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小说网 www.byxs.net,朱门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罐子,那岂不是说,倘若有什么万一也丝毫不显眼?当初汉王赵王都用了大力气笼络宫中的太监,倒是父亲对此丝毫不留心,倘若两人买通那么一两个暗中谋害……不可能,就算那样还有他这个皇太孙!
须臾,这个猛然窜出来的念头就被他死死摁了下去。然而,当下他再也无心看什么医案,又问了两句就打发走了那两个太医,心中忽然生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烦躁。
杜桢张越师生将山东那场教匪之患扑灭,更牵出了某些蛛丝马迹,张越前往青州监斩,回程路上却莫名其妙遭袭,要说没有汉王朱高煦从中作祟他绝不相信。可既然有这么明显的罪证,为何祖父朱棣却非要死死捂着,难道就因为朱高煦昔日的战功,还是因为别的?
杨士奇虽然是可以倚赖的肱骨大臣,但此人太过于正人君子,说到天家骨肉的时候也素来都是老生常谈,常常说什么皇帝是为了保全汉王赵王,可保全也该是有限度的!
“皇太孙,杨大人求见。”
对于这种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情景,朱瞻基忍不住嘴角一挑苦笑一声,旋即就吩咐在正殿接见。他并不是刻板守礼的性子,但如今杨士奇留守,他却不得不事事谨慎小心,以免被杨士奇逮着什么错处苦苦劝谏。于是,当在主位上落座,看见杨士奇一丝不苟地行礼,他心中的那种期望就更强烈了——要是张越在南京,他至少能多个说话的人吧?
“皇太孙,自西洋归来的两万余将士如今都在南京附近屯驻。虽说这都是旧例了,但如今又要到了拨禄米的时节,皇上下令平江伯陈暄督漕,大部分米粮都由要经运河送往北京,去除漕粮运送的工本米,再加上这两万余人的开支,只怕今年南京官员的年禄米只能支米四成,其余都只能支宝钞。”
“四成?”
朱瞻基曾经在朱棣吩咐下由夏原吉等人陪伴微服私访民间,虽说不过是走马观花看看,但也隐隐听说过宝钞如今八十贯方才能兑铜钱一千文。想到祖父数次北征、安南征讨平叛、宝船下西洋,如是种种都是大耗钱粮的勾当,他愈发锁紧了眉头。
杨士奇深知朱瞻基素来聪颖,当下又躬身说:“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曾有私信送来,说是由于北京三大殿营造,国库历年盈余已经所剩无多,兼且皇上体恤百姓,有旨意各省有灾先赈济再奏报,据说今年北方各省入夏都有水旱灾情,如此一来,今年北粮几乎大多要依靠江南。而且,此次随宝船而来的各国朝贡使带来了众多贡物,回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虽说朱瞻基还不是君临天下的天子,但作为皇太孙总得有这样的自觉。既然如此,他实在难以想象国库空空的情形,自然也明白杨士奇此来的目的。
“杨大人可是想让我将此事对皇爷爷婉转地提一提?”
虽说乃是奉钦命留守南京的首席阁臣,但对于杨士奇来说,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处境不是重了,而是轻了。他和梁潜私底下交情不错,那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被锦衣卫下狱,被押到北京,因此如今他这个留守大臣更是小心谨慎。
“虽说夏尚书打理国库井井有条,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得未雨绸缪的好。根据兵部报上来的北边军情,阿鲁台如今似乎有求和称臣纳贡的意思,如果真是如此,北边则能够松一口气。臣只是希望皇太孙能够探一探皇上的口气,毕竟,皇上年纪大了,若再动北征之念……”
“好!”
听到杨士奇这样的理由,朱瞻基顿时想起跟从朱棣北征遇险的那一次,立刻打定了主意。虽说大军开进敌寇丧胆这种话听起来威风凛凛,但只有在现场经历过,方才知道瞬息万变的战场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当杨士奇又奏报了几件要紧事告退之后,他连忙吩咐一个小太监去问那信使是否已经动身,得知还不曾走就伏案奋笔疾书了起来。
吩咐这封信和先头那封信一同寄出,他微一沉吟便招来了心腹的黄太监,沉声说道:“你先前也说过张越有个表兄在国子监读书,尚未北行。本月不是还有一批监生要转往北京么?你想个法子,让他捎个口信给张越,就说他的论语札记我看过了。”
即使不识字的黄太监素来是聪明人,这时候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其他的话都不说,一句看过了算什么意思?
罐子,那岂不是说,倘若有什么万一也丝毫不显眼?当初汉王赵王都用了大力气笼络宫中的太监,倒是父亲对此丝毫不留心,倘若两人买通那么一两个暗中谋害……不可能,就算那样还有他这个皇太孙!
须臾,这个猛然窜出来的念头就被他死死摁了下去。然而,当下他再也无心看什么医案,又问了两句就打发走了那两个太医,心中忽然生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烦躁。
杜桢张越师生将山东那场教匪之患扑灭,更牵出了某些蛛丝马迹,张越前往青州监斩,回程路上却莫名其妙遭袭,要说没有汉王朱高煦从中作祟他绝不相信。可既然有这么明显的罪证,为何祖父朱棣却非要死死捂着,难道就因为朱高煦昔日的战功,还是因为别的?
杨士奇虽然是可以倚赖的肱骨大臣,但此人太过于正人君子,说到天家骨肉的时候也素来都是老生常谈,常常说什么皇帝是为了保全汉王赵王,可保全也该是有限度的!
“皇太孙,杨大人求见。”
对于这种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情景,朱瞻基忍不住嘴角一挑苦笑一声,旋即就吩咐在正殿接见。他并不是刻板守礼的性子,但如今杨士奇留守,他却不得不事事谨慎小心,以免被杨士奇逮着什么错处苦苦劝谏。于是,当在主位上落座,看见杨士奇一丝不苟地行礼,他心中的那种期望就更强烈了——要是张越在南京,他至少能多个说话的人吧?
“皇太孙,自西洋归来的两万余将士如今都在南京附近屯驻。虽说这都是旧例了,但如今又要到了拨禄米的时节,皇上下令平江伯陈暄督漕,大部分米粮都由要经运河送往北京,去除漕粮运送的工本米,再加上这两万余人的开支,只怕今年南京官员的年禄米只能支米四成,其余都只能支宝钞。”
“四成?”
朱瞻基曾经在朱棣吩咐下由夏原吉等人陪伴微服私访民间,虽说不过是走马观花看看,但也隐隐听说过宝钞如今八十贯方才能兑铜钱一千文。想到祖父数次北征、安南征讨平叛、宝船下西洋,如是种种都是大耗钱粮的勾当,他愈发锁紧了眉头。
杨士奇深知朱瞻基素来聪颖,当下又躬身说:“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曾有私信送来,说是由于北京三大殿营造,国库历年盈余已经所剩无多,兼且皇上体恤百姓,有旨意各省有灾先赈济再奏报,据说今年北方各省入夏都有水旱灾情,如此一来,今年北粮几乎大多要依靠江南。而且,此次随宝船而来的各国朝贡使带来了众多贡物,回赏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虽说朱瞻基还不是君临天下的天子,但作为皇太孙总得有这样的自觉。既然如此,他实在难以想象国库空空的情形,自然也明白杨士奇此来的目的。
“杨大人可是想让我将此事对皇爷爷婉转地提一提?”
虽说乃是奉钦命留守南京的首席阁臣,但对于杨士奇来说,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处境不是重了,而是轻了。他和梁潜私底下交情不错,那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被锦衣卫下狱,被押到北京,因此如今他这个留守大臣更是小心谨慎。
“虽说夏尚书打理国库井井有条,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得未雨绸缪的好。根据兵部报上来的北边军情,阿鲁台如今似乎有求和称臣纳贡的意思,如果真是如此,北边则能够松一口气。臣只是希望皇太孙能够探一探皇上的口气,毕竟,皇上年纪大了,若再动北征之念……”
“好!”
听到杨士奇这样的理由,朱瞻基顿时想起跟从朱棣北征遇险的那一次,立刻打定了主意。虽说大军开进敌寇丧胆这种话听起来威风凛凛,但只有在现场经历过,方才知道瞬息万变的战场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当杨士奇又奏报了几件要紧事告退之后,他连忙吩咐一个小太监去问那信使是否已经动身,得知还不曾走就伏案奋笔疾书了起来。
吩咐这封信和先头那封信一同寄出,他微一沉吟便招来了心腹的黄太监,沉声说道:“你先前也说过张越有个表兄在国子监读书,尚未北行。本月不是还有一批监生要转往北京么?你想个法子,让他捎个口信给张越,就说他的论语札记我看过了。”
即使不识字的黄太监素来是聪明人,这时候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其他的话都不说,一句看过了算什么意思?