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深宫之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现这一点后,延平略微一想,也便明白过来。如今母亲位在贵妃,执掌宫务,是后宫第一人,连各处娘子们都奉承母亲,何况这些下人们?
让他略微不自在的是,四哥和五哥显然早就发现了此事,却都习以为常,从不曾就此事议论过,好像一切本该如此一般。
好在两位兄长待他并没什么变化,就算他在功课上进益更快,更能博得爹爹和学士们的夸奖,四哥也没有不悦,五哥也只是沮丧而已。他便也不那么放在心上了。
而且认识到别人对他另眼相看,其实是因为母亲,也让延平沉淀下来。这些其实都与自己无关,自己便不该在意,并因此自得,而是应该听爹爹和娘亲的话,好好读书进学,将来做一个爹爹那样的人。
延平的变化,林木兰自然看在眼中,她很欣慰这孩子能自己想通,既不用自己花费太大力气,孩子也不会觉得痛楚,而是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事理,沿着该走的路好好长大。
连宋祯都对她说:“延平这几个月好像长大了许多,更懂事了。”
“他都七岁了,也该懂事了。”林木兰笑着回道。
宋祯点点头:“是啊,他都七岁了。说来自从延平入学,延寿和延福都更刻苦了一些,被弟弟这后入学的赶上,可不是什么有颜面的事。”
“您也别把孩子们逼的太紧了。其实孩子们天分不同,又各有喜好,若盼着他们样样都好,只怕有求全则毁之虞。”
宋祯想了想,说道:“你说的也是。延寿就是不爱读书,叫他默背还行,一叫他解析论语,他整张脸都要皱在一起了。可是一旦到了学骑射的时候,他又比谁都活蹦乱跳,现在臂力练得也不错,师父们夸了好几次。”
林木兰听得直笑:“说来真是奇怪,晓青明明是那般安静的性子,官家也不是跳脱的人,偏偏延寿就是这样一个安生不下来的,不管天冷天暖,都在屋子里呆不住。”
“是啊,有时候朕都没法子了,你罚他,他每次都乖乖领了,下次却依旧如此。罢了,左右也不指望他做什么大儒,又不用考进士,经义上差些便差些吧,倒是书法绝不能放松。”
说完延寿,宋祯又夸延平:“……这孩子却是真心好学,又能举一反三,若不是朕不叫外传,只怕连‘神童’之名都有了。”
林木兰听得吓了一跳:“哪里就到那个地步了?他不过是聪慧些,读书读得快,易得官家和先生夸奖,便更有劲头罢了!”说到这里,她念头一转,忽然展颜笑道,“只怕学士们也是为了哄官家高兴才这样说吧?”
宋祯听的失笑:“学士们都是老成宿儒,哪至于如此。不过……”说到这里,他略微沉吟一下,没有继续说出原本的想法,而是改而说道,“我们延平确实出类拔萃。”
林木兰原先担忧儿子一味追求尽善尽美,万一有所挫折会让他份外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进而移了性情,所以曾着意引导。但后来却发现这孩子不过是真的喜欢读书,并享受因此而得来的赞赏鼓励,这才渐渐放心,此刻听宋祯这样夸奖,忙道:“官家这话可别当着孩子们说。”
“朕知道,你放心吧。”宋祯拍拍林木兰的手,并没有再就此事多说,而是借口忽然想起一件政事,起驾离了长阳宫,回福宁殿去了。
楚东等人本以为官家去了长阳宫就会留下用晚膳进而留宿,料不到他突然回去,脸色有些不愉不说,还并未传召大臣,要处置什么事,便都各自小心谨慎了起来。
宋祯独个在福宁殿正殿来回踱了几圈,想着御史中丞上书提醒他立太子,以及学士们对几位皇子的评价,禁不住频蹙眉头。
他今年方才三十六岁,本正当盛年,只是先帝三十八岁忽得急病而崩,太后也是刚过天命之年就薨逝,有些“虑事深远”的大臣,就难免担心起他的寿数了。
加之现存几位皇子都非嫡子,若宋祯不早作打算,恐怕事到临头会引起朝中纷乱。于是便更大着胆子,上了这封为国本而担忧的奏疏。
宋祯看了这封言辞切切的奏疏,自是难免不快。他刚劳心劳力收复西北失地,这几年又让国家休养生息,正盼着过几年再大展拳脚呢,冷不丁多事的大臣就上书说,陛下您也年纪不小了,该是考虑继任者的时候了,叫他如何能痛快?
何况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资质如何,现在尚不能分辨做定论,他根本就还没考虑过这件事,只想让孩子们好好读书、慢慢成长。如今这样一封奏疏上来,他再不情愿,看着孩子们的时候,也免不了带上些品评之意,这让本想享受几年父子亲情的宋祯愈加恼怒。
宋祯又在殿中转了几圈,终于还是忍不住把左右仆射两位宰相找来,就这封奏疏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朕诸子冲幼,未曾长成定性,何敢轻立太子?此书词意狂率,实不足取,望卿等善加处置。至于储位,待诸子长成,自有裁处。”
他这样一说,两位宰相就知康国公早不在储位人选之列,其余皇子又确实年小,便躬身应诺,自去代天子传达此意了。
☆、第137章储位
立储一事,虽然就此暂时推脱,但却在宋祯心里留下了投影。他开始以全新的目光看着三个入学的儿子,延寿年纪最长,性情豁达阔朗,懂孝悌之义,可惜生性跳脱,不够稳重,又不能潜心研读先贤奥义,实在有些不足;延福倒是勤奋刻苦,踏实向学,就是太过内向,不善言辞,在大场面上还有些微的瑟缩;延平暂时看来没有两个兄长那样明显的缺点,可他毕竟才只七岁,很多东西尚看不出,须得耐心查察。
由此也让宋祯开始考虑继任之君应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完成他为之耗费心血的恢复华夏荣光之大业。
自凉州、灵武收回,西夏又经内乱,如今实力自是大不如前,可西夏民风剽悍,又不乏精兵良将,短期之内自是难以大举征伐;北辽那边,萧太后于两年前病逝,但因现今北辽皇后仍是萧氏女,皇帝又性情软弱,沉迷女色,朝政大权都在萧氏一族掌握,尚算政务清明,也并没有可趁之机。
若自己尚有二十年寿数,那北伐收复河套和幽云十六州之大业,自然责无旁贷,可若是仅有十年,宋祯就不得不多作打算了。
当初自己欲兴兵收复凉州、灵武等地,尚且要受到多方劝止掣肘,北伐更是困难重重,一旦起意,那本朝与辽国这数十年的平静局面必荡然无存。有太宗皇帝时那一场大败,朝中不知有多少畏战畏难、只求偏安之士,届时必定奋起阻挠。
所以继任之君,首要的一个品质,就是要有勇武之气、坚毅不拔,这样才能不为群臣左右,力主北伐。
当兴兵不是问题之时,为君者就要具有另一个品质了:知人善任。同时要知兵法、懂钱粮,能站在高处统筹全局。
除此之外,还不能自视太高、刚愎自用,更不能好大喜功,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他们大魏国,只要能收回河套地区和幽云十六州以为屏障,就足够了。
宋祯把这些事情一一想个清楚,从此更关注皇子们的学业,同时会针对他们的性情进行引导,并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北伐之志慢慢告诉给了孩子们。
林木兰虽然察觉到宋祯的改变,却并没有想到储位上去。毕竟宋祯尚在盛年,身体又一向很好,孩子们也确实都小,还不到考虑这个的时候。
而她本是后宫诸人中最知道宋祯想法的人,连她都想不到,旁人更是没有察觉,宫中一如既往安宁和谐,偶尔掀起的小波澜,也不外乎是宋祯又宠幸了某个不知名的美貌宫人而已。
时光就在众人都没有察觉间缓缓流过,三个皇子也在父皇和学士们的悉心教导下有了长足进步。到嘉祐五年初,正式出了明康皇后孝期,宋祯便给三个儿子加了郡公爵位,同时把康国公宋慎的婚期定在了三月,并给他加了忠武军节度使衔。
康国公至此终于开府成婚,张顺容喜极而泣,宋祯念及她这些年抚育儿子不易,又给她加封了淑容。
新人成婚后,第二日入宫拜见,自是要先到林木兰这里的。林木兰备了一对赤金镶宝石簪做见面礼,见这位新国公夫人、先太后的堂侄孙女淑婉秀丽,与太后还有三分相似,便觉亲近,例行嘱咐了几句后,还叫她常进宫来说说话。
林木兰知道张淑容那边必定早早等着呢,说完这几句便放了小夫妻二人离去,然后问旁边陪着的元嘉:“二嫂嫂好不好看?”
“好看!”元嘉答得干脆,随即又凑近母亲身边,“不过没有大姐姐好看。娘亲,我听二姐姐说,大姐姐要下降了,是吗?”
林木兰一笑:“是啊,已经选了中书侍郎家的公子做驸马,今年十一月,你大姐姐就要下降了。你和琪儿无事,多去陪陪她吧。”
在给康国公定过婚期后,宋祯便择了中书侍郎柳迅的孙子柳岷为驸马,同时营建公主府,将婚期定在了十一月。
&nbs... -->>
发现这一点后,延平略微一想,也便明白过来。如今母亲位在贵妃,执掌宫务,是后宫第一人,连各处娘子们都奉承母亲,何况这些下人们?
让他略微不自在的是,四哥和五哥显然早就发现了此事,却都习以为常,从不曾就此事议论过,好像一切本该如此一般。
好在两位兄长待他并没什么变化,就算他在功课上进益更快,更能博得爹爹和学士们的夸奖,四哥也没有不悦,五哥也只是沮丧而已。他便也不那么放在心上了。
而且认识到别人对他另眼相看,其实是因为母亲,也让延平沉淀下来。这些其实都与自己无关,自己便不该在意,并因此自得,而是应该听爹爹和娘亲的话,好好读书进学,将来做一个爹爹那样的人。
延平的变化,林木兰自然看在眼中,她很欣慰这孩子能自己想通,既不用自己花费太大力气,孩子也不会觉得痛楚,而是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事理,沿着该走的路好好长大。
连宋祯都对她说:“延平这几个月好像长大了许多,更懂事了。”
“他都七岁了,也该懂事了。”林木兰笑着回道。
宋祯点点头:“是啊,他都七岁了。说来自从延平入学,延寿和延福都更刻苦了一些,被弟弟这后入学的赶上,可不是什么有颜面的事。”
“您也别把孩子们逼的太紧了。其实孩子们天分不同,又各有喜好,若盼着他们样样都好,只怕有求全则毁之虞。”
宋祯想了想,说道:“你说的也是。延寿就是不爱读书,叫他默背还行,一叫他解析论语,他整张脸都要皱在一起了。可是一旦到了学骑射的时候,他又比谁都活蹦乱跳,现在臂力练得也不错,师父们夸了好几次。”
林木兰听得直笑:“说来真是奇怪,晓青明明是那般安静的性子,官家也不是跳脱的人,偏偏延寿就是这样一个安生不下来的,不管天冷天暖,都在屋子里呆不住。”
“是啊,有时候朕都没法子了,你罚他,他每次都乖乖领了,下次却依旧如此。罢了,左右也不指望他做什么大儒,又不用考进士,经义上差些便差些吧,倒是书法绝不能放松。”
说完延寿,宋祯又夸延平:“……这孩子却是真心好学,又能举一反三,若不是朕不叫外传,只怕连‘神童’之名都有了。”
林木兰听得吓了一跳:“哪里就到那个地步了?他不过是聪慧些,读书读得快,易得官家和先生夸奖,便更有劲头罢了!”说到这里,她念头一转,忽然展颜笑道,“只怕学士们也是为了哄官家高兴才这样说吧?”
宋祯听的失笑:“学士们都是老成宿儒,哪至于如此。不过……”说到这里,他略微沉吟一下,没有继续说出原本的想法,而是改而说道,“我们延平确实出类拔萃。”
林木兰原先担忧儿子一味追求尽善尽美,万一有所挫折会让他份外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进而移了性情,所以曾着意引导。但后来却发现这孩子不过是真的喜欢读书,并享受因此而得来的赞赏鼓励,这才渐渐放心,此刻听宋祯这样夸奖,忙道:“官家这话可别当着孩子们说。”
“朕知道,你放心吧。”宋祯拍拍林木兰的手,并没有再就此事多说,而是借口忽然想起一件政事,起驾离了长阳宫,回福宁殿去了。
楚东等人本以为官家去了长阳宫就会留下用晚膳进而留宿,料不到他突然回去,脸色有些不愉不说,还并未传召大臣,要处置什么事,便都各自小心谨慎了起来。
宋祯独个在福宁殿正殿来回踱了几圈,想着御史中丞上书提醒他立太子,以及学士们对几位皇子的评价,禁不住频蹙眉头。
他今年方才三十六岁,本正当盛年,只是先帝三十八岁忽得急病而崩,太后也是刚过天命之年就薨逝,有些“虑事深远”的大臣,就难免担心起他的寿数了。
加之现存几位皇子都非嫡子,若宋祯不早作打算,恐怕事到临头会引起朝中纷乱。于是便更大着胆子,上了这封为国本而担忧的奏疏。
宋祯看了这封言辞切切的奏疏,自是难免不快。他刚劳心劳力收复西北失地,这几年又让国家休养生息,正盼着过几年再大展拳脚呢,冷不丁多事的大臣就上书说,陛下您也年纪不小了,该是考虑继任者的时候了,叫他如何能痛快?
何况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资质如何,现在尚不能分辨做定论,他根本就还没考虑过这件事,只想让孩子们好好读书、慢慢成长。如今这样一封奏疏上来,他再不情愿,看着孩子们的时候,也免不了带上些品评之意,这让本想享受几年父子亲情的宋祯愈加恼怒。
宋祯又在殿中转了几圈,终于还是忍不住把左右仆射两位宰相找来,就这封奏疏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朕诸子冲幼,未曾长成定性,何敢轻立太子?此书词意狂率,实不足取,望卿等善加处置。至于储位,待诸子长成,自有裁处。”
他这样一说,两位宰相就知康国公早不在储位人选之列,其余皇子又确实年小,便躬身应诺,自去代天子传达此意了。
☆、第137章储位
立储一事,虽然就此暂时推脱,但却在宋祯心里留下了投影。他开始以全新的目光看着三个入学的儿子,延寿年纪最长,性情豁达阔朗,懂孝悌之义,可惜生性跳脱,不够稳重,又不能潜心研读先贤奥义,实在有些不足;延福倒是勤奋刻苦,踏实向学,就是太过内向,不善言辞,在大场面上还有些微的瑟缩;延平暂时看来没有两个兄长那样明显的缺点,可他毕竟才只七岁,很多东西尚看不出,须得耐心查察。
由此也让宋祯开始考虑继任之君应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完成他为之耗费心血的恢复华夏荣光之大业。
自凉州、灵武收回,西夏又经内乱,如今实力自是大不如前,可西夏民风剽悍,又不乏精兵良将,短期之内自是难以大举征伐;北辽那边,萧太后于两年前病逝,但因现今北辽皇后仍是萧氏女,皇帝又性情软弱,沉迷女色,朝政大权都在萧氏一族掌握,尚算政务清明,也并没有可趁之机。
若自己尚有二十年寿数,那北伐收复河套和幽云十六州之大业,自然责无旁贷,可若是仅有十年,宋祯就不得不多作打算了。
当初自己欲兴兵收复凉州、灵武等地,尚且要受到多方劝止掣肘,北伐更是困难重重,一旦起意,那本朝与辽国这数十年的平静局面必荡然无存。有太宗皇帝时那一场大败,朝中不知有多少畏战畏难、只求偏安之士,届时必定奋起阻挠。
所以继任之君,首要的一个品质,就是要有勇武之气、坚毅不拔,这样才能不为群臣左右,力主北伐。
当兴兵不是问题之时,为君者就要具有另一个品质了:知人善任。同时要知兵法、懂钱粮,能站在高处统筹全局。
除此之外,还不能自视太高、刚愎自用,更不能好大喜功,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他们大魏国,只要能收回河套地区和幽云十六州以为屏障,就足够了。
宋祯把这些事情一一想个清楚,从此更关注皇子们的学业,同时会针对他们的性情进行引导,并有意无意的把自己北伐之志慢慢告诉给了孩子们。
林木兰虽然察觉到宋祯的改变,却并没有想到储位上去。毕竟宋祯尚在盛年,身体又一向很好,孩子们也确实都小,还不到考虑这个的时候。
而她本是后宫诸人中最知道宋祯想法的人,连她都想不到,旁人更是没有察觉,宫中一如既往安宁和谐,偶尔掀起的小波澜,也不外乎是宋祯又宠幸了某个不知名的美貌宫人而已。
时光就在众人都没有察觉间缓缓流过,三个皇子也在父皇和学士们的悉心教导下有了长足进步。到嘉祐五年初,正式出了明康皇后孝期,宋祯便给三个儿子加了郡公爵位,同时把康国公宋慎的婚期定在了三月,并给他加了忠武军节度使衔。
康国公至此终于开府成婚,张顺容喜极而泣,宋祯念及她这些年抚育儿子不易,又给她加封了淑容。
新人成婚后,第二日入宫拜见,自是要先到林木兰这里的。林木兰备了一对赤金镶宝石簪做见面礼,见这位新国公夫人、先太后的堂侄孙女淑婉秀丽,与太后还有三分相似,便觉亲近,例行嘱咐了几句后,还叫她常进宫来说说话。
林木兰知道张淑容那边必定早早等着呢,说完这几句便放了小夫妻二人离去,然后问旁边陪着的元嘉:“二嫂嫂好不好看?”
“好看!”元嘉答得干脆,随即又凑近母亲身边,“不过没有大姐姐好看。娘亲,我听二姐姐说,大姐姐要下降了,是吗?”
林木兰一笑:“是啊,已经选了中书侍郎家的公子做驸马,今年十一月,你大姐姐就要下降了。你和琪儿无事,多去陪陪她吧。”
在给康国公定过婚期后,宋祯便择了中书侍郎柳迅的孙子柳岷为驸马,同时营建公主府,将婚期定在了十一月。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