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边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不同的造型。胚子成型后,放在小木架上晾干,接着上彩釉。下一步就可以放入窑内烧制了。
吐尔逊卡日?祖农拿出一个烧好的土陶制品介绍:“我们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将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的各色石头用石碾研磨成粉,是天然矿物质。”从工艺流程看,土陶的烧制跟瓷器烧制的过程非常相似。令人惊讶的是,土陶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的,这需要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摸索和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讲,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走进烧土陶的每一户人家。这些陶器艺人仍在沿用相传了八百多年的古老传统方法,地下的千年泥土,木制的脚踏旋转坯盘,用手捏塑、用草木烧窑。用于给土陶彩绘,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矿物质的,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的各色石头粉碎、石碾研磨而成,这时一个年纪特别大的老奶奶拿着一个土陶让我们猜是干什么用的。朋友们围着七嘴八舌的说盛水的,放蜡烛的老奶奶只是慈祥的微笑,在导游的翻译下我们才知道是小孩小便用的。记得我有一次走进高台民居也是陪着客人,却被一个老汉的举动感动了。我鼓足勇气敲开一扇民居的门,出来迎接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看到老人满脸的胡子和突出的骨骼,身体显得消瘦,可有着和他年岁一样的热情。我亲眼看到他将一抔黄土做成杯盘,眼前摆放的大小不一很极致优雅的杯盘都出之于他手,真是技艺高超。我将眼光停驻在他儿子身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也不知道是天生的木讷还是炎热干燥天气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老汉之后恐怕无什么传人了。一堆莫名的失落从我心底油然而生。离别老汉时我买了一个成品的杯子作为留恋。
高台民居的居民除了从事土陶制作业以外,还有许多居民从事绣花帽、刀具制作、皮革加工、纺织、铁匠、缝纫等多种手工业。布热比古丽竟是高台民居最有名的手工花帽制作之家。说起维吾尔族的花帽,这个漂亮的女孩如数家宝:我们维吾尔的花帽大约分两种,男子的花帽为长方体,有四个角,布面上一般绣有叶形和弓形花纹,颜色为绿色、白色和蓝色;女性的花帽特别的丰富多彩,不但颜色万紫千红,还要在花帽上串起亮片和珠子,而仅仅绣花就有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盘金银绣、串珠片绣、钩花刺绣等几十种方法。她还告诉我,维吾尔的花帽很久以来都是象征权力和荣誉的体现。走进一家手工刺绣家里。精美的手工小花帽,手工刺绣桌布,枕套,被套,让人眼花缭乱。太神奇了,这里的居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古老的工艺走进了高科技时代。
站在高台民居远眺。夕阳在天边播下一片橘红,喀什噶尔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幢幢耸立的楼宇,一辆辆疾驰的汽车,一位位匆匆而过的行人,与古旧寂静的高台民居形成强烈的反差。最后我问依明尼汗,有没有可能离开高台,搬进楼房,去过另一种生活。她摇了摇头,带着满脸忧伤说:不,祖农在这里不只是依明尼汗,现居高台的六百多户,三四千口人,都舍不得离开高台民居。因为,这里尘封着先祖们生息、兴衰的故事,他们将怀恋、守候在这里,书写着新时代的高台历史。
高台民居是喀什的内涵,是维吾尔族生活的缩影,是展示维吾尔智慧和文明的一方净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没有都市里的市侩和紧张,从街头巷尾坐在门口绣花的妇女的背影里,可以感觉出她们优雅的生活,从巷子里那些好像洋娃娃的孩子天真欢快笑声中,能领悟到高台民居人的幸福。
三
高台民居傍依吐曼河水,绿荫环绕,环境优美,层叠的房屋、稠密的人口,颇具异域色彩的民俗风情,领骚风韵的建筑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神秘之地。
不说远的,就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吧。我上海的一个网友,她很关注喀什,也非常热爱喀什,她多次在电视上或是在杂志上看到介绍喀什的片断,总给我说你们喀什的建筑很古老,人很散懒,风韵却很浓厚。厚厚的土墙,窄小的街道,头上围着纱巾的少女,抱着孩子的妇女,高墙下晒太阳的老汉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问我你们是不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那么多维族人都住哪里,很惬意?我说那是喀什的千年民居,是历史的回放。噢,喀什真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找机会也要来看一看。
高台民居是传递文化的一个窗口,每天许多游客特别是一些画家、摄影家包括外国人总是背着行囊进入人们的视线,乐此不疲。我的忘年之交石树森,是喀什著名的摄影家,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精神矍铄,常常背着三角架奔忙于高台民居,拍摄了大量反映民居生活的好照片,有的摄影作品在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刊用。我深爱的女友,从小就喜欢画画,她主攻油画,开始画树林、花草、鸟类,为了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近几年她取材当地的胡杨、高台民居为主画对象,色彩善用暖黄色调,使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她几乎把所有的激情、热情都投入进去了,根据油画的需要,不管是清早、傍晚,还是严寒酷暑天,总骑上电瓶车往返于高台民居,民居的一个窗户、一根电线、飞翔的鸟儿她都不放过,用手机抓拍下民居每个细小的姿态,回来后反复琢磨修改,已经画了不少反映高台民居的油画,透过画风看到了她对喀什这片故土的热爱之情。
每次朋友来喀什我都要陪着到土崖高台,本来用不了一小时可以走马观花看完的景区,只要悉心介绍,故事的脉络都会使朋友产生联想和好奇,参观的时间必定要突破两个小时。每次陪着客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喀什的土崖高台,模糊的迷茫的双眼盯着狭窄的巷道、斑驳的泥墙,似乎都在寻找着遗失的物件或是什么,而那拥挤的孤悬民居门户间洁净的窗纱晃动中撩开的背景,以及缭绕在空气中的一缕缕炊烟送来奶茶清香这一切仿佛是上天给这片可爱的土地的特殊眷顾和恩赐。
如今,喀什正在创建老城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高台民居修建耿恭祠,恢复原貌;帮助居民代建房屋结构主体,确保抗震效果,同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力求改造后的老城“不是老城,胜似老城”通过重塑人文旅游景观,使年久失修、百孔千疮的喀什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我以为老城的韵味,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庄重,更多的恐怕是生活在老城的人,是他们赋予了老城灵动的色彩。我们看到的古城,应该是一座活着的、简单的、幸福的,延续了千百年西域血脉的生命家园、故土绝唱。
出不同的造型。胚子成型后,放在小木架上晾干,接着上彩釉。下一步就可以放入窑内烧制了。
吐尔逊卡日?祖农拿出一个烧好的土陶制品介绍:“我们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将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的各色石头用石碾研磨成粉,是天然矿物质。”从工艺流程看,土陶的烧制跟瓷器烧制的过程非常相似。令人惊讶的是,土陶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的情况下,完全依靠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的,这需要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摸索和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讲,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走进烧土陶的每一户人家。这些陶器艺人仍在沿用相传了八百多年的古老传统方法,地下的千年泥土,木制的脚踏旋转坯盘,用手捏塑、用草木烧窑。用于给土陶彩绘,上釉的颜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传配方,釉色颜料都是矿物质的,从戈壁滩或山上采集的各色石头粉碎、石碾研磨而成,这时一个年纪特别大的老奶奶拿着一个土陶让我们猜是干什么用的。朋友们围着七嘴八舌的说盛水的,放蜡烛的老奶奶只是慈祥的微笑,在导游的翻译下我们才知道是小孩小便用的。记得我有一次走进高台民居也是陪着客人,却被一个老汉的举动感动了。我鼓足勇气敲开一扇民居的门,出来迎接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看到老人满脸的胡子和突出的骨骼,身体显得消瘦,可有着和他年岁一样的热情。我亲眼看到他将一抔黄土做成杯盘,眼前摆放的大小不一很极致优雅的杯盘都出之于他手,真是技艺高超。我将眼光停驻在他儿子身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也不知道是天生的木讷还是炎热干燥天气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老汉之后恐怕无什么传人了。一堆莫名的失落从我心底油然而生。离别老汉时我买了一个成品的杯子作为留恋。
高台民居的居民除了从事土陶制作业以外,还有许多居民从事绣花帽、刀具制作、皮革加工、纺织、铁匠、缝纫等多种手工业。布热比古丽竟是高台民居最有名的手工花帽制作之家。说起维吾尔族的花帽,这个漂亮的女孩如数家宝:我们维吾尔的花帽大约分两种,男子的花帽为长方体,有四个角,布面上一般绣有叶形和弓形花纹,颜色为绿色、白色和蓝色;女性的花帽特别的丰富多彩,不但颜色万紫千红,还要在花帽上串起亮片和珠子,而仅仅绣花就有丝线平绣、十字花绣、丝线结绣、盘金银绣、串珠片绣、钩花刺绣等几十种方法。她还告诉我,维吾尔的花帽很久以来都是象征权力和荣誉的体现。走进一家手工刺绣家里。精美的手工小花帽,手工刺绣桌布,枕套,被套,让人眼花缭乱。太神奇了,这里的居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古老的工艺走进了高科技时代。
站在高台民居远眺。夕阳在天边播下一片橘红,喀什噶尔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幢幢耸立的楼宇,一辆辆疾驰的汽车,一位位匆匆而过的行人,与古旧寂静的高台民居形成强烈的反差。最后我问依明尼汗,有没有可能离开高台,搬进楼房,去过另一种生活。她摇了摇头,带着满脸忧伤说:不,祖农在这里不只是依明尼汗,现居高台的六百多户,三四千口人,都舍不得离开高台民居。因为,这里尘封着先祖们生息、兴衰的故事,他们将怀恋、守候在这里,书写着新时代的高台历史。
高台民居是喀什的内涵,是维吾尔族生活的缩影,是展示维吾尔智慧和文明的一方净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没有都市里的市侩和紧张,从街头巷尾坐在门口绣花的妇女的背影里,可以感觉出她们优雅的生活,从巷子里那些好像洋娃娃的孩子天真欢快笑声中,能领悟到高台民居人的幸福。
三
高台民居傍依吐曼河水,绿荫环绕,环境优美,层叠的房屋、稠密的人口,颇具异域色彩的民俗风情,领骚风韵的建筑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神秘之地。
不说远的,就说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吧。我上海的一个网友,她很关注喀什,也非常热爱喀什,她多次在电视上或是在杂志上看到介绍喀什的片断,总给我说你们喀什的建筑很古老,人很散懒,风韵却很浓厚。厚厚的土墙,窄小的街道,头上围着纱巾的少女,抱着孩子的妇女,高墙下晒太阳的老汉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问我你们是不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那么多维族人都住哪里,很惬意?我说那是喀什的千年民居,是历史的回放。噢,喀什真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找机会也要来看一看。
高台民居是传递文化的一个窗口,每天许多游客特别是一些画家、摄影家包括外国人总是背着行囊进入人们的视线,乐此不疲。我的忘年之交石树森,是喀什著名的摄影家,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精神矍铄,常常背着三角架奔忙于高台民居,拍摄了大量反映民居生活的好照片,有的摄影作品在人民画报、民族画报等刊用。我深爱的女友,从小就喜欢画画,她主攻油画,开始画树林、花草、鸟类,为了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近几年她取材当地的胡杨、高台民居为主画对象,色彩善用暖黄色调,使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她几乎把所有的激情、热情都投入进去了,根据油画的需要,不管是清早、傍晚,还是严寒酷暑天,总骑上电瓶车往返于高台民居,民居的一个窗户、一根电线、飞翔的鸟儿她都不放过,用手机抓拍下民居每个细小的姿态,回来后反复琢磨修改,已经画了不少反映高台民居的油画,透过画风看到了她对喀什这片故土的热爱之情。
每次朋友来喀什我都要陪着到土崖高台,本来用不了一小时可以走马观花看完的景区,只要悉心介绍,故事的脉络都会使朋友产生联想和好奇,参观的时间必定要突破两个小时。每次陪着客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喀什的土崖高台,模糊的迷茫的双眼盯着狭窄的巷道、斑驳的泥墙,似乎都在寻找着遗失的物件或是什么,而那拥挤的孤悬民居门户间洁净的窗纱晃动中撩开的背景,以及缭绕在空气中的一缕缕炊烟送来奶茶清香这一切仿佛是上天给这片可爱的土地的特殊眷顾和恩赐。
如今,喀什正在创建老城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高台民居修建耿恭祠,恢复原貌;帮助居民代建房屋结构主体,确保抗震效果,同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力求改造后的老城“不是老城,胜似老城”通过重塑人文旅游景观,使年久失修、百孔千疮的喀什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我以为老城的韵味,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庄重,更多的恐怕是生活在老城的人,是他们赋予了老城灵动的色彩。我们看到的古城,应该是一座活着的、简单的、幸福的,延续了千百年西域血脉的生命家园、故土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