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byxs.net,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蓟城司令署终于给驻守冀州的振威营和振武营发来一份内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两营士兵积极协助当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在守土保境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种抗旱救灾行动。
貌似这道命令跟徐州那边连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两营主将密切关注曹军盟友袁军的动静,或者趁着夏侯惇撤回兖州的有利时机敲打一下淳于琼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达的,白纸黑字,肯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么,刘和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道军令呢?
因为黄河以北从去年入冬以来,便很少降雨,甚至连雪都没有下过几场,种种迹象显示一场人力无法阻止的大旱会在今年发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岳等人还通过观测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后,得出一个更令刘和揪心的预测:这场大旱或许会持续三年以上,伴随干旱而来的还可能有蝗灾和瘟疫……
刘和不信占卜之类的玄怪学说,但他相信研究天文历法的蔡邕和徐岳的推测,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东汉末年之所以乱象迭起,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大汉的人口更是从五千万之数不断的锐减,过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只剩下九百多万,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种灾害。
幽州和冀州这几年虽然时有兵祸发生,却难得的没有自然灾害,是以粮食丰收,几乎没有百姓饿死,但这种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开春以来,幽州、冀州各地观测土壤墒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惊恐地发现土地不仅变得干燥无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来越细。有些地方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如此严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隐瞒不报,于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蓟城涌来。堆积在了太傅刘虞的案上。
刘虞和儿子刘和有过分工,他主抓内政和地方官员选调之事。儿子主要负责守土和征伐之事,顺便再帮着各级官府想办法赚钱。本来赈灾抗旱这种事情,刘虞不准备让儿子跟着掺和进来,但他在了解到各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还是第一时间就找儿子来商量对策。
刘虞问儿子:“你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怎么看?”
刘和回答:“这还只是开始,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
“吾儿对于解决各种危机总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这次有什么建议可供汝父参详?”
刘和对于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缓地回答:“孩儿以为对抗如此严峻的灾祸,务必要做到四点: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乱;第三。赈济不能断;第四,各业不要闲。”
刘虞点头,鼓励儿子说:“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详细说一说。”
刘和于是侃侃而谈:“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级官府不能欺上瞒下,更不得隐情不报,务必要在灾害发生之前便反复告诫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惧之心,对灾害有足够充分的认识。除了提醒告诫百姓。各级官府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比如请百姓参观赈灾粮仓内储存的粮食,让茶楼酒肆中的话本艺人和跑堂子的小二们多讲抗灾的注意事项,使得百姓坚信官府有能力组织大家渡过难关。”
“想要做到秩序不乱,必须依靠军队和各级官吏衙役,采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对外坚决打击敢于趁机来犯之敌,对内坚决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抢、造谣、哗变、煽动等恶性事件。形势紧急时,可以让军队直接参与到各郡县的弹压之中去,总之就是要确保上下通畅,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赈济不断,就得靠我们之前的各种积累,空口白牙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旱灾持续数年,许多地方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如果没有官府组织的赈济,这些地方的百姓要么逃往别处,要么活活饿死。我让人对各县以上的赈灾粮仓储备的粮食进行了详细统计,这几年冀州和幽州积攒的陈年余粮完全可以应付这次大灾。只要我们的赈济不断,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园上,等挺过了最困难的这段时期,今后他们就会更加支持我们推出的各种新政。”
“想要做到各业不闲,就得给大量因为田地无法耕种而暂时闲置下来的劳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次大旱虽然对于幽州和冀州的农业发展影响很大,但却正好可以给刚刚起步的手工行业提供丰富的劳力,只要我们组织得当,暂时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仅不会闲下来,相反还会忙得不亦乐乎,创造出比种田更多的财富。”
刘虞面带微笑听完了儿子的分析,然后很不厚道地说了一句:“吾儿说的条条是道,句句在理,看来这赈灾抗旱... -->>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蓟城司令署终于给驻守冀州的振威营和振武营发来一份内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两营士兵积极协助当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在守土保境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种抗旱救灾行动。
貌似这道命令跟徐州那边连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两营主将密切关注曹军盟友袁军的动静,或者趁着夏侯惇撤回兖州的有利时机敲打一下淳于琼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达的,白纸黑字,肯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么,刘和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道军令呢?
因为黄河以北从去年入冬以来,便很少降雨,甚至连雪都没有下过几场,种种迹象显示一场人力无法阻止的大旱会在今年发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岳等人还通过观测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后,得出一个更令刘和揪心的预测:这场大旱或许会持续三年以上,伴随干旱而来的还可能有蝗灾和瘟疫……
刘和不信占卜之类的玄怪学说,但他相信研究天文历法的蔡邕和徐岳的推测,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东汉末年之所以乱象迭起,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大汉的人口更是从五千万之数不断的锐减,过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只剩下九百多万,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种灾害。
幽州和冀州这几年虽然时有兵祸发生,却难得的没有自然灾害,是以粮食丰收,几乎没有百姓饿死,但这种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开春以来,幽州、冀州各地观测土壤墒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惊恐地发现土地不仅变得干燥无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来越细。有些地方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如此严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隐瞒不报,于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蓟城涌来。堆积在了太傅刘虞的案上。
刘虞和儿子刘和有过分工,他主抓内政和地方官员选调之事。儿子主要负责守土和征伐之事,顺便再帮着各级官府想办法赚钱。本来赈灾抗旱这种事情,刘虞不准备让儿子跟着掺和进来,但他在了解到各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还是第一时间就找儿子来商量对策。
刘虞问儿子:“你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怎么看?”
刘和回答:“这还只是开始,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
“吾儿对于解决各种危机总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这次有什么建议可供汝父参详?”
刘和对于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缓地回答:“孩儿以为对抗如此严峻的灾祸,务必要做到四点: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乱;第三。赈济不能断;第四,各业不要闲。”
刘虞点头,鼓励儿子说:“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详细说一说。”
刘和于是侃侃而谈:“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级官府不能欺上瞒下,更不得隐情不报,务必要在灾害发生之前便反复告诫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惧之心,对灾害有足够充分的认识。除了提醒告诫百姓。各级官府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比如请百姓参观赈灾粮仓内储存的粮食,让茶楼酒肆中的话本艺人和跑堂子的小二们多讲抗灾的注意事项,使得百姓坚信官府有能力组织大家渡过难关。”
“想要做到秩序不乱,必须依靠军队和各级官吏衙役,采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对外坚决打击敢于趁机来犯之敌,对内坚决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抢、造谣、哗变、煽动等恶性事件。形势紧急时,可以让军队直接参与到各郡县的弹压之中去,总之就是要确保上下通畅,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赈济不断,就得靠我们之前的各种积累,空口白牙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旱灾持续数年,许多地方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如果没有官府组织的赈济,这些地方的百姓要么逃往别处,要么活活饿死。我让人对各县以上的赈灾粮仓储备的粮食进行了详细统计,这几年冀州和幽州积攒的陈年余粮完全可以应付这次大灾。只要我们的赈济不断,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园上,等挺过了最困难的这段时期,今后他们就会更加支持我们推出的各种新政。”
“想要做到各业不闲,就得给大量因为田地无法耕种而暂时闲置下来的劳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次大旱虽然对于幽州和冀州的农业发展影响很大,但却正好可以给刚刚起步的手工行业提供丰富的劳力,只要我们组织得当,暂时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仅不会闲下来,相反还会忙得不亦乐乎,创造出比种田更多的财富。”
刘虞面带微笑听完了儿子的分析,然后很不厚道地说了一句:“吾儿说的条条是道,句句在理,看来这赈灾抗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