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星临诸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殿之上。
首辅孙向青宣旨的声音在殿内外回响,玉阶之下,一位唇红齿白、面如冠玉的少年身穿太子朝服,向着宝座上的赵元谨恭谨地行过大礼。
在满朝文武的复杂目光下,这位皇长子,赵欣玥的亲兄长赵欣璐走上玉阶,从父皇赵元谨的手中接过皇太子的印信令符。自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楚朝的储君,名正言顺的帝国继承人了。
赵元谨随后又宣布了秦烽为太子之师,担负起教导储君的重任。除此之外还指定了凌远庆、文松霖、董羽山三人为国师的副手。
凌远庆就不用说了,现在是楚朝的龙骧卫大将军,枢密使,武将序列中的第一人;文松霖则是知名的民间富商,白手起家的典范,而且是皇帝的旧友;至于董羽山,则是前朝的一位县令,政绩考核连续三年第一。只因过于清廉、刚直不阿,因此不被上官所喜,始终得不到提拔重用。
秦烽指定挑选这三人的用意,就是希望储君能够对兵事、商业、基层民生民政等重要领域有着足够的了解,并培植经营自己的人脉,将来登基后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被群臣蒙蔽哄骗。
兵事方面就不用说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皇帝若是不懂治军之道、不掌兵权,那他的话还能有多少权威可就难说了。这在君主制度时代尤其明显,没有兵权的皇帝就是傀儡木偶的同义词。
商业方面,太子必须明白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税收、经济命脉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要熟悉民间的商业运作规律,这样将来才不会被那些阴险的文官们用“天子不与小民争利”之类的扯淡理由给忽悠瘸了。
基层的民生民政,这更是为君者必须亲自熟悉了解的,而不是坐在深宫里翻几本奏折,听文官们禀告忽悠一通就算数了。
在主世界,就连华国的最高领导人当年都是从村干部起步,对于基层足够熟悉之后才一步步升迁上去,从管理一县、一市、一省、直到进入中枢,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才最终能胜任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的掌舵手职责。
当然在这个世界,由于时代不同,皇位继承人的培养不可能这样繁琐细致,但基本的流程还是不能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设立皇子办差制度,每年都要在各处重要职司衙门见识学习,更要出京巡视四方,熟悉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以及运作机制。
以明朝为例,皇子们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启蒙后天天就和那些饱学鸿儒、文官重臣打交道,只会读些圣贤书、研究诗词歌赋,被这些文官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洗脑,对于真正的民生疾苦却知之甚少。
最经典的反面例子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都是饱读诗书、无比推崇信奉儒家的那一套理论,真正的治国理政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对于基础民情一窍不通,被那些老油条般的文臣大儒们耍得团团转。整到最后一个丢了皇位流亡海外,一个亡了国上吊自杀。
当然,那些文官们是不会对此担责任的。转脸就收拾心情,去高高兴兴地服侍新主子了。
朝会散了之后,群臣陆续走出大殿,部分文臣的脸色黑得如同锅底一般,简直比死了爹娘还难看,而武将们却是喜笑颜开。
能够立于朝堂之上的,基本都不会有真正的傻瓜,尤其是那些老奸巨猾的文臣们。皇帝的真实用意,稍有些头脑的人就能看出来了,偏偏他们还无计可施。
午门外,一群江南派系的文官阴沉着脸嘀咕了几句,各自乘车离开。
秦烽出了大殿,正盘算着回府邸中教诸女继续学车。一位内侍过来行礼,客气地禀告着:“陛下有请国师去南书房叙话。”
他微微一怔,旋即欣然答应下来:“那行,前面带路吧。”
片刻之后,幽静的南书房里。
一桌精致的菜肴已经摆上,换过便装的皇帝赵元谨正在等候,见他过来,两人也不过多客套,入席对饮起来。
“……先生对于太子的教导培养之策,朕昨天都已看过,”
酒过三巡,赵元谨放下酒杯道:“只是真按这个章程来,没个十几二十年的光景,太子怕是难当大任。”
&nb... -->>
大殿之上。
首辅孙向青宣旨的声音在殿内外回响,玉阶之下,一位唇红齿白、面如冠玉的少年身穿太子朝服,向着宝座上的赵元谨恭谨地行过大礼。
在满朝文武的复杂目光下,这位皇长子,赵欣玥的亲兄长赵欣璐走上玉阶,从父皇赵元谨的手中接过皇太子的印信令符。自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楚朝的储君,名正言顺的帝国继承人了。
赵元谨随后又宣布了秦烽为太子之师,担负起教导储君的重任。除此之外还指定了凌远庆、文松霖、董羽山三人为国师的副手。
凌远庆就不用说了,现在是楚朝的龙骧卫大将军,枢密使,武将序列中的第一人;文松霖则是知名的民间富商,白手起家的典范,而且是皇帝的旧友;至于董羽山,则是前朝的一位县令,政绩考核连续三年第一。只因过于清廉、刚直不阿,因此不被上官所喜,始终得不到提拔重用。
秦烽指定挑选这三人的用意,就是希望储君能够对兵事、商业、基层民生民政等重要领域有着足够的了解,并培植经营自己的人脉,将来登基后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被群臣蒙蔽哄骗。
兵事方面就不用说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皇帝若是不懂治军之道、不掌兵权,那他的话还能有多少权威可就难说了。这在君主制度时代尤其明显,没有兵权的皇帝就是傀儡木偶的同义词。
商业方面,太子必须明白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税收、经济命脉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要熟悉民间的商业运作规律,这样将来才不会被那些阴险的文官们用“天子不与小民争利”之类的扯淡理由给忽悠瘸了。
基层的民生民政,这更是为君者必须亲自熟悉了解的,而不是坐在深宫里翻几本奏折,听文官们禀告忽悠一通就算数了。
在主世界,就连华国的最高领导人当年都是从村干部起步,对于基层足够熟悉之后才一步步升迁上去,从管理一县、一市、一省、直到进入中枢,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才最终能胜任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的掌舵手职责。
当然在这个世界,由于时代不同,皇位继承人的培养不可能这样繁琐细致,但基本的流程还是不能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设立皇子办差制度,每年都要在各处重要职司衙门见识学习,更要出京巡视四方,熟悉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以及运作机制。
以明朝为例,皇子们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启蒙后天天就和那些饱学鸿儒、文官重臣打交道,只会读些圣贤书、研究诗词歌赋,被这些文官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洗脑,对于真正的民生疾苦却知之甚少。
最经典的反面例子就是建文帝和崇祯帝,都是饱读诗书、无比推崇信奉儒家的那一套理论,真正的治国理政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对于基础民情一窍不通,被那些老油条般的文臣大儒们耍得团团转。整到最后一个丢了皇位流亡海外,一个亡了国上吊自杀。
当然,那些文官们是不会对此担责任的。转脸就收拾心情,去高高兴兴地服侍新主子了。
朝会散了之后,群臣陆续走出大殿,部分文臣的脸色黑得如同锅底一般,简直比死了爹娘还难看,而武将们却是喜笑颜开。
能够立于朝堂之上的,基本都不会有真正的傻瓜,尤其是那些老奸巨猾的文臣们。皇帝的真实用意,稍有些头脑的人就能看出来了,偏偏他们还无计可施。
午门外,一群江南派系的文官阴沉着脸嘀咕了几句,各自乘车离开。
秦烽出了大殿,正盘算着回府邸中教诸女继续学车。一位内侍过来行礼,客气地禀告着:“陛下有请国师去南书房叙话。”
他微微一怔,旋即欣然答应下来:“那行,前面带路吧。”
片刻之后,幽静的南书房里。
一桌精致的菜肴已经摆上,换过便装的皇帝赵元谨正在等候,见他过来,两人也不过多客套,入席对饮起来。
“……先生对于太子的教导培养之策,朕昨天都已看过,”
酒过三巡,赵元谨放下酒杯道:“只是真按这个章程来,没个十几二十年的光景,太子怕是难当大任。”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