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围困维克斯堡的格兰特主力军团,一共四万多人,相距谢尔曼军团的驻地大概25英里,换算一下,也就是4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来看,已经是一段不短的路程了,骑兵要走半天,步兵行军的话,平常走要走两天,强行军要走一天,如果算作战范围的话,那么在这个距离下,就可以算作两个战场了。
正因为两地已经算作两个战场,所以当初格兰特才要分出一个谢尔曼兵团去把守,如此一来,就可以跟格兰特兵团互为犄角。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兵团与谢尔曼兵团相距如此之远呢?毕竟这是两个战场,而且以谢尔曼兵团的位置,根本就无法直接参与对维克斯堡的围攻战之中。
这个,就要从谢尔曼兵团驻扎地,以及格兰特的作战意图说起了。
当初,由于维克斯堡地形险要,为了方便自己展开攻击,格兰特带领4.4万人,在波特舰队的掩护下,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西岸南下,一直到了距离维克斯堡西南近30英里的布鲁因斯堡登陆。
此后,他率领部队强行军,第二天就攻克了布鲁因斯堡以东10英里处的吉布森港,第三天,就进占了吉布森港北部的格兰德湾。
也就是说,谢尔曼兵团驻守的格兰德湾,在布鲁因斯堡东北以及吉布森港西北,与布鲁因斯堡与吉布森港正好呈现一个三角,其中格兰德湾就是这个三角的顶点。
格兰德湾地理位置特殊,在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big black river)的交叉口,而大黑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著名支流,整个大黑河的流域相当广,如果从地图上看,这条大黑河正好在维克斯堡与杰克逊城之间,水量大。水深也很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航道。
所以说,占领了格兰德湾,借助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就等于把维克斯堡东西两面全部切断,同时也能随时给东部的格兰特部队提供补给。
在之前进攻维克斯堡的战役中,格兰特之所以没有先打格兰德湾,就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当初彭伯顿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五千人的部队做防守,因此格兰特才要费劲的从格兰德湾以南的布鲁因斯堡登陆。然后又向东打下吉布森港,抢到足够的补给物资,才重新打向格兰德湾,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并把这里当做格兰特大军的主要基地。
正因为打下了格兰德湾(grand gulf)以后,格兰特才能那么轻松的向东迂回,击败了约瑟夫.约翰斯顿,打下了密西西比河首府杰克逊城,不但切断了维克斯堡的补给基地。也为自己获得了大量的补给。
打下了杰克逊城之后,格兰特带兵向西,在钱皮恩击败了彭伯顿的军队,再之后。随着彭伯顿的败退,格兰特带兵顺势向西,从西部进逼,直接围困住了维克斯堡。
换言之。格兰德湾这个地方,原本是维克斯堡的一个重要外围据点,格兰特带兵占领了这里之后。就成了格兰特军团的主要基地,也
尽管格兰特后来占领了杰克逊城,补给方面已经不需要完全从后方运送,但格兰德湾是一个卡住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之间的枢纽要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所以才继续派了一支兵马在这里驻守。
原本,格兰德湾的驻军并不是谢尔曼兵团的,而是只有五千人,但当听到中国人出现在新奥尔良之后,一来出于谨慎,二来当时的维克斯堡外围据点已经全部被拔除,只剩下了一个狭窄的主城区,不需要太多部队参与进攻,所以就把谢尔曼兵团调了过去,加强格兰德湾的防守,让这里的守军达到了三万人之多。
应该说,格兰特当时的用意还是相当明显的,那就是只要守住格兰德湾,那么此地就固若金汤,中国人就算顺密西西比河而上,只要过不了格兰德湾,就无法对维克斯堡围攻战产生影响。
其实,格兰德湾因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原本在这里有很多炮台,虽然后来被格兰特拆除了不少,但还是留了不少拆不走的重炮。
因此,如果当初谢尔曼一心防守格兰德湾基地,或许还不会败的这么快,起码能撑个小半天,可惜谢尔曼在发现波特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担心炮台的火炮无法阻拦对方的舰队,所以才主动出击,要攻击对方的登陆部队,结果就在格兰德湾附近与梦之师遭遇,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之后,一下就全军覆没,而这支主力部队全军覆没之后,还留守在格兰德湾的极少数守卫部队就立刻选择了投降。
当然,就算谢尔曼当初不出兵,结局也没什么两样,无非可能支持的时间久一点,但那样一来,格兰德湾必然要遭到重大破坏,不会像现在这样,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建筑。
现在,由于谢尔曼兵团已经全军覆没,因此所谓的田纳西军团,实际上就只有格兰特那支四万人的主力了,其他地方虽然还有一些部队,但已经构不成威胁。
正因为接下来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维克斯堡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除此之外再无有力援军,所以李永吉才有功夫让部队在格兰德湾停留一天做休整,还有空做一场表演秀,忽悠自己人与那些美国俘虏,摆明了是一副吃定对方的姿态。
这倒不是李永吉托大,实在是占领了格兰德湾之后,己方部队与北部的维克斯堡主城区之间都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什么险阻,而25英里,也就是40公里的距离,在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队面前,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路程罢了。
甚至是,由于格兰德湾北部渡口与维克斯堡之间有一条简易公路,因此如果加快点速度,部队一个来小时就能到维克斯堡,并对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展开进攻。
就在格兰德湾遭遇战的第二天。李永吉率领精神饱满,且士气高昂的梦之师车队,重新踏上征程的时候,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将军,也终于获得了格兰德湾失守的消息。
也不能怪格兰特这么慢才收到消息,实在是一种阴差阳错。
其实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原本是有一条电报线路的,一开始,是邦联军队设置的,为的是方便维克斯堡主城区与格兰德湾能够及时联系。
后来。格兰特的部队拿下格兰德湾做基地之后,这条线路依旧被保存下来,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甚至还做了一些整修。
这也就是说,正常来说,格兰德湾如果被拿下来,通过电报线路,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消息的。
但问题在于,格兰德湾遭遇战中。谢尔曼主动率领全军主力出击,结果败的太快太惨,而等到这支部队全部被歼灭后,中**队迅速发挥了摩托化机动的特色。一边留下部分人打扫战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挺进格兰德湾。
结果,由于中**队的行军速度太快,等三千人的先头车队进入格兰德湾基地的时候。留守格兰德湾的那一百多守军很干脆的就选择了投降,连抵抗都不抵抗一下。
正因为留守格兰德湾的部队投降太快,所以那些留守的电报员才没有机会向后方发报。把这里的信息传递出去。当然,就算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电报房发报,其实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会发现,他们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原因很简单,在梦之师的部队挺进格兰德湾的时候,他们还分出了一支小分队,以更快的速度,提前切断了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的电报线。
此时西方世界的电报传输,全是有线电报,必须用铜导线来传递信息,而且用的还是摩斯密码,不可能直接说话,所以电报员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精贵职业。
而在这种有线传输中,用的是木质电线杆加电缆的模式,又因为电缆使用的是昂贵的铜,所以电报线路数目很少,像维克斯堡与格兰德湾之间,就只有一条电报线路。
因为线路只有一条,且伫立在地上的电线杆目标太过明显,所以这支小分队要去切断这条电报线路相当简单,只需要提前赶到,然后爬上电线杆,用特殊的钳子切断就可以了。
切断电报线路,是既定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减缓信息传递的时间,给中华远征军获得更多缓冲。
因为如果没有电报通报,格兰特就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格兰德湾被占领,那么他要想获得确切信息,就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比如人员传递之类的。
由于格兰德湾战役中,并不是百分百的歼灭,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且这些漏网之鱼几乎都是骑兵,所以李永吉也不奢望能瞒住格兰特多少时间,能隐瞒一天是一天。
就算不能及时隐瞒也没关系,就算格兰特及时知道了这边的消息,又能及时的带兵撤退,估计也跑不过自己的摩托化部队,顶多是对方撤退到山地,给自己多造成一些麻烦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及时切断对方的对外联系,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形成惯例。这样做能够培养军队的指挥官,让他们有个学习的范例,形成指挥惯性,从而在以后的作战中,把这种切断敌人通信的方法根植在骨子里。
要知道,李永吉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以后必然要靠手下人去打仗,提前让他们学会现代战争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军官,中**队有个铁律,那就是每次战役都要做记录,战役结束后,所有少尉以上的军官都要针对战役记录,做集中讨论,并且每个军官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当作是军官的作业。
这种心得体会一样的作业,可不仅仅是写写就算,那是要计入个人档案,伴随你一生的,而且,以后你在军队的晋升情况,也要参考这些心得体会。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军官,而且是个后勤官,虽然没有什么机会能亲临一线战斗,去获得实际的战功,但只要你跟着部队走一遭,完后根据战役记录写一篇漂亮的心得体会,能够打一个高分,那么你也有机会晋升更高军衔。
不但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能够根据战役记录写心得体会,并因此而得到升迁的资格,就连后方没有亲自参... -->>
围困维克斯堡的格兰特主力军团,一共四万多人,相距谢尔曼军团的驻地大概25英里,换算一下,也就是40公里左右。
这个距离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来看,已经是一段不短的路程了,骑兵要走半天,步兵行军的话,平常走要走两天,强行军要走一天,如果算作战范围的话,那么在这个距离下,就可以算作两个战场了。
正因为两地已经算作两个战场,所以当初格兰特才要分出一个谢尔曼兵团去把守,如此一来,就可以跟格兰特兵团互为犄角。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兵团与谢尔曼兵团相距如此之远呢?毕竟这是两个战场,而且以谢尔曼兵团的位置,根本就无法直接参与对维克斯堡的围攻战之中。
这个,就要从谢尔曼兵团驻扎地,以及格兰特的作战意图说起了。
当初,由于维克斯堡地形险要,为了方便自己展开攻击,格兰特带领4.4万人,在波特舰队的掩护下,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西岸南下,一直到了距离维克斯堡西南近30英里的布鲁因斯堡登陆。
此后,他率领部队强行军,第二天就攻克了布鲁因斯堡以东10英里处的吉布森港,第三天,就进占了吉布森港北部的格兰德湾。
也就是说,谢尔曼兵团驻守的格兰德湾,在布鲁因斯堡东北以及吉布森港西北,与布鲁因斯堡与吉布森港正好呈现一个三角,其中格兰德湾就是这个三角的顶点。
格兰德湾地理位置特殊,在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big black river)的交叉口,而大黑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著名支流,整个大黑河的流域相当广,如果从地图上看,这条大黑河正好在维克斯堡与杰克逊城之间,水量大。水深也很深,是一条相当重要的航道。
所以说,占领了格兰德湾,借助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就等于把维克斯堡东西两面全部切断,同时也能随时给东部的格兰特部队提供补给。
在之前进攻维克斯堡的战役中,格兰特之所以没有先打格兰德湾,就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当初彭伯顿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五千人的部队做防守,因此格兰特才要费劲的从格兰德湾以南的布鲁因斯堡登陆。然后又向东打下吉布森港,抢到足够的补给物资,才重新打向格兰德湾,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并把这里当做格兰特大军的主要基地。
正因为打下了格兰德湾(grand gulf)以后,格兰特才能那么轻松的向东迂回,击败了约瑟夫.约翰斯顿,打下了密西西比河首府杰克逊城,不但切断了维克斯堡的补给基地。也为自己获得了大量的补给。
打下了杰克逊城之后,格兰特带兵向西,在钱皮恩击败了彭伯顿的军队,再之后。随着彭伯顿的败退,格兰特带兵顺势向西,从西部进逼,直接围困住了维克斯堡。
换言之。格兰德湾这个地方,原本是维克斯堡的一个重要外围据点,格兰特带兵占领了这里之后。就成了格兰特军团的主要基地,也
尽管格兰特后来占领了杰克逊城,补给方面已经不需要完全从后方运送,但格兰德湾是一个卡住密西西比河与大黑河之间的枢纽要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所以才继续派了一支兵马在这里驻守。
原本,格兰德湾的驻军并不是谢尔曼兵团的,而是只有五千人,但当听到中国人出现在新奥尔良之后,一来出于谨慎,二来当时的维克斯堡外围据点已经全部被拔除,只剩下了一个狭窄的主城区,不需要太多部队参与进攻,所以就把谢尔曼兵团调了过去,加强格兰德湾的防守,让这里的守军达到了三万人之多。
应该说,格兰特当时的用意还是相当明显的,那就是只要守住格兰德湾,那么此地就固若金汤,中国人就算顺密西西比河而上,只要过不了格兰德湾,就无法对维克斯堡围攻战产生影响。
其实,格兰德湾因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原本在这里有很多炮台,虽然后来被格兰特拆除了不少,但还是留了不少拆不走的重炮。
因此,如果当初谢尔曼一心防守格兰德湾基地,或许还不会败的这么快,起码能撑个小半天,可惜谢尔曼在发现波特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担心炮台的火炮无法阻拦对方的舰队,所以才主动出击,要攻击对方的登陆部队,结果就在格兰德湾附近与梦之师遭遇,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之后,一下就全军覆没,而这支主力部队全军覆没之后,还留守在格兰德湾的极少数守卫部队就立刻选择了投降。
当然,就算谢尔曼当初不出兵,结局也没什么两样,无非可能支持的时间久一点,但那样一来,格兰德湾必然要遭到重大破坏,不会像现在这样,还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建筑。
现在,由于谢尔曼兵团已经全军覆没,因此所谓的田纳西军团,实际上就只有格兰特那支四万人的主力了,其他地方虽然还有一些部队,但已经构不成威胁。
正因为接下来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维克斯堡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除此之外再无有力援军,所以李永吉才有功夫让部队在格兰德湾停留一天做休整,还有空做一场表演秀,忽悠自己人与那些美国俘虏,摆明了是一副吃定对方的姿态。
这倒不是李永吉托大,实在是占领了格兰德湾之后,己方部队与北部的维克斯堡主城区之间都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什么险阻,而25英里,也就是40公里的距离,在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队面前,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小时的路程罢了。
甚至是,由于格兰德湾北部渡口与维克斯堡之间有一条简易公路,因此如果加快点速度,部队一个来小时就能到维克斯堡,并对外围的格兰特军团主力展开进攻。
就在格兰德湾遭遇战的第二天。李永吉率领精神饱满,且士气高昂的梦之师车队,重新踏上征程的时候,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将军,也终于获得了格兰德湾失守的消息。
也不能怪格兰特这么慢才收到消息,实在是一种阴差阳错。
其实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原本是有一条电报线路的,一开始,是邦联军队设置的,为的是方便维克斯堡主城区与格兰德湾能够及时联系。
后来。格兰特的部队拿下格兰德湾做基地之后,这条线路依旧被保存下来,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甚至还做了一些整修。
这也就是说,正常来说,格兰德湾如果被拿下来,通过电报线路,维克斯堡城外的格兰特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消息的。
但问题在于,格兰德湾遭遇战中。谢尔曼主动率领全军主力出击,结果败的太快太惨,而等到这支部队全部被歼灭后,中**队迅速发挥了摩托化机动的特色。一边留下部分人打扫战场,另外一部分则继续挺进格兰德湾。
结果,由于中**队的行军速度太快,等三千人的先头车队进入格兰德湾基地的时候。留守格兰德湾的那一百多守军很干脆的就选择了投降,连抵抗都不抵抗一下。
正因为留守格兰德湾的部队投降太快,所以那些留守的电报员才没有机会向后方发报。把这里的信息传递出去。当然,就算他们能够及时赶到电报房发报,其实也是没用的,因为他们会发现,他们无法把消息传递出去。
原因很简单,在梦之师的部队挺进格兰德湾的时候,他们还分出了一支小分队,以更快的速度,提前切断了格兰德湾与维克斯堡之间的电报线。
此时西方世界的电报传输,全是有线电报,必须用铜导线来传递信息,而且用的还是摩斯密码,不可能直接说话,所以电报员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精贵职业。
而在这种有线传输中,用的是木质电线杆加电缆的模式,又因为电缆使用的是昂贵的铜,所以电报线路数目很少,像维克斯堡与格兰德湾之间,就只有一条电报线路。
因为线路只有一条,且伫立在地上的电线杆目标太过明显,所以这支小分队要去切断这条电报线路相当简单,只需要提前赶到,然后爬上电线杆,用特殊的钳子切断就可以了。
切断电报线路,是既定策略,目的就是为了减缓信息传递的时间,给中华远征军获得更多缓冲。
因为如果没有电报通报,格兰特就无法第一时间知道格兰德湾被占领,那么他要想获得确切信息,就只能用传统的方法,比如人员传递之类的。
由于格兰德湾战役中,并不是百分百的歼灭,总有一些漏网之鱼,且这些漏网之鱼几乎都是骑兵,所以李永吉也不奢望能瞒住格兰特多少时间,能隐瞒一天是一天。
就算不能及时隐瞒也没关系,就算格兰特及时知道了这边的消息,又能及时的带兵撤退,估计也跑不过自己的摩托化部队,顶多是对方撤退到山地,给自己多造成一些麻烦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及时切断对方的对外联系,这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形成惯例。这样做能够培养军队的指挥官,让他们有个学习的范例,形成指挥惯性,从而在以后的作战中,把这种切断敌人通信的方法根植在骨子里。
要知道,李永吉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为,以后必然要靠手下人去打仗,提前让他们学会现代战争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军官,中**队有个铁律,那就是每次战役都要做记录,战役结束后,所有少尉以上的军官都要针对战役记录,做集中讨论,并且每个军官都要写出心得体会,当作是军官的作业。
这种心得体会一样的作业,可不仅仅是写写就算,那是要计入个人档案,伴随你一生的,而且,以后你在军队的晋升情况,也要参考这些心得体会。
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军官,而且是个后勤官,虽然没有什么机会能亲临一线战斗,去获得实际的战功,但只要你跟着部队走一遭,完后根据战役记录写一篇漂亮的心得体会,能够打一个高分,那么你也有机会晋升更高军衔。
不但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能够根据战役记录写心得体会,并因此而得到升迁的资格,就连后方没有亲自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