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局
毛文龙在东江镇之时,是满清鞑虏唯一头疼的大明军队,他等于是在满清的侧翼,不断的入境骚扰,牵制住了满清很多的力量,让其不能专心的西向大明。
东江镇这股力量,后来因为大明的内讧土崩瓦解,然后满清可以从容的扫清朝鲜,集中全部力量在大明的身上。
朝鲜的地形是东高西平,东边多是山麓,而西边则大部分是平原和浅滩,沿着这些平原到义州,进入辽东,可以说没有什么地理上的阻碍,一马平川。
一支偏师在朝鲜牵制满州鞑虏,在整个的战略上都是一着妙棋,大明上下糊涂异常,自毁了毛文龙这支偏师,可胶州营重新的又把这根钉子钉在了汉城。
这千余名士兵配合城内的那些伏兵,冲进汉城的时候,整个汉城都是大乱,不足两千人的兵马想要控制住汉城这个近十万人的大城,还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任由大批的平民百姓逃出汉城。
不过这些胶州营的官兵却懂得抓重点,直接是突入到朝鲜王宫,平民百姓也就是一家几口,说跑也就跑了,可朝鲜的这一干王族根本没有想到,莫名其妙的就来了一支敌军,而且这支敌军来的这么快。
等一干大臣请国王移驾的时候,山东的兵马已经是突入了王宫,按说当年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把朝鲜王族追到海岛上,到最后朝鲜国王投降的时候,还是礼敬客气,当他是个国王。
更早一些,大明派来使臣官员,也是对朝鲜国王恭敬有加,毕竟按照大明的体制。这朝鲜王也相当于郡王,还是比较高贵的。
可胶州营的士兵那里管这些,听着王宫外乱成一团,带队进攻的几名把总和千总也有些着急,直接是把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一干人抓了过来,刀架在了他们脖子上,大声的说道:
“如果不让这城中尽快恢复秩序,就要拿你们地脑袋出去安抚众人了!”
朝鲜的贵胄王族。那汉话可能说的比朝鲜话还要地道,对这些士兵们的话自然是听得明白。
果然人都是吃吓,刀架在脖子上,这些人又是一群不讲道理的莽汉,朝鲜几名大臣立刻是写下了文书命令,让在王宫内的太监和一些小官吏出去分发,汉城自己的府尹和城守这些机构还没有受到冲击。
朝鲜的王宫比起大明和满清地宫殿来,充其量也就是个贵人的府邸。可建设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依照这等宫殿的作用营造的,比如说,基本上是个处于城市中央,王宫多少有些堡垒的作用,可以作为最后依仗的工事。
而且王宫内还有足够的积储。以备不时之需,谁想到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上,反倒是成了胶州营这支前线部队地好处。
一千四五百人的部队,守卫这个小小的王宫已经是足够。加上宫内的这些积储,完全能够盯得住。
这城内的两千多朝鲜军队就要比城外地稍微强一些了,国王和领议政以及几位参赞的命令下到外面,固然府尹那边是去维持秩序,可汉城内的兵马节度却把部队纠集起来,要勤王救驾。
胶州营这些外派的部队,火器地比重都要加大,这一千四百余人。差不多有六百多杆火铳,对这些在王宫的高墙外,想要支起梯子翻墙进攻的朝鲜士兵,仅仅是打了两轮,这些朝鲜兵丁就顶不住了,不管后面的人怎么驱赶,都不愿意再上去进攻。
按照山东的了解,朝鲜这边除却常备武官之外。却没有常备的军队。据说是为了防止地方上的武官和宗室造反。
按照从前的规矩,平日里都是地方上地农民备抽调出来训练。类似于预备役,等到开战的时候,这些经过训练的农民就作为士兵出战,除却在和满清接壤的地区,因为连续的发生冲突,所以又那么几支类似于常备军的力量存在,朝鲜其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一种预备役的形式。
这支先遣队地火铳在进入王宫后就是这么射击了两次,外面再也组织不起来有力地抵抗,听说外面这兵马节度使金某的举动后,那位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低声地交谈了两句,用的是朝鲜话,马上被看守他们的士兵大声喝止。
如果听到这交谈的内容,这支山东小部队的军官肯定还要发笑,因为朝鲜国王说得是,金某如此忠勇,真是国家的栋梁,今后肯定要大用的。
如此蹩脚的攻势,居然被称作是忠勇和国家栋梁,这些趁乱奇袭,冲进汉城的胶州营将士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夸了。
汉城安静下来的时间比山东兵马的判定要快很多,到了晚上,在宫墙向外看,感觉汉城的生活秩序已经是恢复了。
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强大的外敌打过来并且攻占都城,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何况汉城的这些地方官吏,听到宫内那些出来的人说,说是进宫的那些敌人都是大明的兵马。
众人都是恍然大悟,这是因为我们投降了满清,天朝上国来找我们麻烦了,按照从前的规矩,估计也就会杀几个大臣,和咱们这些升斗小民没有什么关系的。
再说朝鲜处处学习大明,被蛮夷出身的满清奴役,本来朝鲜上下的读书人和平民百姓都是心中不满,这次代表着正统的汉家兵马打回来,居然还有心中窃喜的,这种心态,华夏百姓是很难理解的,这是一种多次被征服的小国和弱国的心态。
当然,这种心态也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盲目无比,甚至可以说是愚昧的自大,这就是正常发展的历史事件了。
占领了朝鲜的王宫,等于把握住了要点,第二天从王宫中不断的有小宦官跑出来。传达宫中的命令。
比如说继续维持秩序,筹集粮秣给养送到王宫中去,城内地武装力量都要接触武装,各自安分在家,还要关闭城门等等。
尽管朝鲜王宫防范的严密异常,可内外的沟通实际上并没有断绝,外面的人也了解到在王宫内的国王、贵人们都是安然无恙,仅仅是被看管而已。这么看的话,彼此之间应该还有的商量。
什么事情只要可以谈,那就变得很容易,汉城内的官员百姓却是愈发地安心,城中的秩序也是恢复。
不过这种平稳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一天,到了十月十七的时候,汉城内的这些大小官员终于是知道,驻扎在城中的满清正蓝旗参领温里罕和手下的几百名兵丁都是被斩杀了。这事情可就大了。
说到这里还有些可笑,城内的这些朝鲜官员一直不认为城内地八旗士兵都被杀了,而以为是被这些汉民诓骗到了某处。
大明和满清的历次战斗,朝鲜国内知道的很清楚,他们也不认为大明兵马能够和满清八旗一较高下。别看宫内是千余号人,八旗才四百余人。
宫外的局面平稳,这其中未免没有等着温里罕一干人回返的念头,回返之后。看你城内地这些凶汉还能不能支撑得住。
按照常规来推测,知道了那几百名八旗兵马被杀,城内的朝鲜官民应该更加的服帖老实,可实际上却不然,城内的朝鲜人都是振恐无比,满清八旗地兵马被杀,如果大军前来,那倒霉的不还是我们朝鲜自己吗。
万一那些鞑子再烧杀抢掠一番。整个局面恐怕都不堪设想了,为今之计,就是把在王宫内的那些大明来的军兵拿下……
这个心思在在十月十八这天就打消了,王海带着登陆部队的主力来到了汉城城下,随之而来的,还有通过汉江水路运输的大批物资,用人头来震慑守军,这总是有很好的效果。在朝鲜尤其地突出。
仁川的鞑子、开城的鞑子。都是被砍掉了脑袋,这些人头就是丢在城门前面。汉城城门紧闭,不开也没有关系,我们用大炮轰开。
朝鲜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炮,看着那黑黝黝的炮口就让人心寒,再看看城下那严整的兵马,汉城上下这些军民的心思彻底都是烟消云散,事到如今,也只有老老实实的开城门,听从对方地安排。
进入汉城地人一共是四千一百人,留在仁川的是一千人,王海则是率领主力进入了汉城之中。
和先前进入地那支小队不同,王海这次可是正规了很多,首先拿着齐国公的命令找到了朝鲜国王。
王海先是对朝鲜国王表示了歉意,在刀兵之中,国王和各位大臣肯定是受到了惊吓,然后就表示山东过来的兵马也是想要保护诸位贵人不在纷乱中受到伤害,这种客气的话也就是说了两句。
紧接着话风一转,开始叱责朝鲜举国上下,明明是大明的藩国,却在蛮夷盗匪的威逼利诱之下,投降鞑虏,这真是大罪。
朝鲜国王和大臣躲到海岛上,派遣使者向大明求救,却没有什么结果,被迫投降满清之后,也曾经担心有这么一天,后来看到满清鞑虏对大明是节节胜利,这个心也就暗自的放下来,反正是当奴才,给大明当和给满清当,这个区别不太大。
谁想到大明居然找上门来了,不过听那个年轻将军的话,后面就有些不对了,这自称不是代表着大明皇帝和大明朝廷,而是代表着齐国公。
这齐国公是谁,自从被臣服满清之后,朝鲜和大明之间的消息也渐渐的闭塞起来,对于这个齐国公实在是不清楚是谁?
不知道是谁不要紧,去看看那杀气森森的部队还有那大炮和火铳就知道该如何做了,至于这位年轻将军的自称,那就更加的刺耳了。
大明和朝鲜一为宗主,一为藩国,彼此之间都还是留着些体面在,讲究的是个礼,当年太祖朱元璋不是还把这朝鲜当成不征之国吗?
可这名年轻将军对自己的名号。则是大咧咧的自述道:胶州营朝鲜驻屯军统领王海,朝鲜军,大凡军队前面加地名的,只有几种可能,一是把这个地名作为攻略地对象,二则是把这个地名当成占领的地盘。
朝鲜不管是这其中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事,可对方说的大义凛然,又有绝对的武力优势。又能怎么办。
还特别的说明,朝鲜国王和诸位贵人,因为没有什么保护,所以才被鞑虏侵占,体统全无,为了让诸位贵人能够在朝鲜安心的生活,胶州营朝鲜军将给各位提供保护,这王宫地方宽敞。就请朝鲜诸位三品以上的堂上官都住进来吧。
你说是囚禁,不,不,这绝不可能,各位大人什么时候想回家看看都行。当然要在可靠的保护下。
朝鲜王宫周围按照规矩,有一圈空地,这空地正好是被胶州营朝鲜驻屯军征用,修建兵营。
有这四千多兵马进驻。又有大明地官方文书,城内的顿时是安份了下去,尽管满清鞑虏可怕,可县官不如现管,谁在这里谁说的算。
这支所谓的朝鲜驻屯军行事还真是干脆利索,崇祯十六年的十月二十,就有朝鲜国王发布了诏书,开始征用城内的民夫。协助大军搬运辎重和粮饷。
杀了几名因为满清才爬起来的高官大员,开了他们的家宅库房,这粮饷就地补充也是方便地很,汉城的仓库储备对于这支五千多人的部队,可是足够用了。
在朝鲜人眼中神圣的王宫城墙,大批的民夫们开始在部队地监视下修建营房和工事,不过他们干活,却可以从驻屯军那边拿到报酬。朝鲜这些百姓却不知道什么大义所在。能有钱赚,能养家糊口。这可就是好事了。
有些辎重的搬运,的确是需要大批的民夫丁壮,因为王海率领地这些部队带来了足足二十门大炮,这些炮之中只有四门是用于野战的三磅炮,其余都是威力更大的火炮,在汉城的城头上,在朝鲜王宫周围,都是修筑了炮台。
这些火炮,配合汉城的城墙和工事,能够抵御外来的攻势,也能镇压城内的叛乱,通往海上出口的仁川和汉水也是在控制之下,这汉城在短短地一月内已经被王海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前面已经是说过,女真八旗在朝鲜驻扎的部队,一共也就是千人,汉城、开城、仁川三地一共是七百人左右,这七百人被王海率领的兵马用各种手段歼灭,而且花费了更大的力气,没有让一个人逃到北边去。
随着愈发接近年底,按照规矩,大雪苦寒,朝鲜南北的交通往来也会跟着渐渐的沉寂下去。
而且王海还派人封锁了开城和江华一带的道路,这边可是朝鲜南北交通地咽喉之地,在这边地道路设卡,几乎就可以隔绝消息了。
说来有些可笑,尽管汉城一带大乱,山东兵马突袭行动,可这消息却根本没有传到北面去,在对面的满清兵马印象中,朝鲜还是在安安稳稳地做满清的藩国。
在正常发生的历史时空中,现在的汉城以及周围地区,集中了韩国差不多一半的人口,这个情况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
因为朝鲜多山,可以耕种的良田主要是集中在汉城一带,朝鲜的文武两班,高官勋贵的家业也多是在这里,掌握了汉城,实际上就代表掌握了朝鲜全境。
等到最后一门十二磅炮,从船上卸下来安置在王宫周围之后,驻屯军统领王海也和朝鲜国王以及大臣们明确了职责。
今后朝鲜国王所发出的每一道诏书,还有朝廷的任何公文,都必须经过驻屯军核准,汉城和仁川以及开城的防务,由驻屯军指导进行,对这三处城防各...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局
毛文龙在东江镇之时,是满清鞑虏唯一头疼的大明军队,他等于是在满清的侧翼,不断的入境骚扰,牵制住了满清很多的力量,让其不能专心的西向大明。
东江镇这股力量,后来因为大明的内讧土崩瓦解,然后满清可以从容的扫清朝鲜,集中全部力量在大明的身上。
朝鲜的地形是东高西平,东边多是山麓,而西边则大部分是平原和浅滩,沿着这些平原到义州,进入辽东,可以说没有什么地理上的阻碍,一马平川。
一支偏师在朝鲜牵制满州鞑虏,在整个的战略上都是一着妙棋,大明上下糊涂异常,自毁了毛文龙这支偏师,可胶州营重新的又把这根钉子钉在了汉城。
这千余名士兵配合城内的那些伏兵,冲进汉城的时候,整个汉城都是大乱,不足两千人的兵马想要控制住汉城这个近十万人的大城,还真是无能为力,只能是任由大批的平民百姓逃出汉城。
不过这些胶州营的官兵却懂得抓重点,直接是突入到朝鲜王宫,平民百姓也就是一家几口,说跑也就跑了,可朝鲜的这一干王族根本没有想到,莫名其妙的就来了一支敌军,而且这支敌军来的这么快。
等一干大臣请国王移驾的时候,山东的兵马已经是突入了王宫,按说当年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把朝鲜王族追到海岛上,到最后朝鲜国王投降的时候,还是礼敬客气,当他是个国王。
更早一些,大明派来使臣官员,也是对朝鲜国王恭敬有加,毕竟按照大明的体制。这朝鲜王也相当于郡王,还是比较高贵的。
可胶州营的士兵那里管这些,听着王宫外乱成一团,带队进攻的几名把总和千总也有些着急,直接是把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一干人抓了过来,刀架在了他们脖子上,大声的说道:
“如果不让这城中尽快恢复秩序,就要拿你们地脑袋出去安抚众人了!”
朝鲜的贵胄王族。那汉话可能说的比朝鲜话还要地道,对这些士兵们的话自然是听得明白。
果然人都是吃吓,刀架在脖子上,这些人又是一群不讲道理的莽汉,朝鲜几名大臣立刻是写下了文书命令,让在王宫内的太监和一些小官吏出去分发,汉城自己的府尹和城守这些机构还没有受到冲击。
朝鲜的王宫比起大明和满清地宫殿来,充其量也就是个贵人的府邸。可建设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依照这等宫殿的作用营造的,比如说,基本上是个处于城市中央,王宫多少有些堡垒的作用,可以作为最后依仗的工事。
而且王宫内还有足够的积储。以备不时之需,谁想到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上,反倒是成了胶州营这支前线部队地好处。
一千四五百人的部队,守卫这个小小的王宫已经是足够。加上宫内的这些积储,完全能够盯得住。
这城内的两千多朝鲜军队就要比城外地稍微强一些了,国王和领议政以及几位参赞的命令下到外面,固然府尹那边是去维持秩序,可汉城内的兵马节度却把部队纠集起来,要勤王救驾。
胶州营这些外派的部队,火器地比重都要加大,这一千四百余人。差不多有六百多杆火铳,对这些在王宫的高墙外,想要支起梯子翻墙进攻的朝鲜士兵,仅仅是打了两轮,这些朝鲜兵丁就顶不住了,不管后面的人怎么驱赶,都不愿意再上去进攻。
按照山东的了解,朝鲜这边除却常备武官之外。却没有常备的军队。据说是为了防止地方上的武官和宗室造反。
按照从前的规矩,平日里都是地方上地农民备抽调出来训练。类似于预备役,等到开战的时候,这些经过训练的农民就作为士兵出战,除却在和满清接壤的地区,因为连续的发生冲突,所以又那么几支类似于常备军的力量存在,朝鲜其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一种预备役的形式。
这支先遣队地火铳在进入王宫后就是这么射击了两次,外面再也组织不起来有力地抵抗,听说外面这兵马节度使金某的举动后,那位朝鲜国王和领议政大臣低声地交谈了两句,用的是朝鲜话,马上被看守他们的士兵大声喝止。
如果听到这交谈的内容,这支山东小部队的军官肯定还要发笑,因为朝鲜国王说得是,金某如此忠勇,真是国家的栋梁,今后肯定要大用的。
如此蹩脚的攻势,居然被称作是忠勇和国家栋梁,这些趁乱奇袭,冲进汉城的胶州营将士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夸了。
汉城安静下来的时间比山东兵马的判定要快很多,到了晚上,在宫墙向外看,感觉汉城的生活秩序已经是恢复了。
对于一个小国来说,强大的外敌打过来并且攻占都城,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何况汉城的这些地方官吏,听到宫内那些出来的人说,说是进宫的那些敌人都是大明的兵马。
众人都是恍然大悟,这是因为我们投降了满清,天朝上国来找我们麻烦了,按照从前的规矩,估计也就会杀几个大臣,和咱们这些升斗小民没有什么关系的。
再说朝鲜处处学习大明,被蛮夷出身的满清奴役,本来朝鲜上下的读书人和平民百姓都是心中不满,这次代表着正统的汉家兵马打回来,居然还有心中窃喜的,这种心态,华夏百姓是很难理解的,这是一种多次被征服的小国和弱国的心态。
当然,这种心态也很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说盲目无比,甚至可以说是愚昧的自大,这就是正常发展的历史事件了。
占领了朝鲜的王宫,等于把握住了要点,第二天从王宫中不断的有小宦官跑出来。传达宫中的命令。
比如说继续维持秩序,筹集粮秣给养送到王宫中去,城内地武装力量都要接触武装,各自安分在家,还要关闭城门等等。
尽管朝鲜王宫防范的严密异常,可内外的沟通实际上并没有断绝,外面的人也了解到在王宫内的国王、贵人们都是安然无恙,仅仅是被看管而已。这么看的话,彼此之间应该还有的商量。
什么事情只要可以谈,那就变得很容易,汉城内的官员百姓却是愈发地安心,城中的秩序也是恢复。
不过这种平稳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一天,到了十月十七的时候,汉城内的这些大小官员终于是知道,驻扎在城中的满清正蓝旗参领温里罕和手下的几百名兵丁都是被斩杀了。这事情可就大了。
说到这里还有些可笑,城内的这些朝鲜官员一直不认为城内地八旗士兵都被杀了,而以为是被这些汉民诓骗到了某处。
大明和满清的历次战斗,朝鲜国内知道的很清楚,他们也不认为大明兵马能够和满清八旗一较高下。别看宫内是千余号人,八旗才四百余人。
宫外的局面平稳,这其中未免没有等着温里罕一干人回返的念头,回返之后。看你城内地这些凶汉还能不能支撑得住。
按照常规来推测,知道了那几百名八旗兵马被杀,城内的朝鲜官民应该更加的服帖老实,可实际上却不然,城内的朝鲜人都是振恐无比,满清八旗地兵马被杀,如果大军前来,那倒霉的不还是我们朝鲜自己吗。
万一那些鞑子再烧杀抢掠一番。整个局面恐怕都不堪设想了,为今之计,就是把在王宫内的那些大明来的军兵拿下……
这个心思在在十月十八这天就打消了,王海带着登陆部队的主力来到了汉城城下,随之而来的,还有通过汉江水路运输的大批物资,用人头来震慑守军,这总是有很好的效果。在朝鲜尤其地突出。
仁川的鞑子、开城的鞑子。都是被砍掉了脑袋,这些人头就是丢在城门前面。汉城城门紧闭,不开也没有关系,我们用大炮轰开。
朝鲜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炮,看着那黑黝黝的炮口就让人心寒,再看看城下那严整的兵马,汉城上下这些军民的心思彻底都是烟消云散,事到如今,也只有老老实实的开城门,听从对方地安排。
进入汉城地人一共是四千一百人,留在仁川的是一千人,王海则是率领主力进入了汉城之中。
和先前进入地那支小队不同,王海这次可是正规了很多,首先拿着齐国公的命令找到了朝鲜国王。
王海先是对朝鲜国王表示了歉意,在刀兵之中,国王和各位大臣肯定是受到了惊吓,然后就表示山东过来的兵马也是想要保护诸位贵人不在纷乱中受到伤害,这种客气的话也就是说了两句。
紧接着话风一转,开始叱责朝鲜举国上下,明明是大明的藩国,却在蛮夷盗匪的威逼利诱之下,投降鞑虏,这真是大罪。
朝鲜国王和大臣躲到海岛上,派遣使者向大明求救,却没有什么结果,被迫投降满清之后,也曾经担心有这么一天,后来看到满清鞑虏对大明是节节胜利,这个心也就暗自的放下来,反正是当奴才,给大明当和给满清当,这个区别不太大。
谁想到大明居然找上门来了,不过听那个年轻将军的话,后面就有些不对了,这自称不是代表着大明皇帝和大明朝廷,而是代表着齐国公。
这齐国公是谁,自从被臣服满清之后,朝鲜和大明之间的消息也渐渐的闭塞起来,对于这个齐国公实在是不清楚是谁?
不知道是谁不要紧,去看看那杀气森森的部队还有那大炮和火铳就知道该如何做了,至于这位年轻将军的自称,那就更加的刺耳了。
大明和朝鲜一为宗主,一为藩国,彼此之间都还是留着些体面在,讲究的是个礼,当年太祖朱元璋不是还把这朝鲜当成不征之国吗?
可这名年轻将军对自己的名号。则是大咧咧的自述道:胶州营朝鲜驻屯军统领王海,朝鲜军,大凡军队前面加地名的,只有几种可能,一是把这个地名作为攻略地对象,二则是把这个地名当成占领的地盘。
朝鲜不管是这其中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事,可对方说的大义凛然,又有绝对的武力优势。又能怎么办。
还特别的说明,朝鲜国王和诸位贵人,因为没有什么保护,所以才被鞑虏侵占,体统全无,为了让诸位贵人能够在朝鲜安心的生活,胶州营朝鲜军将给各位提供保护,这王宫地方宽敞。就请朝鲜诸位三品以上的堂上官都住进来吧。
你说是囚禁,不,不,这绝不可能,各位大人什么时候想回家看看都行。当然要在可靠的保护下。
朝鲜王宫周围按照规矩,有一圈空地,这空地正好是被胶州营朝鲜驻屯军征用,修建兵营。
有这四千多兵马进驻。又有大明地官方文书,城内的顿时是安份了下去,尽管满清鞑虏可怕,可县官不如现管,谁在这里谁说的算。
这支所谓的朝鲜驻屯军行事还真是干脆利索,崇祯十六年的十月二十,就有朝鲜国王发布了诏书,开始征用城内的民夫。协助大军搬运辎重和粮饷。
杀了几名因为满清才爬起来的高官大员,开了他们的家宅库房,这粮饷就地补充也是方便地很,汉城的仓库储备对于这支五千多人的部队,可是足够用了。
在朝鲜人眼中神圣的王宫城墙,大批的民夫们开始在部队地监视下修建营房和工事,不过他们干活,却可以从驻屯军那边拿到报酬。朝鲜这些百姓却不知道什么大义所在。能有钱赚,能养家糊口。这可就是好事了。
有些辎重的搬运,的确是需要大批的民夫丁壮,因为王海率领地这些部队带来了足足二十门大炮,这些炮之中只有四门是用于野战的三磅炮,其余都是威力更大的火炮,在汉城的城头上,在朝鲜王宫周围,都是修筑了炮台。
这些火炮,配合汉城的城墙和工事,能够抵御外来的攻势,也能镇压城内的叛乱,通往海上出口的仁川和汉水也是在控制之下,这汉城在短短地一月内已经被王海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前面已经是说过,女真八旗在朝鲜驻扎的部队,一共也就是千人,汉城、开城、仁川三地一共是七百人左右,这七百人被王海率领的兵马用各种手段歼灭,而且花费了更大的力气,没有让一个人逃到北边去。
随着愈发接近年底,按照规矩,大雪苦寒,朝鲜南北的交通往来也会跟着渐渐的沉寂下去。
而且王海还派人封锁了开城和江华一带的道路,这边可是朝鲜南北交通地咽喉之地,在这边地道路设卡,几乎就可以隔绝消息了。
说来有些可笑,尽管汉城一带大乱,山东兵马突袭行动,可这消息却根本没有传到北面去,在对面的满清兵马印象中,朝鲜还是在安安稳稳地做满清的藩国。
在正常发生的历史时空中,现在的汉城以及周围地区,集中了韩国差不多一半的人口,这个情况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
因为朝鲜多山,可以耕种的良田主要是集中在汉城一带,朝鲜的文武两班,高官勋贵的家业也多是在这里,掌握了汉城,实际上就代表掌握了朝鲜全境。
等到最后一门十二磅炮,从船上卸下来安置在王宫周围之后,驻屯军统领王海也和朝鲜国王以及大臣们明确了职责。
今后朝鲜国王所发出的每一道诏书,还有朝廷的任何公文,都必须经过驻屯军核准,汉城和仁川以及开城的防务,由驻屯军指导进行,对这三处城防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