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1/2)
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红楼之贾敏齐家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个多月里,父亲一直在家休养,说是养病……其实他只躺了两天就好了,然后就在家里瞧着妻儿如何相处。
话说母亲跟父亲抱怨过后,当晚就后悔得不得了。早上巴巴地把她叫到屋里,让她好生劝劝她父亲。
父亲有什么好劝解的?父亲什么不明白?父亲是想舍了皇商的身份,一心一意地捐官,混个正经的官身,能好生教导哥哥罢了。
能时常陪着父亲,宝钗开心还来不及。
哪怕父亲这些日子都不大出门,也把哥哥惹下的祸事一一处置干净。至于哥哥……当然是依旧没能放出来。
父亲对哥哥读书不抱希望,便用重金请了个致仕的校尉前来~操~练~哥哥。哥哥每晚都摊在床上哎哟……一个月下来,不仅瘦了一大圈,胆子也……小了不少。
可见哥哥并不是真地无法无天,不能管教。
母亲最初是万分心疼,终究拗不过父亲,如今见到规矩多了的哥哥,也在感慨若是早些狠下心,是不是哥哥能出挑。
等自家事情告一段落,宝钗惊觉妙玉的父亲韩琦已然出了大牢,而且……似乎要官复原职!
韩家出事那会儿,宝钗便谨慎了起来:她年纪小却懂得官~场~倾轧不是她这样得人家搀和得起。因为她跟韩家最大的联系便是小姐妹妙玉,她便也没和父亲提起,更别说商量一下。
否则她父亲一定会告诉她:锦上添花永远比不得雪中送炭。扬州不是京城,行事上跟着林家走,就出不了什么岔子。
总之宝钗的确是妙玉一群小姐妹之中唯一在父亲入狱时不曾联系过她的,送信和探望全都没有,于是妙玉父亲脱得大难,一众姐妹也默契地疏远起了宝钗。
一个来月没接到姐妹们的帖子,宝钗也是心有所感,今日出门本要和母亲逛逛,买些礼物送给姐妹。结果铺子还没逛上几家,家里长随眼尖,老远便瞧见了林家的马车。
曾经宝钗和黛玉经常往来,二人的随从都认得彼此的车驾。
这回宝钗说什么也不能打个招呼就此分别,于是她拉着母亲邀请姐妹们到街边茶楼里坐一坐。
宝钗的丫头把话传到,英莲妙玉他们齐齐目视黛玉。
别看姐妹们时常聚在一处说笑玩耍,看似彼此都挺亲厚,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分了三六九等。宝钗能踏进这个圈子,至少妙玉和方家的小姑娘都是看在宝钗是黛玉亲戚的份儿上。
原先英莲在林府见到宝钗还略有尴尬,回府就让母亲封氏教训了:薛家是商户,家底丰厚,可你要记得,咱们家不是平头百姓,纵是朝~廷~高官也不能轻易作践了咱们家。薛宝钗出身不及你,当初也是薛家不讲究不地道,你尴尬什么?
因此如今英莲再见宝钗自是十分平和淡然,这会儿她也不说话,只是瞧了眼满怀期待之色的薛家丫头。
妙玉见不得姐妹之中最为厚道的英莲吃亏,便直白道,“这是央求呢,还是要挟啊。”
那丫头闻言,膝盖顿时一软。
黛玉笑道:“瞧把她吓得。”她刚刚已经给甄宝玉一个没脸,这会儿再拒了薛家太太,她有点嘴软。再说她跟宝钗也有几分交情,“那就坐坐吧?”这话是冲着几位姐妹们说的。
宝钗哪有什么要紧事儿,请姐妹们坐下来便说起最近都学了什么——方解元教书,肯定不会教女戒。
薛家太太看着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又动了心思想给儿子寻个好媳妇。
可惜她不擅长做戏,嘴角挂着笑,目光却不时且反复地落在姐妹们身上——连英莲都猜透她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这一天可让黛玉烦闷透了。
贾珠依次把女孩子们送回家,最后和黛玉一起回府的时候才轻声问,“气着了?”
黛玉和大表哥已然十分亲近,在母亲的“指使”之下,父亲不在家她还会找大表哥一起做功课呢,“气坏了!怎么就……这么……”她斟酌了半天措辞,“自以为是!姐妹们背地里不知道怨不怨我。”
贾珠劝道:“妹妹你这算好的。”
黛玉沮丧道:“我明白。若是家世差了些,还不定怎么让人品头论足。”
贾珠道:“若认真计较也没意思。他们无非是仗着大家都是亲戚,自来熟罢了。妹妹你真给他们弄个没脸,于你也无益处。”
黛玉扁了扁嘴,“珠大哥哥,我听懂啦,你是让我跟爹娘告状去。”
贾珠柔声道:“等你再大些,说话他们才能当真。”
“你说得对。”黛玉倒是“纳谏如流”。
晚饭前,兄妹两个及时回到林府。
黛玉先去见过母亲……父亲也在,于是她那张略带沮丧的小脸让爹娘全都瞧见了。
贾敏奇道:“怎么出去散心还散出烦心事儿来了?”
黛玉是夫妻两个百般娇养长大,在扬州她都能横着走,而且女儿让妻子教得一点都不忍气吞声,林海不担心女儿受欺负,“跟小姐妹拌嘴啦?”
黛玉也不隐瞒,叽里咕噜地一口气把全天的遭遇都说了出来。
听说甄家小子特来“堵门”,林海直接道,“胡闹。”
说起两个宝玉,贾敏真觉得这两个半斤八两:在水镜里瞧见两个小公子十来岁而已,一个读书都要丫头作陪,不然念不下去;另一个则闹着要吃丫头嘴上的胭脂……
她的女儿怎么会瞧上这么个人物?!还不是前世养在深闺,见识得太少。
这辈子贾宝玉女儿还没见到,倒先遇上了甄宝玉。贾敏压根不用琢磨就知道甄家太太对她家动心了。
别说是她了,就连一直跟她不合的二嫂也一直留心着她的黛玉。
贾敏在娘家也有好几个“耳报神”,她有心打听的事情还没有打听不到的。不过她倒是惊讶珠哥儿在她面前一个字儿都没提——要知道二嫂子可没少来信,让儿子多在姑妈眼前旁敲侧击上几句。
贾珠这孩子耳根子一点都不软,言行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气度。贾敏打算再瞧瞧,只要他不忘恩负义,便让老爷细心提携一番吧。
话说贾珠前世的这个时候已经一病去了,这辈子大约是来了江南的缘故,没见他身子有哪里不妥。
此话暂且不提,夫妻俩一起安抚了女儿,黛玉用过饭便去找弟弟,剩下夫妻俩正该说说话。
女儿一走,贾敏果然也沉了脸——这脸色必须是给林海看的。
贾敏不卖关子,更不必委婉,“咱们女儿老爷很该上心了。”
林海笑道:“冤枉啊夫人!你和黛玉我都天天放在心尖上。”
贾敏一个没绷住,先破功了,她也笑道,“老爷,等咱们黛玉到了说亲的年纪,你怕是已经升了三品。不到四十的三品,我说句嚣张的话,咱们这家世给皇子做正妃都使得。”
这话说出来她也不担心,因为老爷绝对舍不得女儿进宫。到了黛玉该大选的时候,老爷必会早早想法子求下恩典。
贾敏接着道:“再过几年怕是真地攀不上咱们,于是便早早下手。这可不是咱们多给女儿预备些使唤人就能挡得开的。”
其实她不大担心两个宝玉——这两个孩子手段都不怎么样,为人又不够狠辣,她有的是法子让他们俩的亲爹亲自出手教训。
她担心的是真正的权贵之家动了联姻的心思。她见过多少小姑娘,还没人比黛玉颜色更好。
林海闻言便道:“我听说薛家打算送女入宫?”
“正捐官,难就难在薛家这位打算谋个实缺。”也有不少能臣乃是捐官出身,不过捐官在本朝做不到一品。
“也是。光捐出个品级,对他女儿进宫于事无补。”
“要不,咱们给他指条明路。我寻思着赶紧让他们一家子回京得了。”
林海也有点诧异,“他们这是得罪你了?还是你真想助上他们一回?”
贾敏老实道:“说不上得罪,却也不大耐烦跟他们家往来。不过那父女两个倒是不坏。”
林海道:“商人逐利。”
贾敏莞尔,“我成全他们罢了。”
前世这丫头拿贤良淑德教导我的黛玉,那这辈子顺了你的意,入宫好生“贤良淑德”去吧。“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真真大好的志向,贾敏都得赞上一句。
林海越发好奇,“这是怎么了?”
贾敏干脆破罐破摔,“老爷知道我跟二嫂一向合不来。她亲妹妹和她的女儿我也亲近不起来。按道理我也不该跟小辈计较,只是……真不自在。明明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还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林海一摆手,“夫人的意思我知道了。”他做了几年巡盐御史,多得是跟盐商打交道,很是能理解妻子的感受:有些盐商那份带着算计的自来熟式的奉承,的确让人说不出的厌烦。
“等咱们回京,我瞧瞧京官有没有缺。”
薛桓捐官,靠着老爷,还捐了个实缺……却是京官……
娘家若是得到消息,定会热闹不已。
当然,林海绝不会主动跟薛桓说我帮你谋个实缺,而是会等到薛桓正经上门求助之后才会出手。
夫妻俩商议已定,贾敏便一心收拾起行李,准备老爷任满回京述职。
这次回京赶上了个好时节。又是一年的春末夏初,儿子已然满了周岁,一家子启程由水路返京。
贾珠在路上依旧十分用心:他也觉察得出姑父姑妈对自己的父母都存了些不满。
>
这一个多月里,父亲一直在家休养,说是养病……其实他只躺了两天就好了,然后就在家里瞧着妻儿如何相处。
话说母亲跟父亲抱怨过后,当晚就后悔得不得了。早上巴巴地把她叫到屋里,让她好生劝劝她父亲。
父亲有什么好劝解的?父亲什么不明白?父亲是想舍了皇商的身份,一心一意地捐官,混个正经的官身,能好生教导哥哥罢了。
能时常陪着父亲,宝钗开心还来不及。
哪怕父亲这些日子都不大出门,也把哥哥惹下的祸事一一处置干净。至于哥哥……当然是依旧没能放出来。
父亲对哥哥读书不抱希望,便用重金请了个致仕的校尉前来~操~练~哥哥。哥哥每晚都摊在床上哎哟……一个月下来,不仅瘦了一大圈,胆子也……小了不少。
可见哥哥并不是真地无法无天,不能管教。
母亲最初是万分心疼,终究拗不过父亲,如今见到规矩多了的哥哥,也在感慨若是早些狠下心,是不是哥哥能出挑。
等自家事情告一段落,宝钗惊觉妙玉的父亲韩琦已然出了大牢,而且……似乎要官复原职!
韩家出事那会儿,宝钗便谨慎了起来:她年纪小却懂得官~场~倾轧不是她这样得人家搀和得起。因为她跟韩家最大的联系便是小姐妹妙玉,她便也没和父亲提起,更别说商量一下。
否则她父亲一定会告诉她:锦上添花永远比不得雪中送炭。扬州不是京城,行事上跟着林家走,就出不了什么岔子。
总之宝钗的确是妙玉一群小姐妹之中唯一在父亲入狱时不曾联系过她的,送信和探望全都没有,于是妙玉父亲脱得大难,一众姐妹也默契地疏远起了宝钗。
一个来月没接到姐妹们的帖子,宝钗也是心有所感,今日出门本要和母亲逛逛,买些礼物送给姐妹。结果铺子还没逛上几家,家里长随眼尖,老远便瞧见了林家的马车。
曾经宝钗和黛玉经常往来,二人的随从都认得彼此的车驾。
这回宝钗说什么也不能打个招呼就此分别,于是她拉着母亲邀请姐妹们到街边茶楼里坐一坐。
宝钗的丫头把话传到,英莲妙玉他们齐齐目视黛玉。
别看姐妹们时常聚在一处说笑玩耍,看似彼此都挺亲厚,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分了三六九等。宝钗能踏进这个圈子,至少妙玉和方家的小姑娘都是看在宝钗是黛玉亲戚的份儿上。
原先英莲在林府见到宝钗还略有尴尬,回府就让母亲封氏教训了:薛家是商户,家底丰厚,可你要记得,咱们家不是平头百姓,纵是朝~廷~高官也不能轻易作践了咱们家。薛宝钗出身不及你,当初也是薛家不讲究不地道,你尴尬什么?
因此如今英莲再见宝钗自是十分平和淡然,这会儿她也不说话,只是瞧了眼满怀期待之色的薛家丫头。
妙玉见不得姐妹之中最为厚道的英莲吃亏,便直白道,“这是央求呢,还是要挟啊。”
那丫头闻言,膝盖顿时一软。
黛玉笑道:“瞧把她吓得。”她刚刚已经给甄宝玉一个没脸,这会儿再拒了薛家太太,她有点嘴软。再说她跟宝钗也有几分交情,“那就坐坐吧?”这话是冲着几位姐妹们说的。
宝钗哪有什么要紧事儿,请姐妹们坐下来便说起最近都学了什么——方解元教书,肯定不会教女戒。
薛家太太看着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又动了心思想给儿子寻个好媳妇。
可惜她不擅长做戏,嘴角挂着笑,目光却不时且反复地落在姐妹们身上——连英莲都猜透她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这一天可让黛玉烦闷透了。
贾珠依次把女孩子们送回家,最后和黛玉一起回府的时候才轻声问,“气着了?”
黛玉和大表哥已然十分亲近,在母亲的“指使”之下,父亲不在家她还会找大表哥一起做功课呢,“气坏了!怎么就……这么……”她斟酌了半天措辞,“自以为是!姐妹们背地里不知道怨不怨我。”
贾珠劝道:“妹妹你这算好的。”
黛玉沮丧道:“我明白。若是家世差了些,还不定怎么让人品头论足。”
贾珠道:“若认真计较也没意思。他们无非是仗着大家都是亲戚,自来熟罢了。妹妹你真给他们弄个没脸,于你也无益处。”
黛玉扁了扁嘴,“珠大哥哥,我听懂啦,你是让我跟爹娘告状去。”
贾珠柔声道:“等你再大些,说话他们才能当真。”
“你说得对。”黛玉倒是“纳谏如流”。
晚饭前,兄妹两个及时回到林府。
黛玉先去见过母亲……父亲也在,于是她那张略带沮丧的小脸让爹娘全都瞧见了。
贾敏奇道:“怎么出去散心还散出烦心事儿来了?”
黛玉是夫妻两个百般娇养长大,在扬州她都能横着走,而且女儿让妻子教得一点都不忍气吞声,林海不担心女儿受欺负,“跟小姐妹拌嘴啦?”
黛玉也不隐瞒,叽里咕噜地一口气把全天的遭遇都说了出来。
听说甄家小子特来“堵门”,林海直接道,“胡闹。”
说起两个宝玉,贾敏真觉得这两个半斤八两:在水镜里瞧见两个小公子十来岁而已,一个读书都要丫头作陪,不然念不下去;另一个则闹着要吃丫头嘴上的胭脂……
她的女儿怎么会瞧上这么个人物?!还不是前世养在深闺,见识得太少。
这辈子贾宝玉女儿还没见到,倒先遇上了甄宝玉。贾敏压根不用琢磨就知道甄家太太对她家动心了。
别说是她了,就连一直跟她不合的二嫂也一直留心着她的黛玉。
贾敏在娘家也有好几个“耳报神”,她有心打听的事情还没有打听不到的。不过她倒是惊讶珠哥儿在她面前一个字儿都没提——要知道二嫂子可没少来信,让儿子多在姑妈眼前旁敲侧击上几句。
贾珠这孩子耳根子一点都不软,言行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气度。贾敏打算再瞧瞧,只要他不忘恩负义,便让老爷细心提携一番吧。
话说贾珠前世的这个时候已经一病去了,这辈子大约是来了江南的缘故,没见他身子有哪里不妥。
此话暂且不提,夫妻俩一起安抚了女儿,黛玉用过饭便去找弟弟,剩下夫妻俩正该说说话。
女儿一走,贾敏果然也沉了脸——这脸色必须是给林海看的。
贾敏不卖关子,更不必委婉,“咱们女儿老爷很该上心了。”
林海笑道:“冤枉啊夫人!你和黛玉我都天天放在心尖上。”
贾敏一个没绷住,先破功了,她也笑道,“老爷,等咱们黛玉到了说亲的年纪,你怕是已经升了三品。不到四十的三品,我说句嚣张的话,咱们这家世给皇子做正妃都使得。”
这话说出来她也不担心,因为老爷绝对舍不得女儿进宫。到了黛玉该大选的时候,老爷必会早早想法子求下恩典。
贾敏接着道:“再过几年怕是真地攀不上咱们,于是便早早下手。这可不是咱们多给女儿预备些使唤人就能挡得开的。”
其实她不大担心两个宝玉——这两个孩子手段都不怎么样,为人又不够狠辣,她有的是法子让他们俩的亲爹亲自出手教训。
她担心的是真正的权贵之家动了联姻的心思。她见过多少小姑娘,还没人比黛玉颜色更好。
林海闻言便道:“我听说薛家打算送女入宫?”
“正捐官,难就难在薛家这位打算谋个实缺。”也有不少能臣乃是捐官出身,不过捐官在本朝做不到一品。
“也是。光捐出个品级,对他女儿进宫于事无补。”
“要不,咱们给他指条明路。我寻思着赶紧让他们一家子回京得了。”
林海也有点诧异,“他们这是得罪你了?还是你真想助上他们一回?”
贾敏老实道:“说不上得罪,却也不大耐烦跟他们家往来。不过那父女两个倒是不坏。”
林海道:“商人逐利。”
贾敏莞尔,“我成全他们罢了。”
前世这丫头拿贤良淑德教导我的黛玉,那这辈子顺了你的意,入宫好生“贤良淑德”去吧。“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真真大好的志向,贾敏都得赞上一句。
林海越发好奇,“这是怎么了?”
贾敏干脆破罐破摔,“老爷知道我跟二嫂一向合不来。她亲妹妹和她的女儿我也亲近不起来。按道理我也不该跟小辈计较,只是……真不自在。明明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还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林海一摆手,“夫人的意思我知道了。”他做了几年巡盐御史,多得是跟盐商打交道,很是能理解妻子的感受:有些盐商那份带着算计的自来熟式的奉承,的确让人说不出的厌烦。
“等咱们回京,我瞧瞧京官有没有缺。”
薛桓捐官,靠着老爷,还捐了个实缺……却是京官……
娘家若是得到消息,定会热闹不已。
当然,林海绝不会主动跟薛桓说我帮你谋个实缺,而是会等到薛桓正经上门求助之后才会出手。
夫妻俩商议已定,贾敏便一心收拾起行李,准备老爷任满回京述职。
这次回京赶上了个好时节。又是一年的春末夏初,儿子已然满了周岁,一家子启程由水路返京。
贾珠在路上依旧十分用心:他也觉察得出姑父姑妈对自己的父母都存了些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