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寓言
美女中文网 byxs.net,笔名百代过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快乐是一种心态,所以,在某种情形下,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一定程度的使自己快乐起来,也就是说自己可以让自己快乐。但我们也不应当因此夸大自我对快乐的无限主导性,快乐也需要一定的外在境遇做为土壤。强作笑颜的结果,是使人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导致最后的崩溃。
历来的劝世家门都众口一致的要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乐观快乐才是好的,与之相反的情绪则应受到排斥。倘使一个人不快乐,就是犯了大大的罪过。不快乐有罪,他们言词之下,已做出了如是的审判。整个世俗世界也对这种看法推波助澜。不快乐是社会禁忌,而不快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在积极乐观的幻觉下,世界一片光明,甚至连阴冷的死亡也被覆上一层柔和的色彩。
人之追求快乐是因为缺少快乐,快乐是人自身中所缺乏的,因为缺乏才更觉其可贵。如果快乐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它孜孜以求了,甚至会偶尔想去体验一下相反的情绪。人是不快乐的动物,世界是不快乐的世界。所以,我们到处看到、听到让人们快乐的空谈。
人要快乐,首先要把自己弄糊涂,知道的太清楚,看得太明白,是注定快乐不起来的。快乐是一种幻觉,只有在幻觉中才能得到。但人们在快乐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觉得自己的快乐很真实。
生存之苦是人生的底色,而快乐只是其点缀,拥有快乐的多少完全靠机缘而定。但快乐并不是评价人生的一个标准,它只是人意愿的一种感觉,与人生并没有增减的功用。人生是一个恒数,变化的只是人的心灵。
快乐之所以为人所趋求,是因为它会遮掩和幻化许多人生的真实和真相,使人在某种“飘浮”的幻觉中,体验一种愉悦和放松。所以,快乐永远都只能是一种暂时状态,人生的真相显露,快乐遁形。
看到一个快乐的人,我也许会羡慕他,对他产生好感,但我绝不会因此而更尊敬他。快乐是一种溢于表面的情绪,而无涉于内心。我不会尊敬“表面”也不会尊敬“情绪”相反,如果我从未看到他的另一面,比如:忧郁,沉默,凝思和孤独,我就很容易把他看成一个傻子和白痴。快乐总与无知相连,而与智慧相远。所谓傻子的快乐,智慧的痛苦,如之是也。
人们向往天堂,是因为在天堂里可以永葆快乐,没有苦愁,至于永生倒在其次。想像天使们在天国自得其乐的那种状态,他们甚至不知忧愁为何物,痛苦的感觉是什么,只有永久的欢喜。这种人我们在人间也可以找到,那就是傻子。无忧的天使不过是不知苦乐的傻子,而所谓的天国不过是傻子混沌的心智世界。但人既想要快乐,又不想做傻子。
我无法“永远快乐”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我把这句话送给某人时,某人也是当成一种美好的愿望来接受,即使明知其无稽。
即是“快乐”就不能永远,就确定了它的短暂。快乐不是人生的主业,不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它只是一个奇遇,一件意外的惊喜。如果人以快乐为目的,他就注定得不到快乐。如果人想把快乐抓在手中,快乐就会远离。
做一个快乐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因为能够引起我们快乐的事,在生活中毕竟不多,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不随心和不如意,能够以豁达的胸襟来容纳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也就离快乐不远了。与其寻找转瞬即逝的快乐,不如在苦难来临时,能够勇敢的面对和承担。
快乐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某件事让我开心,但如果没有这“某件事”我的快乐就无从谈。我不会无缘无故的快乐,我的快乐必有一个原因,是某件事让我快乐。如果没有一个外界的原因,而只是“硬性”的让自己快乐,那就说明我已经不快乐了。
我并不排斥快乐,但我对快乐怀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快乐过后紧接而来的常常是寂落和空虚,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常常会笑得过早,以致用加倍的沮丧来做补偿。
我不知道人们何以要追求快乐,而躲避痛苦。照理说,快乐和痛苦都是没有实质的感觉,人没必要在他们之间做出判断和取舍。难道是因为快乐让我们快乐,痛苦让我们痛苦?可是痛苦并没有让我们失去什么,快乐也并没有让我们得到什么。我们没有“切实的依据”来判断它们的“好坏”我们喜欢快乐,没有理由。讨厌痛苦,也没有理由。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快乐多一些,痛苦少一些。我无法做我感觉的主人。
快乐是一种欺骗,世上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太多,而且简直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为之快乐。当然,往深里想,也没有什么值得让我们为之痛苦,痛苦和快乐皆不“应当”但没有了痛苦和欢乐,人还能是人吗?是人就有喜怒哀乐,除非你选择做草木和顽石,但我们又何以知道草木顽石没有感觉哪?
对于个人来讲,快乐是留给他人看的表象,而痛苦则是留给自己分享的内心。由此组成的世界,光明是表象,而晦暗则是其根基。因为世界在其本质上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快乐。
人的一生中体验最多的是什么哪?不是痛苦,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生存。他只是依自己的心性、天性和本能,不由自主的经历世事和时间,虽看似清醒,实则处于半睡眠状态。因为人很少在做一件事或体验一种心境时,同时又能对其保持一种警醒,即做当事人,又做旁观者。同样,人在痛苦时,也只是痛苦罢了,欢乐时,也只是欢乐罢了。而很少拉开一段距离,去关照痛苦和欢乐本身。而当我们沉在当下的情境中,又不能对这种“沉浸”有所感知时,我们就是在幻梦中。
快乐是一种心态,所以,在某种情形下,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一定程度的使自己快乐起来,也就是说自己可以让自己快乐。但我们也不应当因此夸大自我对快乐的无限主导性,快乐也需要一定的外在境遇做为土壤。强作笑颜的结果,是使人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导致最后的崩溃。
历来的劝世家门都众口一致的要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乐观快乐才是好的,与之相反的情绪则应受到排斥。倘使一个人不快乐,就是犯了大大的罪过。不快乐有罪,他们言词之下,已做出了如是的审判。整个世俗世界也对这种看法推波助澜。不快乐是社会禁忌,而不快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在积极乐观的幻觉下,世界一片光明,甚至连阴冷的死亡也被覆上一层柔和的色彩。
人之追求快乐是因为缺少快乐,快乐是人自身中所缺乏的,因为缺乏才更觉其可贵。如果快乐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它孜孜以求了,甚至会偶尔想去体验一下相反的情绪。人是不快乐的动物,世界是不快乐的世界。所以,我们到处看到、听到让人们快乐的空谈。
人要快乐,首先要把自己弄糊涂,知道的太清楚,看得太明白,是注定快乐不起来的。快乐是一种幻觉,只有在幻觉中才能得到。但人们在快乐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觉得自己的快乐很真实。
生存之苦是人生的底色,而快乐只是其点缀,拥有快乐的多少完全靠机缘而定。但快乐并不是评价人生的一个标准,它只是人意愿的一种感觉,与人生并没有增减的功用。人生是一个恒数,变化的只是人的心灵。
快乐之所以为人所趋求,是因为它会遮掩和幻化许多人生的真实和真相,使人在某种“飘浮”的幻觉中,体验一种愉悦和放松。所以,快乐永远都只能是一种暂时状态,人生的真相显露,快乐遁形。
看到一个快乐的人,我也许会羡慕他,对他产生好感,但我绝不会因此而更尊敬他。快乐是一种溢于表面的情绪,而无涉于内心。我不会尊敬“表面”也不会尊敬“情绪”相反,如果我从未看到他的另一面,比如:忧郁,沉默,凝思和孤独,我就很容易把他看成一个傻子和白痴。快乐总与无知相连,而与智慧相远。所谓傻子的快乐,智慧的痛苦,如之是也。
人们向往天堂,是因为在天堂里可以永葆快乐,没有苦愁,至于永生倒在其次。想像天使们在天国自得其乐的那种状态,他们甚至不知忧愁为何物,痛苦的感觉是什么,只有永久的欢喜。这种人我们在人间也可以找到,那就是傻子。无忧的天使不过是不知苦乐的傻子,而所谓的天国不过是傻子混沌的心智世界。但人既想要快乐,又不想做傻子。
我无法“永远快乐”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我把这句话送给某人时,某人也是当成一种美好的愿望来接受,即使明知其无稽。
即是“快乐”就不能永远,就确定了它的短暂。快乐不是人生的主业,不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它只是一个奇遇,一件意外的惊喜。如果人以快乐为目的,他就注定得不到快乐。如果人想把快乐抓在手中,快乐就会远离。
做一个快乐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因为能够引起我们快乐的事,在生活中毕竟不多,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不随心和不如意,能够以豁达的胸襟来容纳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也就离快乐不远了。与其寻找转瞬即逝的快乐,不如在苦难来临时,能够勇敢的面对和承担。
快乐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某件事让我开心,但如果没有这“某件事”我的快乐就无从谈。我不会无缘无故的快乐,我的快乐必有一个原因,是某件事让我快乐。如果没有一个外界的原因,而只是“硬性”的让自己快乐,那就说明我已经不快乐了。
我并不排斥快乐,但我对快乐怀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快乐过后紧接而来的常常是寂落和空虚,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常常会笑得过早,以致用加倍的沮丧来做补偿。
我不知道人们何以要追求快乐,而躲避痛苦。照理说,快乐和痛苦都是没有实质的感觉,人没必要在他们之间做出判断和取舍。难道是因为快乐让我们快乐,痛苦让我们痛苦?可是痛苦并没有让我们失去什么,快乐也并没有让我们得到什么。我们没有“切实的依据”来判断它们的“好坏”我们喜欢快乐,没有理由。讨厌痛苦,也没有理由。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快乐多一些,痛苦少一些。我无法做我感觉的主人。
快乐是一种欺骗,世上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太多,而且简直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为之快乐。当然,往深里想,也没有什么值得让我们为之痛苦,痛苦和快乐皆不“应当”但没有了痛苦和欢乐,人还能是人吗?是人就有喜怒哀乐,除非你选择做草木和顽石,但我们又何以知道草木顽石没有感觉哪?
对于个人来讲,快乐是留给他人看的表象,而痛苦则是留给自己分享的内心。由此组成的世界,光明是表象,而晦暗则是其根基。因为世界在其本质上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快乐。
人的一生中体验最多的是什么哪?不是痛苦,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生存。他只是依自己的心性、天性和本能,不由自主的经历世事和时间,虽看似清醒,实则处于半睡眠状态。因为人很少在做一件事或体验一种心境时,同时又能对其保持一种警醒,即做当事人,又做旁观者。同样,人在痛苦时,也只是痛苦罢了,欢乐时,也只是欢乐罢了。而很少拉开一段距离,去关照痛苦和欢乐本身。而当我们沉在当下的情境中,又不能对这种“沉浸”有所感知时,我们就是在幻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