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我的三国我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卫觊微一点头,道:“刘将军在河内连推数策,设立专署收置难民安定人心,建立联防维护治安,实施屯田恢复生产,卫觊以为,这是尽快稳定民心,促进发展,抵御外敌不二之法。下官以为,关内外也皆可照此施行。只是屯田之策虽好,所费银两却颇多,短时也难见成效,恐生变故。”
刘墉在富义推行屯田有大量的产业做支撑,并不觉有多大的困难。而这里却大是不同,不仅缺人缺钱,而且各地豪强虎视眈眈,弄不好便会再生刀兵之灾。刘墉正忧此事,闻听卫觊此言心中大喜,忙问道:“伯觎兄定有良策,请快快讲来。”
卫觊侃侃而谈道:“盐、铁乃国家税赋之重,关乎社稷安稳、民心安定。可自董卓之乱后,朝廷对盐铁税便再没收取,尽皆流失,此大谬也。下官以为,朝廷应即刻颁行诏告,重设盐、铁司,恢复盐、铁专营,由州县官府接管,设专人监卖,其他任何人不得私采私卖,如此一来,短时间内朝廷便可征收到大量的税银。朝廷从上交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粮种、牛马、农具等,如有百姓归来,便提供米粮及工具,对辛勤耕作者予以奖励。若是如此,远在异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必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回来,这样粮食便会有积累,关中、关外便会重新繁荣起来。”
刘墉频频点头赞同,只听卫觊又道:“朝廷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为主将,逐渐削弱各路地方豪强,而此时各州县库存充盈,力量壮大,百姓生活富足,便无须再担心有人会犯上作乱了!”
刘墉赞道:“伯觎兄之策循序渐进,思虑周详,刘墉心悦诚服。”旋即又轻叹一声,说道:“伯觎兄,关中、关外经十年战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而今域宇方平,人心思定,切不能再行荼毒之策。刘墉以为,朝廷应施以轻徭薄税甚至免除洛阳、长安一带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将养生息,方是正道。不知伯觎兄以为如何?”
卫觊听刘墉说出这番话喜极而泣,激动道:“卫某早有此意,刘将军体恤百姓之苦,卫某代众百姓多谢将军了。”
“惭愧!刘墉位卑职低,只能尽此绵薄之力。伯觎兄若再无意见,烦劳拟文出来,你我呈报丞相如何?”
卫觊见刘墉所行主张与自己如此类似,更难得的是如此亲民爱民,当真是喜出望外,躬身说道:“下官领命。不知将军对呈文有何要求?”
刘墉沉思一会儿方道:“刘墉不善文章,建议这奏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关中关外如今的现状;二是建议推行的措施;三是百姓的期盼;四是实施这些措施的好处以及不推行的后果。伯觎兄以为如何?”
“刘将军考虑极是周详缜密,下官赞同。下官这便去拟文。”
“伯觎兄,请等一等。敢问蔡中郎府上可安好?”
卫觊拱手答道:“禀将军,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祸,后又逢董卓之乱。董贼裹胁圣上、百官,并驱赶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之时,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及周边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房屋全都纵火焚毁。昔日繁华兴盛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足痛惜,至今思之后怕。”
刘墉想着自己进城时所见,此事虽已过近十年,然而整个洛阳城仍是处处残垣断壁,一遍狼藉,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情况了。刘墉叹了口气,道:“国家不幸啊。刘墉明白了,伯觎兄请。”
刘墉还在考虑如何对蔡文姬回复呢,卫觊已经将拟写的奏章呈送了上来。刘墉不禁感慨卫觊办事效率之高,也证明他的确是个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好官。
刘墉展开竹简,逐条细看。虽然刘墉在高中、大学时也学过文言文,在富义也假模假样的读过几天,可真正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只得又向蔡文姬请教。
蔡文姬先浏览了一遍,口中赞道:“卫伯觎不愧为当今名士,此文引经据典,有论有据,字字珠玑,尽展其才。”见刘墉在一旁似懂非懂,便逐条解释给他听。
刘墉听后,点点头道:“卫伯觎好文采啊!只是烦劳小姐,为刘墉改上一改?”
“公子要如何修改?”
“就说卫觊卫伯觎献计给刘墉,刘墉觉得治书侍御史之策甚好,故转呈丞相,望丞相采纳之。”
蔡文姬吃了一惊,诧异道:“公子何故推辞,此中大部亦是你的主张啊。”
刘墉笑了笑道:“小姐只管照此修改便是,刘墉自有道理。”
蔡文姬摇了摇头,心中大是不解,不过还是按刘墉的意思重新修改抄录了一份。刘墉在文上加盖自己的印信,吩咐快马急呈许都丞相府。
刘墉刚舒口长气,却听蔡文姬问道:“公子可知奴家故宅还在否?”
刘墉一呆,踌躇着不敢应答。蔡文姬进城时便已见洛阳的凄凉模... -->>
卫觊微一点头,道:“刘将军在河内连推数策,设立专署收置难民安定人心,建立联防维护治安,实施屯田恢复生产,卫觊以为,这是尽快稳定民心,促进发展,抵御外敌不二之法。下官以为,关内外也皆可照此施行。只是屯田之策虽好,所费银两却颇多,短时也难见成效,恐生变故。”
刘墉在富义推行屯田有大量的产业做支撑,并不觉有多大的困难。而这里却大是不同,不仅缺人缺钱,而且各地豪强虎视眈眈,弄不好便会再生刀兵之灾。刘墉正忧此事,闻听卫觊此言心中大喜,忙问道:“伯觎兄定有良策,请快快讲来。”
卫觊侃侃而谈道:“盐、铁乃国家税赋之重,关乎社稷安稳、民心安定。可自董卓之乱后,朝廷对盐铁税便再没收取,尽皆流失,此大谬也。下官以为,朝廷应即刻颁行诏告,重设盐、铁司,恢复盐、铁专营,由州县官府接管,设专人监卖,其他任何人不得私采私卖,如此一来,短时间内朝廷便可征收到大量的税银。朝廷从上交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钱来购买粮种、牛马、农具等,如有百姓归来,便提供米粮及工具,对辛勤耕作者予以奖励。若是如此,远在异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必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回来,这样粮食便会有积累,关中、关外便会重新繁荣起来。”
刘墉频频点头赞同,只听卫觊又道:“朝廷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为主将,逐渐削弱各路地方豪强,而此时各州县库存充盈,力量壮大,百姓生活富足,便无须再担心有人会犯上作乱了!”
刘墉赞道:“伯觎兄之策循序渐进,思虑周详,刘墉心悦诚服。”旋即又轻叹一声,说道:“伯觎兄,关中、关外经十年战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百姓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而今域宇方平,人心思定,切不能再行荼毒之策。刘墉以为,朝廷应施以轻徭薄税甚至免除洛阳、长安一带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将养生息,方是正道。不知伯觎兄以为如何?”
卫觊听刘墉说出这番话喜极而泣,激动道:“卫某早有此意,刘将军体恤百姓之苦,卫某代众百姓多谢将军了。”
“惭愧!刘墉位卑职低,只能尽此绵薄之力。伯觎兄若再无意见,烦劳拟文出来,你我呈报丞相如何?”
卫觊见刘墉所行主张与自己如此类似,更难得的是如此亲民爱民,当真是喜出望外,躬身说道:“下官领命。不知将军对呈文有何要求?”
刘墉沉思一会儿方道:“刘墉不善文章,建议这奏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关中关外如今的现状;二是建议推行的措施;三是百姓的期盼;四是实施这些措施的好处以及不推行的后果。伯觎兄以为如何?”
“刘将军考虑极是周详缜密,下官赞同。下官这便去拟文。”
“伯觎兄,请等一等。敢问蔡中郎府上可安好?”
卫觊拱手答道:“禀将军,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祸,后又逢董卓之乱。董贼裹胁圣上、百官,并驱赶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之时,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及周边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房屋全都纵火焚毁。昔日繁华兴盛的洛阳城,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凄凉惨景令人顿足痛惜,至今思之后怕。”
刘墉想着自己进城时所见,此事虽已过近十年,然而整个洛阳城仍是处处残垣断壁,一遍狼藉,不用说也知道是怎么情况了。刘墉叹了口气,道:“国家不幸啊。刘墉明白了,伯觎兄请。”
刘墉还在考虑如何对蔡文姬回复呢,卫觊已经将拟写的奏章呈送了上来。刘墉不禁感慨卫觊办事效率之高,也证明他的确是个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好官。
刘墉展开竹简,逐条细看。虽然刘墉在高中、大学时也学过文言文,在富义也假模假样的读过几天,可真正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只得又向蔡文姬请教。
蔡文姬先浏览了一遍,口中赞道:“卫伯觎不愧为当今名士,此文引经据典,有论有据,字字珠玑,尽展其才。”见刘墉在一旁似懂非懂,便逐条解释给他听。
刘墉听后,点点头道:“卫伯觎好文采啊!只是烦劳小姐,为刘墉改上一改?”
“公子要如何修改?”
“就说卫觊卫伯觎献计给刘墉,刘墉觉得治书侍御史之策甚好,故转呈丞相,望丞相采纳之。”
蔡文姬吃了一惊,诧异道:“公子何故推辞,此中大部亦是你的主张啊。”
刘墉笑了笑道:“小姐只管照此修改便是,刘墉自有道理。”
蔡文姬摇了摇头,心中大是不解,不过还是按刘墉的意思重新修改抄录了一份。刘墉在文上加盖自己的印信,吩咐快马急呈许都丞相府。
刘墉刚舒口长气,却听蔡文姬问道:“公子可知奴家故宅还在否?”
刘墉一呆,踌躇着不敢应答。蔡文姬进城时便已见洛阳的凄凉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