”
果然,在芙蓉回太原第二天,柳大人就请他去,告诉他,装修晋祠之事就由他们一力承担了。
这时正仕事信告诉他,他成功组织修缮包公府和天波杨府,准备复兴嵩阳书院,他在登封悦来客栈等他。
芙蓉赶到登封。找到正仕,一道去考察了著名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的现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在断垣残壁中已无一间完整的房子,占地二百多亩只有十几棵古松柏记载着书院的沧桑。只有几通前代帝王留下的古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芙蓉说:“解决嵩阳书院的问题,主要在省里,只有找顾大人了。”
二人促促赶到开封,在自己汴梁新城的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在总督衙门会见了顾大人。
一见面顾大人就说:“二位郎中大人,你们修复的天波杨府和包公府可真还那么像模像样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对杨家的一门忠烈,对包公的铁面无私无不赞不绝口。真有益于风化,二位是大忙人,最近又有什么兴建?”
芙蓉:“顾大人,嵩阳书院是河南最有名的书院,至今荡然无存,只是堆废墟,令人扼腕叹息,秉承圣上大兴文教的旨意,我们想恢复嵩阳书院,不知顾大人意下如何?”
顾大人:“这我当然支持。要什么给什么,地摆在那里,你们建就是,估计地基还在,复原不难,还差什么?”
正仕:“顾大人说的是,复建校舍不难,难的是教习何来?生员何来?因此想请顾大人帮忙,以你总督大人的名气。在全河南招聘教习。行不行?”
顾大人:“行,完全行。这个忙是肯定要帮的。”
芙蓉:“一客不烦二主,生员同样以省督名义招,行不?”
顾大人:“也是完全行。但我也要请两位大人再帮个忙。能不能再建个汴梁书院,地点我都看好了,就是没钱。”
芙蓉:“行!在什么地方?”
顾大人:“有天我去城南有事,见一大片林子,问随从那是什么地方?随从说,是有名的黄龙寺,我说,走,去看看。走到一看,除了山门之外也是一片废墟,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地方,不用起来太可惜了。郁大人、管大人,你们也知道,户部下拨的钱只够府州县学修建开支,书院是民间修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费。”
芙蓉:“顾大人,两个书院的钱我出了,但请顾大人负责修建及招教习、招生员,我们还想腾出手来,在教化上再做些事。”
顾大人:“那没有问题,本来也该我们做,哪能让你俩又出钱又出力呢?!”
芙蓉:“每座书院十万两够不?”
顾大人:“够了,够了。”
芙蓉拿出二十万两递给顾大人,顾大人写了收条。
正仕:“我们还要修整中岳大庙和洛阳的周公庙。”
顾大人:“我立即致函登封知县和洛阳知府,修建的事让他们自己承担,让你们去干有关振兴文教的其它事。”
中岳庙仍完好的保留着,芙蓉只给了三千两装修费就行了,周公庙却因年代久远,人们不注意保护,结果损坏严重,芙蓉参照几本方志,加上自己的意愿,修得非常宏辉,让这位圣人的形象更好光辉,芙蓉专门设计了一个壁画长廊,画了周公的生平事迹,在洛阳知府伊殿元的主持下,遍请民间画师画下从武王伐纣、辅佐成王、周公东征、筑成周洛邑、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归政成王等七段大事,正殿塑一高大周公坐像,前为孺子成王,塑得形象生动,十分感人。芙蓉专门请总督顾大人前来主持开庙庆典,顾大人直称能体会皇上圣意,于教化大有裨益。
在一次伊大人单独会见正仕芙蓉夫妇时说:“从塘报看了你们管家秉承皇上之意,在许多老城旁另建新城,洛阳也是老城,同样是城内拥挤破旧而难以改造,可不可以也建个新城,以解决老城的问题?但建城的都是省府所在,我们不是省府之地,故一直不好启齿。”
芙蓉:“伊大人,那也不一定,洛阳乃九朝故都,历史上曾是国都京城之地,也可以考虑,只是目前皇上强调教化,注重文教,等我们去陕西把这个皇差完成了立即回来,伊大人先作好准备。”
伊大人:“其实我地方都选好了。”
正仕:“伊大人,在什么地方?”
伊大人:“今洛阳在涧河与洛河交界处,涧河之北。洛河之西。我选的地点就在涧河之南洛河之西,是涧河与洛河相汇的夹角之三角地。”
正仕:“伊大人,我觉得那个地方很狭窄,芙蓉你看呢?”
芙蓉:“伊大人。干脆就在洛河之东,古成周洛邑那片地方,根据需要建个新洛邑,问题是伊洛平原人口稠密,如果去大动百姓就不好了。”
伊大人:“在我印象中,那一带人很少,主要是地下水很苦涩,不能吃,庄家也长不好。”
芙蓉:“那明天去看一下如何?”
伊大人:“明天正好旬休。去仔细看一下。”
翌日,一过洛河是一个历代洪水冲积而成的高而平的大坝,洛河绕坝而过,对面的洛阳城历历在目,河水在冲蚀对岸而增加坝边的土地,
芙蓉问:“伊大人,这个地叫什么,有主没有?”
伊大人:“这叫周公坝,传说下面就是成周的一部分,因形成时间不很长。故无人开垦居住,郁大人,看上这块地了吗?”
芙蓉:“伊大人,你看这周公坝多少亩?”
伊大人:“五千亩只多不少。”
芙蓉:“伊大人,你作价多少?”
伊大人:“作什么价,就送给你们算了。”
芙蓉:“伊大人,这儿不是四川,兴买不兴占,不要干违法的事。”
伊大人见话说到这个份上。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就给五千两吧。”
芙蓉当即掏出六千两给伊殿元,说道:“多的给大人的辛苦费。等我规划图出来后再向大人请教。”
说完大家回到府衙。伊大人给了收据和准用证明。
翌日,正仕、芙蓉带侍卫去周公坝,仔细丈量了一下。整整;六千亩,呈不太规整的圆形。
芙蓉:“这种地形可仿重庆较场的巴渝城,中间为六角楼阁式七层大楼,周边六栋皆为五层,主楼与六栋附楼之间应有三百亩空地作小游园,六栋楼皆呈王字形,楼与楼之间建城墙,下有城门,在外面至少可围三圈街道,街道铺面两层二进,四间房,有一门面可做生意,整个形成以中央大楼为核心的蛛网式,六条主干道与三圈街道为外围。”
芙蓉花了两天划出建筑施工图,由正仕带领侍卫放大到地面上,再请来木工帮张帮主,请他领头承包,大约地面有五千间铺面,七栋楼一万两,加中心花园最后以十一万两造价,优惠条件是管家提供五只运材料的船。芙蓉先给六万两前期费用。
正仕芙蓉去向伊大人汇报他们的建筑规划和承包情况,... -->>
这些事干完了,管家又在重庆召开总部大会,地点选在巴渝城中心的重庆总公司大楼的顶层,仍由老祖宗管上学主持,各省汇报了上次总部会议后的建树,结果各自都大获全胜,银行进账都在一千万到三千万之间。
管世敦:“由此看来,就经济层面,大治局面已基本建成,但教化问题,、民风问题、百姓道德水准问题都滞后了,现在是怎样来加强教化,以正民风,以正道德,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刘芳:“大家都读《三字经》先贤早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不受教化就会变成坏人,变成危害社会、危害善良百姓的人,天下大治的局面就会因这些人而葬送。因此不能认为与我们无关,比如说,一旦社会混乱了,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保不保得住?”
众人:“保不住!”
管上学:“因此我希望各省总公司的开发银行拿些钱出来办教育、兴教化,这也是种投资,收获的虽然不是银两,而且比银两更重要的平安。我们是经历过天下大乱,草菅人命的情况的,我们最懂得天下太平的份量和价值,我们管家一定要做促进教化的先锋!”
刘芳:“老祖宗句句珠玑,没有教化,就没有太平盛世,没有教化,就没有我们平平安安兴业的条件,没有教化,我们的财富会得而复失,所以我们要大力兴教化,要出力出钱兴教化。”
芙蓉:“兴教化、办教育。让社会以礼仪为先,以先贤为榜样,也是一种投资,一种一本万利的投资。我决定先投入五百万两资助我们所在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的府州县学。以提高教习的束修,以及对优秀生员的奖励。”
金莲:“婆婆爷爷,我们山东已出现一种义学,由绅粮富户出资办学,让全部儿童都能进入读几年书,做到知书识礼,我决定拿出一百万两支持山东各地办义学。”
正权:“我想在缙云山和龙隐镇附近各办个书院,迎聘有学问的人当山长,培养真正有学问的人作教习。为官私之学提供教习。”
管世敦:“你们说的都很好,还会想出更多的办法。”
正 玺:“我除了整修原有的金陵书院之外,还想办个印书坊,专印府州县学和蒙童的启蒙书籍,以向贫困生员提供书本。”
正瑜:“我大清全国在唐宋元明兴办了不少书院,有的非常著名,通常所说的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东林书院,我们管家应关注一下这些书院,如有破败的应振兴起来。”
明月:“我国历朝历代涌现了不少学者、大儒,我们应关心他们故居、遗址。我们可出资将其整修起来,供人们瞻仰,我们的游览之业应开辟专门的线路。”
东方:“爹、妈,我觉得还有一些内容,比如历朝历代的清官、好官的遗存也应关注,比如包拯、海瑞、岳飞,我们也应出资加修缮。”
管世敦作了总结:“综合大家所说,在振兴文教方面我们有一下几件要作。第一,兴办或出资振兴儒学教育。从私塾、义学、府州县学。书院几个方面入手;第二,修缮古圣先贤遗址。供人们瞻仰,并开通相关游览,第三。对清官、廉吏和古代于国有益的历史名臣的遗址进行修缮,以供人瞻仰。第四,印行、赠予正宗儒学的古籍,以及其它有益教化的书籍,资助、奖励贫困学子。因此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银两。我讲完了,我们立即就此事给皇帝上个折子,皇上同意后立即执行。”
十多天后,这封奏折已放在康熙帝的龙案上,康熙帝仔细看了,并用朱笔圈点了重点,从总理衙门请来了傅联璧大人和礼部尚书纳兰大人让他们看了这本奏折。
康熙帝:“管世敦夫妇这份奏折从他们私家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准备振兴教化,宣传圣教,为实现天下大治上进行大力投入,你们怎么看?”
傅大人:“振兴教化、宣扬圣教,实现大治这是官府应尽之责,是各级官吏起码的职责和考绩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官吏都在这样做的,朝廷现在应从实现大治的角度,从建立太平盛世的高度强调这方面的问题,着令地方官吏和管家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从速办理,并合理分配使用管家提供的资金。”
纳兰大人:“皇上,加强教化,实现大治是要有一定投入的,臣建议户部也应准备一定银两下拨,加上管家的捐助就行了。我完全赞同傅总理说的,首先应让官府积极动起来,像修驰道,直道一样,我们礼部自己就要全部动起来,派到各省,甚至下到府、州,不把这件事办好就不要回来。”
傅大人:“纳兰大人,如果你人手不够,从其它部再抽些人,大家都是从正途出来的,都了解情况。”
康熙帝:“二位爱卿说的和建议的都很好,首先要弄清关系,这是各级官府的一件根本大事,自己要抓好,如果弄成管家为主,官府袖手旁观那就大错特错了。管家出资出力振兴教化,提倡儒学,这表明管家对朕创建盛世大业的耿耿忠心和积极态度,难能可贵。因此我赞同傅大人说的应两家合作,凡官府该做的、能做的皆要主动去做,凡只能让管家出面的如各种游览业,官家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帮助解决困难。管家提供的经费一定要管好用好,最后要向管家报个帐,决不能挪作它用,贪污者必定严惩。这件事傅大人要亲自过问,纳兰大人直接负责,户部拿出一千万两。
傅大人:“皇上,臣建议,吏部趁此对各省掌教化的官员来个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撤的撤。让一批年轻有为、能干敢干的人来执掌。”
康熙帝:“准奏。明天早朝我又要在朝堂大讲这件事,对各部提出要求。”
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兴教化、学习儒学的全国性活动开始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首先,义学在全国推广开来。上学读书的人大为增加,能粗通文墨的人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私塾更加普遍,广大农村里和城内厢坊都办起了私塾;第二,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得到修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管家支助的生童奖银的发放,提高了生员、学司的积极性,加之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私塾、义学的普及率提高。生员入学人数普遍增加;第三,各地书院的普遍增加,加上原有书院大量恢复、修缮,以及官府对书院的支持力度加大,书院越办越有名气,原以研读学问为主,也逐渐面向科举为主,中举率也提高了。
就管家而论,大量资金投到古圣先贤遗存、名人胜迹,以及忠臣烈士祠庙方面的修复、开放。
芙蓉与正仕闻风而动。总部会议去后,两人作了研究,第一批山西整修晋祠,这是武王之子唐叔为纪念其母武王后而修的历史建筑,历代传承下来,已形成了一处大的园林建筑,明清之际的战乱虽未遭兵火毁灭,但年久失修颇显破败之像,因园林太大。太原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这次户部拨的钱只够用于修整府学。
芙蓉为此专门找了太原府知府柳一清大人。
芙蓉:“柳大人,我爹给总督的信函想必已经知悉。近日圣上又严旨振兴教化,宏扬儒学,不知柳大人有什么打算?”
柳一清:“谢谢郁大人的关心。目前我正集中精力整修府学。扩大规模,以便能收更多生员,如还有剩余,则整修一下文庙,至于武庙可能目前顾不上它了。”
芙蓉:“柳大人,我捐资五万两,把文庙、考棚、及太原武庙好好维修一下,我想对晋祠也重新装修过,对解州的关圣故里和关帝武庙这两处也想出些力,这可是一位颇具教化意义的人物,只是有一事想请柳大人帮个忙。”
柳大人:“郁大人请讲?”
芙蓉:“就是能否借明版《太原府志》一观,了解《晋祠》和太原武庙的具体情况,以便施工。”
柳大人:“我手中正好有两部,就送郁大人一部。”说着进后衙拿来,芙蓉也拿出五万两递给柳大人,柳大人写了收条。
接着芙蓉乘自己坐舰下解州,因开发解盐与知州连大人已是老熟人了,芙蓉直去大堂,连大人正与僚属们研究如何振兴解州文教之事,见郁大人这个大财主到了,连忙把他请到上座,参加讨论,还是同样的原因修了州学就修不了文庙,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提都没提。
芙蓉:“连大人,我不明白,大名鼎鼎的忠义的象征关圣人怎么被大家忽略了,某种意义上讲,武圣人的故乡,武庙比文庙重要得多。”
连大人:“郁大人,我也知道这点,无奈我囊中羞涩,顾了文圣顾不了武圣,只要有钱,我保证修得巴巴适适,反正郁大人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了。”
芙蓉:“差多少钱,连大人?”
连大人:“要修得郁大人组织来的观览者竖大拇指,非十万两不可。”
芙蓉:“这有何难!”当即掏出十二万两,递给连大人。说道:“我相信连大人所说的,这十二万两我只想在武庙开个武学,今后夺个武状元。至于武庙和关圣故里的整修亦烦连大人一同处理,我要集中精力修晋祠和太原武庙。”
连大人:“我与柳一清是同年同科,我跟他说说,郁大人出了钱就不能让郁大人出力,这两处完全该他们自己完成。”
果然,在芙蓉回太原第二天,柳大人就请他去,告诉他,装修晋祠之事就由他们一力承担了。
这时正仕事信告诉他,他成功组织修缮包公府和天波杨府,准备复兴嵩阳书院,他在登封悦来客栈等他。
芙蓉赶到登封。找到正仕,一道去考察了著名的嵩阳书院。嵩阳书院的现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在断垣残壁中已无一间完整的房子,占地二百多亩只有十几棵古松柏记载着书院的沧桑。只有几通前代帝王留下的古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芙蓉说:“解决嵩阳书院的问题,主要在省里,只有找顾大人了。”
二人促促赶到开封,在自己汴梁新城的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在总督衙门会见了顾大人。
一见面顾大人就说:“二位郎中大人,你们修复的天波杨府和包公府可真还那么像模像样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对杨家的一门忠烈,对包公的铁面无私无不赞不绝口。真有益于风化,二位是大忙人,最近又有什么兴建?”
芙蓉:“顾大人,嵩阳书院是河南最有名的书院,至今荡然无存,只是堆废墟,令人扼腕叹息,秉承圣上大兴文教的旨意,我们想恢复嵩阳书院,不知顾大人意下如何?”
顾大人:“这我当然支持。要什么给什么,地摆在那里,你们建就是,估计地基还在,复原不难,还差什么?”
正仕:“顾大人说的是,复建校舍不难,难的是教习何来?生员何来?因此想请顾大人帮忙,以你总督大人的名气。在全河南招聘教习。行不行?”
顾大人:“行,完全行。这个忙是肯定要帮的。”
芙蓉:“一客不烦二主,生员同样以省督名义招,行不?”
顾大人:“也是完全行。但我也要请两位大人再帮个忙。能不能再建个汴梁书院,地点我都看好了,就是没钱。”
芙蓉:“行!在什么地方?”
顾大人:“有天我去城南有事,见一大片林子,问随从那是什么地方?随从说,是有名的黄龙寺,我说,走,去看看。走到一看,除了山门之外也是一片废墟,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地方,不用起来太可惜了。郁大人、管大人,你们也知道,户部下拨的钱只够府州县学修建开支,书院是民间修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费。”
芙蓉:“顾大人,两个书院的钱我出了,但请顾大人负责修建及招教习、招生员,我们还想腾出手来,在教化上再做些事。”
顾大人:“那没有问题,本来也该我们做,哪能让你俩又出钱又出力呢?!”
芙蓉:“每座书院十万两够不?”
顾大人:“够了,够了。”
芙蓉拿出二十万两递给顾大人,顾大人写了收条。
正仕:“我们还要修整中岳大庙和洛阳的周公庙。”
顾大人:“我立即致函登封知县和洛阳知府,修建的事让他们自己承担,让你们去干有关振兴文教的其它事。”
中岳庙仍完好的保留着,芙蓉只给了三千两装修费就行了,周公庙却因年代久远,人们不注意保护,结果损坏严重,芙蓉参照几本方志,加上自己的意愿,修得非常宏辉,让这位圣人的形象更好光辉,芙蓉专门设计了一个壁画长廊,画了周公的生平事迹,在洛阳知府伊殿元的主持下,遍请民间画师画下从武王伐纣、辅佐成王、周公东征、筑成周洛邑、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归政成王等七段大事,正殿塑一高大周公坐像,前为孺子成王,塑得形象生动,十分感人。芙蓉专门请总督顾大人前来主持开庙庆典,顾大人直称能体会皇上圣意,于教化大有裨益。
在一次伊大人单独会见正仕芙蓉夫妇时说:“从塘报看了你们管家秉承皇上之意,在许多老城旁另建新城,洛阳也是老城,同样是城内拥挤破旧而难以改造,可不可以也建个新城,以解决老城的问题?但建城的都是省府所在,我们不是省府之地,故一直不好启齿。”
芙蓉:“伊大人,那也不一定,洛阳乃九朝故都,历史上曾是国都京城之地,也可以考虑,只是目前皇上强调教化,注重文教,等我们去陕西把这个皇差完成了立即回来,伊大人先作好准备。”
伊大人:“其实我地方都选好了。”
正仕:“伊大人,在什么地方?”
伊大人:“今洛阳在涧河与洛河交界处,涧河之北。洛河之西。我选的地点就在涧河之南洛河之西,是涧河与洛河相汇的夹角之三角地。”
正仕:“伊大人,我觉得那个地方很狭窄,芙蓉你看呢?”
芙蓉:“伊大人。干脆就在洛河之东,古成周洛邑那片地方,根据需要建个新洛邑,问题是伊洛平原人口稠密,如果去大动百姓就不好了。”
伊大人:“在我印象中,那一带人很少,主要是地下水很苦涩,不能吃,庄家也长不好。”
芙蓉:“那明天去看一下如何?”
伊大人:“明天正好旬休。去仔细看一下。”
翌日,一过洛河是一个历代洪水冲积而成的高而平的大坝,洛河绕坝而过,对面的洛阳城历历在目,河水在冲蚀对岸而增加坝边的土地,
芙蓉问:“伊大人,这个地叫什么,有主没有?”
伊大人:“这叫周公坝,传说下面就是成周的一部分,因形成时间不很长。故无人开垦居住,郁大人,看上这块地了吗?”
芙蓉:“伊大人,你看这周公坝多少亩?”
伊大人:“五千亩只多不少。”
芙蓉:“伊大人,你作价多少?”
伊大人:“作什么价,就送给你们算了。”
芙蓉:“伊大人,这儿不是四川,兴买不兴占,不要干违法的事。”
伊大人见话说到这个份上。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就给五千两吧。”
芙蓉当即掏出六千两给伊殿元,说道:“多的给大人的辛苦费。等我规划图出来后再向大人请教。”
说完大家回到府衙。伊大人给了收据和准用证明。
翌日,正仕、芙蓉带侍卫去周公坝,仔细丈量了一下。整整;六千亩,呈不太规整的圆形。
芙蓉:“这种地形可仿重庆较场的巴渝城,中间为六角楼阁式七层大楼,周边六栋皆为五层,主楼与六栋附楼之间应有三百亩空地作小游园,六栋楼皆呈王字形,楼与楼之间建城墙,下有城门,在外面至少可围三圈街道,街道铺面两层二进,四间房,有一门面可做生意,整个形成以中央大楼为核心的蛛网式,六条主干道与三圈街道为外围。”
芙蓉花了两天划出建筑施工图,由正仕带领侍卫放大到地面上,再请来木工帮张帮主,请他领头承包,大约地面有五千间铺面,七栋楼一万两,加中心花园最后以十一万两造价,优惠条件是管家提供五只运材料的船。芙蓉先给六万两前期费用。
正仕芙蓉去向伊大人汇报他们的建筑规划和承包情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