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涛声依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84年。
张杨被人潮推挤着踉跄出火车站,仰脸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
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站前小广场中间立着一尊塑像,白油漆斑驳剥落,远远看过去已经瞅不出是啥了。不过张杨并没在意这些,从他走出出站口起看见的路人也好,事物也好,但凡入眼就全是新奇的,全是他没见过的。
以前总听进省城往制糖厂送甜菜头的邻居说,在这边儿下火车,那就一定会走过天桥,站在上边儿望出去,能瞅见老远老远的地方,有好几层的高楼,有贼宽的马路,中间能跑车。
张杨一直心心念念的记着,这次出站时,他在天桥上来回走了好几次,扶着栏杆张望了很久,见到了邻居家嘴里提到过的一切之后,才依依不舍出了车站。
其实张杨家的屯子离县城并不远,二毛楞星亮起来就赶驴车开始走,天微亮肯定能到。他们的县城里面也有楼有车,他在那儿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能见,只是却从来没有张父口中说的那种超过五层的大楼,也没有只能做四个人的小汽车。
不过今天他终于全见识了。
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转寰,十六七的小伙子背着行李袋在雕像下站了仨小时,看大盖锃亮的上海牌汽车,看广场后边带大屋檐的日本楼,看形形色|色的熙攘人潮,溜直的像棵杨树。偶尔有同样背铺盖的外乡人跟他搭讪,还有蹬三轮的问他到城西还是铁北。这人生地不熟的,张杨不敢跟他们多说话,只是摇摇头,挪到几步开外另一个地方继续站着。
城里的太阳好像比屯子里落得更早也更快,也许是让层层叠叠的高楼挡住了吧,车站大楼上的钟才指向六点,天就昏黄得看不清东西了。张杨这时候才终于有些着急起来,他是来省城打工的,可不是看新鲜景儿的。
张家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屯子里。
张父是个勤劳朴实的人,虹桥生产队分的耕田他兢兢业业的守着,每年往粮库交粮食,老张家都是最多的,可是分口粮时,老张家却总是最少的。原因无他,只因为人太老实,人善被人欺,生产队里的人谁都会做,甚至亲戚也不想帮他们一把,而且还病态的乐于如此。
张母隐忍多年,终于一气之下搬到东头另一个生产队下属的屯子。搬家后,家里遭遇了张杨有生以来最困难的阶段,连着两天,锅里没下过一粒粮,三口人靠挖野菜和吃海棠果充饥。农村人都欺生,刚搬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人愿意借粮给他们,好不容易熬到发粮那天,饿的直反酸水的张杨才终于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一个苞米面大饼子和一碗玉米面粥。
这样的生活太难,张杨看着老父亲挨家挨户敲门,低声下气,就为了自己十块钱的学杂费,看着母亲夜里三点起床,借着月光给他蒸饭和咸菜,送他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学校念书,他就觉得活着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于是他跟张父说:“我不想上学了,让我在家种地吧。”
张父听完拿扫帚狠抽了他一顿,第二天天不亮就把他连同书包踢出去,指着他眼角通红的喊:“我跟你妈就是拿命换钱也得供你上学,再他妈扯王八犊子你就滚吧,还想种地,老张家没有你种的地!”
从那以后,张杨再也没冒出过浑话,每天认认真真埋头看书。不过就算张父张母心里再怎么期盼,张杨再如何努力,现实永远比想象中的更会折磨人。
后来高考,张杨考上了一所省城的师范学校,校方居然以“今年不收农村户口”为理由,拒绝他入学。
这是不合理的啊!一个农民不能当官,没钱买非农户口,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你怎么能说农村户口不让入学!同一所高中毕业的校友也农村户口被拒入学,听说他们到学校理论过,闹过,甚至乞求过,校方终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张杨一家也什么都改变不了。
离出人头地最近的时候遭遇晴天霹雳,张父张母最终还是默默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张杨却反而不甘心起来,自己要求到省城谋生路。
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长心了,高中学历不算低,不能卡在这节骨眼上滑下去,高低他也要有出息。
于是现在张杨就揣着张母给的五张崭新大团结,背着被褥行李站在雕塑下,看着周围的一切,茫然无措。
事情临到眼前,张杨年轻发热的脑袋终于让一盆冰水哗啦冲了个清醒,此时此刻才想起来,自己要打什么工,能打什么工,甚至上哪打工,这些他全不知道。
到底只是个半大的孩子,没上成大专心里堵着一口气,就头脑简单的想着要扬眉吐出去,要努力挣钱好有出息,却根本没考虑过咋样能有出息。再者父母都是农民,也没嘱咐什么有用的,孩子说要去省城闯荡,俩人便觉得张杨在心里都想好了谱,那就攒钱让他来呗,能闯出一片天固然好,不行还能回家种地,权当去城里长见识。
就这样,... -->>
1984年。
张杨被人潮推挤着踉跄出火车站,仰脸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
省城的天空灰蒙蒙的。站前小广场中间立着一尊塑像,白油漆斑驳剥落,远远看过去已经瞅不出是啥了。不过张杨并没在意这些,从他走出出站口起看见的路人也好,事物也好,但凡入眼就全是新奇的,全是他没见过的。
以前总听进省城往制糖厂送甜菜头的邻居说,在这边儿下火车,那就一定会走过天桥,站在上边儿望出去,能瞅见老远老远的地方,有好几层的高楼,有贼宽的马路,中间能跑车。
张杨一直心心念念的记着,这次出站时,他在天桥上来回走了好几次,扶着栏杆张望了很久,见到了邻居家嘴里提到过的一切之后,才依依不舍出了车站。
其实张杨家的屯子离县城并不远,二毛楞星亮起来就赶驴车开始走,天微亮肯定能到。他们的县城里面也有楼有车,他在那儿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能见,只是却从来没有张父口中说的那种超过五层的大楼,也没有只能做四个人的小汽车。
不过今天他终于全见识了。
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转寰,十六七的小伙子背着行李袋在雕像下站了仨小时,看大盖锃亮的上海牌汽车,看广场后边带大屋檐的日本楼,看形形色|色的熙攘人潮,溜直的像棵杨树。偶尔有同样背铺盖的外乡人跟他搭讪,还有蹬三轮的问他到城西还是铁北。这人生地不熟的,张杨不敢跟他们多说话,只是摇摇头,挪到几步开外另一个地方继续站着。
城里的太阳好像比屯子里落得更早也更快,也许是让层层叠叠的高楼挡住了吧,车站大楼上的钟才指向六点,天就昏黄得看不清东西了。张杨这时候才终于有些着急起来,他是来省城打工的,可不是看新鲜景儿的。
张家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屯子里。
张父是个勤劳朴实的人,虹桥生产队分的耕田他兢兢业业的守着,每年往粮库交粮食,老张家都是最多的,可是分口粮时,老张家却总是最少的。原因无他,只因为人太老实,人善被人欺,生产队里的人谁都会做,甚至亲戚也不想帮他们一把,而且还病态的乐于如此。
张母隐忍多年,终于一气之下搬到东头另一个生产队下属的屯子。搬家后,家里遭遇了张杨有生以来最困难的阶段,连着两天,锅里没下过一粒粮,三口人靠挖野菜和吃海棠果充饥。农村人都欺生,刚搬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人愿意借粮给他们,好不容易熬到发粮那天,饿的直反酸水的张杨才终于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一个苞米面大饼子和一碗玉米面粥。
这样的生活太难,张杨看着老父亲挨家挨户敲门,低声下气,就为了自己十块钱的学杂费,看着母亲夜里三点起床,借着月光给他蒸饭和咸菜,送他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学校念书,他就觉得活着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于是他跟张父说:“我不想上学了,让我在家种地吧。”
张父听完拿扫帚狠抽了他一顿,第二天天不亮就把他连同书包踢出去,指着他眼角通红的喊:“我跟你妈就是拿命换钱也得供你上学,再他妈扯王八犊子你就滚吧,还想种地,老张家没有你种的地!”
从那以后,张杨再也没冒出过浑话,每天认认真真埋头看书。不过就算张父张母心里再怎么期盼,张杨再如何努力,现实永远比想象中的更会折磨人。
后来高考,张杨考上了一所省城的师范学校,校方居然以“今年不收农村户口”为理由,拒绝他入学。
这是不合理的啊!一个农民不能当官,没钱买非农户口,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你怎么能说农村户口不让入学!同一所高中毕业的校友也农村户口被拒入学,听说他们到学校理论过,闹过,甚至乞求过,校方终究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张杨一家也什么都改变不了。
离出人头地最近的时候遭遇晴天霹雳,张父张母最终还是默默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张杨却反而不甘心起来,自己要求到省城谋生路。
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也长心了,高中学历不算低,不能卡在这节骨眼上滑下去,高低他也要有出息。
于是现在张杨就揣着张母给的五张崭新大团结,背着被褥行李站在雕塑下,看着周围的一切,茫然无措。
事情临到眼前,张杨年轻发热的脑袋终于让一盆冰水哗啦冲了个清醒,此时此刻才想起来,自己要打什么工,能打什么工,甚至上哪打工,这些他全不知道。
到底只是个半大的孩子,没上成大专心里堵着一口气,就头脑简单的想着要扬眉吐出去,要努力挣钱好有出息,却根本没考虑过咋样能有出息。再者父母都是农民,也没嘱咐什么有用的,孩子说要去省城闯荡,俩人便觉得张杨在心里都想好了谱,那就攒钱让他来呗,能闯出一片天固然好,不行还能回家种地,权当去城里长见识。
就这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