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高门庶孽之步步莲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写了“大皇子府”字样灰不溜丢的匾额,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陆大夫人的眼泪霎时又来了,可陆文廷却无暇在安慰她了,将人送到,又再四吩咐丫头婆子们经心服侍着后,便打马回定国公府见老国公爷和陆中冕去了。
自己的两个孙女婿与女婿竟做出那样的丑事,还闹得人尽皆知,累定国公府都跟着丢尽了颜面,连日来老国公爷与陆中冕的脸色都十分难看,老国公爷还好些,不用因上朝得日日出门,陆中冕却是必须日日出门的,这些日子可谓是受尽了满朝文武或是同情或是嘲笑或是幸灾乐祸的言语和目光,因此连日来都十分抑郁,连五军都督府的衙门都没有去,只要一下了朝便回家,省得在外面白生气。
所以陆文廷回到定国公府时,不出所料老国公爷与陆中冕都在,祖孙三代遂立刻屏退众服侍之人,商讨起此番之事的善后问题来,——为免陆老夫人生气担心,此番之事一直瞒着她,所以陆文廷倒是省了进内院去给陆老夫人请安。
陆文廷先把方才自己在齐家的经历大略说了,“……那齐太太已同意了我的话,祖父与父亲看是安排谁去齐家商讨和离之事,再将二妹妹的‘灵柩’迎回来?”
老国公爷闻言,思忖了片刻,道:“如今你二叔和几个弟弟还没回京,其他人去都不合适我也不放心,这样,即刻打发人去叫中显来,让他走一趟。”
陆中冕想来想去,也再找不到比陆中显更合适的人选了,他倒是想只打发个管事去的,可陆明丽既得了个“刚烈”的名声,定国公府也不能太不重视她,遂点头道:“显兄弟办事向来可靠,让他去再放心没有了。”
于是立刻叫人进来,着安排请陆中显去了。
陆文廷方又迟疑道:“如今齐家这边便算是了结了,只大妹妹那边,不知道祖父与父亲是个什么章程?虽说皇家不比寻常人家,不是轻易能和离的,可此番我们家被皇家打了脸,大妹妹受了委屈却是事实,就算我们不敢向对待寻常亲家那样对待皇家,至少也该将大妹妹接回来小住一段时间,待皇家三番四次来接才放人回去才是,不然别人还以为定国公府软弱好欺呢!”
老国公爷不说这事儿还罢,一说便是一肚子的气,怒声道:“当初你祖母便告诉你母亲和妹妹,说大皇子疑有断袖分桃之癖,是你母亲与妹妹坚持要嫁的,二丫头之所以会嫁给姓齐的那样一个渣滓,也是你母亲一手造成的,你妹妹落得今日这般下场,原是她咎由自取,我没与她们母女清算连累定国公府名声受损的账就是好的了,还想我为她出头撑腰,简直就是做梦!”
陆中冕也神色不善,但到底是自己的妻女,也不能真不管她们,只得忍气与儿子道:“你当事后我们不曾打发人去接你妹妹?可你妹妹却不愿回来,我想着她会不会是担心皇上迁怒我们家,又去探了皇上的口风,皇上却说大皇子只是一时糊涂,只要改过了就好,让我做岳父也是做姨父的宽容一些,毕竟‘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都是一家人,何必这般较真?我们还能怎么着!”
陆文廷不由满脸的错愕:“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夺了大皇子的亲王爵位,又将人圈禁在宗人府,却不让我们接妹妹回来,难道是打算让妹妹守着空荡荡的大皇子府过一辈子不成?”
老国公爷与陆中冕都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倒是老国公爷问了一个看似不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廷儿,你可曾想过,此番到底是谁在算计大皇子?”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此番陆明丽不过只是别人手中的一把刀而已,关键是那个挥刀的人到底是谁!
陆文廷一路上也在想这个问题,见老国公爷问,便斟酌着说道:“皇上至今没有立储,想来与此脱不了干系,可到底是哪位殿下的手笔,孙儿却不敢妄言。”
老国公爷骂道:“你什么时候学会与自己的父祖都打马虎眼儿了,你直说是宁王的手笔,难道我与你父亲会拿你怎么着不成?”
陆文廷赧然一笑,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老国公爷的话,他的确觉得此番之事是宁王的手笔,毕竟大皇子身败名裂,获益最大的就是他,其他人总不会无偿的损人利他罢?
老国公爷却严肃起来:“表面上看,的确像是宁王的手笔,毕竟他获利最大,只怕不止你,好些人都这般以为的。可正因为如此,宁王反倒最不可能,只要皇后一日还是皇后,安国公府一日还在,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便不能高枕无忧。而且他羽翼未丰,既没有这个能耐,也犯不着这样做,谁都知道皇上最宠爱他,只要皇上一日还在,他便一日占着主动权,反倒是大皇子与皇后被动至极,他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又何必这般上蹿下跳的,须知很多事都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
“我先的确一直以为是宁王。”陆文廷皱眉道,“可现在经祖父这般一说,又不像是宁王做的了,可若不是宁王,那又会是谁呢?平王瞎了眼睛,注定不可能再登上那个位子了,不是宁王,难道会是端王不成,目的就是挑起大皇子与宁王之间的争斗,他好渔翁得利?”
老国公爷道:“你这个猜测倒也不无道理,毕竟皇上就只四位皇子,其他人总不可能白白为他们做嫁衣,可如果也不是端王呢?再就是皇上的态度,你难道不觉得稍稍有些奇怪吗?发生了这样的丑事,不想着为大皇子辟谣,反而任流言传得京城人尽皆知也就罢了,还任齐家活得好好儿的,就像是留着齐家将来还有什么用一般……说句不好听的,若今日发生这样事情的是你,我与你父亲定要设法将齐家上下都灭了,一是为了永绝后患,二是为了一出心头之恨,就更不必说皇上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却至今没对齐家怎么样,你难道不觉得蹊跷吗?”
对啊,儿子出了这样的丑事,做父亲首要要做的,不是该为儿子遮掩周转,用尽一切方法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吗?皇上的态度的确太奇怪了一些,难道……有如石破天惊一般,陆文廷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他不由失声叫道:“难道……竟是皇上的手笔不成?”
------题外话------
待会儿就要出发去无锡见众位大神了,好高兴,哦呵呵呵o(n_n)o~
☆、第二十九回
“……难道,竟是皇上的手笔不成?”陆文廷话一出口,便觉得自己这个念头荒谬至极,大皇子就算再不得皇上喜爱,那也是皇上的亲生儿子,皇上可以不喜爱他,却绝不会亲手设计让自己的儿子身败名裂,哪个做父亲的,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来呢?
但转念一想,皇上虽是父亲,首先却是一国之君,那便注定了他待自己的儿子们不会像寻常人家的父亲那样;而且皇家也不像寻常人家譬如自家这样,虽然将来国公府大半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却绝不会薄待了自己的弟弟们,弟弟们也不会因名分一定,便与自己有了天壤之别,而心生不平,大家只会齐心协力,让家族更加的繁荣昌盛。
太子之位却只有一个,那把天下至尊的龙椅也只有一张,皇上又自来专宠罗贵妃,偏宠宁王,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与儿子将来屈居人下!
可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的事即便在寻常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一言一行都受天下人关注的皇家,“天子无家,家事即国事;天子无私,心中只当有江山社稷”,不然皇上也不会这么多年下来,都未能如愿以偿的册了宁王为太子了,就是因为皇上知道文武百官不会同意,他自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舆论也会对他对宁王不利,否则天下人都学他不立嫡长反立庶次,天下必将乱套。
本来皇上非要立宁王,倒也不是一点没有办法,大皇子得文武百官和舆论的支持,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嫡长的身份,他生来便占了大道正统,如果徐皇后不再是正宫皇后,正宫皇后成了罗贵妃,那大皇子自然不再是嫡,宁王则不再是庶,如此一来,大皇子即便仍占着长,也尊贵不过宁王这个嫡了。
然废徐皇后而立罗贵妃又岂是那般容易的事,不说徐皇后母仪天下多年,从未犯过任何错误,是一位称职的国母,只说她背后站的安国公府便绝不会妥协,而且“勿以妾为妻”乃古训,若皇上坚持废发妻而立爱妾,与他不立嫡长反立庶次的结果一样,天下亦将乱套,那这代价未免就太大了一些。
哪里及得上利用大皇子本身的不检点做文章,让大皇子因私德有亏,为文武百官所否定,因身败名裂而不配再成为天下之主来得简单容易?
如此一切便不难解释了,大皇子被废之前再怎么说也是亲王之尊,又岂会没有几个死忠心腹,身边又岂会没有几个有勇有谋的贴身护卫?可他就楞是被陆明丽领着一群本该手无缚鸡之力的丫头婆子给生生堵在了床上,事情还在短短几日之内便传得京城人尽皆知,关键陆明丽主仆随即也失踪了,定国公府的暗势力都查不到有关她行踪的任何蛛丝马迹,单靠宁王一个还没成亲建府,羽翼还未长成的年幼亲王,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做成这些事还不留任何痕迹,只怕仍欠缺了一些。
但若换成皇上就不一样了,皇上手下还差办这些见不得的事的人不成?自是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便让恭王再无翻身之日!
想通了这些,陆文廷只觉得背心一阵阵的发冷,“天家无父子”这句话他之前便知道残酷,却至今才深切的体会到到底有多残酷,宁王何其有幸,能得皇上这般宠爱,反之大皇子何其不幸,生在了皇家,摊上了皇上这样一位偏心的父亲!
可话又说回来,若恭王不是自己不检点,皇上也不会这般容易就釜底抽薪,让他再也没有问鼎太子之位的资格了,说到底都是他咎由自取,又怨得了谁呢?
陆文廷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恭王是咎由自取,说话的声音依然忍不住发飘,“这不过只是我们的怀疑罢了,毕竟没有真凭实据,大皇子到底是皇上的亲生儿子,皇上应当不至于对他这般残忍……罢……”只是这话连他自己听着都觉得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老国公爷冷声道:“所以皇上才会与你父亲说什么‘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让你父亲这个做岳父兼姨父的对大皇子宽容一些的话,他心里终究还是对大皇子有愧的,不然就顺势同意了你妹妹与大皇子和离岂非更好?如此大皇子再没了妻族,将来就越发不足为虑了。我估摸着,他打的主意是待立了宁王,昭告了天地太庙,大局已定之后,便解了大皇子的圈禁,甚至复了他的亲王爵也不是不可能,让他以后只做一个闲散亲王,也算是对他的补偿了。”
“这么说,这次皇上是真要立太子了?”陆文廷的声音仍有些发飘。
陆中冕接道:“今年应当不会立,但过了年就说不好了,毕竟大皇子前脚出了这样的事,皇上后脚便立宁王为太子,实在由不得人不怀疑事情与宁王有关,于宁王的声望必定不利。而且还有端王排在宁王之前呢,端王去年才因水患一事大得民心,文武百官提起他也多是称赞有加,论各自母妃在宫中的地位,定妃与贵妃也是不相上下,皇上总得先给宁王造造势,大小让他立几个功,在声望上压过端王才是。”
“也所以,皇上才会留着齐家一直没动!”陆文廷忽然茅塞顿开,“皇上就是要利用齐家和齐长枫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文武百官乃至所有人,大皇子是个身有污点,名声尽毁之人,哪怕身为嫡长皇子,也实在不堪为天下之主,省得时过境迁,百官又反对起立宁王来!”
老国公爷捋须点头,虽对皇上身为君父却行此番说得好听点是玩弄权术,说得难听点便是玩弄小巧的算计自己儿子之举不以为然,对孙子的举一反三倒是很满意。
陆文廷随即却又想到一件事:“祖父与父亲能瞧出这是皇上的手笔,难道我几位舅舅与宫里皇后娘娘便瞧不出来不成,他们就能甘心如此被皇上算计?只怕他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罢……”
陆中冕道:“你以为你祖父和我是自己瞧出此事乃皇上手笔的?这般匪夷所思之事,我们充其量只敢在心里小小的怀疑一下而已,是有人有意透露给我们知道的。”
想起有意透露消息给他们的人,也就是凌孟祈,陆中冕不由暗暗庆幸当初自家还算善待他,虽说为人臣者不该妄测圣意,可若不揣测圣意,又怎么能趋吉避祸,长远保住家族的荣耀与富贵呢?果然人生在世,还是要多种善因才好,因为只有种了善因,才会结出善果,反之若种了恶因,也就只能收获恶果了!
想起恶果,陆中冕不免就想到了自己那愚不可及,心眼儿比针孔还要小的妻子,若不是当初她心术不正,将庶女许给了姓齐的那样一个渣滓,皇上固然还是会算计大皇子,可定国公府却不至于也身陷这摊泥淖里,即便不会受到太大实质性的伤害,也免不得要被溅一身的污泥,实在让人恶心!
陆中冕因冷声问儿子:“你母亲呢,不是说同你一道回了京吗?”
陆文廷闻言,心里一咯噔,知道父亲这是要兴师问罪发落母亲了,抿唇小声说了一句:“儿子送母亲去大皇子府陪妹妹小住几日去了,出了这样的事,妹妹心里必定难受得紧,有母亲陪着她,她多少也能得几分安慰。”
正待为陆大夫人求情,不想老国公爷已先道:“等徐氏回来以后,便送她去小汤山的庄子里养病罢,待过个几年,她病彻底养好了再接她回来不迟,横竖两个女儿一并遇上如此不幸之事,她急怒攻心病倒也是理所应当,廷哥儿媳妇也足以独当一面,挑起主持家里中馈的大梁了。”
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写了“大皇子府”字样灰不溜丢的匾额,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陆大夫人的眼泪霎时又来了,可陆文廷却无暇在安慰她了,将人送到,又再四吩咐丫头婆子们经心服侍着后,便打马回定国公府见老国公爷和陆中冕去了。
自己的两个孙女婿与女婿竟做出那样的丑事,还闹得人尽皆知,累定国公府都跟着丢尽了颜面,连日来老国公爷与陆中冕的脸色都十分难看,老国公爷还好些,不用因上朝得日日出门,陆中冕却是必须日日出门的,这些日子可谓是受尽了满朝文武或是同情或是嘲笑或是幸灾乐祸的言语和目光,因此连日来都十分抑郁,连五军都督府的衙门都没有去,只要一下了朝便回家,省得在外面白生气。
所以陆文廷回到定国公府时,不出所料老国公爷与陆中冕都在,祖孙三代遂立刻屏退众服侍之人,商讨起此番之事的善后问题来,——为免陆老夫人生气担心,此番之事一直瞒着她,所以陆文廷倒是省了进内院去给陆老夫人请安。
陆文廷先把方才自己在齐家的经历大略说了,“……那齐太太已同意了我的话,祖父与父亲看是安排谁去齐家商讨和离之事,再将二妹妹的‘灵柩’迎回来?”
老国公爷闻言,思忖了片刻,道:“如今你二叔和几个弟弟还没回京,其他人去都不合适我也不放心,这样,即刻打发人去叫中显来,让他走一趟。”
陆中冕想来想去,也再找不到比陆中显更合适的人选了,他倒是想只打发个管事去的,可陆明丽既得了个“刚烈”的名声,定国公府也不能太不重视她,遂点头道:“显兄弟办事向来可靠,让他去再放心没有了。”
于是立刻叫人进来,着安排请陆中显去了。
陆文廷方又迟疑道:“如今齐家这边便算是了结了,只大妹妹那边,不知道祖父与父亲是个什么章程?虽说皇家不比寻常人家,不是轻易能和离的,可此番我们家被皇家打了脸,大妹妹受了委屈却是事实,就算我们不敢向对待寻常亲家那样对待皇家,至少也该将大妹妹接回来小住一段时间,待皇家三番四次来接才放人回去才是,不然别人还以为定国公府软弱好欺呢!”
老国公爷不说这事儿还罢,一说便是一肚子的气,怒声道:“当初你祖母便告诉你母亲和妹妹,说大皇子疑有断袖分桃之癖,是你母亲与妹妹坚持要嫁的,二丫头之所以会嫁给姓齐的那样一个渣滓,也是你母亲一手造成的,你妹妹落得今日这般下场,原是她咎由自取,我没与她们母女清算连累定国公府名声受损的账就是好的了,还想我为她出头撑腰,简直就是做梦!”
陆中冕也神色不善,但到底是自己的妻女,也不能真不管她们,只得忍气与儿子道:“你当事后我们不曾打发人去接你妹妹?可你妹妹却不愿回来,我想着她会不会是担心皇上迁怒我们家,又去探了皇上的口风,皇上却说大皇子只是一时糊涂,只要改过了就好,让我做岳父也是做姨父的宽容一些,毕竟‘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都是一家人,何必这般较真?我们还能怎么着!”
陆文廷不由满脸的错愕:“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夺了大皇子的亲王爵位,又将人圈禁在宗人府,却不让我们接妹妹回来,难道是打算让妹妹守着空荡荡的大皇子府过一辈子不成?”
老国公爷与陆中冕都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倒是老国公爷问了一个看似不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廷儿,你可曾想过,此番到底是谁在算计大皇子?”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此番陆明丽不过只是别人手中的一把刀而已,关键是那个挥刀的人到底是谁!
陆文廷一路上也在想这个问题,见老国公爷问,便斟酌着说道:“皇上至今没有立储,想来与此脱不了干系,可到底是哪位殿下的手笔,孙儿却不敢妄言。”
老国公爷骂道:“你什么时候学会与自己的父祖都打马虎眼儿了,你直说是宁王的手笔,难道我与你父亲会拿你怎么着不成?”
陆文廷赧然一笑,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老国公爷的话,他的确觉得此番之事是宁王的手笔,毕竟大皇子身败名裂,获益最大的就是他,其他人总不会无偿的损人利他罢?
老国公爷却严肃起来:“表面上看,的确像是宁王的手笔,毕竟他获利最大,只怕不止你,好些人都这般以为的。可正因为如此,宁王反倒最不可能,只要皇后一日还是皇后,安国公府一日还在,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他便不能高枕无忧。而且他羽翼未丰,既没有这个能耐,也犯不着这样做,谁都知道皇上最宠爱他,只要皇上一日还在,他便一日占着主动权,反倒是大皇子与皇后被动至极,他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又何必这般上蹿下跳的,须知很多事都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
“我先的确一直以为是宁王。”陆文廷皱眉道,“可现在经祖父这般一说,又不像是宁王做的了,可若不是宁王,那又会是谁呢?平王瞎了眼睛,注定不可能再登上那个位子了,不是宁王,难道会是端王不成,目的就是挑起大皇子与宁王之间的争斗,他好渔翁得利?”
老国公爷道:“你这个猜测倒也不无道理,毕竟皇上就只四位皇子,其他人总不可能白白为他们做嫁衣,可如果也不是端王呢?再就是皇上的态度,你难道不觉得稍稍有些奇怪吗?发生了这样的丑事,不想着为大皇子辟谣,反而任流言传得京城人尽皆知也就罢了,还任齐家活得好好儿的,就像是留着齐家将来还有什么用一般……说句不好听的,若今日发生这样事情的是你,我与你父亲定要设法将齐家上下都灭了,一是为了永绝后患,二是为了一出心头之恨,就更不必说皇上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却至今没对齐家怎么样,你难道不觉得蹊跷吗?”
对啊,儿子出了这样的丑事,做父亲首要要做的,不是该为儿子遮掩周转,用尽一切方法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吗?皇上的态度的确太奇怪了一些,难道……有如石破天惊一般,陆文廷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他不由失声叫道:“难道……竟是皇上的手笔不成?”
------题外话------
待会儿就要出发去无锡见众位大神了,好高兴,哦呵呵呵o(n_n)o~
☆、第二十九回
“……难道,竟是皇上的手笔不成?”陆文廷话一出口,便觉得自己这个念头荒谬至极,大皇子就算再不得皇上喜爱,那也是皇上的亲生儿子,皇上可以不喜爱他,却绝不会亲手设计让自己的儿子身败名裂,哪个做父亲的,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来呢?
但转念一想,皇上虽是父亲,首先却是一国之君,那便注定了他待自己的儿子们不会像寻常人家的父亲那样;而且皇家也不像寻常人家譬如自家这样,虽然将来国公府大半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却绝不会薄待了自己的弟弟们,弟弟们也不会因名分一定,便与自己有了天壤之别,而心生不平,大家只会齐心协力,让家族更加的繁荣昌盛。
太子之位却只有一个,那把天下至尊的龙椅也只有一张,皇上又自来专宠罗贵妃,偏宠宁王,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与儿子将来屈居人下!
可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的事即便在寻常人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一言一行都受天下人关注的皇家,“天子无家,家事即国事;天子无私,心中只当有江山社稷”,不然皇上也不会这么多年下来,都未能如愿以偿的册了宁王为太子了,就是因为皇上知道文武百官不会同意,他自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舆论也会对他对宁王不利,否则天下人都学他不立嫡长反立庶次,天下必将乱套。
本来皇上非要立宁王,倒也不是一点没有办法,大皇子得文武百官和舆论的支持,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嫡长的身份,他生来便占了大道正统,如果徐皇后不再是正宫皇后,正宫皇后成了罗贵妃,那大皇子自然不再是嫡,宁王则不再是庶,如此一来,大皇子即便仍占着长,也尊贵不过宁王这个嫡了。
然废徐皇后而立罗贵妃又岂是那般容易的事,不说徐皇后母仪天下多年,从未犯过任何错误,是一位称职的国母,只说她背后站的安国公府便绝不会妥协,而且“勿以妾为妻”乃古训,若皇上坚持废发妻而立爱妾,与他不立嫡长反立庶次的结果一样,天下亦将乱套,那这代价未免就太大了一些。
哪里及得上利用大皇子本身的不检点做文章,让大皇子因私德有亏,为文武百官所否定,因身败名裂而不配再成为天下之主来得简单容易?
如此一切便不难解释了,大皇子被废之前再怎么说也是亲王之尊,又岂会没有几个死忠心腹,身边又岂会没有几个有勇有谋的贴身护卫?可他就楞是被陆明丽领着一群本该手无缚鸡之力的丫头婆子给生生堵在了床上,事情还在短短几日之内便传得京城人尽皆知,关键陆明丽主仆随即也失踪了,定国公府的暗势力都查不到有关她行踪的任何蛛丝马迹,单靠宁王一个还没成亲建府,羽翼还未长成的年幼亲王,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做成这些事还不留任何痕迹,只怕仍欠缺了一些。
但若换成皇上就不一样了,皇上手下还差办这些见不得的事的人不成?自是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便让恭王再无翻身之日!
想通了这些,陆文廷只觉得背心一阵阵的发冷,“天家无父子”这句话他之前便知道残酷,却至今才深切的体会到到底有多残酷,宁王何其有幸,能得皇上这般宠爱,反之大皇子何其不幸,生在了皇家,摊上了皇上这样一位偏心的父亲!
可话又说回来,若恭王不是自己不检点,皇上也不会这般容易就釜底抽薪,让他再也没有问鼎太子之位的资格了,说到底都是他咎由自取,又怨得了谁呢?
陆文廷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恭王是咎由自取,说话的声音依然忍不住发飘,“这不过只是我们的怀疑罢了,毕竟没有真凭实据,大皇子到底是皇上的亲生儿子,皇上应当不至于对他这般残忍……罢……”只是这话连他自己听着都觉得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老国公爷冷声道:“所以皇上才会与你父亲说什么‘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让你父亲这个做岳父兼姨父的对大皇子宽容一些的话,他心里终究还是对大皇子有愧的,不然就顺势同意了你妹妹与大皇子和离岂非更好?如此大皇子再没了妻族,将来就越发不足为虑了。我估摸着,他打的主意是待立了宁王,昭告了天地太庙,大局已定之后,便解了大皇子的圈禁,甚至复了他的亲王爵也不是不可能,让他以后只做一个闲散亲王,也算是对他的补偿了。”
“这么说,这次皇上是真要立太子了?”陆文廷的声音仍有些发飘。
陆中冕接道:“今年应当不会立,但过了年就说不好了,毕竟大皇子前脚出了这样的事,皇上后脚便立宁王为太子,实在由不得人不怀疑事情与宁王有关,于宁王的声望必定不利。而且还有端王排在宁王之前呢,端王去年才因水患一事大得民心,文武百官提起他也多是称赞有加,论各自母妃在宫中的地位,定妃与贵妃也是不相上下,皇上总得先给宁王造造势,大小让他立几个功,在声望上压过端王才是。”
“也所以,皇上才会留着齐家一直没动!”陆文廷忽然茅塞顿开,“皇上就是要利用齐家和齐长枫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文武百官乃至所有人,大皇子是个身有污点,名声尽毁之人,哪怕身为嫡长皇子,也实在不堪为天下之主,省得时过境迁,百官又反对起立宁王来!”
老国公爷捋须点头,虽对皇上身为君父却行此番说得好听点是玩弄权术,说得难听点便是玩弄小巧的算计自己儿子之举不以为然,对孙子的举一反三倒是很满意。
陆文廷随即却又想到一件事:“祖父与父亲能瞧出这是皇上的手笔,难道我几位舅舅与宫里皇后娘娘便瞧不出来不成,他们就能甘心如此被皇上算计?只怕他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罢……”
陆中冕道:“你以为你祖父和我是自己瞧出此事乃皇上手笔的?这般匪夷所思之事,我们充其量只敢在心里小小的怀疑一下而已,是有人有意透露给我们知道的。”
想起有意透露消息给他们的人,也就是凌孟祈,陆中冕不由暗暗庆幸当初自家还算善待他,虽说为人臣者不该妄测圣意,可若不揣测圣意,又怎么能趋吉避祸,长远保住家族的荣耀与富贵呢?果然人生在世,还是要多种善因才好,因为只有种了善因,才会结出善果,反之若种了恶因,也就只能收获恶果了!
想起恶果,陆中冕不免就想到了自己那愚不可及,心眼儿比针孔还要小的妻子,若不是当初她心术不正,将庶女许给了姓齐的那样一个渣滓,皇上固然还是会算计大皇子,可定国公府却不至于也身陷这摊泥淖里,即便不会受到太大实质性的伤害,也免不得要被溅一身的污泥,实在让人恶心!
陆中冕因冷声问儿子:“你母亲呢,不是说同你一道回了京吗?”
陆文廷闻言,心里一咯噔,知道父亲这是要兴师问罪发落母亲了,抿唇小声说了一句:“儿子送母亲去大皇子府陪妹妹小住几日去了,出了这样的事,妹妹心里必定难受得紧,有母亲陪着她,她多少也能得几分安慰。”
正待为陆大夫人求情,不想老国公爷已先道:“等徐氏回来以后,便送她去小汤山的庄子里养病罢,待过个几年,她病彻底养好了再接她回来不迟,横竖两个女儿一并遇上如此不幸之事,她急怒攻心病倒也是理所应当,廷哥儿媳妇也足以独当一面,挑起主持家里中馈的大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