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街心花园上姹紫嫣红的花卉,与随处可见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大红灯笼,装点着2012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人行道上成排成排的栾树,入秋以来,由嫩黄的穗状花变成渐渐翻红的元宝样的果实,在绿叶的映衬下,像一片片朝霞,一团团火焰,十分养眼。
10月1日这天上午,在郭迅老师的亲自组织,版主水手、铁血十八星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汉古玩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收藏大武汉10人谈”沙龙活动。
85岁高龄的徐明庭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对有这样多的武汉文史爱好者聚集到一起,感到十分高兴。武汉文史需要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会渐渐地清晰起来。对于收藏,无论哪个门类,都博大精深,有时不免还要交点学费;同样也不能自满,要有一股钻研的精神。徐老深有体会地说:“我从事武汉文史研究有30多年了,在30年里,感到很满足,认为自己掌握武汉史料够多的了。但越到后来,越感觉自己的不足,越要学习,越要去探索,去研究。越探索,越研究,兴趣就越浓厚。因为这些史料,可以解决历史上遗留问题,甚至可以转变人的一生。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刘谦定老师,认为人一辈子,要有爱好,有志趣,就如人要有信仰一样的。只有有爱好、有志趣的人,才有交往头。刘谦定老师回忆说:“我从小就爱好集邮,小学时便开始收藏孔方兄,对于铜钱的别识渐渐地有了些门道。后来收藏的兴趣渐渐地发生转变,开始转向收藏老房子。徐老刚才讲他没有什么收藏。但我认为,徐老他收藏了整个武汉图书馆。江汉关我搬不走,但对江汉关从顶到地基,我能说个一二三,我认为我就收藏了江汉关。我参观了全国的很多博物馆,对于博物馆里的物品,我看懂了,了解了,我就收藏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参观时,里面的展品将我的脚焊在那儿了,它丰富了我的收藏。有很多藏家希望能收集天下的藏品,那是不可能的,总有缺憾。英国几代皇室连本国的邮票都难以集全。在收藏中,其实过程便是一种享受。遇到赝品,你能从中到一两点教训,通过比较掌握一些知识,同样也得到乐趣,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方志专家董玉梅老师说:“按照郭迅老师事先跟我约定的题目,让我谈谈的救世堂,我就做好这个命题作文。”她接着说:“位于汉正街的救世堂是中西合璧的杰作。我认为城市建筑,实质上就是一个城市的收藏,就是老百姓的收藏。城市建筑可以反映一个时段的历史和文化,城市建筑是有生命的,是能说话的。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有一位德国建筑专家在看到救世堂后,发出惊叹。在欧洲找不到如此建筑,武汉的上百栋老建筑也难比救世堂。但有的人却没有把这个建筑放在眼里。最可贵的是那些教徒,他们将救世堂视为生命,是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我才力驳众议,坚持要保护救世堂。”
武汉电视台资深记者侯红志(网名士心)老师深深地热着拥有大江大河的大武汉。他常常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网友们对武汉三镇的工业遗产进行寻访。在每次的发言中,从来没有听到他夸耀自己,而总是肯定和称赞网友们所做出的成绩“他们对武汉不仅热爱,还有着逐渐深入的研究”使大家很受鼓舞。29处工业遗产、21处历史建筑入围武汉市第7批优秀历史建筑后,使他更有信心引导媒体做好工业遗产寻访工作。在发言中,他特别强调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城市改造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遗产的消失随之加快。因为这些工业遗产在建立之初处于城市边缘,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地方成为了开发商眼中的黄金地段,他们会想方没法去收买这些地方,破坏掉这些工业遗产。我们导访工业遗产的目的和愿望就是要记录、挖掘和展示这些工业遗产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呼吁社会和政府保留下这些工业遗产。”
自由撰稿人、知名女作家胡榴明老师为收藏大武汉,创作出版了武汉建筑百年经典、汉口老公馆、繁华沧桑大武汉等精典著作。她在发言中十分谦虚地说:“我父母都是外地人,我也是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是参加工作后,做工人才加深了对武汉的了解,成为第二代武汉人。对武汉老建筑的热爱,开始是被动的,是被出版商约稿而卷进来的,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整理文献,做的过程中,对武汉逐渐加深了解,也更加热爱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城市。”她说:“这次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拍摄茶叶之路,请我当响导。他们要拍巴士公寓,说‘这么好的历史建筑怎么破成这样’,我向他们解释,开发商要拆一幢房子很容易,要保护和复原下一幢房子难上加难,要做很周密的计划和方案,要给每样砖、瓦、梁、柱、石、门、窗编号,哪要复原到哪里,很麻烦。由此看来,保护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道路之艰难”但荷兰等很多国家,有很好的这方面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我坚决反对将优秀历史建筑改建成会所这样极具私密性的做法,要让优秀历史建筑成为人民大众的财富和精神食粮,可以将这些优秀历史建筑做博物馆、做书店,让人民大众可以用手去抚摩她,亲近她,这样的优秀历史建筑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武汉地方志专家王汗吾老师谈到主编武汉租界志的体会时说:“武汉市在租界有一百多处优秀历史建筑,但很少有人通过典章制度去研究汉口租界。这次在主编这本志书时,就是通过英、法等租界的章程、年报,比较清晰地从中了解那段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给人们提供借鉴和帮助。“谈到收藏实物时,他向大家展示出一件瓷质媒油灯座。1903年,设立在现在江边南京路口花旗洋行内的美孚汉口分公司,油库在丹水池。美孚公司为向中国人推销煤油,便采取赠送这媒油灯加煤油的办法。通过这件收藏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对鉴别历史发挥一定的作用”
大城小巷的创作者彭翔华(网名古三皇人)老师,正在编著武汉民间童谣辑注。他戏称自己是“市外侨胞”虽然离开武汉42年,在宜昌生活工作了42年,还仍称自己是“武汉人”这其中有多少对武汉割舍不掉的热爱啊!他说:“我收藏大武汉,整理我童年的记忆,整理出600多首童谣,实际上是与武汉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童谣,大家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实际上很多童谣能反映史书上没有的历史记载,补正史的不足或佐证正史。如武汉是中国最早诞生童子军的地方,对于童子军就有这方面的童谣,‘童子军,十二条,背不倒,过倒毛’。洪宪皇帝上台虽说只有83天短暂历史,但同样有童谣反映这样的历史事件。还有林则徐禁烟、孙中山到武汉、北伐军围武昌城、武汉保卫战的三次大空战,都有童谣。”对童谣的辑注的过程,是实质上是在读一本历史教科书。在座谈时,彭翔华老师特别感谢徐明庭老师为这本书写出3千多字的序言,数出45处出自典章名家之手。同时,徐老还为这本书补充了26首难得的童谣,如:“‘法德、妈德’敬禀者,儿在校中‘锐得、跛客’,别的功课都‘古德’,惟有‘英格理希’不懂得。”
武汉市唯有的3名布衣参事之一陈勇(网名甄荣)深知自己能有今天,要归功于汉网?人文武汉版。“我是从汉网?人文武汉版走出来的。收藏大武汉,始于汉网?人文武汉版块”这次武汉关建博物馆,他就捐赠了武汉关在建造初期的珍贵历史照片。
谈到收藏,有收藏商、收藏家,还有更多的是收藏爱好者,他们关注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便注意收藏与这座城市有关的物品。他从所收藏到的转轮上有英文“汉口”... -->>
街心花园上姹紫嫣红的花卉,与随处可见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大红灯笼,装点着2012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人行道上成排成排的栾树,入秋以来,由嫩黄的穗状花变成渐渐翻红的元宝样的果实,在绿叶的映衬下,像一片片朝霞,一团团火焰,十分养眼。
10月1日这天上午,在郭迅老师的亲自组织,版主水手、铁血十八星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汉古玩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收藏大武汉10人谈”沙龙活动。
85岁高龄的徐明庭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对有这样多的武汉文史爱好者聚集到一起,感到十分高兴。武汉文史需要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相互交流,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会渐渐地清晰起来。对于收藏,无论哪个门类,都博大精深,有时不免还要交点学费;同样也不能自满,要有一股钻研的精神。徐老深有体会地说:“我从事武汉文史研究有30多年了,在30年里,感到很满足,认为自己掌握武汉史料够多的了。但越到后来,越感觉自己的不足,越要学习,越要去探索,去研究。越探索,越研究,兴趣就越浓厚。因为这些史料,可以解决历史上遗留问题,甚至可以转变人的一生。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刘谦定老师,认为人一辈子,要有爱好,有志趣,就如人要有信仰一样的。只有有爱好、有志趣的人,才有交往头。刘谦定老师回忆说:“我从小就爱好集邮,小学时便开始收藏孔方兄,对于铜钱的别识渐渐地有了些门道。后来收藏的兴趣渐渐地发生转变,开始转向收藏老房子。徐老刚才讲他没有什么收藏。但我认为,徐老他收藏了整个武汉图书馆。江汉关我搬不走,但对江汉关从顶到地基,我能说个一二三,我认为我就收藏了江汉关。我参观了全国的很多博物馆,对于博物馆里的物品,我看懂了,了解了,我就收藏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参观时,里面的展品将我的脚焊在那儿了,它丰富了我的收藏。有很多藏家希望能收集天下的藏品,那是不可能的,总有缺憾。英国几代皇室连本国的邮票都难以集全。在收藏中,其实过程便是一种享受。遇到赝品,你能从中到一两点教训,通过比较掌握一些知识,同样也得到乐趣,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方志专家董玉梅老师说:“按照郭迅老师事先跟我约定的题目,让我谈谈的救世堂,我就做好这个命题作文。”她接着说:“位于汉正街的救世堂是中西合璧的杰作。我认为城市建筑,实质上就是一个城市的收藏,就是老百姓的收藏。城市建筑可以反映一个时段的历史和文化,城市建筑是有生命的,是能说话的。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有一位德国建筑专家在看到救世堂后,发出惊叹。在欧洲找不到如此建筑,武汉的上百栋老建筑也难比救世堂。但有的人却没有把这个建筑放在眼里。最可贵的是那些教徒,他们将救世堂视为生命,是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我才力驳众议,坚持要保护救世堂。”
武汉电视台资深记者侯红志(网名士心)老师深深地热着拥有大江大河的大武汉。他常常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网友们对武汉三镇的工业遗产进行寻访。在每次的发言中,从来没有听到他夸耀自己,而总是肯定和称赞网友们所做出的成绩“他们对武汉不仅热爱,还有着逐渐深入的研究”使大家很受鼓舞。29处工业遗产、21处历史建筑入围武汉市第7批优秀历史建筑后,使他更有信心引导媒体做好工业遗产寻访工作。在发言中,他特别强调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城市改造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遗产的消失随之加快。因为这些工业遗产在建立之初处于城市边缘,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地方成为了开发商眼中的黄金地段,他们会想方没法去收买这些地方,破坏掉这些工业遗产。我们导访工业遗产的目的和愿望就是要记录、挖掘和展示这些工业遗产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呼吁社会和政府保留下这些工业遗产。”
自由撰稿人、知名女作家胡榴明老师为收藏大武汉,创作出版了武汉建筑百年经典、汉口老公馆、繁华沧桑大武汉等精典著作。她在发言中十分谦虚地说:“我父母都是外地人,我也是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是参加工作后,做工人才加深了对武汉的了解,成为第二代武汉人。对武汉老建筑的热爱,开始是被动的,是被出版商约稿而卷进来的,通过深入的采访和整理文献,做的过程中,对武汉逐渐加深了解,也更加热爱这座有着光荣历史的城市。”她说:“这次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拍摄茶叶之路,请我当响导。他们要拍巴士公寓,说‘这么好的历史建筑怎么破成这样’,我向他们解释,开发商要拆一幢房子很容易,要保护和复原下一幢房子难上加难,要做很周密的计划和方案,要给每样砖、瓦、梁、柱、石、门、窗编号,哪要复原到哪里,很麻烦。由此看来,保护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道路之艰难”但荷兰等很多国家,有很好的这方面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我坚决反对将优秀历史建筑改建成会所这样极具私密性的做法,要让优秀历史建筑成为人民大众的财富和精神食粮,可以将这些优秀历史建筑做博物馆、做书店,让人民大众可以用手去抚摩她,亲近她,这样的优秀历史建筑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武汉地方志专家王汗吾老师谈到主编武汉租界志的体会时说:“武汉市在租界有一百多处优秀历史建筑,但很少有人通过典章制度去研究汉口租界。这次在主编这本志书时,就是通过英、法等租界的章程、年报,比较清晰地从中了解那段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给人们提供借鉴和帮助。“谈到收藏实物时,他向大家展示出一件瓷质媒油灯座。1903年,设立在现在江边南京路口花旗洋行内的美孚汉口分公司,油库在丹水池。美孚公司为向中国人推销煤油,便采取赠送这媒油灯加煤油的办法。通过这件收藏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对鉴别历史发挥一定的作用”
大城小巷的创作者彭翔华(网名古三皇人)老师,正在编著武汉民间童谣辑注。他戏称自己是“市外侨胞”虽然离开武汉42年,在宜昌生活工作了42年,还仍称自己是“武汉人”这其中有多少对武汉割舍不掉的热爱啊!他说:“我收藏大武汉,整理我童年的记忆,整理出600多首童谣,实际上是与武汉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童谣,大家似乎认为这是小儿科,实际上很多童谣能反映史书上没有的历史记载,补正史的不足或佐证正史。如武汉是中国最早诞生童子军的地方,对于童子军就有这方面的童谣,‘童子军,十二条,背不倒,过倒毛’。洪宪皇帝上台虽说只有83天短暂历史,但同样有童谣反映这样的历史事件。还有林则徐禁烟、孙中山到武汉、北伐军围武昌城、武汉保卫战的三次大空战,都有童谣。”对童谣的辑注的过程,是实质上是在读一本历史教科书。在座谈时,彭翔华老师特别感谢徐明庭老师为这本书写出3千多字的序言,数出45处出自典章名家之手。同时,徐老还为这本书补充了26首难得的童谣,如:“‘法德、妈德’敬禀者,儿在校中‘锐得、跛客’,别的功课都‘古德’,惟有‘英格理希’不懂得。”
武汉市唯有的3名布衣参事之一陈勇(网名甄荣)深知自己能有今天,要归功于汉网?人文武汉版。“我是从汉网?人文武汉版走出来的。收藏大武汉,始于汉网?人文武汉版块”这次武汉关建博物馆,他就捐赠了武汉关在建造初期的珍贵历史照片。
谈到收藏,有收藏商、收藏家,还有更多的是收藏爱好者,他们关注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便注意收藏与这座城市有关的物品。他从所收藏到的转轮上有英文“汉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