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皇爷放心,内臣这就去办,不过,您既然批了这奏疏,那要不要,让内阁即刻拟诏?”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不必,这奏疏你也先留着,等明日廷推之后再下发。”
…………
腊月十五,大雪。
距离朝廷封印的时间,已经不到半个月了。
所谓封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封存官印,暂停办公!
这和寻常的休沐不同,寻常的时候,即便是官员放假,官印仍旧随身携带,正常的公务不会耽搁的。
但是封印期间,除非极其紧急的军国大事,否则一切公务概不处理。
得益于太祖他老人家的工作狂精神,大明封印的时间很晚,也很短,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三,一共四天。
不过,虽然距离封印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除了礼部之外,朝廷大多数衙门,运转的效率都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准备迎接年节的到来。
不过,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朝臣来说,分外不同。
因为,在今天的朝会上,老天官要主持,可能是他在朝的最后一次廷推!
文华殿外,大雪纷飞。
殿内群臣肃然而立。
老天官立于殿中,背对天子,面对群臣,道。
“奉陛下旨意,内阁大臣三人,候选十人,推五人,呈送圣裁。”
“内阁候选者十人,名单为大理寺卿俞士悦,刑部侍郎江渊,工部侍郎张敏,礼部侍郎王一宁,太常寺卿许彬,太仆寺卿俞山……”
廷推这种事情,老天官主持了很多次了,流程上已是惯熟。
只不过,这次廷推的人数,着实有点多,长长的一大串名单和履历念下来,老天官都有些口干舌燥的。
廷推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
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就拿这些个候选人来说,可不是吏部想选谁就能选的。
一般来说,在正式的廷推之前,七卿和内阁,在吏部的主持下,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会议。
内阁大臣对于品级虽然有要求,但是朝廷当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各部,院,寺,加上各地的封疆大吏,有资格入选的,少说也有百十号人。
但是廷推的候选人,只有十个。
怎么选呢?
当然是大佬们先划拉一波,各自举荐出自己觉得有资格成为候选人的官员,并且要阐明理由。
如果超额了,那自然是吵架(划掉),商量出最后的结果。
然后到了廷推之上,再进行第二轮的大规模推选,最终确定出候选名单,呈送圣裁。
不错,是候选名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第232章廷推阁臣(下)
廷推虽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铨选制度,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举荐他们认为符合要求的官员。
只是举荐和建议,并非最后的决策。
自从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之后。
朝廷一应事务,无论大小,决策权都被收归到了天子的手中,官员任免自然也是如此。
不论是吏部的铨选,还是廷推大臣,都是代天子选拔而已,本质上是没有决策权的。
毕竟,天子日理万机,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
就像这次,若是没有廷推,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号有基本入阁资格的京官和地方官当中,选出三人中选。
朝廷每天要流转那么多的官吏,全靠皇帝来选,这种工作量,太祖都干不来……
因此,就需要吏部或朝臣们来推选,前者是铨选,后者就是所谓的廷推。
但是无论是吏部选官,还是廷推,或是臣下举荐,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这一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皇帝有权驳回廷推的结果,这一点在大明并不稀罕。
廷推并不是呈现最终一个人选,而是至少推举出两名,由皇帝最终选定中选之人。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
“皇爷放心,内臣这就去办,不过,您既然批了这奏疏,那要不要,让内阁即刻拟诏?”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不必,这奏疏你也先留着,等明日廷推之后再下发。”
…………
腊月十五,大雪。
距离朝廷封印的时间,已经不到半个月了。
所谓封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封存官印,暂停办公!
这和寻常的休沐不同,寻常的时候,即便是官员放假,官印仍旧随身携带,正常的公务不会耽搁的。
但是封印期间,除非极其紧急的军国大事,否则一切公务概不处理。
得益于太祖他老人家的工作狂精神,大明封印的时间很晚,也很短,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三,一共四天。
不过,虽然距离封印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除了礼部之外,朝廷大多数衙门,运转的效率都降低了很多。
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准备迎接年节的到来。
不过,今天这个日子,对于朝臣来说,分外不同。
因为,在今天的朝会上,老天官要主持,可能是他在朝的最后一次廷推!
文华殿外,大雪纷飞。
殿内群臣肃然而立。
老天官立于殿中,背对天子,面对群臣,道。
“奉陛下旨意,内阁大臣三人,候选十人,推五人,呈送圣裁。”
“内阁候选者十人,名单为大理寺卿俞士悦,刑部侍郎江渊,工部侍郎张敏,礼部侍郎王一宁,太常寺卿许彬,太仆寺卿俞山……”
廷推这种事情,老天官主持了很多次了,流程上已是惯熟。
只不过,这次廷推的人数,着实有点多,长长的一大串名单和履历念下来,老天官都有些口干舌燥的。
廷推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极为复杂。
涉及到三品以上大员,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就拿这些个候选人来说,可不是吏部想选谁就能选的。
一般来说,在正式的廷推之前,七卿和内阁,在吏部的主持下,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会议。
内阁大臣对于品级虽然有要求,但是朝廷当中,三品以上的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各部,院,寺,加上各地的封疆大吏,有资格入选的,少说也有百十号人。
但是廷推的候选人,只有十个。
怎么选呢?
当然是大佬们先划拉一波,各自举荐出自己觉得有资格成为候选人的官员,并且要阐明理由。
如果超额了,那自然是吵架(划掉),商量出最后的结果。
然后到了廷推之上,再进行第二轮的大规模推选,最终确定出候选名单,呈送圣裁。
不错,是候选名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第232章廷推阁臣(下)
廷推虽然是朝廷典制中的铨选制度,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朝臣在向皇帝举荐他们认为符合要求的官员。
只是举荐和建议,并非最后的决策。
自从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之后。
朝廷一应事务,无论大小,决策权都被收归到了天子的手中,官员任免自然也是如此。
不论是吏部的铨选,还是廷推大臣,都是代天子选拔而已,本质上是没有决策权的。
毕竟,天子日理万机,哪有工夫一一考核官吏。
就像这次,若是没有廷推,那皇帝就需要在上百号有基本入阁资格的京官和地方官当中,选出三人中选。
朝廷每天要流转那么多的官吏,全靠皇帝来选,这种工作量,太祖都干不来……
因此,就需要吏部或朝臣们来推选,前者是铨选,后者就是所谓的廷推。
但是无论是吏部选官,还是廷推,或是臣下举荐,最终的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
这一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皇帝有权驳回廷推的结果,这一点在大明并不稀罕。
廷推并不是呈现最终一个人选,而是至少推举出两名,由皇帝最终选定中选之人。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