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弃妇的极致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荣康堂,星汉院正堂。
韦氏盘腿坐在榻上,身子斜靠在斑丝隐囊上,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正静静的读着。
门外廊庑下的小丫鬟忽高声通传道:“郎君回来了!”
话音方落,三郎崔叔伯抬腿走了进来。
“郎君,回来啦!”
韦氏忙放下书信,起身相迎,亲手帮夫君解下夹棉罩袍,又从丫鬟的手里接过温热的帕子递给他,“擦把脸吧,去去寒气。”
如今虽已是早春二月,但春寒料峭,崔叔伯一路骑马从城外回来,双颊冻得通红。
随口道了声谢,崔叔伯接过帕子擦了擦脸,不经意间,目光扫到凭几上摊开的书信,张口问道:“咦,娘子正在看信?是何人写来的?”
韦氏正从丫鬟手里接过一盏滚烫的茶汤,嘴角还挂着一抹温柔的浅笑,听闻此言,笑容一窒,旋即道:“哦,没什么,呵呵,是大嫂给我的信。”
崔叔伯脚下不停,行至主位前,盘膝坐在矮榻上,随手接过茶盏,说:“大嫂?是了,阿耶和大兄的孝期满了,他们也该回京了。大嫂定是为了此事吧?呵呵,可是有什么事交代给你?”
韦氏紧跟夫君回到榻前,与崔叔伯相对而坐,她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抬眼看了看四周的丫鬟。
她的贴身丫鬟机灵,见状,便悄悄冲着几个小丫鬟摆了摆手,然后由她带领着退了出去。
清场完毕,韦氏才叹了口气,道:“郎君所料不差,大嫂正是为了这件事才写信给我,另外,她也提醒我一件事——”
说罢,她故意用眼睛偷瞄夫君,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崔叔伯轻啜一口茶汤,见娘子这般形容,不禁失笑,道:“娘子,你我夫妻间向来没有不能说的话,可是大嫂说了什么为难之事?”
顿了顿,崔叔伯似是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尴尬的问道:“难不成与阿娘有关?”
你知道就好!
韦氏勾了勾唇角,这是她最满意夫君的地方,她家郎君虽也是科举出仕的读书人,但并不是死读书的酸腐文人,整日规矩、礼仪的挂在嘴边,而是个极懂得变通之人。
崔叔伯孝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不是愚孝。当初大夫人犯了错,被老相公罚去感恩寺思过,那时崔彦伯、崔幼伯都担心得不得了,崔叔伯也担心,但他却觉得老相公做得对,那段时间,阿娘也做得确实过了些,是该好好‘静静心’。
当然,这种话崔叔伯不敢跟外人说,就是妻子跟前,他也不好明言。
但韦氏与他夫妻二十多年,早就彼此了解,哪里看不出夫君的真实想法。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孝字大如天的年代,有些话他们夫妻心知肚明,却不好说得太透。
是以,但凡牵扯到大夫人的话题,韦氏会刻意漏一点,但又故意说得含含糊糊。
反正他们夫妻都心里明白,只要意思传达到了,也就可以了。
只见她微微颔首,表情略带无奈的说道:“大嫂说,阿娘这几年在洛阳,一心为阿翁守孝,至诚至真,险些熬坏了身子……最近一两个月,阿娘的精神愈发‘不好’了。”
崔叔伯听出妻子刻意指出的重点,他也不禁一叹,道:“阿娘毕竟上了岁数,这般辛劳,难免——”
老人家上了年纪,难免‘老糊涂’了呀。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大(即崔彦伯)是个近乎愚孝的人,不管阿娘提出怎样离谱的要求,他都能竭尽全力的满足。
大夫人原就有些‘老糊涂’了,再有这么个百依百顺的儿子供着,如此几年下来,她还不定变成怎样的不可理喻呢。
好吧,为人子女,实不该非议长辈,可、可大夫人做得某些事,实在太不靠谱了。
就拿几个月前那件事来说吧。
话说当年王氏回洛阳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回到洛阳没几个月便顺利产下一个男婴,阖家很是欢喜,虽不能大肆庆贺,但还是在家里摆了些素菜,略略庆祝了一番。
尤其是崔彦伯简直高兴坏了,这个小家伙可是他的老来子呀,如今他的长子长女都已成亲,马上是要做祖父的人了,居然又有了个儿子。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崔彦伯还不老啊!
不管他在其它方面做得如何,但在做男人这一点上,他还是很成功滴。
所以,崔彦伯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郑重的请父亲给孩子赐了名,崔泽也觉得小孙子来得是时候,便大笔一挥,亲自写了‘崔令旸’三个字。
崔彦伯这边呢,又因着在家守孝,手头上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他便每日都要亲自带着幼子。
发展到后来,倘或有一天看不到小儿子,他就没着没落的。
而王氏呢,也异常疼爱这个孩子,不过她是崔家的宗妇... -->>
荣康堂,星汉院正堂。
韦氏盘腿坐在榻上,身子斜靠在斑丝隐囊上,手里拿着一封书信,正静静的读着。
门外廊庑下的小丫鬟忽高声通传道:“郎君回来了!”
话音方落,三郎崔叔伯抬腿走了进来。
“郎君,回来啦!”
韦氏忙放下书信,起身相迎,亲手帮夫君解下夹棉罩袍,又从丫鬟的手里接过温热的帕子递给他,“擦把脸吧,去去寒气。”
如今虽已是早春二月,但春寒料峭,崔叔伯一路骑马从城外回来,双颊冻得通红。
随口道了声谢,崔叔伯接过帕子擦了擦脸,不经意间,目光扫到凭几上摊开的书信,张口问道:“咦,娘子正在看信?是何人写来的?”
韦氏正从丫鬟手里接过一盏滚烫的茶汤,嘴角还挂着一抹温柔的浅笑,听闻此言,笑容一窒,旋即道:“哦,没什么,呵呵,是大嫂给我的信。”
崔叔伯脚下不停,行至主位前,盘膝坐在矮榻上,随手接过茶盏,说:“大嫂?是了,阿耶和大兄的孝期满了,他们也该回京了。大嫂定是为了此事吧?呵呵,可是有什么事交代给你?”
韦氏紧跟夫君回到榻前,与崔叔伯相对而坐,她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抬眼看了看四周的丫鬟。
她的贴身丫鬟机灵,见状,便悄悄冲着几个小丫鬟摆了摆手,然后由她带领着退了出去。
清场完毕,韦氏才叹了口气,道:“郎君所料不差,大嫂正是为了这件事才写信给我,另外,她也提醒我一件事——”
说罢,她故意用眼睛偷瞄夫君,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崔叔伯轻啜一口茶汤,见娘子这般形容,不禁失笑,道:“娘子,你我夫妻间向来没有不能说的话,可是大嫂说了什么为难之事?”
顿了顿,崔叔伯似是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尴尬的问道:“难不成与阿娘有关?”
你知道就好!
韦氏勾了勾唇角,这是她最满意夫君的地方,她家郎君虽也是科举出仕的读书人,但并不是死读书的酸腐文人,整日规矩、礼仪的挂在嘴边,而是个极懂得变通之人。
崔叔伯孝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不是愚孝。当初大夫人犯了错,被老相公罚去感恩寺思过,那时崔彦伯、崔幼伯都担心得不得了,崔叔伯也担心,但他却觉得老相公做得对,那段时间,阿娘也做得确实过了些,是该好好‘静静心’。
当然,这种话崔叔伯不敢跟外人说,就是妻子跟前,他也不好明言。
但韦氏与他夫妻二十多年,早就彼此了解,哪里看不出夫君的真实想法。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孝字大如天的年代,有些话他们夫妻心知肚明,却不好说得太透。
是以,但凡牵扯到大夫人的话题,韦氏会刻意漏一点,但又故意说得含含糊糊。
反正他们夫妻都心里明白,只要意思传达到了,也就可以了。
只见她微微颔首,表情略带无奈的说道:“大嫂说,阿娘这几年在洛阳,一心为阿翁守孝,至诚至真,险些熬坏了身子……最近一两个月,阿娘的精神愈发‘不好’了。”
崔叔伯听出妻子刻意指出的重点,他也不禁一叹,道:“阿娘毕竟上了岁数,这般辛劳,难免——”
老人家上了年纪,难免‘老糊涂’了呀。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大(即崔彦伯)是个近乎愚孝的人,不管阿娘提出怎样离谱的要求,他都能竭尽全力的满足。
大夫人原就有些‘老糊涂’了,再有这么个百依百顺的儿子供着,如此几年下来,她还不定变成怎样的不可理喻呢。
好吧,为人子女,实不该非议长辈,可、可大夫人做得某些事,实在太不靠谱了。
就拿几个月前那件事来说吧。
话说当年王氏回洛阳的时候已经身怀六甲,回到洛阳没几个月便顺利产下一个男婴,阖家很是欢喜,虽不能大肆庆贺,但还是在家里摆了些素菜,略略庆祝了一番。
尤其是崔彦伯简直高兴坏了,这个小家伙可是他的老来子呀,如今他的长子长女都已成亲,马上是要做祖父的人了,居然又有了个儿子。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崔彦伯还不老啊!
不管他在其它方面做得如何,但在做男人这一点上,他还是很成功滴。
所以,崔彦伯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郑重的请父亲给孩子赐了名,崔泽也觉得小孙子来得是时候,便大笔一挥,亲自写了‘崔令旸’三个字。
崔彦伯这边呢,又因着在家守孝,手头上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他便每日都要亲自带着幼子。
发展到后来,倘或有一天看不到小儿子,他就没着没落的。
而王氏呢,也异常疼爱这个孩子,不过她是崔家的宗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