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垂垂老矣,等这些人陆续死掉后,金良也差不多把自己的威望搞到了顶峰,到时候就可以独揽大权,威震朝野,便像胡昭说的那样,为帝,为王,皆在金良一念之间。
何太后见袁隗、袁绍、袁术等袁氏一党脸色越发阴沉,料想此前擢升蔡邕、马日磾为太师太保分袁隗权,提升那些与袁氏无关的党人,封赏皇甫嵩、朱儁等与袁氏一向异心的勋贵,似是把袁氏一党丢在一边,他们心中一定淤积了许多不满,何太后便收起心底的快意,脸上堆满笑容:“传本宫旨意,擢升袁基(袁逢长子,袁术同母兄)为太仆,原太仆黄琬转光禄大夫;迁扬州刺史陈温(汝南人,袁氏故吏)为太常,原侍御史刘繇迁为扬州刺史。”
如此这般,接下来的时间内,颁布了大量任命诏书,几乎全是对分布在全国各地州郡的袁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的提升,这些人里面能够调遣的全部征召到洛阳朝堂给予高官显爵,不能征召入朝的也安排在袁家的势力范围做了些许提升。而且大多数任命看起来都不是那种明升暗降的伎俩。
袁隗、袁绍看不懂何太后这一系列任命,想了半天,也只能以为是太后想和他们袁家缓和关系,不至于得罪他们袁家太狠。袁术则直接认为是金良等人想跟他袁家搞好关系,所以劝说太后给予这些封赏,顿时喜不自胜,觉得袁家掌控京师朝廷更有把握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未来的时局,才这样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好现象。袁隗、袁绍以及依附于他们的袁家门生故吏们都还一致认为董卓是袁氏故吏,多少能分一些利益给袁家,再说董卓执掌朝政也离不开他们这些袁家人,所以根本不像其他那些世家大臣那么惧怕董卓入京。即便是袁术拿董卓一石二鸟陷害袁家的事实来劝说袁隗,袁隗和袁绍也下不了跟董卓鱼死网破的决心,还是想留在洛阳随机应变。
何太后这一系列任命之后,袁氏的门生故吏便主要调配在洛阳城、司隶地区、豫州、荆州南阳郡等地,至于金良未来的势力范围荆州、并州、幽州、扬州这四州里面的袁氏势力经过这样的征召擢升,几乎清除了一半以上。
数日后,董卓一入洛阳城。就会把这些升为公卿大臣的袁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控制住,而金良便会乘此良机,在襄阳宣布董卓挟刘协建立的洛阳朝廷是伪政权。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并否认洛阳朝堂上的一切任命,再重新任命邺城里新的中央官员,让那些袁氏一党的权力消弭于无形。即便是不否定对这些人的任命,但他们已经被董卓控制住了,襄阳也不会再给他们留位置的。等到把董卓诛灭了,金良便会奏请何太后和少帝刘辩给这些人安上结结实实的从贼罪名。从而一举把袁绍的羽翼剪除的干干净净。
等把地方上那些脑门上贴着袁字的县令、郡太守征召到朝廷后,地方上的县令、郡守职位便安排给金良、卢植、马日磾、刘弘、蔡邕、朱儁、皇甫嵩、郑泰等人的家族子弟、门生故吏、亲朋好友或下属。这便是金良为了遏制袁氏未来的发展而制定出的“釜底抽薪”之策。昨天晚上告诉了何太后以后,何太后竟然咯咯娇笑了半天,一直笑骂金良是一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何太后竟然在笑骂之后还补充了一句“不过我喜欢。”
金良还远未把权力全部收拢到手里。不敢放肆地说“要不我对你坏一下”,只是回了一句:“微臣一直相信,对待奸臣就要比他更奸,对待坏蛋就要比他更坏,像这样的坏,微臣还有很多,请太后拭目以待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金良忽然发现。在新一轮的权力瓜分里,金良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除了张杨的上党太守之外。他只为陈琳拿到了魏郡太守的任命,其他将领都只领到了襄阳附近几个县的县令职务。谁让他麾下有名望的人太少呢,司马徽和胡昭现在的名声也还不够响亮,至少不够说服这些大臣们给他们两人安排郡守职位。金良自然有些不满,想改变一下实力对比,避免自己在未来的联合政权里丧失主宰权。甚至丧失发言权。
跟随金良前来朝堂的陈琳及时地说出了两个字:“都尉”,提醒了金良。金良恍然想起。西汉时期,京畿三辅或边郡,在太守外还承秦制置都尉,都尉专管本郡军事戍防,其治所别立,置官属,在郡中与太守并重,有时代行太守职务。到了东汉,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兴建武六年在内地郡国取消都试,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
金良便对何太后谏道:“幽州、并州北有乌桓、鲜卑侵扰,内有南匈奴、黑山贼、白波贼作乱,仅靠中央置军平乱,鞭长莫及,力有未逮,不如恢复郡国兵制,让郡国自行招募兵丁,防御地方,以抗敌寇。”
何太后对这军政大事一窍不通,而且即便已经让刘辩拜金良为尚父了,已经很信任了金良,也不能在朝堂上表现出对金良言听计从的样子吧,那样会让其他大臣看轻自己,便环顾其他大臣,在场的其他大臣大多都是坐而论道的文臣,唯有卢植领过兵,当仁不让,出班回话。
卢植细细想了一下,也赞同了金良的提议:“黄巾寇首张角、张梁、张宝虽死,但黄巾余党纷纷在各郡县作乱,诸如黑山贼、白波贼、青州贼、汉中米贼,举不胜举,难以平息,微臣思量过了,金将军言之有理,黄巾贼患难平,皆因取消前朝之都尉制度,使得地方郡国空有文弱太守治政,无有带兵良才去练兵备战。太后可在地方郡国设置都尉,令其召集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还可清除黄巾等乱贼,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卢植赤诚忠君,并不眷恋权势,自然猜不透金良的算计,若是他能猜得到金良未来的谋篇布局,怕是根本就不同意恢复都尉制度,甚至不同意迁都到襄阳。
何太后见卢植肯定了金良的上表,便下诏在地方郡国恢复都尉制度,同时在金良的建议下,做了微调:在州一级设置校尉,专管军事,以分州牧、刺史之权;在郡一级,设置都尉,专管军事,以分郡守之权;在县一级,设置县尉,专管军事,以分县令之权。当然这项制度在一开始就歪曲了,何太后怕得罪刘虞、刘焉这样有实力的地方州牧,便传诏让地方州牧、郡守自行任命军事主官,使得这项任命最大的分权功能丧失了作用,不过这点儿以后金良会用的。金良现在用这个是来给自己争取利益的,所以他推荐高顺为荆州校尉,主管荆州军事,隶属于镇南将军和荆州刺史双重领导。金良再推荐张杨兼任并州校尉,张辽任襄阳都尉,魏续、李封、薛兰为襄阳相邻的新城郡都尉、南乡郡都尉、義阳国尉,秦谊、陈卫、张宁则为新野、宜都、江夏三县的县尉,负责征集训练郡县兵。至于成廉、宋宪,则被派往并州,担任太原郡、雁门郡的都尉。如此这般,荆州和并州的兵权已经被吕布基本掌控了全了,再加上金良本身统领的四万人马,未来的襄阳朝堂上,崇尚“枪杆子出政权”的金良必是核心人物。(未完待续)
ps:抱歉,工厂临时接到任务所以今天只能更新一张。明后两天二合一章节献上。请大家原谅
是垂垂老矣,等这些人陆续死掉后,金良也差不多把自己的威望搞到了顶峰,到时候就可以独揽大权,威震朝野,便像胡昭说的那样,为帝,为王,皆在金良一念之间。
何太后见袁隗、袁绍、袁术等袁氏一党脸色越发阴沉,料想此前擢升蔡邕、马日磾为太师太保分袁隗权,提升那些与袁氏无关的党人,封赏皇甫嵩、朱儁等与袁氏一向异心的勋贵,似是把袁氏一党丢在一边,他们心中一定淤积了许多不满,何太后便收起心底的快意,脸上堆满笑容:“传本宫旨意,擢升袁基(袁逢长子,袁术同母兄)为太仆,原太仆黄琬转光禄大夫;迁扬州刺史陈温(汝南人,袁氏故吏)为太常,原侍御史刘繇迁为扬州刺史。”
如此这般,接下来的时间内,颁布了大量任命诏书,几乎全是对分布在全国各地州郡的袁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的提升,这些人里面能够调遣的全部征召到洛阳朝堂给予高官显爵,不能征召入朝的也安排在袁家的势力范围做了些许提升。而且大多数任命看起来都不是那种明升暗降的伎俩。
袁隗、袁绍看不懂何太后这一系列任命,想了半天,也只能以为是太后想和他们袁家缓和关系,不至于得罪他们袁家太狠。袁术则直接认为是金良等人想跟他袁家搞好关系,所以劝说太后给予这些封赏,顿时喜不自胜,觉得袁家掌控京师朝廷更有把握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未来的时局,才这样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好现象。袁隗、袁绍以及依附于他们的袁家门生故吏们都还一致认为董卓是袁氏故吏,多少能分一些利益给袁家,再说董卓执掌朝政也离不开他们这些袁家人,所以根本不像其他那些世家大臣那么惧怕董卓入京。即便是袁术拿董卓一石二鸟陷害袁家的事实来劝说袁隗,袁隗和袁绍也下不了跟董卓鱼死网破的决心,还是想留在洛阳随机应变。
何太后这一系列任命之后,袁氏的门生故吏便主要调配在洛阳城、司隶地区、豫州、荆州南阳郡等地,至于金良未来的势力范围荆州、并州、幽州、扬州这四州里面的袁氏势力经过这样的征召擢升,几乎清除了一半以上。
数日后,董卓一入洛阳城。就会把这些升为公卿大臣的袁氏子弟及其门生故吏控制住,而金良便会乘此良机,在襄阳宣布董卓挟刘协建立的洛阳朝廷是伪政权。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并否认洛阳朝堂上的一切任命,再重新任命邺城里新的中央官员,让那些袁氏一党的权力消弭于无形。即便是不否定对这些人的任命,但他们已经被董卓控制住了,襄阳也不会再给他们留位置的。等到把董卓诛灭了,金良便会奏请何太后和少帝刘辩给这些人安上结结实实的从贼罪名。从而一举把袁绍的羽翼剪除的干干净净。
等把地方上那些脑门上贴着袁字的县令、郡太守征召到朝廷后,地方上的县令、郡守职位便安排给金良、卢植、马日磾、刘弘、蔡邕、朱儁、皇甫嵩、郑泰等人的家族子弟、门生故吏、亲朋好友或下属。这便是金良为了遏制袁氏未来的发展而制定出的“釜底抽薪”之策。昨天晚上告诉了何太后以后,何太后竟然咯咯娇笑了半天,一直笑骂金良是一个一肚子坏水的家伙,何太后竟然在笑骂之后还补充了一句“不过我喜欢。”
金良还远未把权力全部收拢到手里。不敢放肆地说“要不我对你坏一下”,只是回了一句:“微臣一直相信,对待奸臣就要比他更奸,对待坏蛋就要比他更坏,像这样的坏,微臣还有很多,请太后拭目以待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金良忽然发现。在新一轮的权力瓜分里,金良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除了张杨的上党太守之外。他只为陈琳拿到了魏郡太守的任命,其他将领都只领到了襄阳附近几个县的县令职务。谁让他麾下有名望的人太少呢,司马徽和胡昭现在的名声也还不够响亮,至少不够说服这些大臣们给他们两人安排郡守职位。金良自然有些不满,想改变一下实力对比,避免自己在未来的联合政权里丧失主宰权。甚至丧失发言权。
跟随金良前来朝堂的陈琳及时地说出了两个字:“都尉”,提醒了金良。金良恍然想起。西汉时期,京畿三辅或边郡,在太守外还承秦制置都尉,都尉专管本郡军事戍防,其治所别立,置官属,在郡中与太守并重,有时代行太守职务。到了东汉,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兴建武六年在内地郡国取消都试,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
金良便对何太后谏道:“幽州、并州北有乌桓、鲜卑侵扰,内有南匈奴、黑山贼、白波贼作乱,仅靠中央置军平乱,鞭长莫及,力有未逮,不如恢复郡国兵制,让郡国自行招募兵丁,防御地方,以抗敌寇。”
何太后对这军政大事一窍不通,而且即便已经让刘辩拜金良为尚父了,已经很信任了金良,也不能在朝堂上表现出对金良言听计从的样子吧,那样会让其他大臣看轻自己,便环顾其他大臣,在场的其他大臣大多都是坐而论道的文臣,唯有卢植领过兵,当仁不让,出班回话。
卢植细细想了一下,也赞同了金良的提议:“黄巾寇首张角、张梁、张宝虽死,但黄巾余党纷纷在各郡县作乱,诸如黑山贼、白波贼、青州贼、汉中米贼,举不胜举,难以平息,微臣思量过了,金将军言之有理,黄巾贼患难平,皆因取消前朝之都尉制度,使得地方郡国空有文弱太守治政,无有带兵良才去练兵备战。太后可在地方郡国设置都尉,令其召集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还可清除黄巾等乱贼,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卢植赤诚忠君,并不眷恋权势,自然猜不透金良的算计,若是他能猜得到金良未来的谋篇布局,怕是根本就不同意恢复都尉制度,甚至不同意迁都到襄阳。
何太后见卢植肯定了金良的上表,便下诏在地方郡国恢复都尉制度,同时在金良的建议下,做了微调:在州一级设置校尉,专管军事,以分州牧、刺史之权;在郡一级,设置都尉,专管军事,以分郡守之权;在县一级,设置县尉,专管军事,以分县令之权。当然这项制度在一开始就歪曲了,何太后怕得罪刘虞、刘焉这样有实力的地方州牧,便传诏让地方州牧、郡守自行任命军事主官,使得这项任命最大的分权功能丧失了作用,不过这点儿以后金良会用的。金良现在用这个是来给自己争取利益的,所以他推荐高顺为荆州校尉,主管荆州军事,隶属于镇南将军和荆州刺史双重领导。金良再推荐张杨兼任并州校尉,张辽任襄阳都尉,魏续、李封、薛兰为襄阳相邻的新城郡都尉、南乡郡都尉、義阳国尉,秦谊、陈卫、张宁则为新野、宜都、江夏三县的县尉,负责征集训练郡县兵。至于成廉、宋宪,则被派往并州,担任太原郡、雁门郡的都尉。如此这般,荆州和并州的兵权已经被吕布基本掌控了全了,再加上金良本身统领的四万人马,未来的襄阳朝堂上,崇尚“枪杆子出政权”的金良必是核心人物。(未完待续)
ps:抱歉,工厂临时接到任务所以今天只能更新一张。明后两天二合一章节献上。请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