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蜀山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六章洞中奇幻仙境
队员们小心警惕地端着枪在洞厅各处搜寻,希望能在某个神秘的角落里发现点什么,而专家们则边走边看边负责给大伙儿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陆芳洲指着一根根高大粗壮的石笋给队员们解释说,“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却又如此纤细的石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石笋是洞顶滴水落在洞底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沉淀,然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由下而上缓缓生长而成的,洞顶滴落的水量、速率的变化又会带来石笋形状上的变化。”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石笋,它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圆圆的还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个杆状石笋,合起来就像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这样奇特的造型,说明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钙含量高,水滴呈线状下流,沉积速度快,形成了帽状石笋,而后期滴水量少,碳酸钙含量减少,下滴速度减慢,所以又形成了杆状石笋。”陈紫陌也附和着说。
“呵呵,真不简单呵,形成过程如此的复杂!”有个战士感叹道。
“可不是嘛,从石笋的不同形态中可以对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钙浓度、温度等气候因素进行解读,从中可以了解洞穴发育的历史和气候变化的历史。”陆芳洲继续说道:
“总的来说,石笋是一大类较为常见的洞穴沉积物,但因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生成了形态特别罕见的石笋,这才使得它的身价倍增,格外珍稀。棒状、杆状是石笋中最常见的形态,此外还有火箭状、树桩状、烽火台状、煎蛋状等种种,自然之工巧,人类实在是无法揣摩。”
“呵呵,原来如此,我们今儿算长了见识了!”特种兵队员又一次感叹道。
“好大的水池呀!没想到这洞窟中居然会有这么大一水池,简直就像一个小型湖泊嘛!”另一名特战队员惊叹道。
“是呀、是呀,你们看,巨形水池被洞体中部林立的鹅管围住,又和地下暗河两头连接相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巨形水池潜水面积还不得超过十万平方米?”孟初寒说道。
“肯定得超过十万平方米!光是那直径最起码也得五、六百米左右吧?”陈紫陌也答话说道。
“得有五、六百米,而且只多不少!”孟初寒肯定地说。
“也不知这池水里有多深?也不知里面有没有鱼类生长?”特战队员再一次问。
“有水必然会有鱼类、虾蟹生长,这是肯定的,要不然那暗河里的云南盘煦鱼从哪儿来的呀!”动物专家侯镜如说道。
“对、对!我看那云南盘煦鱼应该就是从这水池里沿暗河溜出洞外的,而且上次出现的那个龙形鱼也极有可能是从这池子里游出去的!”
“如此说来,这个神秘的大水池一定不简单,里面肯定还生长着不知名的物种,会不会有传说中的神龙?或者说巨蟒呀?”特战队长刘寒光也忍不住好奇地问。
“又开始想象啦?!出现龙鱼或其它水生动物是极有可能的!但要出现什么神龙、巨蟒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传说中的能上天入地的神龙是不存在的,但龙形鱼是可能存在,因为它是亿万年前遗存下来的古老物种,其次,说水中藏巨蟒也是不可能的,巨蟒只栖息于山间、草丛等陆地上,没有栖息于水中的!至于地鼠人为何跳入水中,或者它们是如何适应水中生存环境,那只能通过长期的、详细周密的科学考察才能得出结论!”侯镜如回答道。
众人看那水池呈圆形结构,水池周围是一圈光滑如镜的石乳镶边,刚才地鼠人就是在此地纵身跃入水池逃掉的。
在这水池的另外两侧,还自然地摆放着几面天然石鼓,面平中空,贴地而卧,洞顶有水点滴于其上,“腔腔”作响,更为石洞平添一份幽远神秘的色彩,上面若摆放瓜子、香果,俨然似游泳池边小憩一般,快乐似神仙。
“钟乳石的魅力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远看似钟,近看如柚,用小石敲击大小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咚咚…轰轰…’,如古筝、空篌之清脆,如钟鼓之浑厚,真可谓是‘声色俱佳’呀,难怪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如此记载:‘甫声函胡,北音清越,包止响腾,余韵徐歇’,在这里算是找到真正的注脚了。”专家陈紫陌感叹道。
“钟乳石为什么能发声呢?”有个队员问陆芳洲。
“这得从它的生成过程说起,石洞中一般都有地下水,水往低处流,愈低则压力越大,水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层的溶解力也就越强,造成地下水含有的重碳酸钙溶液变浓。这种溶液一旦从石缝里流出,随着压力的下降,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便迅速减少,多余的碳酸钙便附着于洞壁、洞顶,在水滴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钙膜。
因重力之故,钙膜内积水会破‘壳’而滴,如此循环往复,碳酸钙膜就逐渐往下延伸、加厚,直至形成微小的钙质石管。别处都是水滴穿石,这里却是‘水滴’成‘石’。
亿万年过去了,石管慢慢变长变粗,中心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自然界的‘锣鼓’石钟乳,当你用木棒或石块敲击它们时,石管内的空气振荡,石钟乳就会因其形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陆芳洲一口气讲了下来。
专家考证最底下这层,发现它是地下河砂层,它记录了该洞至少几千万年甚至逾几亿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沉积规律,最底层高约20米,古河床的断面,残留有河流冲积砂层,洞壁上有着大片的色如白雪、质地坚硬的“雾凇”,实际上这是一种非重力水与重力水的协同沉积。
在以上的每层洞壁墙上,生长着一簇簇珊瑚模样的岩状石花,专家孟初寒考证后解释说:
“这是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笋构成,颜色呈浅黄,洞壁上布满千姿百态的沉积物,犹如雕刻精美的浮雕,... -->>
第十六章洞中奇幻仙境
队员们小心警惕地端着枪在洞厅各处搜寻,希望能在某个神秘的角落里发现点什么,而专家们则边走边看边负责给大伙儿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陆芳洲指着一根根高大粗壮的石笋给队员们解释说,“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却又如此纤细的石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石笋是洞顶滴水落在洞底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沉淀,然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由下而上缓缓生长而成的,洞顶滴落的水量、速率的变化又会带来石笋形状上的变化。”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石笋,它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圆圆的还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个杆状石笋,合起来就像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这样奇特的造型,说明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钙含量高,水滴呈线状下流,沉积速度快,形成了帽状石笋,而后期滴水量少,碳酸钙含量减少,下滴速度减慢,所以又形成了杆状石笋。”陈紫陌也附和着说。
“呵呵,真不简单呵,形成过程如此的复杂!”有个战士感叹道。
“可不是嘛,从石笋的不同形态中可以对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钙浓度、温度等气候因素进行解读,从中可以了解洞穴发育的历史和气候变化的历史。”陆芳洲继续说道:
“总的来说,石笋是一大类较为常见的洞穴沉积物,但因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生成了形态特别罕见的石笋,这才使得它的身价倍增,格外珍稀。棒状、杆状是石笋中最常见的形态,此外还有火箭状、树桩状、烽火台状、煎蛋状等种种,自然之工巧,人类实在是无法揣摩。”
“呵呵,原来如此,我们今儿算长了见识了!”特种兵队员又一次感叹道。
“好大的水池呀!没想到这洞窟中居然会有这么大一水池,简直就像一个小型湖泊嘛!”另一名特战队员惊叹道。
“是呀、是呀,你们看,巨形水池被洞体中部林立的鹅管围住,又和地下暗河两头连接相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巨形水池潜水面积还不得超过十万平方米?”孟初寒说道。
“肯定得超过十万平方米!光是那直径最起码也得五、六百米左右吧?”陈紫陌也答话说道。
“得有五、六百米,而且只多不少!”孟初寒肯定地说。
“也不知这池水里有多深?也不知里面有没有鱼类生长?”特战队员再一次问。
“有水必然会有鱼类、虾蟹生长,这是肯定的,要不然那暗河里的云南盘煦鱼从哪儿来的呀!”动物专家侯镜如说道。
“对、对!我看那云南盘煦鱼应该就是从这水池里沿暗河溜出洞外的,而且上次出现的那个龙形鱼也极有可能是从这池子里游出去的!”
“如此说来,这个神秘的大水池一定不简单,里面肯定还生长着不知名的物种,会不会有传说中的神龙?或者说巨蟒呀?”特战队长刘寒光也忍不住好奇地问。
“又开始想象啦?!出现龙鱼或其它水生动物是极有可能的!但要出现什么神龙、巨蟒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传说中的能上天入地的神龙是不存在的,但龙形鱼是可能存在,因为它是亿万年前遗存下来的古老物种,其次,说水中藏巨蟒也是不可能的,巨蟒只栖息于山间、草丛等陆地上,没有栖息于水中的!至于地鼠人为何跳入水中,或者它们是如何适应水中生存环境,那只能通过长期的、详细周密的科学考察才能得出结论!”侯镜如回答道。
众人看那水池呈圆形结构,水池周围是一圈光滑如镜的石乳镶边,刚才地鼠人就是在此地纵身跃入水池逃掉的。
在这水池的另外两侧,还自然地摆放着几面天然石鼓,面平中空,贴地而卧,洞顶有水点滴于其上,“腔腔”作响,更为石洞平添一份幽远神秘的色彩,上面若摆放瓜子、香果,俨然似游泳池边小憩一般,快乐似神仙。
“钟乳石的魅力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远看似钟,近看如柚,用小石敲击大小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咚咚…轰轰…’,如古筝、空篌之清脆,如钟鼓之浑厚,真可谓是‘声色俱佳’呀,难怪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如此记载:‘甫声函胡,北音清越,包止响腾,余韵徐歇’,在这里算是找到真正的注脚了。”专家陈紫陌感叹道。
“钟乳石为什么能发声呢?”有个队员问陆芳洲。
“这得从它的生成过程说起,石洞中一般都有地下水,水往低处流,愈低则压力越大,水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层的溶解力也就越强,造成地下水含有的重碳酸钙溶液变浓。这种溶液一旦从石缝里流出,随着压力的下降,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便迅速减少,多余的碳酸钙便附着于洞壁、洞顶,在水滴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钙膜。
因重力之故,钙膜内积水会破‘壳’而滴,如此循环往复,碳酸钙膜就逐渐往下延伸、加厚,直至形成微小的钙质石管。别处都是水滴穿石,这里却是‘水滴’成‘石’。
亿万年过去了,石管慢慢变长变粗,中心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自然界的‘锣鼓’石钟乳,当你用木棒或石块敲击它们时,石管内的空气振荡,石钟乳就会因其形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陆芳洲一口气讲了下来。
专家考证最底下这层,发现它是地下河砂层,它记录了该洞至少几千万年甚至逾几亿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沉积规律,最底层高约20米,古河床的断面,残留有河流冲积砂层,洞壁上有着大片的色如白雪、质地坚硬的“雾凇”,实际上这是一种非重力水与重力水的协同沉积。
在以上的每层洞壁墙上,生长着一簇簇珊瑚模样的岩状石花,专家孟初寒考证后解释说:
“这是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笋构成,颜色呈浅黄,洞壁上布满千姿百态的沉积物,犹如雕刻精美的浮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