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天多的对襄阳的寻访,加上进入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进入“拾穗者”行者的家庭院落,进入“拾穗者”年会会场,促使我们对襄阳“拾穗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解读。
在纪念未光然诞辰百周年时,曾匆匆造访过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这次算是第二次来访。
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设在襄阳远离繁华市区的白云人家社区服务中心。“白云人家”是按照“城乡一体、整乡推进、产业为基、民生为本、新型社区、田园新城”的方针,按照“一主五区”的布局,襄城区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建成的第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是一个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又保持田园风光的“田园新城”2012年6月“城乡一体化”开始建设,实行“迁村腾地”尹集乡青龙村村民将整体搬迁入住“白云人家”社区。襄阳“拾穗者”及时组织寻访青龙自然村落,拍摄下青龙自然村的农舍、场院、屠宰坊、塘堰、古井、石雕等,用镜头记录农耕文明,留下乡土记忆。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算清每一粒麦穗的生卒之年/我们只能用朴拙的文字/真实的影像/原始的声音/拼凑出故乡田野的真实版图/昨天的草根是明天最好的种粮/我们要悉心收藏”从2005年开始,襄阳“拾穗者”就秉承“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利用节假日并自费开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他们把视线投向古山寨、民居群落和襄阳古城池。他们在历史文化街区展开“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他们关注民间工艺的生存状态,为老河口木版年画和漳河源古法造纸等项目倾注心血,并以公益方式探索活化传承之路。
午餐后,趁着年会之前的空隙时间,我们与陕西旬阳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向山地、汉江航运博物馆发起人刘贵棠、荆州文化学者刘作忠及漳河源古法造纸传承人一起,到行者家中看他的藏品。
行者的家中,随处可见书柜,里面摆满各种书籍。行者将家中的后院,取了一个很富有诗意切合“者穗者”的名称——“穗园”以此,铭记“拾穗者”群体“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核心理念。
走进“穗园”如走进一个露天民俗博物馆。所有收藏品,看重的不是值钱财,而是其所存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让人们追回到那正在失去的记忆,唤起文化的觉醒。
这里保留着一块长形半圆头的传呼电话专用标牌。半圆部分画的是普通固定电话的话筒。标牌正中是醒目的美术体“公用电话”4个字,上方是标注着英文“pubic telephone”;标牌紧里有“市内”、“长途”字样及相应的英文“city proper和“distance”字样,内下角是“编号96348”
这样的传呼电话标牌,在通讯工具相当发达的当代,很多年轻人是不会知道当时的通讯困难的。传呼电话标牌承载着不少可说的故事。上世纪60、70年代,一般家庭都没有电话,急着联系,只能借助公用电话。与公用电话相应的还有一传呼者。传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电话内容说给传呼人听,让传呼人带话过去;另一种是,传呼人叫接听人来接听电话。这两种方式,传呼费是不一样的。
在一大堆古砖中,我看到有仕女飞天等花样的细腻繁复的南北朝古砖;看到菱形花纹清晰规整的汉代古砖;看到标有“湖南”、“江苏会馆”等字样的专用古砖。
“穗园”里还放置着马槽和栓马桩。襄阳这个地方,正是南船北马、辕辑交替的接点。当年羊楼洞的砖茶,就是走长江水路到汉口,然后从汉口走上水,到襄阳上岸,换车马运到山西晋城、长治、太原、大同一带,运抵河北张家口,改由驼队运往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再运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襄阳是这条茶马古道的重要转运城市。行者收藏的马槽和栓马桩,正是茶马古道历史的见证,其意义自明。
从行者家中出来,驱车来到襄阳和馨苑酒店,参加“拾穗者”在这儿举办的年会。
可容纳上百人的年会会场气氛热烈庄重。襄阳义工、麦田计划、绿色汉江、汉水文化研究会、乐天群、因纽特户外俱乐部等群团组织代表及市民政局、文化局、档案局、市文明办、市文管处、市地名办、市社科联、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政协文史委参加会议。
刘谦定老师在大红的签名册上写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造福乡梓,泽被后代”16个字,以表示对襄阳“拾穗者”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敬佩。
襄阳“拾穗者”这次年会不同以往,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将举行,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颁发给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民办非企业证书的仪式。这是政府部门对“拾穗者”做文保义工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拾穗者”在当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襄阳“拾穗者”的组织者、领导者邓粮用ppt的形式,向大会报告了“拾穗者”一年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播放了樊城历史街区的纪录影视。
因铁版要准备第二天的茶马古道起点羊楼洞的寻访,会未结束,我们一行便提前离开了会场。趁着夜色赶回武汉,就此结束对襄阳“拾穗者”3天的拜访。
两天多的对襄阳的寻访,加上进入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进入“拾穗者”行者的家庭院落,进入“拾穗者”年会会场,促使我们对襄阳“拾穗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解读。
在纪念未光然诞辰百周年时,曾匆匆造访过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这次算是第二次来访。
襄阳“拾穗者”办公室设在襄阳远离繁华市区的白云人家社区服务中心。“白云人家”是按照“城乡一体、整乡推进、产业为基、民生为本、新型社区、田园新城”的方针,按照“一主五区”的布局,襄城区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内建成的第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是一个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又保持田园风光的“田园新城”2012年6月“城乡一体化”开始建设,实行“迁村腾地”尹集乡青龙村村民将整体搬迁入住“白云人家”社区。襄阳“拾穗者”及时组织寻访青龙自然村落,拍摄下青龙自然村的农舍、场院、屠宰坊、塘堰、古井、石雕等,用镜头记录农耕文明,留下乡土记忆。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算清每一粒麦穗的生卒之年/我们只能用朴拙的文字/真实的影像/原始的声音/拼凑出故乡田野的真实版图/昨天的草根是明天最好的种粮/我们要悉心收藏”从2005年开始,襄阳“拾穗者”就秉承“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理念,利用节假日并自费开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他们把视线投向古山寨、民居群落和襄阳古城池。他们在历史文化街区展开“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模式示范项目”他们关注民间工艺的生存状态,为老河口木版年画和漳河源古法造纸等项目倾注心血,并以公益方式探索活化传承之路。
午餐后,趁着年会之前的空隙时间,我们与陕西旬阳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向山地、汉江航运博物馆发起人刘贵棠、荆州文化学者刘作忠及漳河源古法造纸传承人一起,到行者家中看他的藏品。
行者的家中,随处可见书柜,里面摆满各种书籍。行者将家中的后院,取了一个很富有诗意切合“者穗者”的名称——“穗园”以此,铭记“拾穗者”群体“回到田野,守望故乡”的核心理念。
走进“穗园”如走进一个露天民俗博物馆。所有收藏品,看重的不是值钱财,而是其所存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让人们追回到那正在失去的记忆,唤起文化的觉醒。
这里保留着一块长形半圆头的传呼电话专用标牌。半圆部分画的是普通固定电话的话筒。标牌正中是醒目的美术体“公用电话”4个字,上方是标注着英文“pubic telephone”;标牌紧里有“市内”、“长途”字样及相应的英文“city proper和“distance”字样,内下角是“编号96348”
这样的传呼电话标牌,在通讯工具相当发达的当代,很多年轻人是不会知道当时的通讯困难的。传呼电话标牌承载着不少可说的故事。上世纪60、70年代,一般家庭都没有电话,急着联系,只能借助公用电话。与公用电话相应的还有一传呼者。传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电话内容说给传呼人听,让传呼人带话过去;另一种是,传呼人叫接听人来接听电话。这两种方式,传呼费是不一样的。
在一大堆古砖中,我看到有仕女飞天等花样的细腻繁复的南北朝古砖;看到菱形花纹清晰规整的汉代古砖;看到标有“湖南”、“江苏会馆”等字样的专用古砖。
“穗园”里还放置着马槽和栓马桩。襄阳这个地方,正是南船北马、辕辑交替的接点。当年羊楼洞的砖茶,就是走长江水路到汉口,然后从汉口走上水,到襄阳上岸,换车马运到山西晋城、长治、太原、大同一带,运抵河北张家口,改由驼队运往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再运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襄阳是这条茶马古道的重要转运城市。行者收藏的马槽和栓马桩,正是茶马古道历史的见证,其意义自明。
从行者家中出来,驱车来到襄阳和馨苑酒店,参加“拾穗者”在这儿举办的年会。
可容纳上百人的年会会场气氛热烈庄重。襄阳义工、麦田计划、绿色汉江、汉水文化研究会、乐天群、因纽特户外俱乐部等群团组织代表及市民政局、文化局、档案局、市文明办、市文管处、市地名办、市社科联、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政协文史委参加会议。
刘谦定老师在大红的签名册上写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造福乡梓,泽被后代”16个字,以表示对襄阳“拾穗者”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敬佩。
襄阳“拾穗者”这次年会不同以往,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将举行,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颁发给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民办非企业证书的仪式。这是政府部门对“拾穗者”做文保义工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拾穗者”在当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正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襄阳“拾穗者”的组织者、领导者邓粮用ppt的形式,向大会报告了“拾穗者”一年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播放了樊城历史街区的纪录影视。
因铁版要准备第二天的茶马古道起点羊楼洞的寻访,会未结束,我们一行便提前离开了会场。趁着夜色赶回武汉,就此结束对襄阳“拾穗者”3天的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