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从宫斗归来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中,这一栋格格不入的红砖小楼,好像时光停滞的世外桃源,连通的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却是属于上个时代的传统记忆。
房间的主人也像是被时代追赶超越的顽石,他穿着一身发黄的旧棉衣,头发杂乱蓬松,可除开邋遢的外表,眼神里却有着别样的坚毅。
他打量了王峰一番,这才用及其缓慢的语气开口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能看懂隶书,你刚才说的那几句话,是谁教你的。”
老头越是循古守旧,王峰反而越是觉得亲切,他终于不用装作一个现代青年,而是像会见一个失联多年的老友一般,恭敬地拱手施礼:“字字都是晚辈肺腑之言,中华文脉延续至今,若不是像老先生这样的文士薪火相传,祖宗留下的瑰宝就快要失传了。”
这也是王峰的心里话,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刻意适应新的时代,陶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盛世同时,也不免为旧文化的消亡而扼腕叹息。
老头听罢,心里生出一阵宽慰,只是还没放下戒心:“你不用拍马屁,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能劝我搬走,我说过很多次了,我一把年纪,多少钱也带不进棺材里,拆迁赔偿对于我来说毫无用处。”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今天不妨不谈拆迁之事,晚辈自幼习练字帖,对书法甚是痴迷,看这幅对联的笔力深厚,想让老先生赏脸指点一二,还望您不吝赐教。”
这个老头姓石,人如其名,脾气就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他当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虽然是个城郊不入流的学校,可也培养出不少人才,儿子也在他的熏陶下喜欢写文章,成了一名报社编辑。这些后生现在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对石老师异常敬仰,这也难怪手眼通天的博兰集团,也一直不敢对他胡来造次。
可是虽然他广受后辈爱戴,真正愿意和这个石老头来往的人却寥寥无几,他这个老学究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又总是喜欢拉着别人说个不停,连儿子都受不了和他每天同在一个屋檐下,早就搬到城里的公寓楼去了。
石老头的老伴得肿瘤去世之后,他就一直独自住在这栋老房子里,万幸身体还很硬朗,一个人不光有体力刨土种地,闲下来的时间都扑在了临摹练习书法上。
他一听说这个门外的小伙子也喜欢书法,终于觉得今天遇上了知音,爽快地邀请王峰进屋交流切磋。
王峰进到屋内,注意到老人生活非常节约,房间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加上这个老鳏夫疏于整理打扫,屋子中弥漫着不可名状的酸臭气息。
他装作并不在意,走到一个大书台前,欣赏起了石老头的书法作品。石老头的涉猎颇广,篆隶行楷都有不浅造诣,以当代标准来说,确实算得上是民间大师级水平。
可王峰在翰林院见过太多的中书舍人,这些朝廷文官专门负责起草诏令之职,是古代专业的文书撰写人员,其中不乏后世推崇的书法名家,石老头的水准和翰林学士比起来,就是爱好者和正规军的云泥之别。
王峰看老头水平有限,当然也不好驳他情面,只是说自己也会一些楷书,不如拿过笔墨纸砚,写几个字让石老师过目。要知道他自幼进宫,本来没接受过完善的教育,可当权几十年来,每每书写诰敕、制诏、批阅文书,书法对于他根本不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是一种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的基础技能。
他不假思索,飞速下笔,写得是烂熟于胸的欧阳询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当代的书法爱好者,除非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只能停留在临摹古人字帖上,而这个年轻不大的小伙子,不光能脱帖默写,而且书体自成一派,和传统的欧体楷书不尽相同。
石老头是个识货的人,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桌上的字体,渐渐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欧楷讲究瘦硬秀丽,你这字方正拘恭,和字帖上的不太一样,现在很难能见到了。”
要说难以一见,其实也不全对,王峰作为朝廷宦官,掌握的是一种被后人称做台阁体的书法形式。这种字体用于官方的文书撰写,讲究的是横平竖直,整整齐齐,要和木板印刷出来的一模一样。这就好比现代人都会写的硬笔书法,如果有个人写字和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分毫不差,你也不会觉得陌生,只是不敢相信有人能做到罢了。
这种台阁体延传于帖学,后代书法家热衷金石考据,转而推崇碑学,至当代帖学渐衰,所以石老头才会产生这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古怪感觉。
字如其人,这是中国士大夫对于书法艺术的总结,台阁体已经是一种最为扼杀书写者个性的形式了,可在王峰的字里行间,石老头还是看出了一丝端倪。
“年轻人,你的字如此正雅,一片庙堂之气,我可没资格评价。”
王峰听罢微微一笑,石老头能点出自己的庙堂气息,也算是有些眼力,他写了一小半,就准备停笔,可是对方怎么也不同意,非让王峰写完全帖,说是机会难得,要讨情留个纪念。... -->>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中,这一栋格格不入的红砖小楼,好像时光停滞的世外桃源,连通的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却是属于上个时代的传统记忆。
房间的主人也像是被时代追赶超越的顽石,他穿着一身发黄的旧棉衣,头发杂乱蓬松,可除开邋遢的外表,眼神里却有着别样的坚毅。
他打量了王峰一番,这才用及其缓慢的语气开口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能看懂隶书,你刚才说的那几句话,是谁教你的。”
老头越是循古守旧,王峰反而越是觉得亲切,他终于不用装作一个现代青年,而是像会见一个失联多年的老友一般,恭敬地拱手施礼:“字字都是晚辈肺腑之言,中华文脉延续至今,若不是像老先生这样的文士薪火相传,祖宗留下的瑰宝就快要失传了。”
这也是王峰的心里话,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刻意适应新的时代,陶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盛世同时,也不免为旧文化的消亡而扼腕叹息。
老头听罢,心里生出一阵宽慰,只是还没放下戒心:“你不用拍马屁,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能劝我搬走,我说过很多次了,我一把年纪,多少钱也带不进棺材里,拆迁赔偿对于我来说毫无用处。”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今天不妨不谈拆迁之事,晚辈自幼习练字帖,对书法甚是痴迷,看这幅对联的笔力深厚,想让老先生赏脸指点一二,还望您不吝赐教。”
这个老头姓石,人如其名,脾气就和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他当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虽然是个城郊不入流的学校,可也培养出不少人才,儿子也在他的熏陶下喜欢写文章,成了一名报社编辑。这些后生现在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对石老师异常敬仰,这也难怪手眼通天的博兰集团,也一直不敢对他胡来造次。
可是虽然他广受后辈爱戴,真正愿意和这个石老头来往的人却寥寥无几,他这个老学究三句话不离之乎者也,又总是喜欢拉着别人说个不停,连儿子都受不了和他每天同在一个屋檐下,早就搬到城里的公寓楼去了。
石老头的老伴得肿瘤去世之后,他就一直独自住在这栋老房子里,万幸身体还很硬朗,一个人不光有体力刨土种地,闲下来的时间都扑在了临摹练习书法上。
他一听说这个门外的小伙子也喜欢书法,终于觉得今天遇上了知音,爽快地邀请王峰进屋交流切磋。
王峰进到屋内,注意到老人生活非常节约,房间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加上这个老鳏夫疏于整理打扫,屋子中弥漫着不可名状的酸臭气息。
他装作并不在意,走到一个大书台前,欣赏起了石老头的书法作品。石老头的涉猎颇广,篆隶行楷都有不浅造诣,以当代标准来说,确实算得上是民间大师级水平。
可王峰在翰林院见过太多的中书舍人,这些朝廷文官专门负责起草诏令之职,是古代专业的文书撰写人员,其中不乏后世推崇的书法名家,石老头的水准和翰林学士比起来,就是爱好者和正规军的云泥之别。
王峰看老头水平有限,当然也不好驳他情面,只是说自己也会一些楷书,不如拿过笔墨纸砚,写几个字让石老师过目。要知道他自幼进宫,本来没接受过完善的教育,可当权几十年来,每每书写诰敕、制诏、批阅文书,书法对于他根本不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是一种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的基础技能。
他不假思索,飞速下笔,写得是烂熟于胸的欧阳询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当代的书法爱好者,除非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只能停留在临摹古人字帖上,而这个年轻不大的小伙子,不光能脱帖默写,而且书体自成一派,和传统的欧体楷书不尽相同。
石老头是个识货的人,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桌上的字体,渐渐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欧楷讲究瘦硬秀丽,你这字方正拘恭,和字帖上的不太一样,现在很难能见到了。”
要说难以一见,其实也不全对,王峰作为朝廷宦官,掌握的是一种被后人称做台阁体的书法形式。这种字体用于官方的文书撰写,讲究的是横平竖直,整整齐齐,要和木板印刷出来的一模一样。这就好比现代人都会写的硬笔书法,如果有个人写字和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分毫不差,你也不会觉得陌生,只是不敢相信有人能做到罢了。
这种台阁体延传于帖学,后代书法家热衷金石考据,转而推崇碑学,至当代帖学渐衰,所以石老头才会产生这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古怪感觉。
字如其人,这是中国士大夫对于书法艺术的总结,台阁体已经是一种最为扼杀书写者个性的形式了,可在王峰的字里行间,石老头还是看出了一丝端倪。
“年轻人,你的字如此正雅,一片庙堂之气,我可没资格评价。”
王峰听罢微微一笑,石老头能点出自己的庙堂气息,也算是有些眼力,他写了一小半,就准备停笔,可是对方怎么也不同意,非让王峰写完全帖,说是机会难得,要讨情留个纪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