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君相争权 (1/2)
美女中文网 byxs.net,大唐暴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紫宸殿,皇帝、皇后临朝听政。
当朝太子李贤、宰相刘仁轨、戴至德、郝处俊,以及同门下中书平章事薛元超、李义琰、周智高、张大安等人一一在殿内。
此时刘仁轨、戴至德分别担任尚书左仆射、右仆射,郝处俊担任门下省侍中,还有远在鄯州的李敬玄担任着中书令,他们四个是实职宰相。
薛元超是中书侍郎,张大安、李义琰分别是太子左右庶子,是李贤非常信任的人,而高智周此前也担任过李贤的左庶子,现在担任御使大夫。
这四个人都不是实职宰相,但因为他们的官职之前都被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务,因此他们虽不是实职宰相,但也能够进入最高层参与决策,成为实际上宰相。
除了以上大臣之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雍州长史李诲。
李治的精神不太好,从来到殿内就一直坐在侧身靠在龙椅上,时不时揉着太阳穴提神,他看着众宰相说:“这些日子关中各地陆续发生雪灾的事情想必诸位卿家都知道了,这次朕召众卿家前来是因为李诲上报说虽然朝廷已经给各级府县下达了相关救灾的政令,但仍然有许多百姓拖家带口逃难来到了长安城外,目前人数已经接近一万大关,接下来很可能有更多的百姓逃难来此,不知众卿家打算如何解决此事?”
作为主管政务的尚书高官官之一,戴至德不得不站出来行礼,“陛下、皇后,此乃雍州署的事情,臣以为雍州署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没有必要拿到内朝来议论!”
李诲站出来却说:“戴相公此言差矣,城外那些难民可不止我雍州百姓,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关中其他州县的,这已经不是我雍州署一个衙门可以解决的!”
按照规定,类似这种事情,李诲应该先上报尚书省,尚书省如果觉得有必要就在政事堂召开宰相会议讨论,然后把结果接过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就执行;如果觉得只是小事,没必要拿到政事堂讨论,更没必要上报皇帝,尚书省自己内部就解决了。
可李诲却是越过了尚书省直接上报到御前,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自从李治掌权之后就已经暗中鼓励下面的大臣这么做,目的自然是削弱左右仆射的权力,在太宗年间就搞出来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变相的增加宰相人数,分散权力,让他们互相牵制,如此一来就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刘仁轨听了李诲的话却是很恼火,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坚决与戴至德是同一阵线的,他怒斥李诲:“就算已经不是你雍州署可以解决的,你也可以先上报尚书省,如果尚书省拿不定主意还可以召开政事堂会议再呈报御前,你直接把此事放到陛下面前想作甚?朝廷的规制已经形同虚设了吗?打仗时兵士如果只听将军、主帅的,还要队正、旅率、校尉做什么?让将军、主帅直接带兵算了,全军之中只有将军和元帅,没有中下级武官,我看你这个仗还怎么打?”
说到这里,刘仁轨对李治和武媚娘行礼道:“陛下、皇后,老臣以为此风不可长,否则长此以往朝纲混乱,百官无所适从,将危及江山社稷!”
“陛下,臣附议!”戴至德作揖行礼,表示支持。
而郝处俊也站出来说:“臣也附议!”
三高官官的想法此时竟然出奇的一致,绝对要对这种不讲规矩的行为进行严惩,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可是有深刻体会的,如果下面的官员都绕过他们直接向皇帝奏事,还有他们这些三高官官做甚?时间一长,他们必然会被架空,这三高官官的官职也会变成名誉头衔。
太子李贤和他的左右庶子张大安、李义琰都没有出声,中书侍郎薛元超不是中书省主官,他也不想参合三省宰相与皇帝... -->>
紫宸殿,皇帝、皇后临朝听政。
当朝太子李贤、宰相刘仁轨、戴至德、郝处俊,以及同门下中书平章事薛元超、李义琰、周智高、张大安等人一一在殿内。
此时刘仁轨、戴至德分别担任尚书左仆射、右仆射,郝处俊担任门下省侍中,还有远在鄯州的李敬玄担任着中书令,他们四个是实职宰相。
薛元超是中书侍郎,张大安、李义琰分别是太子左右庶子,是李贤非常信任的人,而高智周此前也担任过李贤的左庶子,现在担任御使大夫。
这四个人都不是实职宰相,但因为他们的官职之前都被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务,因此他们虽不是实职宰相,但也能够进入最高层参与决策,成为实际上宰相。
除了以上大臣之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雍州长史李诲。
李治的精神不太好,从来到殿内就一直坐在侧身靠在龙椅上,时不时揉着太阳穴提神,他看着众宰相说:“这些日子关中各地陆续发生雪灾的事情想必诸位卿家都知道了,这次朕召众卿家前来是因为李诲上报说虽然朝廷已经给各级府县下达了相关救灾的政令,但仍然有许多百姓拖家带口逃难来到了长安城外,目前人数已经接近一万大关,接下来很可能有更多的百姓逃难来此,不知众卿家打算如何解决此事?”
作为主管政务的尚书高官官之一,戴至德不得不站出来行礼,“陛下、皇后,此乃雍州署的事情,臣以为雍州署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没有必要拿到内朝来议论!”
李诲站出来却说:“戴相公此言差矣,城外那些难民可不止我雍州百姓,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关中其他州县的,这已经不是我雍州署一个衙门可以解决的!”
按照规定,类似这种事情,李诲应该先上报尚书省,尚书省如果觉得有必要就在政事堂召开宰相会议讨论,然后把结果接过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就执行;如果觉得只是小事,没必要拿到政事堂讨论,更没必要上报皇帝,尚书省自己内部就解决了。
可李诲却是越过了尚书省直接上报到御前,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自从李治掌权之后就已经暗中鼓励下面的大臣这么做,目的自然是削弱左右仆射的权力,在太宗年间就搞出来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变相的增加宰相人数,分散权力,让他们互相牵制,如此一来就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刘仁轨听了李诲的话却是很恼火,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坚决与戴至德是同一阵线的,他怒斥李诲:“就算已经不是你雍州署可以解决的,你也可以先上报尚书省,如果尚书省拿不定主意还可以召开政事堂会议再呈报御前,你直接把此事放到陛下面前想作甚?朝廷的规制已经形同虚设了吗?打仗时兵士如果只听将军、主帅的,还要队正、旅率、校尉做什么?让将军、主帅直接带兵算了,全军之中只有将军和元帅,没有中下级武官,我看你这个仗还怎么打?”
说到这里,刘仁轨对李治和武媚娘行礼道:“陛下、皇后,老臣以为此风不可长,否则长此以往朝纲混乱,百官无所适从,将危及江山社稷!”
“陛下,臣附议!”戴至德作揖行礼,表示支持。
而郝处俊也站出来说:“臣也附议!”
三高官官的想法此时竟然出奇的一致,绝对要对这种不讲规矩的行为进行严惩,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可是有深刻体会的,如果下面的官员都绕过他们直接向皇帝奏事,还有他们这些三高官官做甚?时间一长,他们必然会被架空,这三高官官的官职也会变成名誉头衔。
太子李贤和他的左右庶子张大安、李义琰都没有出声,中书侍郎薛元超不是中书省主官,他也不想参合三省宰相与皇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