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彭水自治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 (1/2)
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cgy66102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展民营经济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构筑“两县一点”建设“五个彭水”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自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决定。我县这些年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学习和借鉴兄弟区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为县委、政府制定出台“十二五”规划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提供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工作安排,我们从7月20日起,先后深入县级相关部门、部分乡镇、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毗邻的黔江、武隆等九个区县进行了认真走访、座谈和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委发[1998]35号、渝委发[2003]21号和渝府发[2005]85号文件精神,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拓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先后成立了全县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决定,出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1+6”和“十个一批”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税收减免,推行“绿卡”和规范政务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行为以及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的“1+1”扶持等系列政策,2008年县人民政府再次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彭水府发[2008]56号),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截止2008年12月,全县民营经济基本单位达到6099个,其中私营企业689个,个体工商户5410户,投资者7207人,员工达到14490人,注册资金112702。46万元。2008年创增加值25。9亿元,缴纳税金0。88亿元。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两年我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民营经功不可没。2008年我县民营经济创增加值25。9亿元,占全县gdp50。05亿元的51。7 %,高出全县经济增长率的22。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 %,直接拉动经济增长16。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48。9 %,比2003年增长219。8 %
(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我县财政收入近几年明显好转,基本保证了“吃饭与建设”就地方财政收入来看,民营经济占了较大比重。2008年民营经济缴纳税金0。88亿元,占全县财政征收收入3。5亿元的25。14 %,比上年增长152 %,比2003年增长411 %。
(三)对缓解就业矛盾的贡献。民营经济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缓解就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14490人,是全县除农业和外出务工人员以外的最大就业群体,解决下岗失业人员2650人,比上年增加550人,比2003年增加850人。民营经济已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贡献。近几年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城市化率已达到21。32 %,比2003年增加9。3个百分点。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弃农进城经商,另一方面是城镇建设队伍不断扩大。目前为止,全县民营建筑安装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达30户,直接从事城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和房地产开发。在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中,民营经济就占到18。3亿元,占91。3 %,比上年增长20。4 %,比2003年增长408 %。我县的建安房地产业、饮食业、修理业、娱乐业均属民营,商贸、交通运输、建材工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占全县同行业主导力量。民营经济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对推进城镇化建设,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长处。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现在市场的繁荣,就没有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
(五)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在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河山。这些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贫困群众,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民营经济中的工商联会员近五年以来,在帮扶贫困、支援灾区等光彩扶贫、公益事业中无偿捐助累计400多万元。其中,2008年就达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8 %,比2003年增长374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纵观最近一年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情况,总体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不够平衡,经济质量不够理想。2007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如兄弟区县快。在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2007年和2008年获全市三等奖,2009年估计排名会有所后移。今年1-6月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也出现了较大滑坡,仅完成市下达我县年度计划的46。7 %,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纵看横比,不能不引起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影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多由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组成,以原料为中心的工业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发展不平衡,后劲明显不足。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全县民营经济单位从事一、二、三产业分别为70个、568个和5461个(1。15:9。31:89。54)(见附表)。传统的商贸、餐饮业4587个,占民营经济单位的75。2 %。工业只有487个,占7。9 %,151个工业企业多数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低度粗放附加值不高,劳动力密集,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二是县内民营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我县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县城,其次是各片区中心(原区工委所在地)。全县39个乡镇仅有23个乡镇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200户上的只有3个乡镇,32个乡个体工商户在100户以下,有4个乡只有5户以下。三是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当前,国家对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整治、淘汰力度空前加大,采用差别电价、差别税制、差别供电等手段“上大、限中、压小”、扶优汰劣、节能降耗、治污减排。而我县目前仍有一批高能耗、高投入、资源型、污染型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些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缺乏积累资金,对外贷款没有银行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需时日。
(二)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经济总量小,贡献率低。虽然2008年我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1。7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3。9 %,比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所占gdp的57。1 %的比例低出5。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单位少,总量小。全县民营经济单位6099个,仅占全市民营经济单位78。4万个的0。77 %;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5。9亿元、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201。6亿元的2。1 %;全县民营经济缴纳国家税0。88亿元,占全市82。3亿地的0。32 %。与黔江、秀山、酉阳、武隆、云阳、开县、石柱、长寿等区县相比(见附表),民营经济创增加值除比石柱、武隆约多一点外,民营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和税收比九个区县都少,秀山县的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78。1 %。长寿、秀山、黔江、开县、石柱、云阳、武隆、酉阳的民营经济税收分别为4。1亿元、3。9亿元、2。7亿元、2。64亿元、1。85亿元、1。24亿元、1。20亿元、0。96亿元,除云阳、武隆、酉阳3县外,均超我县1至4倍多。二是民营企业少,规模小。全县民营企业只有689个,占全市11。6万个的0。6 %,比黔江、秀山、酉阳、云阳、长寿都少。注册资金100464。61万元,企业平均145万元;从业人员7496人,企业平均11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有33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 %,这33家工业企业职工有3240人,2008年实现总产值6。3亿元,创利润4360万元。在众多的民营商贸业中规模以上的有22家,没有著名企业、名牌产品和有影响的商号,竞争力弱。
(三)发展环境欠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对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环境不够优、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甚至出现了反弹,出现了“硬环境变软,软环境变硬”的趋势。一是国家、市、县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到位率不高,贯彻落实较差。个别部门、个别单位从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出发,全局意识淡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的发展。二是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扣证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只收费不服务和中介机构搭车收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服务窗口办不了事、办不成事,简化程序事与愿违。四是法治手段弱化,对个别干扰、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人和事强制不够,打击不力。
(四)融资渠道不畅。由于目前的信贷评估标准尚无重大改进,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有的企业产品有订单,效益也比较好,但是由于贷不到款,资金周转不过来被迫减产甚至停产。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的银行贷款满足率不足20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政策很好,但僧多粥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望梅止渴。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因资本金较少,担保能力不强,难以大规模开展担保业务,同时担保公司面临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银行慎贷、担保放大倍数降低,县级银行基本上无贷款审批权,贷款审批手续繁琐,时间过长,且门槛高,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历史机遇
(一)政策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政策。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先后启动了渝怀铁路、乌江彭水电站、渝湘高速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彭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而且投资拉动的能量还将进一步释放。二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关政策。中央批准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将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更加开放、灵活的工作措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无疑会成为彭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三是“314”总体部署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机遇。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作出“314”总体... -->>
发展民营经济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构筑“两县一点”建设“五个彭水”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自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决定。我县这些年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了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学习和借鉴兄弟区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为县委、政府制定出台“十二五”规划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提供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工作安排,我们从7月20日起,先后深入县级相关部门、部分乡镇、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毗邻的黔江、武隆等九个区县进行了认真走访、座谈和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委发[1998]35号、渝委发[2003]21号和渝府发[2005]85号文件精神,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拓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先后成立了全县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决定,出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1+6”和“十个一批”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税收减免,推行“绿卡”和规范政务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行为以及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的“1+1”扶持等系列政策,2008年县人民政府再次转发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彭水府发[2008]56号),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截止2008年12月,全县民营经济基本单位达到6099个,其中私营企业689个,个体工商户5410户,投资者7207人,员工达到14490人,注册资金112702。46万元。2008年创增加值25。9亿元,缴纳税金0。88亿元。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两年我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民营经功不可没。2008年我县民营经济创增加值25。9亿元,占全县gdp50。05亿元的51。7 %,高出全县经济增长率的22。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 %,直接拉动经济增长16。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48。9 %,比2003年增长219。8 %
(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我县财政收入近几年明显好转,基本保证了“吃饭与建设”就地方财政收入来看,民营经济占了较大比重。2008年民营经济缴纳税金0。88亿元,占全县财政征收收入3。5亿元的25。14 %,比上年增长152 %,比2003年增长411 %。
(三)对缓解就业矛盾的贡献。民营经济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缓解就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14490人,是全县除农业和外出务工人员以外的最大就业群体,解决下岗失业人员2650人,比上年增加550人,比2003年增加850人。民营经济已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贡献。近几年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城市化率已达到21。32 %,比2003年增加9。3个百分点。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弃农进城经商,另一方面是城镇建设队伍不断扩大。目前为止,全县民营建筑安装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达30户,直接从事城镇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和房地产开发。在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中,民营经济就占到18。3亿元,占91。3 %,比上年增长20。4 %,比2003年增长408 %。我县的建安房地产业、饮食业、修理业、娱乐业均属民营,商贸、交通运输、建材工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占全县同行业主导力量。民营经济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对推进城镇化建设,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长处。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现在市场的繁荣,就没有方便快捷的各种服务。
(五)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在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河山。这些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贫困群众,积极投身光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民营经济中的工商联会员近五年以来,在帮扶贫困、支援灾区等光彩扶贫、公益事业中无偿捐助累计400多万元。其中,2008年就达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8 %,比2003年增长374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纵观最近一年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情况,总体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不够平衡,经济质量不够理想。2007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如兄弟区县快。在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2007年和2008年获全市三等奖,2009年估计排名会有所后移。今年1-6月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排名也出现了较大滑坡,仅完成市下达我县年度计划的46。7 %,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纵看横比,不能不引起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影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多由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组成,以原料为中心的工业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发展不平衡,后劲明显不足。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全县民营经济单位从事一、二、三产业分别为70个、568个和5461个(1。15:9。31:89。54)(见附表)。传统的商贸、餐饮业4587个,占民营经济单位的75。2 %。工业只有487个,占7。9 %,151个工业企业多数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低度粗放附加值不高,劳动力密集,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二是县内民营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我县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县城,其次是各片区中心(原区工委所在地)。全县39个乡镇仅有23个乡镇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200户上的只有3个乡镇,32个乡个体工商户在100户以下,有4个乡只有5户以下。三是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当前,国家对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整治、淘汰力度空前加大,采用差别电价、差别税制、差别供电等手段“上大、限中、压小”、扶优汰劣、节能降耗、治污减排。而我县目前仍有一批高能耗、高投入、资源型、污染型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些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缺乏积累资金,对外贷款没有银行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需时日。
(二)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经济总量小,贡献率低。虽然2008年我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1。7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3。9 %,比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所占gdp的57。1 %的比例低出5。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单位少,总量小。全县民营经济单位6099个,仅占全市民营经济单位78。4万个的0。77 %;2008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5。9亿元、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201。6亿元的2。1 %;全县民营经济缴纳国家税0。88亿元,占全市82。3亿地的0。32 %。与黔江、秀山、酉阳、武隆、云阳、开县、石柱、长寿等区县相比(见附表),民营经济创增加值除比石柱、武隆约多一点外,民营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和税收比九个区县都少,秀山县的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78。1 %。长寿、秀山、黔江、开县、石柱、云阳、武隆、酉阳的民营经济税收分别为4。1亿元、3。9亿元、2。7亿元、2。64亿元、1。85亿元、1。24亿元、1。20亿元、0。96亿元,除云阳、武隆、酉阳3县外,均超我县1至4倍多。二是民营企业少,规模小。全县民营企业只有689个,占全市11。6万个的0。6 %,比黔江、秀山、酉阳、云阳、长寿都少。注册资金100464。61万元,企业平均145万元;从业人员7496人,企业平均11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有33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 %,这33家工业企业职工有3240人,2008年实现总产值6。3亿元,创利润4360万元。在众多的民营商贸业中规模以上的有22家,没有著名企业、名牌产品和有影响的商号,竞争力弱。
(三)发展环境欠优。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对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环境不够优、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甚至出现了反弹,出现了“硬环境变软,软环境变硬”的趋势。一是国家、市、县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到位率不高,贯彻落实较差。个别部门、个别单位从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出发,全局意识淡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的发展。二是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扣证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只收费不服务和中介机构搭车收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服务窗口办不了事、办不成事,简化程序事与愿违。四是法治手段弱化,对个别干扰、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人和事强制不够,打击不力。
(四)融资渠道不畅。由于目前的信贷评估标准尚无重大改进,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有的企业产品有订单,效益也比较好,但是由于贷不到款,资金周转不过来被迫减产甚至停产。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企业的银行贷款满足率不足20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政策很好,但僧多粥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望梅止渴。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因资本金较少,担保能力不强,难以大规模开展担保业务,同时担保公司面临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银行慎贷、担保放大倍数降低,县级银行基本上无贷款审批权,贷款审批手续繁琐,时间过长,且门槛高,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历史机遇
(一)政策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政策。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先后启动了渝怀铁路、乌江彭水电站、渝湘高速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彭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而且投资拉动的能量还将进一步释放。二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关政策。中央批准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将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更加开放、灵活的工作措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无疑会成为彭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三是“314”总体部署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机遇。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作出“314”总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