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思。
不过,虽然不明白鬼谷子的意思。但对于他的话,三人都不敢怠慢。鬼谷子走后,不约而同地解散,回去写文章。
第二天,鬼谷子收到了三个竹简。上面有三篇文章。不过,这三篇文章的风格相近,都是开门见山。但阐述的观点却迥异。
慕容建中(庞涓)的文章开篇就是“战者,功也”。他认为战是国家的功业。无战,则民弱;民弱,则国衰。国家的强盛是离不开“战”的;他还提出战是功德。他说,战争长久存在,民不聊生。但国家之间也可以通过战组合在一起。天下有七国,每两个国家之间都有纠葛,如果都发生冲突。那么,天下将会有21起冲突。但如果只剩下3国,那么冲突就会锐减到三次。如果仅有一个国家,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冲突了。天下没了战争,没了冲突,百姓自然就可以安居乐业了。而且,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发动吞并贫弱的国家。这也是对小国国民的功德。小国国民从此成为了这个强国的一员,因此也就可以享受到这个国家带给他们的福利。如果一个国家能统一天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得到它的福泽。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孙膑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他开篇就说“战者,罪也”。他认为战争是罪恶的行为。一个国家,它只要与邻国和谐相处。那么,在它疆域内的国民就可以安居乐业。但是,却因为统治者的贪婪而不肯妥协,悍然发动对别国不义的进攻。如此一来,不仅本国的百姓因此失去了安定的生活,连邻国的百姓也跟着遭殃。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应该判罪吗?即使国家的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在国内说一不二,但总会有替天行道的人存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君王,即使能侥幸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成功,迟早会被遭到惩罚的。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国家,有这样的君王,是注定不可能长久昌盛的。他还提出,战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战”。天下诸侯自守疆土,各安其位。那么天下百姓就不会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至于李腾,他的文章又是另一个层面。他开篇就直言:“战者,争也”。他认为,战争战争,关键就在于这个“争”字。因为争,才会战。战只是形式,而争才是最终的目的。争的原因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有个人利益,也有国家利益。王侯将相发动战争,制造冲突,不管是不是师出有名,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罢了。郑庄公克段于焉,是为了他的地位;齐桓公尊王攘夷,是为了霸主之名;伍子胥兴兵犯楚,是为了报仇。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当然,单纯为了个人而发动的战争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发动战争是为了国家利益。一个国家,它的资源,它的疆土是有限的。当它发展到瓶颈的时候,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国民的需求。因为资源不过分配,长此以往,就会滋生很多矛盾。这个时候,就是国家必须要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了。只要抢夺了他国的资源,占有了他国的土地,国家就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国内矛盾也会因此而消散。一个英明的领导人应该在资源没有被完全利用完,国内矛盾还没有滋生的时候就去“争”。而“战”又是“争”最好的方式。
可以说三人的观点各不相同,都各自的道理。至于到底谁提出的观点更好,鬼谷子没说。他甚至没有说他们的优点。反而对拿着他们的文章对他们一一批驳。
对于慕容建中(庞涓),鬼谷子批评道:“既然战是功,那昔日藐视周室的郑国现在何处?”
鬼谷子说的郑国是春秋初年的郑国。那个时候的郑国可谓是天下有数的强国。它是山东(崤山以东)第一个公然对抗周天子的国家。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俨然是天下第一强国。但郑国强则强矣,却没有惠及国内的百姓。郑庄公死了之后,郑国衰弱。郑国的国君难道没有功吗?它对外战争甚至没怎么输过。可国家却还是衰败了。现在更是从版图上消失了。庞涓无言以对。春秋初期的郑国就好像后世的前苏联一样,国家强大,但人民的生活水品却并不高。别说郑国不是苏联这样的巨无霸。就是巨无霸照样被肢解了。这么强大的事实面前,慕容建中不得不反思。
至于孙膑,鬼谷子还是用了郑国的例子。不过,他说的却是子产时期的郑国。那时候的郑国国内政通人和,又与邻国亲近。这不正是孙膑赞许的好国家吗?可是,它现在何处?
孙膑顿时也哑口无言。子产之前的郑国国内确实很乱,但因为昔日的强国之姿,并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够欺负的。除了秦楚晋这样的大国,其他国家还真没这个胆量。而且,这个时期郑国人捍卫国家的勇气真心让人佩服。出现了像烛之武这样的人杰。可子产之后的郑国,只能用悲剧来形容。不仅国家弱小,而且国人还丧志。沦为战国最末流的小国家。最终也难逃被韩国所灭的下场。
对此,孙膑也不禁反思,自己的观点是不是稍有偏颇。
至于李腾。孙膑和慕容建中都不知道鬼谷子是怎么评价的。只知道李腾从鬼谷子房间出来的时候,脸色苍白,也不跟他们讲话,直接走了。
两人面面相觑。最后只得无奈地耸耸肩。
他们不知道的是,鬼谷子差点就把李腾逐出师门。
孙膑和慕容建中的观点虽然不同,但却也是此时社会上的两种主流思想。
而李腾的言论嘛!道理或许没错。但在当时着实有些惊世骇俗。这个明显带着殖民主义色彩的言论在战国时期怎么可能被人接受。在当时,使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只有北狄。你能想象中原各国像茹毛饮血的北狄那样吗?
而且,光这样就算了。最关键的是鬼谷子明显从其中看出他的小徒弟的野心。可怕的,炙热的野心。凭心而论,一个国家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这种近乎是殖民的方式是最有效地办法。但它造成的破坏却也是最大的。鬼谷子真是担心李腾到时候会为祸天下。因此,他真的差点把李腾逐出师门。
不过,最终鬼谷子还是留下了李腾。因为他有些不舍得浪费了李腾这块美玉。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引导他。
但这可能吗?
或许连鬼谷子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一年后,当慕容建中下山的时候,他特地对他叮嘱了一番。告诉慕容建中,如果李腾出山,好好看着他。别让他干出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慕容建中虽然不明所以(他也是穿越的,对殖民主义的排斥不是很大),但他却是个尊师重道的人。他答应了鬼谷子,把他的话一一记在心里。也决心在必要的时候,践行今日的诺言。
只是,慕容建中却因此多了一个劲敌。他这趟的穿越之旅也变得更加曲折。
思。
不过,虽然不明白鬼谷子的意思。但对于他的话,三人都不敢怠慢。鬼谷子走后,不约而同地解散,回去写文章。
第二天,鬼谷子收到了三个竹简。上面有三篇文章。不过,这三篇文章的风格相近,都是开门见山。但阐述的观点却迥异。
慕容建中(庞涓)的文章开篇就是“战者,功也”。他认为战是国家的功业。无战,则民弱;民弱,则国衰。国家的强盛是离不开“战”的;他还提出战是功德。他说,战争长久存在,民不聊生。但国家之间也可以通过战组合在一起。天下有七国,每两个国家之间都有纠葛,如果都发生冲突。那么,天下将会有21起冲突。但如果只剩下3国,那么冲突就会锐减到三次。如果仅有一个国家,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冲突了。天下没了战争,没了冲突,百姓自然就可以安居乐业了。而且,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发动吞并贫弱的国家。这也是对小国国民的功德。小国国民从此成为了这个强国的一员,因此也就可以享受到这个国家带给他们的福利。如果一个国家能统一天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得到它的福泽。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孙膑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他开篇就说“战者,罪也”。他认为战争是罪恶的行为。一个国家,它只要与邻国和谐相处。那么,在它疆域内的国民就可以安居乐业。但是,却因为统治者的贪婪而不肯妥协,悍然发动对别国不义的进攻。如此一来,不仅本国的百姓因此失去了安定的生活,连邻国的百姓也跟着遭殃。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应该判罪吗?即使国家的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在国内说一不二,但总会有替天行道的人存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君王,即使能侥幸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成功,迟早会被遭到惩罚的。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的国家,有这样的君王,是注定不可能长久昌盛的。他还提出,战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战”。天下诸侯自守疆土,各安其位。那么天下百姓就不会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至于李腾,他的文章又是另一个层面。他开篇就直言:“战者,争也”。他认为,战争战争,关键就在于这个“争”字。因为争,才会战。战只是形式,而争才是最终的目的。争的原因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有个人利益,也有国家利益。王侯将相发动战争,制造冲突,不管是不是师出有名,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罢了。郑庄公克段于焉,是为了他的地位;齐桓公尊王攘夷,是为了霸主之名;伍子胥兴兵犯楚,是为了报仇。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当然,单纯为了个人而发动的战争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发动战争是为了国家利益。一个国家,它的资源,它的疆土是有限的。当它发展到瓶颈的时候,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国民的需求。因为资源不过分配,长此以往,就会滋生很多矛盾。这个时候,就是国家必须要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了。只要抢夺了他国的资源,占有了他国的土地,国家就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国内矛盾也会因此而消散。一个英明的领导人应该在资源没有被完全利用完,国内矛盾还没有滋生的时候就去“争”。而“战”又是“争”最好的方式。
可以说三人的观点各不相同,都各自的道理。至于到底谁提出的观点更好,鬼谷子没说。他甚至没有说他们的优点。反而对拿着他们的文章对他们一一批驳。
对于慕容建中(庞涓),鬼谷子批评道:“既然战是功,那昔日藐视周室的郑国现在何处?”
鬼谷子说的郑国是春秋初年的郑国。那个时候的郑国可谓是天下有数的强国。它是山东(崤山以东)第一个公然对抗周天子的国家。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俨然是天下第一强国。但郑国强则强矣,却没有惠及国内的百姓。郑庄公死了之后,郑国衰弱。郑国的国君难道没有功吗?它对外战争甚至没怎么输过。可国家却还是衰败了。现在更是从版图上消失了。庞涓无言以对。春秋初期的郑国就好像后世的前苏联一样,国家强大,但人民的生活水品却并不高。别说郑国不是苏联这样的巨无霸。就是巨无霸照样被肢解了。这么强大的事实面前,慕容建中不得不反思。
至于孙膑,鬼谷子还是用了郑国的例子。不过,他说的却是子产时期的郑国。那时候的郑国国内政通人和,又与邻国亲近。这不正是孙膑赞许的好国家吗?可是,它现在何处?
孙膑顿时也哑口无言。子产之前的郑国国内确实很乱,但因为昔日的强国之姿,并不是什么国家都能够欺负的。除了秦楚晋这样的大国,其他国家还真没这个胆量。而且,这个时期郑国人捍卫国家的勇气真心让人佩服。出现了像烛之武这样的人杰。可子产之后的郑国,只能用悲剧来形容。不仅国家弱小,而且国人还丧志。沦为战国最末流的小国家。最终也难逃被韩国所灭的下场。
对此,孙膑也不禁反思,自己的观点是不是稍有偏颇。
至于李腾。孙膑和慕容建中都不知道鬼谷子是怎么评价的。只知道李腾从鬼谷子房间出来的时候,脸色苍白,也不跟他们讲话,直接走了。
两人面面相觑。最后只得无奈地耸耸肩。
他们不知道的是,鬼谷子差点就把李腾逐出师门。
孙膑和慕容建中的观点虽然不同,但却也是此时社会上的两种主流思想。
而李腾的言论嘛!道理或许没错。但在当时着实有些惊世骇俗。这个明显带着殖民主义色彩的言论在战国时期怎么可能被人接受。在当时,使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只有北狄。你能想象中原各国像茹毛饮血的北狄那样吗?
而且,光这样就算了。最关键的是鬼谷子明显从其中看出他的小徒弟的野心。可怕的,炙热的野心。凭心而论,一个国家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这种近乎是殖民的方式是最有效地办法。但它造成的破坏却也是最大的。鬼谷子真是担心李腾到时候会为祸天下。因此,他真的差点把李腾逐出师门。
不过,最终鬼谷子还是留下了李腾。因为他有些不舍得浪费了李腾这块美玉。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引导他。
但这可能吗?
或许连鬼谷子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一年后,当慕容建中下山的时候,他特地对他叮嘱了一番。告诉慕容建中,如果李腾出山,好好看着他。别让他干出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慕容建中虽然不明所以(他也是穿越的,对殖民主义的排斥不是很大),但他却是个尊师重道的人。他答应了鬼谷子,把他的话一一记在心里。也决心在必要的时候,践行今日的诺言。
只是,慕容建中却因此多了一个劲敌。他这趟的穿越之旅也变得更加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