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胤礽花了好大的力气, 才将汗阿玛走后堆积起来的一堆事务整理地有模有样。
与此同时,原先教导胤礽的太傅们也一个个展现出了他们的力量,康熙临去前将张英安排在了礼部, 熊赐履担任吏部尚书, 李光地因母亲患病而辞去官职, 归后做了兵部侍郎。看上去是被降职了,实则还有再次官复原职的可能。
这也是纳兰明珠等臣没有继续打压李光地的原因,到底是教导过太子的, 算是太子人脉, 皇上削, 也不会去盯着太子的人削, 毕竟皇上现在还嫌弃太子的人手过少, 希望他能够在他不在京城的几个月多培养点人。
确实培养了,不是皇上想象中的拉拢人心, 给个棒子再给个甜枣地收服于人,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仿佛自己就是个无情的政务处机,拉着大伙儿加班,加班, 加班……
太子那看人的眼神可准了,人家王鹭刚从地方上升迁入京,坐在财务部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呢, 就把陈廷敬请走了,而原先财务部之活全部落在了王鹭头上。
刚从地方升迁入京的王鹭还是个不懂京城形势的小可怜,他一脸懵逼地接过财务部重任,诚惶诚恐被委以重任,唯恐出错, 处处都做到认真。
原闽浙总督升迁而来的能是等闲人士?工作态度一认真,那做出来的成果陈廷敬都要夸奖他能干。
至于陈廷敬,被拉来成了王熙手底下的帮手,担任王熙的秘书,如此胤礽原先计算的一个半宰大毛驴,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半。
吴正治退休前与王熙一同看中的好苗子陈廷敬来了,王熙还不认真带着吗?
没多久,康熙与胤礽之间的信也已经到达了,帝王在信中赞扬了胤礽将京城政务维持地很好,并要求胤礽请调更多粮草与兵器支援前线,并且求将李光地提拔为新的兵部汉尚书。
李光地是胤礽的太子太傅,他一升职,岂不代表着太子势力实力大涨?
战事最是耗粮草,大清之粮草库存已经尽量运送前往前线了,兵器库存量也随着支援在逐渐减少。
胤礽将这事呈递至各部院,又写下信,禀告这些日子以来的政务处。又一次询问康熙:各国将派使臣前往大清来觐见汗阿玛,英格兰使臣预见约有两个月后到达我国之沿海,儿臣预测,若是法兰西国王听闻此事,也定会再次派遣使臣前来,而葡萄牙、荷兰等不甘示弱。
此外,朝臣有臣子上奏弹劾,曰:朝鲜王国使臣上书时未避讳儿臣之名讳,应给予警告及严惩,儿臣并未觉得此事有何大不了,然礼部官员一致因此事而上书,认为此并非仅仅事关儿臣,而是朝鲜王朝不敬我大清皇太子,不畏我国之威致,他们请儿臣严厉惩治朝鲜使臣。此事,恐怕还需汗阿玛来定夺。
哪有太子因为附属国未避讳自己名字而发怒下令严惩的,这事儿只有皇帝能干,明显就是坑的事情摆在眼前,胤礽才不会上当呢!
胤礽对康熙道:儿臣知自己在朝中有许多人不喜自己,他们若真反对,可与儿臣面对面,于国家大事上打败儿臣,而非使这般幼稚之手段,这让儿臣以为自己在朝中的对手全是小学生。
唐宋以后便称呼“小学”为字学,读书识字,而小学生这个词,参考国子监之“监生”,大概是启蒙读书识字的孩子学生之意。
康熙接到太子之信时,笑容满面,询问太子在京城之中如何处朝政,听说他将各部院臣子皆使唤上了,帝王还挺欣慰:保成终于能独立担当大任了,朝臣愿意为其做事,可见太子之执政能力已然成熟,有他在京城应当出不了什么乱子的。
便有人趁机在军中散布流言:“殿下将朝廷重臣皆使唤在手,若是皇上出征有了意外,太子不就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了吗?”
流言传至康熙耳中,帝王下狠手来惩治,这才将那些只敢在背地里、阴暗处舞动的魑魅魍魉给压地不敢冒头。
时逢六月雨季,大清之西边本是雨水不足而干旱多的情况,一到了六月,倒是将全年都会下的雨给攒在一起下了,这一下,或许会断断续续地到八月。
西征之战事还算顺利,准噶尔汗部之骑兵正与喀尔喀蒙古僵持时,大清之援兵到达,噶尔丹眼见不敌,于是缩西域重整旗鼓,康熙想要乘胜追击打到西域去,彻底将准噶尔汗部消灭,收复西域为大清之国土。
许是越心急想要做什么事,就越无法打到目标。康熙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之中。
刚到达西边时,与准噶尔汗部僵持,一直攻打不下,于是便做好了长期作战之准备。
从最开始的拉肚子,到后来的干燥、潮湿交替来,发展到畏寒,低烧,慢慢的就病倒了。
紧跟而来的太医急得满头大汗,大阿哥连番问起,太医只道是:皇上此前从未到达此地,许是水土不服致。
康熙原也不是个整天待在京城锦衣玉食的皇帝,他能吃得起苦。无论是北上塞外,还是南下江南,很少有这样反应巨大的水土不服的情况。
战事因帝王生病而一时拖延了下来,康熙病中命令想要守在他身边的大阿哥安抚军心,争取攻破噶尔丹的防线。
几位跟随而来的重臣焦急万分,恳请帝王京养病。
康熙仍不愿就此罢手,硬是拖着水土不服的病体留在西边。
另一边,胤礽算了算弟弟们的年纪好像也已经都到啦!
截止到七阿哥胤祐为止,胤祚比他大了个月,五阿哥胤祺比胤祚大了两个月,三位阿哥今年都刚好到了十岁,与八岁的小八差了整整两年。
胤礽便与朝臣商议,将弟弟们都派送到各部院去跟着各部侍郎“轮转... -->>
胤礽花了好大的力气, 才将汗阿玛走后堆积起来的一堆事务整理地有模有样。
与此同时,原先教导胤礽的太傅们也一个个展现出了他们的力量,康熙临去前将张英安排在了礼部, 熊赐履担任吏部尚书, 李光地因母亲患病而辞去官职, 归后做了兵部侍郎。看上去是被降职了,实则还有再次官复原职的可能。
这也是纳兰明珠等臣没有继续打压李光地的原因,到底是教导过太子的, 算是太子人脉, 皇上削, 也不会去盯着太子的人削, 毕竟皇上现在还嫌弃太子的人手过少, 希望他能够在他不在京城的几个月多培养点人。
确实培养了,不是皇上想象中的拉拢人心, 给个棒子再给个甜枣地收服于人,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仿佛自己就是个无情的政务处机,拉着大伙儿加班,加班, 加班……
太子那看人的眼神可准了,人家王鹭刚从地方上升迁入京,坐在财务部的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呢, 就把陈廷敬请走了,而原先财务部之活全部落在了王鹭头上。
刚从地方升迁入京的王鹭还是个不懂京城形势的小可怜,他一脸懵逼地接过财务部重任,诚惶诚恐被委以重任,唯恐出错, 处处都做到认真。
原闽浙总督升迁而来的能是等闲人士?工作态度一认真,那做出来的成果陈廷敬都要夸奖他能干。
至于陈廷敬,被拉来成了王熙手底下的帮手,担任王熙的秘书,如此胤礽原先计算的一个半宰大毛驴,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半。
吴正治退休前与王熙一同看中的好苗子陈廷敬来了,王熙还不认真带着吗?
没多久,康熙与胤礽之间的信也已经到达了,帝王在信中赞扬了胤礽将京城政务维持地很好,并要求胤礽请调更多粮草与兵器支援前线,并且求将李光地提拔为新的兵部汉尚书。
李光地是胤礽的太子太傅,他一升职,岂不代表着太子势力实力大涨?
战事最是耗粮草,大清之粮草库存已经尽量运送前往前线了,兵器库存量也随着支援在逐渐减少。
胤礽将这事呈递至各部院,又写下信,禀告这些日子以来的政务处。又一次询问康熙:各国将派使臣前往大清来觐见汗阿玛,英格兰使臣预见约有两个月后到达我国之沿海,儿臣预测,若是法兰西国王听闻此事,也定会再次派遣使臣前来,而葡萄牙、荷兰等不甘示弱。
此外,朝臣有臣子上奏弹劾,曰:朝鲜王国使臣上书时未避讳儿臣之名讳,应给予警告及严惩,儿臣并未觉得此事有何大不了,然礼部官员一致因此事而上书,认为此并非仅仅事关儿臣,而是朝鲜王朝不敬我大清皇太子,不畏我国之威致,他们请儿臣严厉惩治朝鲜使臣。此事,恐怕还需汗阿玛来定夺。
哪有太子因为附属国未避讳自己名字而发怒下令严惩的,这事儿只有皇帝能干,明显就是坑的事情摆在眼前,胤礽才不会上当呢!
胤礽对康熙道:儿臣知自己在朝中有许多人不喜自己,他们若真反对,可与儿臣面对面,于国家大事上打败儿臣,而非使这般幼稚之手段,这让儿臣以为自己在朝中的对手全是小学生。
唐宋以后便称呼“小学”为字学,读书识字,而小学生这个词,参考国子监之“监生”,大概是启蒙读书识字的孩子学生之意。
康熙接到太子之信时,笑容满面,询问太子在京城之中如何处朝政,听说他将各部院臣子皆使唤上了,帝王还挺欣慰:保成终于能独立担当大任了,朝臣愿意为其做事,可见太子之执政能力已然成熟,有他在京城应当出不了什么乱子的。
便有人趁机在军中散布流言:“殿下将朝廷重臣皆使唤在手,若是皇上出征有了意外,太子不就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了吗?”
流言传至康熙耳中,帝王下狠手来惩治,这才将那些只敢在背地里、阴暗处舞动的魑魅魍魉给压地不敢冒头。
时逢六月雨季,大清之西边本是雨水不足而干旱多的情况,一到了六月,倒是将全年都会下的雨给攒在一起下了,这一下,或许会断断续续地到八月。
西征之战事还算顺利,准噶尔汗部之骑兵正与喀尔喀蒙古僵持时,大清之援兵到达,噶尔丹眼见不敌,于是缩西域重整旗鼓,康熙想要乘胜追击打到西域去,彻底将准噶尔汗部消灭,收复西域为大清之国土。
许是越心急想要做什么事,就越无法打到目标。康熙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之中。
刚到达西边时,与准噶尔汗部僵持,一直攻打不下,于是便做好了长期作战之准备。
从最开始的拉肚子,到后来的干燥、潮湿交替来,发展到畏寒,低烧,慢慢的就病倒了。
紧跟而来的太医急得满头大汗,大阿哥连番问起,太医只道是:皇上此前从未到达此地,许是水土不服致。
康熙原也不是个整天待在京城锦衣玉食的皇帝,他能吃得起苦。无论是北上塞外,还是南下江南,很少有这样反应巨大的水土不服的情况。
战事因帝王生病而一时拖延了下来,康熙病中命令想要守在他身边的大阿哥安抚军心,争取攻破噶尔丹的防线。
几位跟随而来的重臣焦急万分,恳请帝王京养病。
康熙仍不愿就此罢手,硬是拖着水土不服的病体留在西边。
另一边,胤礽算了算弟弟们的年纪好像也已经都到啦!
截止到七阿哥胤祐为止,胤祚比他大了个月,五阿哥胤祺比胤祚大了两个月,三位阿哥今年都刚好到了十岁,与八岁的小八差了整整两年。
胤礽便与朝臣商议,将弟弟们都派送到各部院去跟着各部侍郎“轮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