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逸羽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注释:[1]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天之间,现代测得是29.53日。
[2]注意:《尧典》这里说\"岁\",不说\"年\",这是用\"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例如冬至)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使之和\"年\"有分工,\"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所以《周礼·春官·大史》说\"正岁年以序事\",岁年并举。
[3]这一点,下文还要谈到。
[4]仲春,旧历二月。
[5]蟪蛄(huigu),一名寒蝉。旧说,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所以说不知春秋。
[6]见杜预《春秋序》。旧说春秋犹言四时(《诗经·鲁颂·宫》郑玄笺),错举春秋以包春夏秋冬四时(杜预《春秋序》孔颖达《正义》),似难置信。
扶风 2014/6/25 8:26:38第1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4)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5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52],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
注释:[1]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天之间,现代测得是29.53日。
[2]注意:《尧典》这里说\"岁\",不说\"年\",这是用\"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例如冬至)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使之和\"年\"有分工,\"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所以《周礼·春官·大史》说\"正岁年以序事\",岁年并举。
[3]这一点,下文还要谈到。
[4]仲春,旧历二月。
[5]蟪蛄(huigu),一名寒蝉。旧说,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所以说不知春秋。
[6]见杜预《春秋序》。旧说春秋犹言四时(《诗经·鲁颂·宫》郑玄笺),错举春秋以包春夏秋冬四时(杜预《春秋序》孔颖达《正义》),似难置信。
扶风 2014/6/25 8:26:38第1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4)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5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52],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53]。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我国佛教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是十二月初八成道的,谓之\"腊八节\"。古印度人习于煮羹粥,据说,释迦六年苦行之后,正是由于接受了牧牛女奉献的乳糜羹粥,才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所以\"腊八节\"就有了用精美果蔬杂合煮成可口又滋补、民间喜食的粥糜的传统。关于\"腊八粥\"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是\"初八日……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苏轼《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上述这些节日,不是一个时代的,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