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西杨大人淡淡地道,“勉仁之起,不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能忍二十天,已算是他还有几分良知了。”
局就在这里,内阁拿太后毫无办法,但太后对付内阁,办法却很多,晾着不动就是个办法。须知道读书人都是如此,虽然把脸面看得重过天,但任何时候也都不乏有投机者,只是现在,他们没有西杨大人的角度,还无法高屋建瓴地把局势看明白,所以不敢轻易涉水。一旦搞懂了局面,想走杨勉仁路线的人,还会少么?几天内要是拿不下太后,时日久了变数就多。毕竟,支持嗣皇帝,报复在眼前,好处在日后,而支持襄王,这个好处,折现是很快的!
苏先生也没辙了,他只好把那不是办法的办法拿了出来,“东主,如今黔驴技穷,只好……只好夹裹民意了吧?”
这民意说的不是百姓,而是百官,如果能提前串联,搞出百官联名上书的声势,先一步把可能动摇的官员夹裹进来,一来震慑太后,二来也是统一一下舆论,妙用自然无穷。
能进书房的,除了那两个婢女以外,都不会是笨人,立时有人问,“苏先生意思,难道是请东主挑头?”
“局面如此,非东主出面,不能服众。”苏先生坦然道,“如杨勉仁辈,不是东主,谁能夹裹得住他?”
“杀伐气也太重了些吧?如此一来……”那人摇头叹了口气,“不成功,便成仁,却是没有退路了。”
何止如此,若是闹出了这样的动静,太后服软,则内廷体面尽去,以后如何节制臣下?太后不服软,那就真是无转圜余地了,她已是没有别的路可走,谁知道会对养在身侧的嗣皇帝做出什么来?这一招虽然妙用无穷,但风险却也一样很大。
苏先生显然早已把前后都想得通透了,此时侃侃而谈,“若行此计,应当双管齐下。在外,联络百官上书,请行嗣皇帝登基仪,在内,联系心向先皇的忠诚健壮宦官,强抢清宁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礼行了再说。”
他面上透出一丝狠辣之色,“而后,当请皇后摄政,送太后清修!”
清修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也不必多说了,众人一时俱都不言不语,只是目注西杨大人。有人轻声嘀咕了一句,“臣主废立,不祥啊……”
有一就有二,大臣插手皇帝册立、后宫摄政人选,这都是极其不祥的征兆。权力一旦失去平衡,就算皇后是在文官支持下上位,也会感到不安,提拔宦官外戚用以制衡,也是她唯一的选择,这种事,就和太宗夺位、大行皇帝废后一般,虽然看似都是个人行动,又或者都是‘被逼无奈’,但对后人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毕竟,学好容易,学坏却难!有此一事,西杨大人本来看似安宁的晚年政治生涯,顿时便又是危机四伏,一个弄不好,都可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西杨大人又合拢了眼睛,仿佛一尊石佛般坐在那里,沉寂了半晌,方低声道,“鞑靼……动静如何了?”
众人顿时悚然而惊——迁都才十几年,国势又旺盛,很多人思维都还没转变过来,都以为鞑靼凶人,距离京城尚有千里。被阁老一语方才惊醒:这十年间,大行皇帝轻徭薄赋,民力渐舒的同时,鞑靼势力也有所回暖,就是去年末,大行皇帝才刚重申了整顿武备的重要性,可见边境局势,已经不是那么理想了。
谁也不会相信鞑靼在京城没有细作,若是借着君臣相争,朝中大乱的时机打了过来……从边境到京城,也就是两三百里的路!
气氛顿时又沉闷了下来,苏先生在心底叹了口气:若是依他,快刀斩乱麻,还是会努力一把。但西杨大人行将就木的年纪,怕已是没有这样的锐气了。
他强打精神,又为东主谋划道,“既然如此,倒不如就依了老人家——”
“苏先生!”
“苏兄!”
屋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余下几位幕僚均是长身而起,或是震惊、或是不屑地瞪着苏先生。苏先生对此,不过付与一笑,他望着西杨大人,沉声道,“东主,如今业已技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西杨大人摇了摇头,却又很果断地否决了,“先主待我恩重,我老了,死后事就在眼前,若是此时背主,怕连死都死得不安心。”
西杨大人也的确是在大行皇帝手上,才被提拔为内阁之首,他这一番话,说来平平淡淡,但却自然体现了坚定的决心。众人这才露出安心感佩之色,个别性情中人,还狠狠地剜了苏先生几眼。
苏先生并不在意,身为幕僚,尽可能出谋划策,使东主多几条路走,这是他的职责,至于采纳不采纳,那是东主自己的事。只是如今西杨大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他也不禁有几分焦躁:东杨不必说,南杨一向借圣意立身,自此事上态度必然软弱。内阁三人已去其二,英国公乃是武将,地位超然不好介入国君之争,顾命五臣,余下也就是一个胡大人,也就是个礼部尚书,位尊权小,靠资历立身而已,在这件事上,正统派看似拿住大义,其实是危机四伏,东主又要顾全君臣情分,又瞻前顾后不肯行险,这让人怎不心焦?
连着数日殚精竭虑地推算计较,苏先生已有心血耗费之感,此时也觉脑际一阵眩晕,他抚了抚额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慌之感,正欲再行筹算时,屋外忽然传来了轻轻的叩击声。一名美婢转身出去,不片晌回来,低声在西杨大人耳边,说了几句话。
在苏先生讶然的目光中,今晚一直寡言少语,如同石雕的西杨大人,猛然一掀寿眉,目中精光四射,一时竟是喜动颜色,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引他入静室说话!”
苏先生心底,也是猛然一动,他是又惊又喜:从东翁的表现来看,只怕,东翁一直等待着的转机,已是来了!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西杨大人淡淡地道,“勉仁之起,不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能忍二十天,已算是他还有几分良知了。”
局就在这里,内阁拿太后毫无办法,但太后对付内阁,办法却很多,晾着不动就是个办法。须知道读书人都是如此,虽然把脸面看得重过天,但任何时候也都不乏有投机者,只是现在,他们没有西杨大人的角度,还无法高屋建瓴地把局势看明白,所以不敢轻易涉水。一旦搞懂了局面,想走杨勉仁路线的人,还会少么?几天内要是拿不下太后,时日久了变数就多。毕竟,支持嗣皇帝,报复在眼前,好处在日后,而支持襄王,这个好处,折现是很快的!
苏先生也没辙了,他只好把那不是办法的办法拿了出来,“东主,如今黔驴技穷,只好……只好夹裹民意了吧?”
这民意说的不是百姓,而是百官,如果能提前串联,搞出百官联名上书的声势,先一步把可能动摇的官员夹裹进来,一来震慑太后,二来也是统一一下舆论,妙用自然无穷。
能进书房的,除了那两个婢女以外,都不会是笨人,立时有人问,“苏先生意思,难道是请东主挑头?”
“局面如此,非东主出面,不能服众。”苏先生坦然道,“如杨勉仁辈,不是东主,谁能夹裹得住他?”
“杀伐气也太重了些吧?如此一来……”那人摇头叹了口气,“不成功,便成仁,却是没有退路了。”
何止如此,若是闹出了这样的动静,太后服软,则内廷体面尽去,以后如何节制臣下?太后不服软,那就真是无转圜余地了,她已是没有别的路可走,谁知道会对养在身侧的嗣皇帝做出什么来?这一招虽然妙用无穷,但风险却也一样很大。
苏先生显然早已把前后都想得通透了,此时侃侃而谈,“若行此计,应当双管齐下。在外,联络百官上书,请行嗣皇帝登基仪,在内,联系心向先皇的忠诚健壮宦官,强抢清宁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礼行了再说。”
他面上透出一丝狠辣之色,“而后,当请皇后摄政,送太后清修!”
清修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也不必多说了,众人一时俱都不言不语,只是目注西杨大人。有人轻声嘀咕了一句,“臣主废立,不祥啊……”
有一就有二,大臣插手皇帝册立、后宫摄政人选,这都是极其不祥的征兆。权力一旦失去平衡,就算皇后是在文官支持下上位,也会感到不安,提拔宦官外戚用以制衡,也是她唯一的选择,这种事,就和太宗夺位、大行皇帝废后一般,虽然看似都是个人行动,又或者都是‘被逼无奈’,但对后人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毕竟,学好容易,学坏却难!有此一事,西杨大人本来看似安宁的晚年政治生涯,顿时便又是危机四伏,一个弄不好,都可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西杨大人又合拢了眼睛,仿佛一尊石佛般坐在那里,沉寂了半晌,方低声道,“鞑靼……动静如何了?”
众人顿时悚然而惊——迁都才十几年,国势又旺盛,很多人思维都还没转变过来,都以为鞑靼凶人,距离京城尚有千里。被阁老一语方才惊醒:这十年间,大行皇帝轻徭薄赋,民力渐舒的同时,鞑靼势力也有所回暖,就是去年末,大行皇帝才刚重申了整顿武备的重要性,可见边境局势,已经不是那么理想了。
谁也不会相信鞑靼在京城没有细作,若是借着君臣相争,朝中大乱的时机打了过来……从边境到京城,也就是两三百里的路!
气氛顿时又沉闷了下来,苏先生在心底叹了口气:若是依他,快刀斩乱麻,还是会努力一把。但西杨大人行将就木的年纪,怕已是没有这样的锐气了。
他强打精神,又为东主谋划道,“既然如此,倒不如就依了老人家——”
“苏先生!”
“苏兄!”
屋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余下几位幕僚均是长身而起,或是震惊、或是不屑地瞪着苏先生。苏先生对此,不过付与一笑,他望着西杨大人,沉声道,“东主,如今业已技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西杨大人摇了摇头,却又很果断地否决了,“先主待我恩重,我老了,死后事就在眼前,若是此时背主,怕连死都死得不安心。”
西杨大人也的确是在大行皇帝手上,才被提拔为内阁之首,他这一番话,说来平平淡淡,但却自然体现了坚定的决心。众人这才露出安心感佩之色,个别性情中人,还狠狠地剜了苏先生几眼。
苏先生并不在意,身为幕僚,尽可能出谋划策,使东主多几条路走,这是他的职责,至于采纳不采纳,那是东主自己的事。只是如今西杨大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他也不禁有几分焦躁:东杨不必说,南杨一向借圣意立身,自此事上态度必然软弱。内阁三人已去其二,英国公乃是武将,地位超然不好介入国君之争,顾命五臣,余下也就是一个胡大人,也就是个礼部尚书,位尊权小,靠资历立身而已,在这件事上,正统派看似拿住大义,其实是危机四伏,东主又要顾全君臣情分,又瞻前顾后不肯行险,这让人怎不心焦?
连着数日殚精竭虑地推算计较,苏先生已有心血耗费之感,此时也觉脑际一阵眩晕,他抚了抚额头,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慌之感,正欲再行筹算时,屋外忽然传来了轻轻的叩击声。一名美婢转身出去,不片晌回来,低声在西杨大人耳边,说了几句话。
在苏先生讶然的目光中,今晚一直寡言少语,如同石雕的西杨大人,猛然一掀寿眉,目中精光四射,一时竟是喜动颜色,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站起身,“引他入静室说话!”
苏先生心底,也是猛然一动,他是又惊又喜:从东翁的表现来看,只怕,东翁一直等待着的转机,已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