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首辅家的长孙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晚是为母后侍疾,才让姚氏得了钻营的时机,母后为了安抚和嫔才不得不从其愿望处治姚氏,后来姚氏生下三郎,母亲也愿意劝说和嫔抚养膝下,不也是为了宽恕姚氏,至少不让她一直在役所受苦?奈何和嫔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姚氏乃三郎生母,却死于役所,儿子每当想起此事,心里都觉憾痛。”
“我知道皇上一贯仁厚,不见得对姚氏有多深的情义,只是想着毕竟她也算一晚侍寝,且后来又为皇上诞育有子嗣,眼看着她死于役所心中难过。不过今日我也对皇上说句实话,当年我决定处治姚氏可不是因为对和嫔心怀愧疚,我的确赞成和嫔的主张。”
王太后微微蹙着眉头:“皇上说和嫔妒娨,那我可得问问你了,你当年虽然还是储君,慈庆宫里除了太子妃之外,也有了不少姬妾,和嫔什么时候与她们争过宠?敬妃那时还在我宫里服侍,你因常来坤宁宫,看中她体贴温柔,却不敢向我张口,连皇后当年都觉你身为储君却觑觎嫡母宫人不是件光彩事,莫说开口求赐,这件事千万得隐瞒着,不能让彭氏申氏以此为口实动摇储位。奈何你已经悄悄对敬妃许诺,要纳她为妾长相厮守,并不肯负誓,皇上难道忘了是谁替你求到我的面前?”
“是……和嫔。”
“和嫔若真是妒妇,怎么肯成全你的这一愿望,眼睁睁看着敬妃分薄她的宠爱。”王太后叹一声气:“她之所以坚持处治姚氏,皇上难道至今仍没想透原因?是皇上看中了姚氏有意让她侍寝么?不是!当晚我受了风寒,病情急重,和嫔懂得医术闻讯后急急忙忙来坤宁宫辅助医女诊治,因事发突然,没顾上亲自禀报,但她知道当晚你会去她的殿苑,所以交待姚氏替她禀报一
声,免得你空走一趟。
结果姚氏怎么说?说是奉和嫔之令侍寝储君,满口胡言说什么和嫔自知生养艰难,却又一直盼望能有儿女承欢膝下,思虑许久才打算荐她侍寝,望她将来能为储君诞育子嗣,由和嫔记于名下抚养,她将你迎去殿苑,声称和嫔为成此事已经借口避往坤宁宫,你当时不知我突感风寒的事,把姚氏的谎言信以为真。”
王太后此时说起旧事,心中仍觉愤慨:“姚氏为野心私欲背主,你让和嫔怎么容她?!如此胆大妄为的女子,我也势必不肯让她得逞!但她还真有幸运,侍寝一晚便有了三郎,我之所以想要劝说和嫔将三郎记于名下抚养,一来是相比郑氏、万氏,我更信得过和嫔的品行,知道她若答应,就不会为难三郎;再者也是为她考虑,毕竟她坚持要将姚氏罚作苦役,难免妒悍不能容人的诽议,若她能抚养三郎,这些诽议就不足为虑了,再有一点,就是当年我便看出因为姚氏的事,你与她渐渐生份,我也是希望和嫔妥协退让一步,也能缓和皇上与她之间的僵局。”
没想到皇帝看来,王太后这么做竟然是替姚氏着想,太后娘娘真是哭笑不得。
“和嫔不愿抚养三郎,理由她也当着皇上的面说得一清二楚,她厌鄙姚氏,迁怒三郎,做不到为姚氏之子的慈母,但她又明白稚子无辜,不应背负姚氏所遗罪错,倘若她对三郎冷漠相待,三郎不得温情,对三郎岂非不公?很多事情不能强求,我这才劝说皇上打消让和嫔抚养三郎的主张,但皇上也细想想,要若和嫔真是妒娨之辈,何需当面违逆皇上及我?她大可明面上答应抚养三郎,私底下冷待甚至苛薄,以此惩治姚氏母子发泄心头怒火。”
弘复帝听这话,良久才长叹一声:“是啊,就像贵妃……那时她总说三郎顽劣不听教管,我不也信以为真了。”
“皇上对和嫔心存芥蒂,极大原因也在三郎,郑氏不慈,对待三郎极尽苛薄,皇上得知后难免懊悔,你啊,其实也相信和嫔不会如同郑氏一样的两面三刀,认为当初她若能大度一些答应抚养三郎,三郎也不至于受这么些年的苦楚。”
“贵妃对三郎如此苛虐,三郎却从来不肯违逆贵妃,直至如今,对待贵妃一如生母般恭孝,朕想到这孩子自出生以来便未受到温情相待,的确愧疚心痛。”
“但皇上也不能因此便埋怨和嫔,毕竟不是她的错。”王太后正色道。
“是,母后训诫有理,儿子的确不应怪错和嫔,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与和嫔,恐怕再也回不到起初。”弘复帝也极颓丧。
那些无话不说情投意合的岁月当真已经相隔太久,久远得他想要追忆时,都如同陷入混沌与浑噩,如今的他也再不能欣赏认同和嫔的直接坦率,她是一点都没变的,变的是他,是他疲倦了,需要他烦心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他需要的是像敬妃、惠妃一样温柔体贴的女子,和嫔的锋锐只会让他更加疲倦,让他避之唯恐不及。
王太后把弘复帝看了一阵儿,最终也放弃了劝说。
世事往往如此,也许注定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缘份,就只有这样的浅,帝王的情意原本就不能奢望长久,这比普通的人心易变更加无可奈何。
晚是为母后侍疾,才让姚氏得了钻营的时机,母后为了安抚和嫔才不得不从其愿望处治姚氏,后来姚氏生下三郎,母亲也愿意劝说和嫔抚养膝下,不也是为了宽恕姚氏,至少不让她一直在役所受苦?奈何和嫔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姚氏乃三郎生母,却死于役所,儿子每当想起此事,心里都觉憾痛。”
“我知道皇上一贯仁厚,不见得对姚氏有多深的情义,只是想着毕竟她也算一晚侍寝,且后来又为皇上诞育有子嗣,眼看着她死于役所心中难过。不过今日我也对皇上说句实话,当年我决定处治姚氏可不是因为对和嫔心怀愧疚,我的确赞成和嫔的主张。”
王太后微微蹙着眉头:“皇上说和嫔妒娨,那我可得问问你了,你当年虽然还是储君,慈庆宫里除了太子妃之外,也有了不少姬妾,和嫔什么时候与她们争过宠?敬妃那时还在我宫里服侍,你因常来坤宁宫,看中她体贴温柔,却不敢向我张口,连皇后当年都觉你身为储君却觑觎嫡母宫人不是件光彩事,莫说开口求赐,这件事千万得隐瞒着,不能让彭氏申氏以此为口实动摇储位。奈何你已经悄悄对敬妃许诺,要纳她为妾长相厮守,并不肯负誓,皇上难道忘了是谁替你求到我的面前?”
“是……和嫔。”
“和嫔若真是妒妇,怎么肯成全你的这一愿望,眼睁睁看着敬妃分薄她的宠爱。”王太后叹一声气:“她之所以坚持处治姚氏,皇上难道至今仍没想透原因?是皇上看中了姚氏有意让她侍寝么?不是!当晚我受了风寒,病情急重,和嫔懂得医术闻讯后急急忙忙来坤宁宫辅助医女诊治,因事发突然,没顾上亲自禀报,但她知道当晚你会去她的殿苑,所以交待姚氏替她禀报一
声,免得你空走一趟。
结果姚氏怎么说?说是奉和嫔之令侍寝储君,满口胡言说什么和嫔自知生养艰难,却又一直盼望能有儿女承欢膝下,思虑许久才打算荐她侍寝,望她将来能为储君诞育子嗣,由和嫔记于名下抚养,她将你迎去殿苑,声称和嫔为成此事已经借口避往坤宁宫,你当时不知我突感风寒的事,把姚氏的谎言信以为真。”
王太后此时说起旧事,心中仍觉愤慨:“姚氏为野心私欲背主,你让和嫔怎么容她?!如此胆大妄为的女子,我也势必不肯让她得逞!但她还真有幸运,侍寝一晚便有了三郎,我之所以想要劝说和嫔将三郎记于名下抚养,一来是相比郑氏、万氏,我更信得过和嫔的品行,知道她若答应,就不会为难三郎;再者也是为她考虑,毕竟她坚持要将姚氏罚作苦役,难免妒悍不能容人的诽议,若她能抚养三郎,这些诽议就不足为虑了,再有一点,就是当年我便看出因为姚氏的事,你与她渐渐生份,我也是希望和嫔妥协退让一步,也能缓和皇上与她之间的僵局。”
没想到皇帝看来,王太后这么做竟然是替姚氏着想,太后娘娘真是哭笑不得。
“和嫔不愿抚养三郎,理由她也当着皇上的面说得一清二楚,她厌鄙姚氏,迁怒三郎,做不到为姚氏之子的慈母,但她又明白稚子无辜,不应背负姚氏所遗罪错,倘若她对三郎冷漠相待,三郎不得温情,对三郎岂非不公?很多事情不能强求,我这才劝说皇上打消让和嫔抚养三郎的主张,但皇上也细想想,要若和嫔真是妒娨之辈,何需当面违逆皇上及我?她大可明面上答应抚养三郎,私底下冷待甚至苛薄,以此惩治姚氏母子发泄心头怒火。”
弘复帝听这话,良久才长叹一声:“是啊,就像贵妃……那时她总说三郎顽劣不听教管,我不也信以为真了。”
“皇上对和嫔心存芥蒂,极大原因也在三郎,郑氏不慈,对待三郎极尽苛薄,皇上得知后难免懊悔,你啊,其实也相信和嫔不会如同郑氏一样的两面三刀,认为当初她若能大度一些答应抚养三郎,三郎也不至于受这么些年的苦楚。”
“贵妃对三郎如此苛虐,三郎却从来不肯违逆贵妃,直至如今,对待贵妃一如生母般恭孝,朕想到这孩子自出生以来便未受到温情相待,的确愧疚心痛。”
“但皇上也不能因此便埋怨和嫔,毕竟不是她的错。”王太后正色道。
“是,母后训诫有理,儿子的确不应怪错和嫔,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与和嫔,恐怕再也回不到起初。”弘复帝也极颓丧。
那些无话不说情投意合的岁月当真已经相隔太久,久远得他想要追忆时,都如同陷入混沌与浑噩,如今的他也再不能欣赏认同和嫔的直接坦率,她是一点都没变的,变的是他,是他疲倦了,需要他烦心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他需要的是像敬妃、惠妃一样温柔体贴的女子,和嫔的锋锐只会让他更加疲倦,让他避之唯恐不及。
王太后把弘复帝看了一阵儿,最终也放弃了劝说。
世事往往如此,也许注定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缘份,就只有这样的浅,帝王的情意原本就不能奢望长久,这比普通的人心易变更加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